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上海家具设计变迁
2017-01-11撰文刘翔宇
撰文:刘翔宇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上海家具设计变迁
撰文:刘翔宇
图1-1 七八十年代家居环境一隅
从七八十年代上海家具整体风貌出发,发现它从装饰主义到组合家具的演变,装饰主义是对“文革”时期家具单一乏味的反弹,组合家具的兴起一方面是当时的家居环境决定的,另一方面得益于其空间大、占地小,兼具新颖性和实用性的内在特点。
上海;家具设计;装饰主义;组合家具
一、七八十年代上海家具概貌
从时间节点上来看,七八十年代是中国变革的关键时期,上接动乱十年,后启百废待兴,不仅是政治环境上,经济环境和人文环境都处于变革期,上海更是如此。
其实清晰界定这时候的家具风格(图1-1)有一定的难度,这里所谓“风格”本身就有些模糊,因为这个时候的家居风格处于一个相对杂乱的状态,各个时期的家具同时存在在一个时空里,叠设在一个居所之内,自然显得“不自然”,再配上少有的几样家用电器,就造就了这一时期的家居“杂而稳”的风格。所谓“杂”,就是说这一时期的家具在传承上既有传统的一面,也有革新的一面。所谓稳,就是家居环境里家具的组成相对稳定,家庭与家庭之间家具的数量与质量差距并不大,家装风格也十分雷同,而且面对这样有些“混乱”的环境,中国人总有办法,一块白布盖在家电上,也盖在沙发、茶几上,却讲不出的统一,故谓“稳”。
拿上海来说,这时候的家具设计风格,上接“装饰主义风格”,又继承了“海派家具”的特色,下启“组合家具”的檩子,架构逻辑都好,形成了七八十年代的总体风格。
(一)七十年代的上海家具总体特征
说起七十年代的上海,是整个中国的缩影,面临两件大事儿:一是文革结束,二是改革开放开始。这个时间段里,上海整体的家居环境还没有完全从文革中走出来,整体的家具结构十分传统。
这要先从文革里的上海说起。文革十年(1966~1976),对上海是个不小的打击,上海市工业志里评价这十年为“工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的十年,可以肯定的是,家具行业也未能幸免,甚至“伤筋动骨”。
这时候的家具设计(图1-2)几乎没有装饰,包括中国传统的一些雕刻和镶嵌也都没有,只有一些简单的包角和贴皮工艺。这有其形成的内在因素:从行业沿革上来看,是技术制约,不得不如此。《上海轻工业志》记载,在木材加工的行业志里1965年还有技术革新的记载,紧接着65年之后的下一条记载就已经到了1980年,也就是说,中间的十五年(包括本章节要论述的七十年代)木材加工工艺发展缓慢。从整体环境上来看,政治优先的大环境也不许人们过多的装饰。1976年之前,对于传统肆意妄为的破坏,形成了意识形态的高压,上海一些有技术的老师傅相继被打倒,老的东西被定性为“封、资、修”打倒铲掉,已然是糟粕,所以新的家具出来自然不敢做花头,玩不起花样,只有“老老实实的”直线条。1976年之后,情况开始转变,家具开始受政府重视,转机出现、生产恢复,逐渐壮大起来,承接着三十年代的装饰主义风格。
虽然七十年代末上海家具的设计与生产开始略有起色,但是家具的整体制作工艺并没有出现革命性的变革,尤其是在结构形式上。中国传统的结构方式是框式结构(图1-3),如榫卯结构。到了八十年代,情况开始改变。
(二)八十年代家具变革兴起
八十年代的上海在诸多行业开始调整起步。与家具相关的木材加工、涂料、轻工设备有了长足发展,尤其是技术的引进与革新,完全改变了家具行业的设计与生产。当然随着社会环境的宽松,尤其是国家政策的进一步的开放,让上海本来具有的地缘优势得以发挥。
家具行业的真正变革是在八十年代。民国13年(1925),始有英商祥泰木行在上海杨树浦开设上海夹板厂。而在1960年上海木材一厂已经试制成功了防火胶合板,质量上乘,而且1960年代欧洲就已经制造出基于胶合板的组合家具,但是由于政治的高压,中国的家具制造与设计在六十年代受到了重创。七十年代开始恢复,但是胶合板还没有普及。中国的胶合板应用主要集中在八十年代。上海家具界革命性的变革就是八十年代广泛使用的胶合板。尤其是32mm的胶合板的广泛使用,胶合板、薄木板等家具板材的使用,为家具的设计与制造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这得益于社会大环境的进一步开放,使得国外精良的工艺和设备得以引进。也得益于上海本身相对包容的文化土壤,二者相和,上海整体的家具行业自此步入正轨。
图1-2 文革时期的家具风格
图1-3 中国传统的框式家具结构
图2-5 七八十年代的上海街头
二、装饰主义到组合家具
装饰主义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风靡一时,从法国一路风靡到美洲大陆,建筑、汽车全找得到影子。由于现代主义割裂了人和物之间的感性连接,工业的直线条看久了总会不舒服,所以装饰主义一下冒出来,风靡一时。上海约在三十年代受到装饰主义影响,八十年代接的“檩子”仍是30年代的装饰主义风格,传承中虽有革新,但是仍在装饰主义的圈子里,并没有跳开去。
(一)七十年代的上海家具设计
七十年代所接承的是三十年代的设计风格,中间四十年家具设计并没有取得长足的进步。三四十年代战争打的火热,上海也未能幸免,家具行业停滞,包料家具出现。五十年代,薄木板等板材开始在上海生产,但未广泛运用。整个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中期,陷于停滞。
到了七十年代后期,当人们开始重新关注家具的时候,却发现家居环境里的家具单一乏味,家具几乎没有雕花和多余的装饰,有的只是简单的线型、线脚和薄木贴面等简单的装饰技法。这是因为:第一、国内已经没有像样的工业生产,家具的生产和设计受到冲击。第二、整体国情相对封闭,尤其家具长时间的对外封闭,发展几乎停滞。这一时期的家具格调从骨子里是承接了三十年代装饰主义的风格,像大衣柜、五屉柜、西式屏板床这样的家具都是承接三十年代的家具构成。不仅从这样的单一物件上来看,从具体的量词上也可见一斑,这一时期家具称“套”(量词),也就是突出家具整套的概念,每套家具都包括床、床头柜、大衣柜、五屉柜(五斗橱)、梳妆台、梳妆凳;还包括餐桌、餐椅或餐凳,所谓一套9件、“36条腿”成为当时的时尚,家居整套的概念是老的概念,明清家具里称为“堂”,这种习惯到七十年代依旧没有变化,依旧突出的是家具整体的概念。但是,由于建筑形式以及居家格局的改变,这一时期的家具的整套概念已经抛弃了对称和双数的概念,转而更加的实用和适合家居环境。
图2-1 上海八十年代的“组合家具”
图2-2 七八十年代的上海居家环境
图2-3 七八十年代家居风格手绘图
从各个层面来说,七十年代已经有别于六十年代,家具设计开始恢复与起步。由于上海家具行业传统的制作工艺沿用的是传统的框式结构(榫卯)结构,比较复杂,不利于大规模的生产,产量低,导致建国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市场供应的产品品种单一,供需关系紧张。到了七十年代,情况开始有所改善。
引进先进技术设备,使得家具从设计到成品的过程缩短,上海的家具设计开始起步。从现有资料来看,七十年代,上海木家具业在原有的基础上增添了很多专用设备(业内支援和外购),同时引进了门(旁)板联合加工机、装锁联合机和榫头联合机等设备,使得原本需要几道工序的工艺(包括锯、铣、开槽、铲等)可以在一台机床上一次性完成,这类设备的引进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同时为家具设计提供了环境,家具的设计者可以在短时间内试制自己设计的家具,并且方便调整和修正设计过程中的不足。
原材料的市场化促进了家具设计的发展。建国之后,由于计划经济的限制,原材料的供应紧张,所以当时家具的供需关系紧张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原材料供应受到限制的现实情况,到了七十年代原材料市场化之后,供应量开始增加,相应地降低了设计的限制和成本,设计的自由度与试错空间变大。上海的家具得以快速发展,这为八十年代家具设计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客观基础。
(二)八十年代的上海家具设计
八十年代接着七十年代家具设计的惯性,开始发展壮大起来。八十年代,上海开始流行组合家具(图2-1)。与之前家庭使用单个配套的家具不同的是,板式家具在八十年代的上海,甚至是当时的中国都引起了一场新的风潮,家具彼此组合,空间利用率高,整体家居环境时尚统一(图2-2),颜色也趋于丰富。
分析其客观原因,有三:首先,居住空间狭小。八十年代住房还没有市场化,分配的住房面积普遍偏小,客观上的需求导致当时的人们对板式家具的天然亲近。同样,相对便宜的价格也是大众选择板式家具的重要原因。
其次,技术引进。组合家具用的板材引进的是当时瑞典和罗马尼亚的胶合板技术。六十年代,上海家具研究室对联邦德国进口的以刨花板为主的板式家具进行解析、研究。1965年试制出板式家具的样品,经过七十年代的发展,到了八十年代,家具板式化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图2-3)。
最后,设计主导。这是八十年代有别于七十年代的重要特征,从整个家具设计的沿革上来看,七十年代主要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样式为主,到了八十年代,本土化的特点开始显明,设计开始参与到家具生产的具体环节里去,从当时家具设计的手绘当中我们不难发现,当时的设计人才已经开始注重整体家居环境和家具之间的关系和使用逻辑,开始注重设计对于家具的色彩搭配、功能整合等等方面的介入,八十年代,设计作为家具生产流程中的关键作用开始体现。
从家具设计本身来看:首先,家具的产品结构方式发生了改变。前文中提到七十年代的家具结构仍然是中国传统的框式结构,新的胶合板的出现,让板式结构家具在八十年代取代了中国传统的框式结构。由于之前的框式家具的结构方式繁琐,零件众多,装配复杂,组装效低;而板式家具只需要简单的钉榫插接就能完成(图2-4),板式家具在装配上的简单易用让框式结构的家具失去了市场,组合家具开始风靡上海。
其次,结构的变化使得组合家具更便于运输。原先框式家具的运输方式是在生产地装配完成,然后整体运输,这样的弊病在于,所有的家具都是“整来整走”,占空间大,运输成本很高。但是组合家具则不同,由于组装简便,很多组合家具都是部件包装,到达目的地后再组装销售,这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降低了家具价格,加之八十年代上海的基础设施逐渐恢复,陆路、水道运输能力大增,组合家具开始从上海流行到全国(2-5)。
再次,板材的加工自由度高。原先的家具颜色多为木本色,抑或是油漆的颜色,但是板材家具本身节省了涂装工艺,本身可选用的颜色丰富,配搭多样,在八十年代成为时尚。
最后,组合家具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家居环境的空间利用率。组合家具就是“组”与“合”。将不同功能、尺寸和不同形态的家具按照家居风格的标准组合在一起,使之成为整体,充分利用居家空间。加之价格低,所以八十年代新婚夫妇家里总会置办一套组合家具。
图2-4 板式家具安装图
三、从环境和设计看组合家具的兴起
七八十年代的居住环境远不如现在,简单的说,当时住房需求的满足方式基本是“等、靠、要”,等国家建房、靠组织分房、向单位要房。而这时候的家居制式是一种仿苏联的兵营式建筑——筒子楼,或者是一梯三户的单位职工房。无论是筒子楼还是职工房子,都面临一个大的问题——空间局促,每家每户就那么点地方,不可能有太多的地方留给传统家具,自此(七八十年代)传统家具开始逐渐退出中国人的家庭。中国的传统家具承载的是庙堂文化,所以讲究布局、仪式,所以要对称、有派头,除了胡凳(马扎)外,少见有折叠的家具。但是到了筒子楼里,这些排场显得笨拙了些,本来局促的空间使得传统的家具很难再适应这时候的家居环境。因而占空间小、可利用空间大的组合家具则能很好地适应这样的居住环境,开始流行起来。
家具的空间属性是探讨家具绕不开的属性,尤其是探讨空间里人和家具的关系,八十年代整体的局促空间使得原本七十年代继承的装饰主义家具没了生命力,当居住的空间被压缩的时候,功能实现的优先级被提前,如何能做到既有合理的使用空间、又要尽可能的美观呢?组合家具恰好能同时满足这两个要求。
图3-1 筒子楼里的公用厨房与标准主卧室副本
在具体的使用环境中,组合家具在空间定义的灵活性使得在这一时期组合家具得以兴起。具体来说,组合家具在使用方式上是一种集合式的呈现,它将原本不同家具的功能进行整合,实现在同一家具上,同时提出了新的家具的概念。对于国人来说,组合家具的使用方式上是个全新的概念,它整合了角落空间和垂直空间,同一家具可以满足储物、置物、收纳、梳妆等很多功能,这不仅是功能上的整合,对于狭小的空间来说,这也是一种动线的整合,这在缓解空间局促感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功能。
另一方面,则是家具的新颖性。七十年代之前,上海家具风格虽然在变,但是整体没有跳出框式家具的范畴,也就是说虽然在造型风格上可能有所变化,但是在家具的整体范式和表面处理上,仍然延续着传统风格,但是组合家具的出现颠覆了上海人对家具的认知,由于组合家具可以进行表面处理(图3-1)(喷漆、贴皮等),对于当时来说,装饰性极强的组合家具无疑是个时髦的选择,加之组合家具本身十分廉价,所以组合家具在这一时期兴起是十分自然的。
纵观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家具设计,我们不难发现,任何单一的家具现象的出现都是当时条件综合影响的结果,从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家具发展可见到的是“设计”——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对家具生产的各个环节产生了重要影响。可以得出:第一、上海对现代主义设计天然亲近使得组合家具在那个年代得以流行。第二、七八十年代组合家具的流行也是理念、意识、技术、生活条件等综合影响的结果。第三、具有创新意识的创新人才加快了需求、技术、审美之间的融合速度,使得组合家具最终得以在那个时代流行。
[1]朱仲德,强文.上海组合家具[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87.
[2]杨强.上海家居博览[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3]徐锦华,徐培毅.上海家居木工详图[M]. 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82.
[4]曾利.近代上海(木)家具发展研究[D].长沙:中南林学院,2004.
[5]周蓓. 二十世纪中国家具发展历程研究[D].长沙:中南林学院,2004.
[6]邹媛媛.中国20世纪办公家具的演变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初步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6.
[7]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家具篇[DB/OL].(2003-3-7) [2016-4-16].[DB/OL].http://www.shtong.gov.cn/newsite/ node2/node2245/node4474/node58570/node58595/ userobject1ai46680.html.
[8]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木制家具[DB/OL].(2003-3-7)[2016-4-16].http://www.shtong.gov.cn/newsite/node2/ node2245/node4474/node58570/node58642/node58646/ userobject1ai46681.html.
[9]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中西式家具[DB/OL].(2003-3-7)[2016-4-16].http://www.shtong.gov.cn/newsite/node2/ node2245/node4474/node58570/node58642/node58650/ userobject1ai46682.html.
刘翔宇
华东理工大学硕士
Change of Shanghai Furniture Design in 1970s and 1980s
Starting from Shanghai furniture style in the 1970s and 1980s, we found its evolution from furniture decoration to combine furniture. Furniture decoration is rebound to monotonous furniture during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The coming of combine furniture is determined by two reasons: the household environment in that time and its intrinsic characteristics of large space, small footprint, original and practical.
Shanghai;Design of furniture; Decoration;Combine furni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