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治霾,仅靠钱是不够的

2017-01-11邢海洋

三联生活周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治霾改电三河市

邢海洋

近百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被雾霾覆盖,那些拿出极端手段治霾的城市却不能幸免,让人错愕。早在一个月前,石家庄实施了单双号限行、药厂停产,可还是爆表。北京,全年都在大张旗鼓煤改电,还是迷失在迷雾中。治霾靠花钱、靠行政命令,靠谱否?

事情要从入秋说起,我所居住的地方开始申报煤改电的工作。村民们拿到了来自政府的一封信,第一条回答的是“去年换炉子今年改电,是不是浪费财政资金,是不是对纳税人不负责任”,回答是:“老百姓纳税就是为了集中资金进行公共设施和公共环境建设。”既如此,煤改电轰轰烈烈地展开了。可相对于去年煤炉的“免费”,这次的空气源热泵不便宜,6P的要自掏4900元,5P的2000元,当然,这还是在政府补贴了2.4万元后实现的。于是乎,村民们开始了观望,冬天就要到了,时间不等人,很多人囤积起了煤。第一轮博弈,惠民的煤改电工程遭遇挫折。僵持了一段时间后,政府降价了,6P的降到了2900元,5P的1000元,煤改电进入了大规模实施阶段,可越冬的煤炭存留下来。及至后来,每台机器又返还了千元,“免费”了,但烧煤和用电的博弈却未就此结束。

在建满了画室、画廊等各式楼房的北京宋庄小堡村,“限煤”的途径是“煤改气”。可令租户不解的是,政府对燃气的补贴却成了房东们的额外收入。政府补贴每户1850立方米的平价天然气,却被房东高价卖给租户。当然,你可以认为该地是租赁的卖方市场,变相抬价是一种市场行为。可在治霾这件事上,恰恰不是能用市场手段解决的,因为对租户而言,经济上最优的选择将是继续租房子,继续烧炉子,这种情况下,房东、租户和空气这个“公地”,是个三输的结局,当然,上述两个继续燃煤的事例似乎都很好解决,未来政府将以北京为轴心,建立“京津冀”联合禁煤区,设立检查站堵截煤炭运输,可这又牵扯治霾根源的另一个痛点:执行。

北京市地价昂贵,政府有充足的财政资金,拿得出每个农户2.4万元的补贴,至少缓解了冬季燃煤污染,其他地区恐怕就没有这个实力了。一河之隔的河北燕郊,尽管房价涨到了3万元/平方米,但政府给开出的拆除并改造燃煤设备的补贴是5000元,且是自行改造,结果完全得不到村民的响应,到了冬天依旧是浓烟滚滚。北京把治理大城市病的宝压在了疏解人口上以后,环京地区人口以更快的速度聚集,结果是这里城中村村民们不是在煤改电,而是升级到更大号的锅炉以应对租客的取暖需求。按照三河市禁煤规划,2016年9月底,三河市建成区内实现全面禁煤。规划虽信誓旦旦,却无法执行。这里的一些城中村道路都坑洼、泥泞不堪,房东们不开车出不了村,却能盖起几层楼,把几十间房子出租给外地人。

缺乏财政的石家庄更没法与得地利之便的燕郊比花钱了,只有靠“禁”,于是这里出台了史上最严厉的限产限行。冬季到来之前,石家庄市政府给自己的行动起名为“利剑斩污”,誓言“决战45天”,可雾霾非但未缓解反而多日爆表,更创出AQI指数1155的极端污染天气纪录。既然石家庄已经倾尽了政府资源对抗排污,污染物从何而来,仅仅是极端天气和本地的取暖燃煤污染?其实,正如各地大货车横行监管却流于口头表态一样,石家庄的环保部门或许也迷失于与无数的制革、钢铁和建材小作坊的猫鼠游戏之中,排污从来就没停止过。

伦敦、洛杉矶都经历过严重的大气污染,都通过几十年的治理还民众一片蓝天,这些事实的无数次陈述很能麻痹我们的神经,使我们相信只要花够了钱雾霾就可得到解决。但我们没看到的是,除了皆大欢喜式的财政投入,更重要的是罚,是严刑峻法,是执行能力才能使天变蓝。

猜你喜欢

治霾改电三河市
建湖公司:推进“瓶改电” 守护餐饮安全线
如何有效避免“油改电”轮胎吊受电弓与滑触线终端刮碰
轮胎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高架滑触线“油改电”项目成效追踪
想当警察的弟弟
治霾需依法有据
三河市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全面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