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管理类教师实践指导能力提升研究
2017-01-11代文
代文
摘要:管理类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强化和提升高校管理类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是现代市场经济下培养复合型和应用型管理类人才的需求。本文从管理类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研究为出发点,提出了管理类教师实践指导能力提升的模块构建及其设计理念,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提升管理类教师实践指导能力的方法。
Abstract: Management specialty is an applied and practical subject. It is the demand of training compound and applied management talents in modern market economy to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practice guidance ability of management major teachers in university.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studies of the practice guidance ability of management major teachers, puts forward the module construction and design concept to enhance the practice guidance ability of management major teachers, and puts forward a method to enhance the practice guidance ability of management major teachers on the basic of this.
关键词:高校管理类教师;实践指导能力;模块构建
Key words: management major teachers in university;practice guidance ability;module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6-0189-03
0 引言
教师实践指导能力是指从教学中分离出来以教师实践能力为基础的,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并运用实践的能力。教师实践指导能力需要将有关行业、专业通过实践得到的结果和知识,通过教师本身的教学能力的表现传达,运用到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与实践当中,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处理教学事件,提升教学效果。管理类教师实践指导能力实施结果更注重于管理类学科实践教学,以达到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运用能力,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能力。目前,国内外关于高校管理类教师实践能力提升机制的研究还少有涉及,多数的研究还停留在教育的需求层面,而忽略了教学中的施教者——教师,即教育的提供者。即使是对教育提供者的研究,更多的是评价与考核,只强调实践指导能力的结果。
1 高校管理类教师实践指导能力存在的问题
管理类教师应该具备的实践指导能力具体内容包括专业知识、自身实习实践工作经验、实践教学设计指导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协调各方面因素能力。当今管理类教师实践指导素质和能力的缺失比较普遍,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管理类教师本身实践经验的缺乏,实践指导能力质量不足。管理类教师来源途径单一,大多数管理类教师毕业于管理类专业的高等院校,博士毕业后留校或者直接走上教师岗位,形成“高校—高校”模式,缺乏与社会实践接轨的环节,研究能力较强但实践能力不足;同时,高校在录用教师也只看重管理类教师的专业和学历,而轻视实践经历及其技能,具有实践指导能力管理类教师数量严重缺失。
其次,为高校管理类教师进行的培训机制和力度不强,学校与企业结合欠缺,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条件。管理类教师面对的学生的输出方向多为实践操作性较强的行业,例如:市场营销、人力资源、会计财务等工作方向,需要学生进行实践的业务操作、语言沟通、协调各方面资源,而非理论研究的工作。因此也需要从高校管理类指导教师自身出发,加强与企业联系,从务实操作中获得实践指导能力。而现实中,校企分离的现象尤为明显,管理类在职教师去企业工作的人数少,而挂职的人数中,真正处理业务的也不多。同时,由于管理类教师的实践经验不足,且受到工作时间的限制,无法提供合适的岗位。管理类教师提高实践指导技能的途径不畅通。
最后,管理类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需要进行优化。管理类教师自身专业知识的更新多为自学,例如: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公司法、经济法、税法进行不断的更新调整,需要管理类教师实时关注经济动态,学习最新的经济法知识,但专业知识更新方面管理类教师缺乏专业的学习培训;缺乏对管理类实践指导教师的定期测评和奖励机制,对实践指导能力强的教师没有政策的优惠,使得专业实践指导能力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
2 高校管理类教师实践指导能力提升框架及其设计理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高校教育中第十九、二十条提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创立高校与高校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技教育资源共享,推动高校创新组织模式,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团队。”
结合管理类教师的特点,高校管理类教师实践指导能力的提升分为三个层次:首先,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实一体化”为总体设计理念,强调了提升实践指导能力需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其次,在总体目标下构建了基于师生双主体的培养目标、基于双师型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基于学校社会结合的教师指导能力获取三个模块,作为具体提升管理类教师实践指导能力的条件。最后,针对不同模块对于提升实践指导能力的不同侧重点,分别提出以人为本、以制度建设和激励为方式、以实践为途径的具体提升方式,从而形成了管理类教师实践指导能力整体提升。如图1所示。
■
2.1 总体设计理念
“理实一体化”的设计理念是将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追求管理类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一体化。在该理论指导下,管理类高校教师应加强专业理论知识,专业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等培训。通过实践经验丰富的一线老师或者在企业中聘请的企业高管,在短时间内针对管理类指导教师能力的实际情况,制定专项培训计划。同时对接培训的企业应该明确理实一体化的重要性,制定切实的保障机制,做到高校管理类教师培训的企业与学校的有机融合。
2.2 政策指导下的能力模块的构建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发展纲要指导下,对于高等教育的规划之下,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校企结合的发展,成为当前的大势所趋。
首先,构建基于师生双主体的培养目标模块。双主体理念强调了以主体平等为基础,在不同教育背景下的,因环境不同而产生的身份优势进而形成的不同的主体,是一种师生交往模式。在专业知识传授方面,指导教师应充分发挥其主体优势,以充分展示其专业胜任能力中的示范能力和管理能力为能力结构;而在实践指导的学习方面,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因而具有其主体优势,与此同时指导教师应充分发挥其协作与领导能力,以此能力结构为充分发挥学生的实践学习能力做好指导工作。管理类指导教师的能力结构的构成需要以“双主体”为基础,需要考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也需要考虑到教师学生作为教育实践指导的接受者对教师能力的需求与反馈。
其次,基于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块。双师型教师队的师资队伍建设强调了针对双师型教师采取的制度建设和考核激励方式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管理类教师实践指导能力的重要保障。双师型教师是指教师需要具备教师从业和专业职称的双职称。一个是其具备基本的教育能力的保障,而相关管理类专业职称则需要其具备实务操作能力与经验,从而成为实践指导能力的保障。完善双师型教师的团队建设,也适应了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的社会现象,是解决重大空缺的重要举措。
最后,基于学校社会结合的管理类教师指导能力获取模块。学校社会的结合协调管理强调了学校与社会紧密联系。面对大多教师存在“高校—高校”的弊端,通过加强学校与社会的联系,能增加教师实践的经验积累,培养教师发现实际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提升实践指导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提供现实依据。
3 模块下管理类教师实践指导能力提升具体方式
3.1 以人为本
为了提升管理类高校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实现师生双主体的培养目标,需要以人为本,强调以管理类学生的培养与就业导向的需求为本,以管理类教师的专业胜任能力为本。首先,教师应该更新观念,不能“以师为主”的理论化教学,应该针对管理类学生的实际就业要求进行针对性的实践指导教学。其次,教师应该注重提升自身的专业胜任能力,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以其专业素质为基础。高校要建立教师专业测评机制,加大对教师专业素质的审核,特别是双师型教师的测评,确保教师自身专业胜任能力的获取,为管理类教师实践指导能力提供基础保障;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建立以专业实践为价值取向的教师培训。
3.2 以团队建设为路径
为了提升管理类高校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需要以制度建设和考核激励为方式。需要制定稳定的教师实践指导能力培养办法;规定教师的录取和晋升;建立高校教师的选择标准和教师从业资格以及专业从业资格的认证,需要参考一定的企业实践经历,需要参与校企合作的科研项目等规定,使得教师能在实践教学中,积累其专业素质和实践经验能力,在总结反思中发展,满足引导管理类教师的需要,在已有的实践指导政策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
在激励制度方面,改革实践指导教师职称考核制度,直接根据教师的专业胜任能力以及实践指导能力水平位标准考察;实行实践指导教师激励制度,高校可以对实践指导教师提高津贴标准;在岗位聘任和职称晋升时,优先考虑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让具有高水平的实践指导教师参与教学计划的修正与制定,使其享有充分的教学改革权;给予实践指导教师申报科研项目以及评优评先的优先权;积极资助实践指导教师课题的科研经费;设立实践指导教师师资队伍专项经费,作为老师的补贴经费、考核奖励等作为激励支出。
3.3 以社会实践为依托
为了提升管理类高校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应促进学校与企业的有机结合来提升管理类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建立实践师资队伍培训体系。作为管理类教师,需要面向社会和企业,从企业中汲取实践经验作为教学的源动力。教师参观企业、亲自参与管理岗位工作,进入企业进行挂职锻炼,鼓励参加校企合作的科研项目,将企业的先进企业文化和典型营销管理案例引入实践指导的教学中。依托实践指导能力的培训机构,建立管理类教师专业技能指导培训制度。开展财务技能培训,高层管理技巧讲座,营销案例分析等专业培训,充分提升实践指导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完善人才引进渠道,健全师资队伍引进机制。管理类专业的教学,可以邀请企业管理层高管、著名经济学者等进行讲座,以其丰富的实践经验作为培训内容。邀请行业专家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举办专题演讲或展示,拓宽管理类教师的视野。
通过提升管理类高校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有机整合管理类知识理论和实践教学,构建以社会管理类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学生实践能力为核心,融合管理类专业知识培养和业务实操能力为一体的综合实践教学体系。同时,提升管理类高应用型人才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有效与社会企业需求相结合,提高管理类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与竞争优势。
总之,管理类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的培养,必须注重教师自身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增强教师对实践指导能力的认识和重视程度,顺应市场经济需求,培养具有较高的实践能力和水平的管理类的学生。
参考文献:
[1]韩杰,付静涛,许红春.“理实一体化”模式下实践指导教师培养策略[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5).
[2]王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教学指导能力提升的路径[J].纺织服装教育,2013(5).
[3]吕长生.我国教师实践能力研究:进展与反思[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5(3).
[4]丁越兰,骆娜.管理类教师胜任素质模型建构——基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5).
[5]王莉.论地方院校师范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策略[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3).
[6]邹渝,李家智.高职管理类专业综合性实训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