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中的传统美德教育
2017-01-11金鹏
【摘 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以“礼仪之邦”而著称,这里的人民以孝敬父母、尊老爱幼为荣。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注重对孩子们进行孝敬父母这一传统美德的教育,使他们从小有爱心,学会关心自己亲近的人,只有这样,将来才会真正的去爱祖国、爱人民。
【关键词】传统美德;孝敬父母;教育;教学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以“礼仪之邦”而著称,这里的人民以孝敬父母、尊老爱幼为荣。可自从国家落实计划生育政策,随着独生子女队伍的日益成长和壮大,人们对待孩子的态度变了,孩子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变化,孝敬父母之一亘古不变的传统美德在孩子们的心目中逐渐淡化了。为此,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注重对孩子们进行孝敬父母这一传统美德的教育,使他们从小有爱心,学会关心自己亲近的人,只有这样,将来才会真正的去爱祖国、爱人民。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了要对学生进行孝敬父母教育的要求,教材中也安排了相应的课文内容。这就是说,培养教育学生逐渐养成热爱父母、关心、父母尊重父母、体贴父母的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是品德与生活课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那么,如何在品德与生活课中对学生进行孝敬父母的教育呢?不同年龄的学生,不同的方法。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都把着眼点放在一个“情”字上,注重激情。也就是说,教师首先要通过多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情感,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此基础上现提出行为要求,指导行动,使情感内化为驱动力,使道德行为与道德认识、道德情感达到统一。
例如:《想着妈妈》一课,教学要点为:爸爸妈妈在祖国各条战线上劳动、工作,抚育自己成长,十分辛苦;要爱爸爸妈妈。根据这一教学要点,教学中可设计故事会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讲述曾经到父母工作岗位看到父母忙碌工作的情景或自己受到父母忙碌工作的情景或自己受到父母细心照顾的最难忘、最感人的一二件事。为了使学生能较快进入情境,调动起情感,教师可首先情真意切、绘声绘色地讲述自己在生活中最难忘的受父母照料的一件事,使学生受到感染引起共鸣。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就会情不自禁、争先恐后地讲述自己经历过的事。长期以来,学生受到你母无微不至的关怀,但他们习以为常,认为理所当然。而讲述使学生在回忆中体验到了父母深切的关怀和无私的受,激发了情感,产生了感激之情,萌发了自己的事要自己做和为父母做点事要自己做和为父母做点事的愿望。至此,学生热爱父母、感激父母之情己充分激发出来,教师再趁热打铁,恰到好处地提出要了解父母、理解父母、亲近父母、关心父母等行为要求,情感这一驱动力会促使学生欣然接受孝敬父母道德认识,并导之以行,落实在具体行动上。
又如:《牢记父母恩》一课,除了举行故事会,还可以安排赛诗会。即课前让学生查找古代和现代有关孝敬父母方面的诗篇,要求他们联系自己与父母相处的点滴小事理解诗歌内容,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明白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父母的辛勤培育的道理,进而突破要关心父母的难点。为了增强教学效果,在进行诗良诵时,教师可事先把有关古诗内容制成幻灯片,让学生边看片边朗诵时,教师可事先把有关古诗内容制成幻灯片,让学生边看片边朗诵,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声像氛围。在完成教学重点的同时,教师可在了解父母、亲近父母要求的基础上再提出关心父母、尊重父母等更高的要求。如父母生病时要端水送药,精心照料;要听从父母的教导,刻苦努力地学习;当自己提出的要求父母不能满足时,不要任性,要体谅父母的难处;在家要主动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尽量减轻父母的家务负担……在课的结尾,教师还可利用几分钟时间举行赛歌会,通过传唱《妈妈的吻》、《烛光里的妈妈》、《我有一个好爸爸》等歌曲,进一步将热爱父母之情推向高潮,使课的尾声余味无穷。
此外,在进行孝敬父母教育时,要注意道德观念之间的联系。如教育学生帮助父母做家务时,融会了热爱劳动的教育内容;在听父母的话,不攀比的教育中,也包含了勤俭节约的教育内容。教学时,只有点面结合,横向纵向交织,才能使要学生明确、形成的道德观念交相辉映,密密地布满学生道德情感的天空,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参考文献】
[1]保建武.浅谈传统美德教育与小学生的养成教育[J].中外交流,2016(5)
[2]陈莉颉.浅谈小学阶段如何开展传统美德教育[J].科学导报,2016(5)
[3]刘丽波.浅谈如何在小学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21):213-213
【作者简介】
金鹏(1977.5.3-),男,学历:大学本科,籍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民族:汉,职称:小学高级,研究方向:小学教育。工作单位:哈尔滨市建文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