APP下载

黄冈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情况调查与思考

2017-01-12王国强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17年6期
关键词:农产品监管体系

王国强,丁 丹

(黄冈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湖北黄冈 438000)

前言

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产出来的”,从源头抓起,从基层抓起,严格控制农业投入品的使用,例如农药、兽药、饲料、化肥等,切实做好农产品的源头防控;其次农产品质量安全是“管出来的”,积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切实加强执法监管。近年来黄冈市以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为抓手,以点带面,全面推动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开展。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水平稳中有升,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监督的对象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现行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比较差等。本文对黄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进行了描述,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措施。

1 黄冈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概况

黄冈市11个县市区初步形成了市、县、镇三级监管网络机制,建成了县级和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成立了具有公益性、综合性的乡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有些乡镇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和乡镇农技推广中心合署办公,并加挂乡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名号。同时,各县也加大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投入,现阶段已经做到了全面覆盖、三到位和五展开。全覆盖指的是在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方面实现了全覆盖;三到位指的是对农业的宣传普及比较到位、安全监督职能的规划比较到位、安全检测的装备比较到位。五展开指的是认证工作全面展开、抽样送检工作全面展开、对投入品经营单位的监督管理全面展开、对农产品进行污染整治的工作全面展开、对农产品产出地的检查规范管理进行全面展开。

2 黄冈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模式

2.1 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体系

随着各级政府对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视,黄冈市政府实行了“政府负总责,部门负监管责任,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对其生产经营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负责”的责任机制,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市政府对各县(市、区)政府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内容,采取市对县、县对乡镇层层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状》,各级农业部门督促农产品生产企业签订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各县市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会不定期的进行督导检查,以年终进行综合考核排名,并向全市通报的形式督促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构建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体系,形成了从政府到农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落实网络。

2.2 全市各职能部门分工明确、齐抓共管

近几年我国的食品药品部门进行了系列的改革,之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向着新形势和新任务的方向发展。黄冈市农业局、食药局、环保局等各部门积极推动和明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协调与合作事宜,在依法依规认真履职的基础上,各部门明确分工,改善了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上农业、食药、环保、卫生等多部门交叉管理的局面,实现无缝对接、密切协作、加强配合,初步构建了“从农田到餐桌”全程监管的制度和机制。

2.3 建立以“三控”为重点的全程监管机制

一是对源头进行控制,加强农业投入品安全监管。为全面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禁用药物的非法生产、销售、使用行为作为重点进行监管,公安、农业等部门要紧密配合,严肃查处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违法案件,依法对农业投入品实行市场准入许可管理。二是对生产过程进行一定的控制、严格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制度。依法对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养殖大户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规范包装和“三品一标”农产品标签标识,实行产地检测结果证明随货同行制度,强制要求农业投入品具有购消台账、生产档案,并保存2年以上。三是加强收贮运输环节的监管。对农产品的运输环节进行规范,建立相应的配套控制标准和规范,对农产品的收购、贮藏和运输进行相应的管理,尤其是应该建立管理档案制度,在进入市场的环节、加工环节、储运环节、交货环节、档案记录和无公害处理等环节进行控制和制度的约束。

2.4 进行示范县创建,实现典型引路

积极创建省级和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黄冈目前已完成全市第一批三个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考核工作,年底进行验收。第三方机构调查结果显示创建效果明显,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为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起好步开好局,发挥了典型引领作用。2016年蕲春县被省农业厅确定为参加第二批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2017年红安县和黄州区参加第二批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创建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2.5 加大宣传引导,营造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氛围

对大型蔬菜基地、农贸市场、超市的农产品检测人员进行农残检测技术培训,提高检测技能;结合“3·15”消费者权益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活动,与市食安办共同筹备全市食品安全宣传周暨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日活动,通过广泛宣传并现场免费发放安全蔬菜、农产品农残检测、法律政策解读、农资辨别、消费指导等宣传资料,形成了全社会关心、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良好氛围。

3 黄冈基层存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问题

近些年,随着各级政府的重视,黄冈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与法律、法规和市人大常委会要求相比,从总体上看,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在全市看来仍然存在着问题与不足。

3.1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意识不强

受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影响和宣传贯彻力度不够,质量安全主体的责任意识不够强,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和诚信意识比较薄弱。加上近几年农业竞争力减弱,比较效益下降,很多人不愿意从事农业,从事农业种植的主体人员的安全意识有待提高。

3.2 基层监管的力量不足,人物资源匮乏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普遍存在缺人员、缺技术、缺设备、缺经费的问题,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的普及度仍有待提高,相关工作都是由乡镇农技中心工作人员代理,但这些人员都是“以钱养事”身份,不具备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监管盲区大、死角多。同时存在监管人员年龄结构失调的问题,目前在岗人员年龄普遍偏大,对于检验检测工作存在检测难、检不准、检测能力有待提高等一系列问题。

3.3 农业标准化程度不高

全市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虽然多,大多数分户、分散生产经营,市场主体太少,标准化、组织化程度低也是不利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措施的实施。企业生产经营产品多、范围广,环节多、链条长,也加大了监管工作的难度。

4 提升黄冈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对策建议

4.1 进一步明确职能责任分工,规范准出准入管理

加强农产品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无缝对接,生产企业逢出必检,合法证书随货同行,农资市场和大型商场逢进必查,严格索证索票,防止出现真空,做到监管全程化覆盖,进一步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究体制,如果出现问题,能够有相关的依据查处问题和相关的责任人,同时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处理。建立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的监管名录,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和可追溯体系。

4.2 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惩处力度

运用查制度、查记录、查台账、查用药(肥)、抽检样品的“四查一检”方式,强化农业投入品管理,增加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犯罪行为的违法成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事件零容忍,发现一起严惩一起,并且严惩到底,做到农产品质量安全投诉受理率、执法查处率达到100%,使违法者不想违法,不敢违法。

4.3 强化基层人员教育培训,提高责任意识和人员素质

对相关的检测人员、生产人员和监管人员进行培训,提升他们的责任意识和技术水平。对优秀人才加以重视,对基层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养,不断加强检测的能力和监管力度。

4.4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

为了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推进。以追溯到责任主体为基本要求,尽快制定出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地方性法规,统一追溯标准,力争在城区率先建设一批以二维码识别的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

[1]黄进勇,杨亚楠.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的思考[J].南方农机,2017,48(1):48,56.

[2]徐瑞,白滨,于安芬,董俊,李瑞琴.关于加强甘肃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工作的思考[J].甘肃农业科技,2015(10):55-58.

[3]孙继成,关故章,袁著安,何家海,汪祥红,王文霞.对潜江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5(1):300-301.

[4]史长菊,王杰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思考[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2,29(1):37-39.

[5]檀尊社,许新萍.洛阳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农技服务,2010,27(8):1084-1085.

[6]李长健,罗洁,梁菊.关于完善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思考[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8(5):114-118.

[7]李阳,余捷,张涛.关于垦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思考[J].农场经济管理,2009(4):28-30.

[8]余华.对我国西部地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的思考[J].农业质量标准,2007(S1):58-59.

[9]涂田华,张道新.加强江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J].江西农业学报,2007(12):136-138.

猜你喜欢

农产品监管体系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监管
监管和扶持并行
农产品争奇斗艳
放开价格后的监管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实施“十个结合”有效监管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