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校园武术课程开展的未来设想
2017-01-11葛为江
葛为江
青少年是继承和发展中国武术的中坚力量,通过武术的习练,除增强体质外,更有文化传承和创造的深层价值。学校武术教育不仅是文化传递的过程,也是文化生产的过程,她所蕴含的现实意义已超过了习练武术本身,上升到了民族对传统文化认同的高度。本文着重分析学校武术在当代所面临的问题与困境,并讨论为学校武术教育探索出路的核心问题。
一、武术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困境
(一)学生基础差,给武术教学加大了难度
武术是一项系统性、延伸性较强的体育项目,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基本功。特别是对于武术套路的学习,学生首先会遇到三个问题:一是动作数量多,每一套不同的套路都由数十个动作组成;二是运动方向往返折叠、左旋右转、路线复杂;三是要求有较高的机体协调能力。这需要学生在学习武术之前已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武术专项素质及武术基本套路演练能力等多方面基础。
(二)教学内容陈旧,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陈旧,难度偏高,结构单一,缺乏吸引力,是影响学校武术深入开展的又一主要因素。现行学校武术教学内容(主要是初级长拳、太极拳、初级剑等),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学生实际想要学习的内容。学校武术的教学应以增强学生体质,培养习武兴趣为目标,而不应单纯以掌握套路动作数量的多少为教学目标。由于现行的武术教学内容基本上是技能性套路教学为主,加上武术套路的动作数量多,而且练习起来运动方向与路线也复杂多变,这种包括大量套路的内容使得学生普遍感到学习难度偏高、不易掌握,从而逐渐降低学习热情,直到最终完全失去兴趣。另外,在过多追求套路内容教学的同时,也忽略了武术基本攻防技术与健身养性等方面的教学。导致学生觉得既难学又不实用,还缺乏娱乐性。综上所述,我认为现行的教学内容已不能迎合现代学生的需求,激发不起学生进行武术锻炼的兴趣。
(三)领导重视不够,体育教师缺乏热情和敬业精神
学校领导忽视学校武术教学的发展和普及,分析其中缘由可分为两方面:一方面,由于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武术在我国现行《体育教学大纲》中不占重要位置。武术的教学内容、教学时数与其它体育项目相比偏少,而且武术不是体育锻炼达标项目。据初步统计适用于本科生的体育课程教学大纲基本教学内容中的八大项目总共有7672个练习动作,而武术动作只有89个,占1.16%;大纲规定的所有基本教学时数为910学时,而其中武术教学时数为112学时,只占12.3%。另一方面,学校领导对武术认识不足,缺乏了解,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没有发挥应有的主观能动性,只是被动实施教学任务,缺乏钻研、敬业和创新精神。也是不利于学校武术教学发展的一个因素。
各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少,因此,解决的办法应该是多方面齐头并进。
二、当代学校武术教育的出路与希望
(一)坚守文化教育理念
在学校武术教育中,强调坚守文化教育理念,并非把知识教育排斥在外。相反,在文化教育中,知识教育不再是机械、教条、刻板地切断文化命脉的教育,而是在知识教育中渗透了富于文化内涵、浓厚文化气息、深邃文化精神的新型知识教育。坚守文化教育理念,可以从根本上打破了学校武术教育所面临的瓶颈。坚守文化教育理念赋予了学校武术教育新的发展空间,而不只是停留在狭隘的知识理论当中。由此,学校武术教育不仅使学生练习了形而下的技术层面,而且掌握了形而上的文化层面。
(二)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优化武术课堂教学内容,我认为应该从武术基本功、武术套路、拳种三者展开论述。首先从武术基本功来讲,紧扣武术技术精要,去选择一些能够发挥个性的武术基本功,这些基本功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兴趣。民间拳言:“太极如摸鱼、形意如捉虾、八卦如推磨”等,这些带有特色的基本功和动作结构,都可以为武术课堂提供素材。选择武术基本功应强化武术的内功(以意领气、以气运身、以身发力)。
(三)拓展武术传承
“历史在流动,如何看传承”。武术教育先注重技术层面,进一步可通过肢体运动来感悟技术背后的文化。中国武术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质,只有靠长期的潜移默化才能“外化于行,内化于心”。对于学校来讲,不管是从“传承民族文化”,还是“弘扬民族精神”的层面来定位,武术教育都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拓展课外武术传承,才能充分发挥武术的文化资源。
如何实现呢?我认为以下两点是可行的。一,成立校园武术社团。武术社可为课堂教学以外提供活动空间。二,建立武术网络信息库。利用新媒体技术,通过“不夸大、不虚构的现实手段,加大对武术的宣传力度,正确引导高校学生的理解。
(四)实现学校与民间对接
不管是当代的学校武术教育还是民间的师徒传承,对于武术的发展均不可或缺。近些年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武术师资力量出现不足,而民间的武术拳师,因社会转型和时代发展,很多因后继无人而另谋出路。这同样是一种文化流失,“人息技亡”便是如此。关于如何实现两者的对接,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内部培养。武术师资匮乏的学校,可以派出一些热爱武术的体育老师,到民间学习传统武术,学成归来以弥补学校武术师资不足的现状;其二,外部引进。在教师的选择上,可采取“请进来”的办法,请一些民间传统武术家走进校园,搭配学校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和职业竞技赛事的冲击下,中国武术逐渐被社会边缘化。在持续边缘化的进程中,武术的文化立场和文化身份逐渐模糊。而民间流派之争依然激烈,国家标准化武术与拳种保护难以兼顾,“技术偏左,文化偏右”的武术发展更是捉襟见肘。所以“为武术进校园叫好”,这样带有战略色彩的举措被推上了前台。在中国武术的发展路径上,学校武术教育所肩负的三重使命(文化使命、教育使命、科学使命)使它的责任担当超越了其自身的体育属性,更向着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