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释义(之一)
2017-01-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释义(之一)
4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六十七号主席令,公布新修订的《测绘法》,将于7月1日起施行。新《测绘法》的修订有利于保障国家重要地理信息安全,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健康发展,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响应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号召,根据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有关要求,进一步做好新《测绘法》宣传贯彻,为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本刊《地信法制》栏目特推出《〈测绘法〉释义》专栏,以帮助广大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者更好更全面地理解和把握新《测绘法》的内涵。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测绘管理,促进测绘事业发展,保障测绘事业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服务,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制定本法。
【释义】本条是《测绘法》立法宗旨
一、《测绘法》将加强测绘管理作为立法宗旨,反映了测绘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反映了规范测绘管理行为作为本法的重要内容,反映了新时期测绘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测绘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前期性、基础性工作,通过提供与地理位置有关的各种信息,广泛服务于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生态保护、科学研究、文化教育、行政管理、人民生活等各个领域,它是国家宏观管理、资源调查开发、环境监测保护、区域经济规划、重点建设布局、土地开发利用、不动产管理、重大灾害监测、城乡规划建设以及农业、林业、水利、能源、交通、通信、国防建设等不可缺少的前期性、基础性工作。
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测绘科技水平不断提升,社会需求日益增长,测绘的服务领域更加广泛,测绘与国家主权和安全、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更加密切,对测绘管理和地理信息应用服务提出了新要求。2002年修订的《测绘法》在基础测绘管理、测绘市场管理、测绘成果管理、地图管理等方面建立了基本制度,对于促进我国测绘事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我国的测绘管理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测绘技术进步,原来的部分规定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2017年的修订在测绘成果管理应用与开放共享、地理信息安全监管、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等方面进一步补充完善,为测绘事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
二、《测绘法》从法律上规定了我国需要大力发展测绘事业
测绘事业是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生态保护提供测绘服务,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且具有一定规模和系统的经常性活动的总称。测绘事业包括测绘生产、科研、教育、信息服务、软件研发、出版、仪器制造等专业队伍和各级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以及这些专业队伍和主管部门的能力、水平和发展状况等。
我国的测绘事业已经具有相当规模并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已逐步建立了具有全方位服务能力的测绘力量,测绘生产、科研、教育、出版等专业队伍门类齐全,县级以上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和管理制度逐步健全,测绘法律体系基本形成,事业发展取得很大成就。
但随着测绘事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推进,测绘事业发展在迎来战略机遇的同时,也面临巨大的挑战,主要表现在测绘成果开发应用不够,缺乏有效共享机制;地理信息安全风险增大,泄密事件频发,亟须加强涉密地理信息管理;地理信息产业发展需加强引导。
2017年修订《测绘法》,按照 “推进地理信息规范监管和广泛应用”的总要求,坚持保障地理信息安全和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并重,主要遵循了以下原则:一是加强共享、促进应用。二是统筹管理、提升服务。三是规范监管、强化责任。
三、《测绘法》从法律上明确了测绘事业的服务性质及服务对象和领域
第一,地理信息资源是国家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信息是自然地理要素或者地表人工设施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及其属性等信息,客观表现了地球表面的自然地理要素和人工设施的空间位置、形态特征和相互关系,准确地描述了包括地名、境界等人文要素所对应的空间位置。人类活动80%的信息与地理位置相关,其可以广泛应用于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
第二,测绘是实现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身处信息时代,改善经济运行和社会管理、提高政府行政能力、推进城镇化进程、提升人民群众生活质量,都需要加快提高信息化水平。而这些领域的信息化,都需要准确、可靠的基础地理信息服务。基础地理信息是具有较好现势性和高精度的地理信息数据,没有测绘提供的基础地理空间信息基底,将影响很多与地理信息有关的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发展。
第三,测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研究解决人口、资源、环境等可持续发展问题,都需要地理空间信息的支撑,现代测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测绘工作为科学管理决策、空间治理体系建立、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和百姓生活等提供了及时可靠的保障服务,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已经延伸到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并通过分享经济和信息消费促进了关联产业的发展,逐步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
第四,现代测绘技术是国家高新技术发展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现代测绘技术是空间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集成,是高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航天技术、卫星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等高新技术的综合集成,其发展水平体现了国家的综合国力。随着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加快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融合,其日益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领域。
第五,测绘为生态保护提供有力的地理信息数据和技术保障。党的十八大做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2015年4月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要求“利用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状况开展全天候监测,健全覆盖所有资源环境要素的监测网络体系”。
目前,各级测绘地理信息主管部门在国务院统一部署下,开展了全国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同时开展了地理国情监测试点,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重大部署,在国土空间开发、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等方面开展了近100个地理国情监测示范,取得了一批重要监测成果,为生态保护提供了科学准确的技术支撑、空间基础、监督检查等保障服务。
四、《测绘法》从法律上明确了依法加强地理信息安全监管的重要意义
测绘工作事关国家主权、安全和利益。长期以来,测绘一直被世界各国视为“国之神器,不可予人”。测绘为现代战争提供实施远程精确打击的地理信息,是赢得战争主动权的基础性工具,是赢得现代高技术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掌握了一个国家各大关键设施的地理坐标及相关属性信息,也就意味着该国的国防与经济命脉都逃不过对手的耳目。作为国家战略性信息资源的重要内容,地理信息特别是重要军事设施、国家重要基础设施等敏感地理信息一旦泄露,不可逆转,其长期的潜在危害难以估量,将会对国家安全和利益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世界各国对地理信息安全问题都非常视。
随着地理信息日益呈现高精度、易采集、易传输等特点,地理信息安全隐患突出,安全监管面临严峻挑战,违法案件时有发生。国家安全部门、保密部门连续查处多起外国组织或者个人窃取我涉密地理信息的案件,手段多样、危害严重,中央领导多次就地理信息安全做出重要指示批示。因此,切实加强地理信息安全监管,维护国家安全愈显重要和紧迫。《测绘法》将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作为立法宗旨,凸显了测绘工作事关国家安全的重要性,要求我们认清地理信息安全形势,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底线思维,按照《测绘法》对于加强地理信息安全监管的一系列要求,进一步健全地理信息安全监管的体制机制,全面提升安全监管的能力水平,把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的战略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更好地肩负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历史责任。
(文章来源:中国测绘宣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