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

2017-01-11李彬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12期
关键词:指导策略课外阅读初中语文

【摘 要】在素质教育理念下,课外阅读已越来越受到师生的重视,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传授的不能仅限于是课内教材上的知识,要让课外阅读弥补课堂上的片面和不足,要开阔学生的眼界,建立学生更加完整的语文知识架构。学生阅读量地提升,会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全方位发展。因此,课外阅读的指导方法就必将成为教师重要的课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本文作者主要总结了教师在课外阅读指导实践中的一些方法,并提出了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一些收获和思考,以供同仁参考。

一、培养高雅而又多方面的阅读情趣

针对阅读取向的特点和存在问题,我觉得教师应在了解青少年阅读目的、需要、兴趣指向的基础上,有目的地引导阅读书刊的内容、类型和兴趣方向。“阅读导向应以提高阅读品位,增加阅读文化名著、科技书籍的比重,改变阅读取向浅层化,培养高雅而多方面的阅读情趣为主”。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既鼓励学生多读文学名著,也提倡中学生多读科学名著和哲学名著;既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也注重科学素质的提高。阅读名著是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时代精神,启迪和发展心智的有效途径。提倡和鼓励多读文学名著, 如为中学生的知识结构补钙,有助成长。国家教育部在新颁布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第一次明确规定了中学生课外必须阅读的30种推荐文学名著,其中初中生必读的书目有《西游记》、《水浒》、《朝花夕拾》、《骆驼祥子》、《繁星·春水》、《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样激发了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探索和社会实践意识,促进了学生提高阅读品位,使他们全面发展。

二、内容的排序:计划阅读与自主阅读相结合

教师虽然开列了书目,但要求每位学生都读完这些课外书是不太现实的。为避免漫无边际、大海捞针式的阅读,我采用计划阅读与自主阅读相结合的方式。计划阅读即按照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由短到长、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对课外阅读书目进行排序,而且遵循课外阅读与课本阅读相结合的原则,如教师在上第一册语文《论语》十则时,可向学生推荐《论语》中有关学习的其他几则。

例如: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里仁》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为政》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述而》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雍也》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熟读或背诵这些简单的古文,使学生对孔子这位大教育家的教育思想有一个更完整的了解与认识。

再如,按照教材顺序,在上《烈日暴雨下的祥子》一课时,可安排学生课外阅读小说《骆驼祥子》,通过阅读整部小说,使学生对小说的社会背景、祥子的性格发展、最后的命运结局有所掌握。这样做,可以避免学生断章取义,以偏概全。所以当我在课后设置了一个问题:在烈日和暴雨这么恶劣的自然环境下,祥子的命运如此悲惨,试问,在自然环境得到改善,或者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天气里,祥子的命运会不会得到改观,学生的答案就显得比较客观、冷静而全面。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对本文的写作意图和主题理解,最重要的是从课外阅读中取得的。而与计划阅读相结合的自主阅读就相对开放、轻松了许多。语文教学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和学习;语文素质不仅是掌握语言操作技巧,还应是人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及审美情趣、人生态度、价值取向等人格因素的合理建构。因此,教师应该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主动选择,努力发挥自己在某一方面的学习特长,以利于独特个性的发展。同时,由于每个人的阅读对象、习惯和方法不同,最终取得的阅读效果也不能一刀切,简单地加以肯定或否定。要形成了一个既有统一要求,又有各自个性,独立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学生自主阅读与教师点拨指导相结合,提高阅读效率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所以引导学生正确有效的自我阅读就需要有教师的提点和指导,这样才能达到初中语文教学的目的。教师应该尽可能的为学生创建自由发挥的空间,帮助学生扩展认知水平,使学生不再束缚在所学课本之上;营造畅所欲言的表达环境,激发学生学习潜能,让学生在没有压力、没有束缚的轻松氛围下,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发掘从未接触过的新鲜事物;通过大胆地猜测和想象对问题展开推理、总结,形成对某一知识完整的体系架构,提升自我学习和自主阅读的能力。但由于初中学生所处的特殊人生的阶段,各方面的发展尚未成熟,虽然喜欢探究新鲜事物,但若没有老师的指引和帮助很容易凭一时兴起而走入误区,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会适得其反,事与愿违。别林斯基曾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来读,比不阅读还要坏。”所以,就要求教师要根据不同成长阶段、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来提供不同层次的书籍、教授不同的读书方法。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摘抄语录、制作卡片、写读书心得的方法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文知识也更加得心应手。学生彼此之间互相听取对方讲述由课外阅读得来的有趣故事,再转而通过自己的理解转述给其他人,听说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学生也能够更加准确地接收和把握他人的讲话内容,对语言文字的领悟能力明显的提升。通过认真读取美妙动人的文章,才能体会表面文字背后暗藏的深刻寓意。“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阅读量上去了,学生的语言素材自然就充沛,从此也就不再有江山如此一句无的窘境了。

总之,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增加课外读物的数量和锻炼课外阅读的能力,使得学生的语文基础更加扎实;学生在听说读写时不再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源,可以灵活的运用课内课外所学知识;通过正确科学的培养、锻炼,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日积月累方能厚积薄发,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季.阅读退化的隐忧:书刊文化影响与青少年成长——课程·教材·教法,2001(5)

【作者简介】

李彬,大学本科,中教一级,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

猜你喜欢

指导策略课外阅读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大学生思想行为偏误与指导策略研究
小学生记叙文习作课堂指导策略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