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造影评估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临床价值

2017-01-12丁希艳金美君王一帆李彦冬

关键词:颈动脉造影硬化

丁希艳,李 威*,李 春,崔 敏,杨 超,金美君,王一帆,李彦冬

(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吉林 132000)

超声造影评估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临床价值

丁希艳,李 威*,李 春,崔 敏,杨 超,金美君,王一帆,李彦冬

(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吉林 132000)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评估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11月收治的67例脑梗死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采用超声造影检测,观察其检测效果。结果 本组患者共检出67个颈动脉斑块,其中等回声斑块13个,低回声斑块24个,混合回声斑块22个,高回声斑块8个;位于颈动脉窦部41个,颈总动脉18个,颈内动脉8个;超声造影显示,低回声斑块+混合回声斑块增强强度显著高于等回声斑块+高回声斑块(P<0.05)。结论 超声造影应用于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评价中,可有效明确斑块类型,但在低回声斑块与混合回声斑块区分中存在一定难度,临床检查可配合MRI作进一步确诊,以避免对不稳定斑块漏诊情况的发生。

超声造影;脑梗死;颈动脉斑块稳定性

脑梗死又名缺血性脑卒中,占所有脑卒中发病率的80%左右。近年来,脑梗死的发生已被证实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具有相关性,而斑块中新生血管的生成是导致不稳定性斑块发展的主要机制之一。因此早期对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正确判断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避免血栓栓塞形成[1]。核磁共振(MRI)是临床斑块稳定性检查的主要手段之一,同时有报道指出,采用超声造影亦可对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予以有效评估。以此观点为依据,本次研究对我院收治的67例脑梗死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检测方式选择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11月收治的67例脑梗死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标准:患者经颈动脉超声检查显示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选择内中膜厚度超过2 mm的斑块进行观察,且目标斑块选择均邻近颈动脉分叉处易定位斑块。本次研究经院内伦理会批准,患者与家属均知情并自愿签署同意书。本组中男45例,女22例,年龄60~75岁,平均年龄(61.6±1.8)岁,吸烟者51例,伴有高血压史者30例,伴有糖尿病史者28例,伴有冠心病史者13例。

1.2 方法

超声造影:采用配置CPS超声造影软件的Acuson S2000超声诊断仪,造影剂为注射用六氟化硫微泡造影剂(声诺维)。患者取平卧位,将头部偏向检查侧,约呈45°,使其颈部位置完全暴露,自下向上行纵向扫描,期间注意采集粥样硬化斑块图像,以此判断斑块大小、位置与内中膜厚度值、颈动脉分支与斑块远心端距离等指标。随后取长轴切面作横向扫描,待斑块二维图像清晰显示后,将探头对准斑块,行局部放大,进行造影,探头输出功率调整为-15~-21 Db机械指数调整为0.28~0.32,随后自动优化图像。待患者处于平稳状态下,将造影剂(2.5 mL)配合5 mL生理盐水,通过静脉留置针弹丸式注射,观察90 s,期间需开启动态图像存储,最后将采集图像均存储于DICOM格式,进行图像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本组患者共检出67个颈动脉斑块,其中等回声斑块13个,低回声斑块24个,混合回声斑块22个,高回声斑块8个;位于颈动脉窦部41个,颈总动脉18个,颈内动脉8个;超声造影显示,低回声斑块+混合回声斑块增强强度显著高于等回声斑块+高回声斑块(P<0.05)。见表1。

3 讨 论

超声造影是基于常规二维超声发展起来的临床诊断技术,通过注射超声造影剂,可清晰呈现颈动脉IMT与粥样硬化斑块。与二维超声相比,可更清晰显示颈动脉粥样斑块位置、性质等信息,对斑块内病理性新生滋养血管亦可有效呈现。颈动脉斑块内炎性改变与脑梗死改变具有直接相关性已被临床证实,而超声造影对斑块内显示增强强度则与斑块内微血管密度间同样相关,因此也是一种无创、简便的检测新生血管程度的手段,在预测脑梗死事件中达到了重要作用。从本文结果处可见已被证实,其原因可能由于等回声斑块、高回声斑块均明显血管并不丰富,属较成熟且稳定的斑块,相比之下,低回声斑块与混合回声斑块内则新生血管十分丰富,因此也是一种直接性、活动性病灶,采用超声造影对斑块内新生血管检测时,可有效对斑块稳定性予以有效评价,以此作为诊断依据,此外在低回声斑块与混合回声斑块的区分中存在一定不足。

总之,超声造影应用于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评价中,可有效明确斑块类型,但在低回声斑块与混合回声斑块区分中存在一定难度,临床检查可配合MRI作进一步确诊,以避免对不稳定斑块发生漏诊情况。

[1]李 晶,赵 武,刘 影,等.MRI对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评估价值[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13):2541-2543+2592.

R445.1

B

ISSN.2095-6681.2017.26.65.02

李 威MRI以其高分辨率可有效识别、区分颈动脉粥样斑块内成分,在鉴别斑块稳定否中,可为临床治疗方案及疗效评价提供依据,其优势主要体现在对低回声斑块与混合回声斑块内出血体积有效检出,同时提示在区分低回声斑块与其他型斑块中同样可取的满意效果,由此提示MRI可对超声造影检测方面存在不足之处予以弥补。

本文编辑:张 钰

猜你喜欢

颈动脉造影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共沉淀法制备YOF:Yb3+,Er3+造影颗粒的发光性能及正交优化
双源CT对心脏周围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超声对颈动脉蹼的识别意义探讨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研究
LN17模具钢预硬化热处理正交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