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现代学徒制“东莞模式”内涵的思考

2017-01-11肖胜阳贺芳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专班东莞校企

肖胜阳+贺芳

东莞乘改革开放的东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构筑新型产业体系,成为“最具成长性创新型城市”。东莞的产业结构由加工制造为主,转型升级为以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为主,更需要高素质高技能的工匠型人才。可以说,东莞的产业布局对东莞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也相应地提出更高要求,促使东莞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创新。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充分依托东莞市及周边电子产业高度集群的产业发展特点,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在电子、计算机等骨干专业上探索和试行现代学徒制,成效显著,得到了学生、家长和合作企业的高度认可,形成了既有东莞职教发展共性,又突显电子科技特色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东莞模式”。无疑,深入探讨和正确解读现代学徒制“东莞模式”的内涵是深化东莞职业教育发展理论研究的重要工作。本文拟对这一问题谈一点粗浅意见。

一、内涵定义

现代学徒制“东莞模式”是在借鉴德国、英国等西方国家成功推行并取得巨大成效的“现代学徒制”,同时,结合东莞实际的基础上,创新出的一种有别于传统职业教育的战略性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是在东莞区域经济加快转型升级背景下,在职业教育集团为实体的政校行企合作平台支持下,以市场和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契约合同为抓手,通过准确定位目标、校企共建课程、双导师资建设、工学交替教学、多元综合评价的“五环递进”路径,以培养技能与素养双优的工匠型人才为目标的人才培养范式。(如图1)有效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与岗位对接,教学与生产对接,毕业证书与资格证书对接的职业教育发展新常态,成功破解莞企转型、职校发展和学生就业三方难题,成效明显。

如图1所示,现代学徒制“东莞模式”不是一个空洞的理论总结,而是由各种要素互相联动组成的一个动态的人才培养系统,通过合理定位人才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拓展教学实践、探究评价形式等环节层层递进、形成完善的科学体系。

二、 核心要素

现代学徒制“东莞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的发展确立了谋生手段、权益保障、能力培养等方面的核心要素。

(一)掌握一门技艺

“东莞模式”通过职业教育帮助学生掌握技艺获得谋生发展手段。营造学校和企业共同构建的学习环境和实训环境,譬如,通过引企入校、校企融合、共同培养,打造校企发展命运共同体,颠覆传统校主企附一元办学为校企双主体办学体制。结合专业特点,根据企业的技能培养要求,熟练掌握实岗需要的相关技术技能、生产标准,熟悉生产工艺流程,生产出完全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或企业上岗证书,从而掌握行业从业资格所需的技术技能。

(二)签订两份协议

“东莞模式”借助国家政策维护校企合作过程中相关主体的权益保障。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导、行业参与、社会支持、企业和职业院校双主体育人的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为中国职业院校推行现代学徒制提供了充分的法规政策保障。“东莞模式”强调,学校与企业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具体来说,校企在政府的指导下通过签订联合办学合同,明确双方责任、权益和地位,规定学校负责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教学,企业让师傅传授实操知识和完成实岗技能训练,并以企业师傅培训为主,学校成为企业的人才培养基地,企业成为学校的实习就业基地。另外,企业与学生签订实习就业协议,用法律契约的形式保证双方的权利、职责和义务,特别是明晰了学生即学徒的合法身份及相应的受教育权、劳动保护和社会福利等权益,对学生的顶岗实习、生产状况、考核制度、考证制度、毕业就业等方面均有相关的制度规定。

(三)实现工学交替

“东莞模式”推行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成才。学生在学校和企业的时间得到了合理的分配,实行“1+1.5+0.5”学制,即学业生在一年级接受学校的文化基础、技能知识和职业素养教育,二年级和三年级的第一学期进入校企合作专班深化专业学生和模拟实训,三年级第二学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完全在校企合作企业的指导和安排下进行实岗操作,接受企业和常规管理,感受真实的生产环境和文化环境,提高育人质量和成效。

例如,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联想专班的学生,除了要学习计算机操作基础知识外,还要学习校企根据联想岗位要求共同开发的核心教材,并在“联想实训室”进行岗位实习,暑期下华南区各联想服务部进行顶岗实习,最后在服务站就业。初步形成保证学生第一年在学校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中间一年半的时间分到校企共建专班定点企业去体验实操知识和技能训练,进行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最后半年时间学生按照要求到专班定点企业去体验实岗工作情境,完成岗位所要的操作技能和产品要求,成为企业满意的“准员工”。

(四)学生获取报酬

“东莞模式”营造真实的实习环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企业实习实训期间,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和实训的积极性,由企业按照市场化的运作,根据企业学徒相关标准给予一定的工资薪酬或者按照产品的合格率进行奖励,提升学生的质量意识和竞争意识,使学生真正像企业员工一样融入企业的生产和发展中。另外,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只要拿到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即可毕业,而现代学徒制“东莞模式”培养的要求既要拿到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又要考取国家或者企业承认的职业资格证书,特别是企业认可承认的职业资格证书更为重要。在整个现代学徒制“东莞模式”培养过程中,学生通过学习除了完成正常的基础知识的技能操作考核合格外,还要在企业的指导和监督下获得实岗要求的技能知识证书,方能获得毕业就业的准入条件。并且通过参加高级技工培训考证可以入户东莞,实现由普工转为技术工,由外来工转为莞籍工。

例如,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财经专业立信专班,在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试中100%通过率。SMT专班、主板维修专班、天新专班等全部接受职业资格鉴定。近三年来,学校毕业生双证率一直保持在100%。专班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与大学生同台竞争胜出,毕业生供不应求,实现了高对口实习,高平台就业。

(五)技能素养并重

“东莞模式”重视技能和素养的双重培养。“东莞模式”充分认识到传统的职业教育理念重视技能而轻素养的时代滞后性,结合企业用人的标准,以及中职学生内涵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通过“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并重的中职课程体系来培养“技能和素养双优”人才。

例如,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于2008年与北京澜海源创公司合作首创以“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并重的中职课程体系,开发出团队合作、有效沟通、时间管理、企业生存等12门课程。通过企业培训造就了雄厚的师资力量,建立了职业素养教室和教学专区,编写了《职业素养能力训练一体化课程》教材,并将该课程纳入到学校整体日常教学安排中,通过学校的“百团大战”“百川荟萃”“技能月”“职业素养月”等德育特色活动平台“软着陆”,实现职业素养的内化过程,学校的毕业生更受用人单位的青睐。

除以上几点以外,现代学徒制“东莞模式”在校企联合的“双考核”质量评价机制、校企共建的“双课程”培养体系、校企共建的“双文化”育人机制等方面,也都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成效同前面所述的各个方面加在一起,形成了东莞职业教育生机勃勃的整体气象。“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竞赛”。在2013年全国技能竞赛中,东莞市多名学生获奖,其中,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电子部3名学生荣膺全国计算机硬件检测大赛一等奖,实现东莞市中职学校国赛一等奖零的突破。并于2015年和2016年连续二年获得该项目大赛的一等奖;由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与东莞海霖动画公司联袂打造,由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师生共同制作的大型东莞本土原创动画片《吉祥宝宝》在央视开播;全国第一部中职学校师生参与的国内院线公映的3D电影《吉祥宝宝之我是食神》,打造出靓丽的东莞名片,将东莞动漫产业和电子科技学校带向全国。综上所述,足以显示现代学徒制“东莞模式”的强大生命力。

现代学徒制“东莞模式”虽然已经全面推行和实践,但仍处在探索、改进和完善阶段。关注“东莞模式”不仅要开展对“东莞模式”的研究探讨,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拓宽国际视野,学习发达国家成功的办学经验,推动现代学徒制“东莞模式”改革向高水准迈进。同时,调动多方资源,提高政校行企参与度形成办学合力,使现代学徒制“东莞模式”更加牢不可破,实现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朱守锂

猜你喜欢

专班东莞校企
东莞,东莞
莞香
怎么这么多工作专班?
工作专班泛滥成基层新负担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工作专班泛滥成基层新负担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2018年广东东莞荔枝收成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