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思维(16)
2017-01-11昝廷全
昝廷全
(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系统经济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024)
系统思维(16)
昝廷全
(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系统经济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024)
系统科学是二十世纪留给人类社会最重要的科学成果之一,其核心思想就是系统思维。本文介绍了与系统思维相关的16个专题。每一个专题的内容都由三个模块构成:所论专题+有关现有理论+系统经济学视角。这种联系相关专题介绍思维的方法,可以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系统思维。
系统科学;系统思维;系统经济学
(307)知识:制度的人文基础(2)
简单的讲,所谓制度就是在行为空间里画一个圈,圈里的行为是允许的、圈外的行为是不允许的。其本质就在于区分出行为的可行集与不可行集。由此自然引出了一个问题:人们的行为又与哪些因素相关?或者说,行为是由什么决定的?
稍加分析不难发现,人文因素与经济因素对人们的行为均构成影响,但是比较而言,前者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则更为深远。为此,研究制度必须首先研究人文基础,研究人们行为的一般模式和人们的普遍价值取向与偏好。只有放在这样广泛的背景下,制度研究才能真正的深入下去。
人们的行为首先与其所具有的知识密切相关。在新古典经济学中,信息和知识往往被假定为完备的。也就是说,人们对于买卖双方的各种偏好和人们行为的各种后果完全了解,具有完备知识和完备信息。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知识永远不可能完备,这便客观的决定了新古典经济理论解释经济现实的局限性。为此,知识问题目前正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并逐渐成为经济学研究的一个中心议题。
最早提出知识问题的是经济学诺贝尔奖获得者阿诺。他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使用拓扑学方法证明一般均衡理论。后来,制度经济学派代表人物、经济学诺贝尔奖获得者哈耶克进一步提出知识问题是一个构造性问题,也即知识问题在研究人的行为方面是一个基本的组成部分。为此,在进行理论假设的时候,知识问题不应被抽象掉。
我们认为,哈耶克关于构造性的提法非常好。人的知识问题是一个构造性问题,在经济学研究中,它是不能被抽象掉的。新古典经济学正是由于将知识问题抽象掉了,所以其根基便存在问题。
知识经济的英文翻译是 knowledge based economy,即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但是这里,我们是从人的行为出发,将知识问题作为人文基础的一个维度来处理,更接近于认知科学。
(308)改革与改革红利的本质
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是计划经济。计划经济的最大特点是“吃大锅饭’,干好干坏一个样。从改革历程来看,我国最早的改革举措就是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充分释放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后来,将在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逐步推向城市。改革的核心思想是打破平衡、承认差别,建立起有差别的有序结构。
根据系统经济学观点,所谓改革就是从追求“细致均衡“转变到追求”宏观有序“。细致均衡的基本含义就是,在微观层面上只要有一个作用,马上就会有一个反作用与之相抵消。所有的平衡态都满足细致平衡的要求,因此,平衡态没有生机、没有活力。中国改革开放以前的农村比较接近这种平衡态。
邓小平最早为中国改革开放制定的基本方针就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后实现共同富裕“。”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就是打破”细致均衡“。改革红利的本质就是通过改革(非平衡约束)释放蕴藏在非线性之中的潜力,而它在平衡态或者平衡态附近只能处于潜伏状态。按照这种观点,改革的成败首先在于正确认识存在哪些处于潜伏状态的活力,在此基础上通过实施非平衡约束将它们最大限度的释放出来。非线性是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引起非线性的典型因素包括资本收益、工资黏性和能力差异等。
(309)经济变量的稳定性
在情场上,常常有人通过故意疏远考验对方。殊不知,这种方法具有危险性。三天不理,对方会回来;三个月不理,可能还会回来;如果三年不理,还会回来吗?毕竟,非你莫嫁、非你不娶的情况实属少数。“沉默年代,也许不该太遥远的相爱”。这里涉及不同类型的稳定性问题。
①李雅普诺夫稳定性
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的严格定义是,对于所有大于某个初试时间to的时间,状态变量X(t)保持在参考状态Xs的某个领域内。也就是说,对任何给定的ε>0,我们都能找到一个小于δ的初始扰动,这里δ一般取决于ε和to,于是对于所有大于to的时间,偏离x(t)保持小于ε,这里 X(t)=Xs+x(t). 用情场的语言来讲,这种情况就是不温不火、若即若离,虽然有偏离,但偏离又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使对方感到有希望,却无法完全靠近(x(t)≠0)。
经济学中的充分就业概念大概属于这种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充分就业只能在统计的意义上去理解,充分就业相当于一个理想水平和参考状态Xs,本身包含了对充分就业的偏离x(t). 这里的偏离x(t) 实际上就是失业率。完全消除失业不太可能,只要将其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即可,即使得x(t)的绝对值小于某个正实数,一般取值为0.3。
②渐近稳定性
渐进稳定性的严格定义就是,扰动发生后,偏离x(t)随时间衰减为零。也就是说,状态X(t)趋于返回参考状态Xs. 用情场的语言来讲就是,一开始可能会有偏离,然后逐渐回归正常,即考验成功。渐进稳定的含义就是,能够消除作用于其上的扰动的影响,重建参考状态。渐近稳定性是自然界中不可逆性的建设性作用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经济学中的真实价格、自然利率、自然工资率等都应当具有渐进稳定的性质。
③局部稳定性与整体稳定性
如果对于小于某一阈值的初始扰动,状态变量X(t)保持在参考状态Xs的某一邻域内,但对超过这一阈值的扰动就会偏离开去,这时我们就说状态变量X(t)是局部稳定的,但整体不稳定。前面所讲的情场考验的危险性就在于此:当考验超过某一个阈值,对方可能偏离开去一去不回了。也就是说,许多情感都是局部稳定的,而不是非你莫嫁、非你不娶的整体稳定。整体稳定的严格定义就是,对于任何初始扰动,稳定性都占优势。经济结构是典型的局部稳定的例子。
上述几种稳定性相当于分析稳定性的几个维度,为分析稳定性问题提供了基本的分析框架。
(310)科学理解“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规划”可能是最近出现在各种财经传媒上频率最高的词汇。这是因为“十三五规划”是国家未来五年的发展纲领,与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企业、每个地区密切相关。甚至出现了上面制定规划,下面“学习”规划(而不是研究如何落实和执行)的纸上热闹,类似于吴敬琏先生所说的“改革空转”。
为了“十三五规划”的贯彻落实,首先要科学理解“十三五规划”。从渊源上讲,我国制定五年发展规划的做法是从前苏联学来的,其背景是计划经济。因此,有人提出,制定五年发展规划是计划经济的产物,现在市场情况瞬息万变,如何规划?为了统一认识,有必要对制定五年发展规划的必要性和适用条件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讨论。
根据系统经济学观点,无论对企业还是对国家而言,所有的规划和战略只有在大于其特征时间尺度的时间范围才具有意义。一个国家的五年发展规划与国家的特征尺度有关。为了科学理解国家经济社会的五年发展规划,首先必须了解国家作为一个经济社会系统的特征时间尺度有多长。
根据国际经验,国家层级的特征时间尺度大致为10年,因此,国家层级的发展规划应以10年作为基本时间单位。我国学习前苏联,每五年制定一次发展规划,其内容十分丰富,不仅涉及国家层级的宏观纲要,甚至还包括很多项目性质的内容。因此,从时间维度来看,“十三五规划”涉及一个时间层级结构:在大于特征时间尺度的长期,规划与战略发挥决定性作用;在小于特征时间尺度的短期,优化管理、释放潜力是主要任务。这是科学理解“十三五规划”的关键。
(311)人人自成系统是建设现代社会的基础
很多年以前,有一位学生家长对我讲,他的孩子学习系统经济学学得“自成系统”,不谈恋爱、不结婚。其实,这句话的前半句是对的,自成系统确实是我们培养学生的追求目标,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每个人都具有自食其力的独立生活能力;二是每个人都是独立思考的个体。自成系统不仅不排斥恋爱结婚,而是相反,每个人都变成了独立的个体更有利于高质量的恋爱结婚。
现代社会的本质是契约社会。这自然要求组成社会的每个人首先要是独立思考的个体,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达成契约,进而构成社会。新教运动以后,教徒可以和上帝直接对话,不再必须通过教会作为中介组织,由此,使得教徒可以从教会组织中走了出来,成为独立的个体,这就是契约社会的发轫和现代社会的肇始。由此可见,独立思考和自由意志的表达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每个人都必须是具有自食其力独立生活能力的独立个体,这里财务自由具有基础性作用,在此基础上,还要求精神层次的自由,精神自由主要由知识结构表征。“心中之贼是抓不住的”是精神自由的典型表述。
自成系统或者独立个体的数学表达就是满足自反性、对称性和传递性。本文所讲的自成系统中的系统是指开放系统,即不断和外界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系统,不是不和外界发生任何联系的独立系统。因此,自成系统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与外界的长程关联和系统化。人人自成系统的程度和质量从根本上决定了现代社会的和谐程度与质量。
(312)分工的本质是长程关联
我们曾经讲过,绝对的自私自利,可能并不真正对自己有利。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人与人之间存在关联,个人利益=自身利益+关联利益。这里的关联是指长程关联。正如鲁迅先生所说,'' 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都与我有关 ”。在自给自足的封建社会,由于自给自足,人们之间几乎不存在关联,更没有长程关联,是一种满足细致均衡的平衡系统,自然不存在分工、不需要交换和市场。
在经济学中,决定分工的是比较优势原理。比较优势原理成立的基础是资源禀赋。在系统经济学研究中,根据资源位理论,分工不仅取决于资源禀赋,还与整合资源的能力有关。在分工的情况下,人们追求的不再是自给自足的细致均衡,而是宏观上的长程有序,即宏观均衡。因此,分工的本质是长程关联。
长程关联的具体实现途径就是通过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换。市场是实现这种交换的一种具体机制。因此,市场与分工相伴而生,分工的程度取决于市场机制的健全程度与市场规模的大小。互联网的出现是一场信息传播方式的革命,必将对市场和长程关联产生重要影响。具体一点来讲,互联网的出现使得长程关联超越了时间与空间壁垒,从技术上彻底实现资源整合与配置的全球化。
(313)原来“素食”并不简单
很多年以前,我的一个学生在山西省交行做行长。他曾经邀请我去五台山游玩。记得我们到达五台山的当天晚上,五台山的住持用“素宴”招待我们。席宴上有用植物蛋白做成的“素鸡”、“素鱼”和各种“素肉”。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些用植物蛋白做成的各种”肉类食品“的味道和真的一样,如果事先不告诉我们是素宴,我们可能真的信以为真。
2016年3月26日,我在合肥和朋友一起聊天,又谈到“吃素”的问题。最近一段时间,断食、素食与长寿成为了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追求的目标就是健康长寿、甚至超越生命极限。根据系统经济学观点,所有这些问题最终都要归结到人体耗散结构。人体是一个开放系统,需要不断的和外界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按照著名物理学家薛定谔的观点,人体需要“吃进”负熵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状态。诺贝尔奖得主普利高津进一步指出,吃进负熵的绝对值要正好等于人体内部的熵产生。这个绝对值构成了人体需求的内在尺度。这也是系统需求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
按照上述观点,断食、素食以及各种减肥措施都不能违反这个客观的内在尺度。也就是说,人体必需吃进一定数量的负熵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和处于正常的耗散结构状态。吃进负熵是关键,至于是通过肉食还是通过素食吃进负熵并不是本质。从食品生物学的角度来讲,不论肉食和素食,都必须包含蛋白质才能保证形成一定的负熵。肉类包含丰富的蛋白质,因此,是食品构成的一个常见元素。必须包含一定的蛋白质自然对素食的选择提出了限制:包含丰富蛋白质的豆类食品是素食的最佳选择。因此,素食并不是简单的不吃肉类只吃蔬菜。这就自然解释了本文开头所讲的五台山素宴问题。至于断食,应当格外小心,因为必须吃进一定的负熵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和保证人体处于正常的耗散结构状态。
(314)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区别与联系
学习经济学的学生都知道,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最为基础的两门课程。虽然从亚当斯密1776年出版《国富论》算起,经济学已有超过200年的历史,但是,宏观经济学的历史相对较短。在经济学界,通常把凯恩斯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看作是宏观经济学诞生的标志。或者严格一点来讲,在此之前,人们并没有明确区分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理论。凯恩斯思想的核心就是主张政府可以通过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干预来实现对宏观的调控。
按照系统经济学层级过渡原理,每一个系统层次都有其独特的性质和规律。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属于不同的系统层次,因此,自然具有不同的特性、遵从不同的规律。其本质区别首先表现在微观经济变量和宏观经济变量的区别与联系。我们知道,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个体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由大量个体构成的宏观系统的经济规律。因此,微观经济变量遵从动力学规律,宏观经济变量遵从统计规律。动力学规律的最大特点就是不允许有“反例”,只要能找到一个违反动力学规律的例子,就立刻可以宣布该动力学规律已经被推翻。例如,牛顿定理 F=MA是动力学规律,这里F 表示力,M代表质量,A代表加速度。该定律断言,如果没有外力作用,物体的加速度绝不会发生变化。如果任何人能够找到一个不需要外力作用其上,就能改变物体加速度的例子,随即就可宣布该定律不成立。宏观经济变量都是统计平均值,允许存在对平均值的偏离。统计规律与动力学规律的最大区别就在于,统计规律代表“最可能”发生的情况,允许有“例外”。统计规律成立的基本条件就是两个M定律,核心思想是个体的数量巨大。社会系统显然包括大量的个体,这就从本质上决定了包括宏观经济在内的社会规律都属于统计规律的范畴。因此,宏观经济管理和大部分社会管理工作都应建立在统计规律基础之上。具体措施就是,在充分了解个体动力学属性的基础上,设置适当的宏观参数。
从经济系统的层级过渡原理来讲,宏观经济变量是由微观经济变量通过层级过渡和自由度归并形成的。我们可以将宏观经济变量和微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类比于理想气体的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分子热运动是微观变量,温度是宏观变量,温度是分子热运动的统计平均。凯恩斯在《通论》中研究的就业和利息等概念都属于统计的范畴,都是统计平均值,都存在偏离。
当然,更一般的讲,微观和宏观是相对的。在系统经济学研究中,我们把较高层次的系统称为宏观系统,把较低层次的系统称为微观系统。例如,国家相对于企业而言是宏观系统,相对于全球则属于微观系统。
(315)网络舆论管理的拓扑传播学方法
言论自由具有两个约束或者底线:一是不能损害现存的社会经济秩序;二是不能损害社会整体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这两个约束分别对应于政治的法律和行政管理。同时,也是舆论管理的正当性来源和基本依据。但是,舆论管理要遵守传播规律,由此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甚至事半功万的效果。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与以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具有完全不同的传播特点和传播规律,这要求人们对于网络舆论的管理必须要有新思路、采取新方法。传统媒体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一个可以称之为总编室的信息中心。比如,电视台播送什么节目完全可以由这个信息中心(总编室)控制,广播台播送什么节目、报纸杂志要发表什么内容的文章也完全由信息中心(总编室)决定。因此,只要控制了传统媒体的信息中心(总编室)就完全控制了整个舆论。从这个意义上讲,对传统媒体的管理和控制相对简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具有两个显著的传播特点:一是海量信息;二是不存在类似传统媒体总编室性质的信息中心,我们称之为“去中心”或者“多中心”特点。由于海量信息的特点,使得使用简单“发帖”的办法引导舆论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由于“去中心”或者“多中心”特点,使得采用“堵”和“删”的办法略显被动。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讲,采用“发帖”、“堵”和“删”的办法相当于按照管理传统媒体的办法去管理互联网。本质上属于采用动力学办法处理统计问题。因此,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网络舆论管理首先要了解和掌握互联网的传播特点和规律,在此基础上采取拓扑传播学方法。其基本思路就是,首先利用政府资源做一个“舆论核”,然后任由网民“自由发挥”,最后刚好形成所期望的舆论。这里的关键是要找到保证“舆论核”变成舆论的充分必要条件。昝廷全2006年曾经在“拓扑传播学初探”一文中得到一个定理:传播空间X可形成舆论的充要条件是,传播空间X与单点空间具有相同的伦型。并对Osdood 传播空间得出了更加具体的结论。
(316)简历就是临界战略的罗列
2016年3月31日,我接受了界首电视台的专访。其中的一大部分内容就是介绍自己的人生经历,相当于个人简介。首先讲述自己的小学、中学、大学和研究生教育情况,包括出国留学情况,然后介绍参加工作的情况。当然,对于我来讲,自然重点介绍创建系统经济学过程中的一些重要转折点。今天早上,我突然感悟到,这其实就是在总结自己的临界选择。
诗人柳青曾经说过,人生的道路固然漫长,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在系统经济学研究中,我们把临界点上的选择称为临界战略。柳青所说的“几步”就相当于临界战略,即临界点上的选择。在临界点上,选择决定成败。人生道路固然漫长,但临界点或者道路分岔点并不多,这种为数不多的临界选择就基本上决定了人生的总体价值。如果你要珍惜自己的人生价值,就要高度重视这种临界点上的选择,特别当人年轻的时候。从这个意义上讲,简历就是临界战略的罗列。
婚姻显然是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临界选择,所以才有“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的极端说法。因此,个人简介必须包含婚姻状况。
(317)总需求并不等于个体需求的简单之和
总需求和个体需求属于经济系统的不同层次。总需求是宏观经济管理的基础。凯恩斯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需求管理,其理论基础就是总需求或者宏观需求理论。现在的经济学理论假定总需求等于个体需求之和,即通过个体需求的简单加总得出总需求。这种做法显然违了系统原理。系统原理的一个最经典表述就是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表述过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大于”部分的来源在于个体或部分之间存在关联。我们曾经于1991年在《系统工程》杂志第5期发表拙文“经济系统的泛权场网模型与运筹分析”,给出了具体的数学模型。
根据经济系统的层级过渡原理,在从个体(微观)层次向宏观层次的过渡过程中,一定应当有新的性质产生,这个新性质就相当于一个新的信息通道,因此,需要引进新的经济变量进行描述。我们可以把这个新的经济变量依然称为总需求,但它和个体需求已经具有了完全不同的内涵。个体需求对应于个体的耗散结构,总需求对应于宏观经济的耗散结构。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现在人们处理总需求的办法基本上是处理个体需求办法的简单外推。这就是凯恩斯主义需求管理的最大软软肋。
从需求管理的角度来讲,基于个体需求基础之上的微观管理追求的目标是细致均衡,即满足每个个体需求的供求平衡;基于总需求基础之上的宏观管理追求的宏观动态均衡。前者属于动力学规律,后者属于统计规律。由此可以展开对现行总需求理论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需求管理理论进行认真的反思和探索。
(318)做人做事的底线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对全党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做出重要指示,要求把全面从严作党落实到每一个支部,把做人做事的底线划出来。市场上之所以出现毒奶粉、毒蘑菇以及多种伪劣商品甚至有害商品,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商家做人做事没有底线。这种为了追逐私利,不惜毒害同胞的行为,也让我们在世界上失去了尊严和信任。试想,一个连自己同胞都敢毒害的民族如何赢得世界的尊重?因此,把做人做事的底线划出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根据系统主义观点,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个构造性元素,由此在获得生存权利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其底线是不能产生负的外部性,不能对别人或社会造成伤害。这个底线允许Pareto改进,即每个人都可以在不损害别人利益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改进自己的利益。因此,我们曾经指出,Pareto最优是最低纲领;产生正的外部性是崇高的起点。一个人要想变的崇高和伟大就要从产生正外部性开始。“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当然,划出底线只是第一步,要想真正杜绝没有底线的行为,必须建立这样一种认知: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关联,绝对的自私行为可能并不真正对自己有利。我们曾经提出了一个关于个人利益的公式:个人利益=直接利益+关联利益。只有从思想上认识到了底线的意义,才能真正走出这种“你卖给我毒奶粉,我买给你毒粮食、毒蔬菜”的相互毒害怪圈。理论上成熟是行动上坚定的保证。
(319)资源价值的一般理论与贴现率问题
2016年4月7日,有朋友在微信中问我资产的经济性贬值问题。为此,我们这里介绍关于资源价值的一般理论,并在此基础上简单讨论一下现金的时间价值,即贴现率问题。
我们知道,资源是相对于主体而言的。再优美的诗词读本,对于文盲来讲,也不过是被墨水污染过的白纸。在系统经济学研究中,我们把资源与用途或使用主体相分离,其构成一个序偶:(资源,主体或用途)。这种资源与其使用主体或用途之间分离性的发现,大大加深了我们对于资源价值的认识。作为一个不太雅观的例子,同是一个卖淫女,站在马路边和在五星级宾馆的价格显然具有很大差别。根据资源序偶概念,同样的资源对于不同的使用主体或用途具有不同的价值。
资产的经济性贬值显然与时间因素有关。对于某个机器设备,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发生老化,其包含的技术也可能从先进变成落后,这就是设备贬值的根本原因,反映在企业管理中就是折旧的概念。这也揭示出,对资源(资产)的价值评估不仅要考虑序偶:(资源,主体),还要考虑这个序偶所处的系统环境。前些日子,江湖上曾经流传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十年前包养了一个二奶,为此,他花费100万元人民币购买了一套商品房供二奶居住,另外,每月再给二奶5000元生活费。十年下来,一共为二奶花费了60万元人民币。十年后,房子价值从100万升到了600万,扣除支付给二奶的生活费后,还净赚500多万。此事后来被他太太发现,他太太不仅没有生气,还骂他无能,责怪他当初为什么没有多包养一个二奶。
与资产的时间价值密切相关的另一个概念就是贴现率。对于贴现率的理解和认识,同样必须考虑序偶(资源,主体)及其所处的经济系统环境。
(320)“单身情歌”将会成为未来社会的主打曲
人类为什么组建社会?其根本原因就是“大家在一起可以生活得更好“。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是工具性的。实际上,”大家在一起可以生活得更好“也是婚姻家庭出现的根本原因。科斯提出,企业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节省交易费用,从本质上也属于”大家在一起可以生活得更好“的范畴。
现代社会的本质是契约社会,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意愿通过契约组建各种社会组织。例如,典型的股份制企业和婚姻家庭等。对于所有的契约性组织,既然可以根据自愿通过契约的形式缔结,当然也可以根据自愿通过契约解除。因此,《公司法》中既有成立公司的条款,也有公司解散的条款;《婚姻法》既规定了结婚的条件,也明确了离婚的程序。
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实现了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直接信息连通,不需要经过任何中间组织,极大的实现了个性解放,为社会组织的彻底扁平化提供了技术条件。社会组织的彻底扁平化是指社会组织直接扁平化到个人,个人成为资源整合的基本单元。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也许过不了几年,人们见面时再询问对方是哪个单位的已经没有意义,应当改问对方是做什么的。“是哪个单位的“意味着”单位“是资源整合的基本单元,要通过单位找人。”对方是做什么的“意味着个人是资源整合的基本单元,需要什么人才可以直接与个人联系,不需要经过单位。因此,未来的企业组织形式可能是项目制。根据项目直接整合各种不同的个体化人才,项目结束人员自动解散。同一个人可以同时参与到不同的项目。
将上述观点应用到婚姻家庭领域,只需进行一步推理,立刻得出如下结论:单身男女将越来越多,“单身情歌“将会成为未来社会的主打曲。当然,其前提是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不存在人身依附关系,主要表现为财务独立和思想独立两个方面。如果这种预测正确的话,将对婚姻家庭制度提出巨大挑战。根据对现实的观察发现,现在主动选择单身的青年男女确实呈上升趋势。这将为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同时也将引发新的商机。
(321)人生的出场顺序很重要
题记:今天早上浏览朋友圈时,在盛兰发的微信中看到这句话,很有感触。于是,决定以这句话为题目写一篇短文。
人生的出场顺序很重要,关键是在对的时候遇见对的人。所以,英文用Mr. Right表示白马王子。人们常说相见恨晚,往往在不懂得选择的时候做了选择,在懂得选择的时候已经没有了选择。“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确实遗憾。但是,相见恨早和相见恨晚一样同样是对顺序的颠倒。即使是对的人,如果相遇太早,也会因为不懂得珍惜而分开。所以,才会有“一生爱错放你的手”的千古绝唱;所以,才会有“一切过去了的都会成为亲切的怀念”的著名诗句;所以,才会有遗憾主义哲学。
根据系统经济学观点,人生的出场顺序之所以重要,其根本原因在于人生过程的非线性特征。如果人生过程是直线式的,可以根据过去完全预测未来,根据现在可以完全追踪过去,则自然不会存在相见恨早和相见恨晚的遗憾。但是,由于人生过程是一个非线性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分岔点,在一个分岔点上错过了,就永远回不去了。我们曾经把这种分岔点上的选择称作临界战略。在分岔点上,选择决定成败。分岔点上选择的总和就从宏观上决定了人生的价值。所以我们提出“个人简历就是临界选择的罗列”。诗人柳青曾经说过,“人生的道路固然漫长,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柳青这里所说的“几步”其实就是人生过程中的临界选择。
如果在错误的时间,即使遇见对的人,最多也只能是将其培养成才,然后拱手让人,至多的自我安慰可能是,我曾见过你如晨曦初上时的朝霞。“至少那些经过属于我”。也许人生的真正意义就是过程,终点大家都一样,都归于一抔黄土。
(322)出生地和家乡之间隔着一个特征时间尺度
在农业社会,土地是核心资源,人们的一切社会经济政治活动都以土地为中心而展开。土地的最大特点就是空间位置的不可移动。因此,在农业社会可能祖祖辈辈都生活在一片土地上,由此形成了农业社会特有的家族特点和伦理结构。在农业社会,一个人从出生到终老都在同一片土地上完成,因此,出生地等同于家乡。
进入工业社会之后,人口的流动性开始增长,大量的农民离开家乡和出生地到城市做工。这种工作单位与出生地的分离,就把家乡的概念显化了出来。从系统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家乡概念的内涵要比出生地丰富很多。出生地的概念相对简单。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都有这样一个规定,即一个人在什么地方出生就可以选择出生地所在国家的国籍,从而成为出生地所在国家的国民,具有享受出生地国家公民的包括福利待遇在内的一切权利。
顾名思义,家乡就是家所在的地方。昝廷全(2009)曾经提出了关于家的一个较为广义和一般性的定义:一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一生之中会参与到各种各样的具有不同耗散结构的社会系统之中,当处于某个社会系统或组织的时间长度达到了特征时间尺度要求时,该社会系统就自然成为了其家乡,所有与该社会系统有关的人、事、物,对其而言都具有了家的品格,相当于家乡的构造性元素和支撑性元素。这里的关键词是特征时间尺度,即在一个地方或社会系统里生活的时间要足够长,必须大于或等于特征时间尺度。从直觉上知道,在一个城市待久了,该城市就具有了家乡的感觉,其中的根本原因就是特征时间尺度在发挥作用。
综上所述,在农业社会,一个人从出生到终老都在同一片土地上完成,其在出生地生活的时间远远超出了特征时间尺度的要求,实际上,可能是一辈子都没有离开出生地,因此,出生地等同于家乡。在现代社会,出生地和工作生活的地方越来越分离。作为一个极端情况,个别人为了某种考虑,近年来出现了去海外产子的现象,孩子在外国生下后就带回祖国养育。在这种极端情况下,出生地完全与家乡分离,几乎没有任何家乡的内涵。
在虚拟空间里,一个人参与某个虚拟系统或组织的时间尺度如果达到了特征时间尺度的要求,该虚拟系统或组织对其而言同样属于家乡的范畴,具有家的品格。
[1]昝廷全.系统经济学进展:2013-2014[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2]昝廷全.系统经济学史记:1985-2012[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3]昝廷全.系统经济学探索[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4]昝廷全.系统经济学学术散墨[M].北京:中国书店,2012.
[5]昝廷全.系统经济学原理:概念、原理与方法论[M].香港:经济与法律出版社.
[6]昝廷全.系统管理模式[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音像教材出版社,2003.
[7]昝廷全.沟通就是零距离[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8]昝廷全.产业经济系统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9]钟学富.社会系统[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10]何正斌(译著).经济学300年[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11][美]加来道雄(MichioKaku)(著),伍义生,杨立盟(译).物理学的未来[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2.
[12]清崎·莱希特.穷爸爸富爸爸[M].海口:南海出版社,2008.
[13]塞缪尔·亨廷顿.文明冲突与重建世界秩序[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
[14]昝廷全,昝小娜.系统需求理论初探[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
[15]昝廷全,刘彬,徐林发.特征尺度理论:经济学中的短期、长期与可持续发展[J].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2002,(6).
[16]昝廷全.临界战略初探[J].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2002,(10).
[17]昝廷全.层级战略初探[J].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2002,(10).
[18]昝廷全.创建企业的三个理由[J].企业活力,2004,(4).
[19]昝廷全.关于当前中国宏观经济问题的系统经济学透视[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5).
[20]昝廷全.经济系统的认识和描述:认识相对性原理[J].经济学动态,1997,(2).
[21]昝廷全.企业实现可发展的资源位对策[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2).(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2年3月转载.)
[22]昝廷全.如何从‘零’创建大型企业[J].企业活力,2002,(1).
[23]昝廷全.特征尺度理论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层级结构[J].中国工业经济,2002,(5).
[24]昝廷全.系统经济学研究:层级过渡原理[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6).
[25]昝廷全.系统时代:从“规模经济”走向“系统经济”[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8,(2).
[26]昝廷全.系统营销的三个基本原理[J].企业活力,2002,(9).
[27]昝廷全.制度边界的类型与意义[J].经济学动态,2008,(12).
[28]昝廷全.制度研究的历史深度[EB/OL].昝廷全博客,2013-05-29.
[29]昝廷全.资源位第三定律:连通性的经济学[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
[30]昝廷全.资源位定律及其应用[J].中国工业经济,2005,(11).
(责任编辑:龙学锋)
Systems Thinking(16)
ZAN Ting-quan
(Chinese Center for Systems Economics Research,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 100024,China)
The system scienc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chievements of sciences in the 20th century.Systems thinking is of the most fundamental among systems sciences.16 topics are introduced in this article.Every topic encompasses three modules:related topic + related theories +the perspective of systems economics.It will be very helpful for the readers to understanding and grasping systems thinking that introducing systems thinking with concrete topics.
systems science;systems thinking;systems economics
2017-04-12
昝廷全(1962-),男(汉族),安徽界首人,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tingquanzan@cuc.edu.cn
F092
A
1673-4793(2017)04-007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