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与有为必有位
2017-01-11韩庆祥
韩庆祥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的核心地位。这一核心地位,是基于“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国家的核心主体”的应当性、“有为必有位”的业绩基础而必然形成的。
“核心”是在推进“四个伟大”实践进程中形成的。《人民日报》社论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的伟大斗争实践中已经成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中央宣传部门有关领导在答记者问时指出:十八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从严治党,对于更好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实践上的主要担当,就是深入推进“伟大事业”,奋力实现“伟大复兴”,积极进行“伟大斗争”,全面推进“伟大工程”,从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提升了党中央的权威,使习近平总书记成为了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
“核心”是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习近平总书记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抓住了1978年以来决定中国历史发展前途命运的四个根本因素,也抓住了决定当代中国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项事业发展的四个根本因素,它事关中国发展的前途命运,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取得了重大成就,由此使习近平总书记水到渠成地成为了党中央的核心。
“核心”是在推进“四大治理”实践进程中形成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为关键的是要积极推进政党治理、国家治理、社会治理和全球治理。一是完善政党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打铁还需自身硬”,从党的先进性、纯洁性高度,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等一系列管党治党新思想新举措,体现了讲政治、守纪律、明规矩、严制度、重生态的鲜明特色;二是推进国家治理。他明确强调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实质就是形成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协商共治、法德并治的现代治理格局;三是推进社会治理。他强调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推动使传统的权力管制转变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使传统的自上而下管制变成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治理,力求从根本上治理好社会;四是参与全球治理。他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谋划和实施“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倡导文明互鉴,打通欧亚大陆桥,进一步推进中非关系,经营好周边外交,打造休戚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积极为完善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四大治理”进程中作出了卓越贡献,这就必然地成为党中央的核心。
“核心”是在坚定“四个自信”中形成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核心使命。坚定“四个自信”,承担“核心使命”,就必然明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党和党中央的“核心地位。”因为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只有坚定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自信,才会更加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在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巨大成就,进一步坚定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正是在坚定这“四个自信”中,党中央郑重地选择且明确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的核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