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意孤行的代价
2017-01-11
刚刚过去的2016年是个值得回味的年份。在各式各样的回顾中,商业世界展现出它鲜活而残酷的一面。理论上,“失意”大公司,这份令人沮丧的名单也应该出现在2016年的最后一期杂志上,毕竟它是在一种回溯的基础上诞生的。
而把它放在新年的第一期,是因为这些公司所代表的失意之处,不会因为一次跨年而消失。时间不会中断,商业规则失衡导致的受挫也会在下一年延续。
在信息已丰富到泛滥的情况下,找到30家过去一年过得不怎么样的公司,一点也不难,关键是怎样判断这些公司的失误之处。
我们发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现象。尽管整体经济已驶离高增速轨道,转向平稳发展状态,但2016年一些公司却坚持自己此前制定的策略和节奏,急速扩张。
乐视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公司之一。就在本期杂志截稿时(2016年12月27日),乐视旗下最被看好的业务乐视体育上演“惊魂24小时”:若无法如期交付英超2016/17赛季版权的尾款,乐视体育的英超信号会被掐断。这其实是2016年11月爆发的乐视资金链危机的一个延续。
乐视用6年时间将公司业务拓展为内容、大屏、手机、汽车、体育、金融、云七大板块,每个业务都被寄予远大期许,并注入相应的资金,但由于扩张过快,乐视资金链面临断裂风险,至今尚未结束。
在一封5000多字的内部邮件里,乐视控股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贾跃亭称乐视需要反思节奏过快带来的资金不足,并停止烧钱扩张。
因举牌万科和格力电器而进入公众视线的前海人寿是另一个因激进行为而陷入被动的大公司。它用4年时间将总资产从17亿元增至2000亿元,却因过度依赖于万能险业务而折戟。
尝试了3年多元化战略后,地产商恒大决定出售旗下矿泉水、粮油和乳制品业务。全球市场也不乏这类案例,一度全球市值最高的富国银行将每个客户使用的银行产品从4个提升至8个,实现惊人利润。但不计代价的行为终于使其在2016年付出惨痛代价。
没有一家公司不苛求高速增长,在起步阶段,更高的目标意味着更强的驱动力,商业史上从不缺乏这类先例。但相较前几年,在一条既定轨道上急速发展在2016年成了一种主流选择。设想一下,若没有魏则西事件发酵形成的巨大舆论压力,百度是否会自查医疗类竞价排名广告,并开始反思对这类广告的过度依赖。
某种程度上,在相当长时间内,百度和乐视都在忽略外界质疑的声音,进而忽略了一些基本的商业常识。尽管表面上它们采取了不同的发展策略,但这些策略都称得上是“激进”。如同一辆高速行驶的列车过于专注速度,而忘记了周遭的环境与声音。
这种现象也可以称之为“路径依赖”,即人类社会的制度演进会出现类似物理惯性的特征。1993年,道格拉斯·诺斯曾因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这种惯性会产生自我强化的功能,使人或机构难以摆脱。
很难从根本上称这些公司为失败的公司,它们中的大多数只是暂时陷入不利局面。也因此,它们的一意孤行令人扼腕。2016年遭遇的挫折促使它们急刹车,但其影响注定会延续到2017年,乃至更长远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