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向抗战(五)
——“月读”《蒋介石日记》(1937)

2017-01-11陈红民丁志远

世纪风采 2017年5期
关键词:借款蒋介石日记

陈红民 丁志远

傅作义

编者按: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在那场惨烈的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面对侵略者,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彻底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在那场战争中,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今年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爆发80周年。为纪念这一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本刊特邀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蒋介石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陈红民团队撰写“走向抗战‘月读’《蒋介石日记》(1937)”的系列文章。透过此一特殊视角,看蒋介石在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努力的感召下,在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巨大的压力下,是如何走上抗战之路;看国共两党是如何相向而行,中国人是如何从内战的厮杀,走向共同抵御外侮的全民族抗战的。

十九、经略华北(1937年5月2-8日)

1928年,国民革命军进行二次北伐。收复济南后,日本以保护侨民为由出兵占领济南,并杀害大量中国军民,是为济南惨案。

济南惨案对蒋介石影响很大,因蒋是从日本返国复职后进行二次北伐的,在日期间曾与日本某些人达成了协议。蒋对日本出兵实为意外,一度十分失落,想放弃北伐,经与国民党其他国民党军政要人协商,决定绕开济南北上,避免与日本直接冲突,完成北伐。

蒋介石此举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之举。他内心对日本的仇恨油然而生,不仅将济南惨案视为自己平生的奇耻大辱,而且视为是“国耻”“军耻”与“民耻”。以后,国民政府也将五月三日定为“国耻日”。自济南惨案之后,蒋介石每日的日记,均以“雪耻”开头,终生如此,以示自己卧薪尝胆、报仇雪恨之决心。

1937年5月3日,时逢济南惨案九周年纪念。蒋介石在本日的日记中感叹:“雪耻,济南耻辱至今已足九年,身受其耻之中,将何以自解也。”

然而,九年中蒋介石不仅未能雪耻,反而耻上加耻。日本变本加厉地,先是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建立“满洲国”,进一步南下华北,1933年占领热河,并开始谋划分离华北地区,推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企图使河北、山东、绥远等五省脱离国民政府。

与此同时,日本还计划在内蒙古建立一个以德王为首领的傀儡政权。1936年2月,由日本人扶植的伪蒙古军总司令部成立,德王出任总司令,随后改组为伪蒙古军政府,并在7月建立起军队。10月初,关东军决定以李守信、王英麾下的“大汉义军”以及蒙古军进攻绥远,但最终为晋绥军傅作义部击败,是为绥远抗战。

此后,蒋介石和傅作义始终保持对伪蒙古军的警惕。1937年4月后,伪蒙古军李守信部在绥远东部连续增兵。傅作义下令沿边国军各部增强戒备。蒋介石闻讯后,在日记中记下自己对此事的判断:

倭寇进攻绥东之消息,其原因何在?甲、倭故意造谣,摇惑人心,且使绥东部队不能安息,此或由上月复员令之对象也;乙、试探性质,乘我不备夺取绥东;丙、蒙伪军整顿已妥,移驻绥边,一面威胁绥远,一面清肃其内部;丁、须知倭寇对绥远之野心,终不能停止也。

最终,伪蒙古军未敢进攻绥远,蒋介石在日记中评论:

冀察问题之研究。此次倭伪对察北之增兵,乃为增强其察北防务,而决非为侵略绥远,可知关东军对冀东伪组织或有放弃之意,而其对察北已有外蒙问题,决不能放弃,此早在意料之中也。

其实,在军事方面密切关注日本、伪蒙古军政府动态的同时,蒋介石更担心日本在华北的进一步策动,驻守河北的第二十九军宋哲元,系西北军旧部,蒋对其不敢信任。蒋希望通过外交途径,向日本表明严正态度,这在日记也有连续显示。

5月2日 冀东问题对倭应表明,如欲谈中倭国交,应自冀东问题为讨论之起点,倭对冀东究竟之态度。

5月5日 倭寇急递交涉之对策,今已立于主动地位,非取消冀东伪组织与平等原则之外,不能再谈也。

两天之后,蒋介石又在日记中记下对此问题进一步的思考:

对倭之策略,可否声明政府决守条约与法律义务,亦决不放弃用正当交涉之手段,如友邦能放弃其非法所得之权利,完整中国之行政主权,则其他依法与正式条约所得之权利,亦本依法之手段交涉,决不取非法举动,以免得寸进尺之机。

蒋介石并非仅是在日记中夸夸其谈,当时孔祥熙正在英国从事外交活动。蒋介石在给孔的电稿中再次提出:“只要日能放弃其无条约所夺取之权利,及其非法行动,如彼能取消冀东察北伪组织与彻底停止走私等事,不妨碍中国在华北行使主权之完整,勿使华北特殊化,则其他一切,我政府必经合法手续与正当外交途径进行,绝不有非分之要求。”蒋介石将华北问题看做是中日关系的出发点,以此向日方表明中方决不放弃华北的理念与决心。

本周日记中值得一提的是,5月8日蒋在“注意”事项中提到庐山训练的精神要旨时,特意列了一条“为人民服务”。此或为“为人民服务”较早的出处。当然,其出发点与中共是截然不同的。

二十、督促国防工事(1937年5月9-15日)

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进一步加深,国民政府也开始进行抗战准备。虽然早在1932年就开始制定国防计划大纲,并具体确定了以对日作战为目的的战略构想,但直到1935年后才真正重视并积极进行。在1935年的《防卫计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抵御强暴”“长期抗战”的要求。1936年初,国民政府制定了该年度国防计划大纲草案,并具体规划了1936年国防军事任务,明确规定在全国范围内划分“抗战区”“警备区”“绥靖区”和“预备区”四种区域。国民政府在《大纲》中确定对日作战的总方针,即抵敌于内陆之外,依靠阵地阻击战,迟滞敌人入侵。为此,在“抗战区”内又划出晋察、晋绥、山东、江浙、福建、粤桂五个防卫区,并详细确定了各区驻军部署与防卫线。

1936年7月,国民党在南京召开的五届二中全会决定成立国防会议。1937年3月,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中央政治委员会决定成立国防委员会。国防会议和国防委员会的设立,表明国民政府从国防决策机构方面开始调整。

国民政府对国防工事构筑,计划以南京为中心,逐次向国境线推进,全国分为浙江、山西、晋察、晋绥、河南、广东、福建、广西等区。从蒋的日记中可以看出,其对于国防工事的构筑进度极为关注,多次致电相关部门询问工程进度,甚至要求限期完成。在近两周的日记中,蒋对国家防空建设及交通、要塞的修建尤为关注。

针对国家防空建设,根据国民政府的防空作战计划,将全国划为9个防空区:苏浙皖、河南、赣闽、晋绥、冀察、湘鄂、粤桂、陕甘、川滇黔,进而构成全国防空情报监视网。5月11、12日,蒋在日记中提到防空总计划及防空器材问题,并指出应多订高射炮送发冀鲁各部。为了加强防空建设,蒋通过外交途径,力争向德、俄等国订购防空器械,5月26日,蒋日记中写道:

定高射砲大小共五百门。对俄购械之数量,战车与高射砲为准,飞机次之。

针对交通、通信建设,国民政府拟定建立东南、西南、西北各省的国防交通线和通信网,增修改善全国公路,使各省公路畅通。蒋在5月11日的日记中提及全国公路图,发起京青公路周览会等事宜。5月14日再次提到,他致电经济委员会,“巡视湘川陕公路与改建缺点。浦信改浦襄铁路经过之路线”。

此后的日记亦多见蒋催促交通修筑事宜,且多以1937年上半年为限,可见其重视及要求的紧迫程度。

依据SVD原理,将本次所测得的振动信号进行降噪处理.过滤掉噪声等干扰信号后,经过多次调整和试算,利用SVD的逆运算重构出振动相空间矩阵.该矩阵就是降噪后振动信号的最佳逼近值,如图7所示.

淞沪抗战期间国民党军防御工事

除此之外,蒋亦注重对江海防要塞的修缮事宜。主要是对清朝末年建造的南京、镇江、江阴、吴淞、镇海、福州、厦门、汕头、虎门等要塞加以修整改造,并增添新火炮和观察器材。5月24日蒋在日记中具体指出,烟台要塞炮要修理,一些老旧、废弃的要塞炮,一定要派人秘密修缮及维护,这样在战时能够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据统计,到1937年上半年,全国各要塞共修缮各类大炮273门。

到1937年上半年,全国已有公路10.95万公里,其中各省联络公路有2.9万公里,互通公路达3万余公里,已铺路面者有4.3万余公里、土路6.5万余公里。计有干线21条、支线15条,初步形成纵贯全国的公路网。铁路方面,粤汉铁路在1937年上半年全线贯通,广九线也于1937年7月投入使用。至1937年上半年,中国的铁路已建1.3万公里。

这些国防工事及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能力。

二十一、寻求国际援助(1937年5月16-22日)

国民政府为谋求英国对华投资和贷款,于1937年春,派孔祥熙率代表团以出席英王加冕典礼的名义赴英,与英国方面进行磋商。蒋介石对孔祥熙的访问寄予厚望,随时与孔联络,指示签约细则,希望借此机会争取到欧洲各国的经济和军事援助。

5月21日,蒋在日记中对孔在英国谈判情况中提到,“英国态度较佳”,对谈判前景颇为乐观。但由于英国政府始终没有最终的明确态度,蒋又在23日写到:

英方表示犹在推托与迎合之间,惟事实则不易促成,要在吾人再加努力进步耳。然英人性态,非到最后时期则不易表示,安知其非内已决定方针乎。英大使来会,何如?

越是关心的问题就越会关注,甚至会出现揣测之情,在多次交涉无果的情况下,蒋开始揣测英国采取“推托与迎合之间”态度的原因,觉得英国人就是这种不到最后不表明态度的性格,说不定内部早有统一方针了。

对于对英借款的谈判细则,蒋也是事无巨细。6月6日,蒋介石专门致电孔祥熙,指示借款细则的调整:

第四号三项条件,第二项在借款末偿清以前,税务司仍有英人担任一节,可改为中国税务司如雇外员,则先雇英人,但亦只可口头约定,不能签订文字。其它两项亦只可口头约定,万不能签约。否则不如不借也,而且国民亦不能了解。又除此外汇准备借款外,可否再借一、二千万镑之信用物品借款,亦请进行,是荷。

7月底至8月初,中英终于在伦敦达成以下各项借款协定:广(州)梅(县)铁路贷款协定(300万英镑)、浦(口)襄(阳)铁路贷款协定(400万英镑)、整理内债借款协定(2000万英镑)。此外,还草签了梅(县)贵(溪)、三(水)梧(州)铁路借款协定(共800万英镑)。

孔祥熙访欧期间,还与一些国家达成了新的借款协定。其中有:与荷兰孟德宋公司达成中央银行信用借款1000万荷币;与瑞士银行分别达成中央银行调整金融借款1000万瑞士法郎、财政部充实法币外汇准备借款5000万瑞士法郎;与法国银行团分别达成中央银行调整金融借款2亿法郎、政府购置军用飞机信贷1.2亿法郎;在捷克与司各达公司达成购买机器、工业材料借款1000万镑。

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宣布实行法币政策、放弃银本位制,统一了全国币制。大批外汇的获得,不仅增加了对急需军用物资的购买力,而且直接充实了法币的外汇保证,使统一的币制得到巩固,有利于调整战时经济。多笔铁路合同贷款的签订,加速了对国防具有重大意义的铁路建设。一批军火与国防工业设备的进口,使军队装备有了一定改善。这都在客观上支援了中国抗战。

1937年4月,孔祥熙(前左二)访欧期间会见德国外长沙赫德

二十二、国共谈判:从杭州到庐山(1937年5月23-29日)

西安事变之后,蒋介石放弃了“武力剿共”的方针。国共两党均改变政策,从武装对抗转向谋求合作。双方就合作抗日等问题,先后在西安和杭州展开谈判。1937年3月26日,蒋介石在杭州接风中共谈判代表周恩来。二人会面时,周恩来表示,中共愿意拥护蒋介石的领袖地位,同时也提出苏区改制、红军改编后人数及设立总指挥部等谈判的核心问题。

针对周恩来提出的问题,蒋介石表示,陕甘宁边区可以是整个的,但须中共方面推荐一个南京方面的人做正职,副职以下由中共自己决定,他不干涉;军队人数同意中共意见,总司令部也可以设,他绝不来破坏中共的军队,只是联络而已。

在杭州谈判中,蒋介石基本答应了中共提出的条件,双方在一些原则问题上渐趋一致,但这并不意味着蒋已发自内心地接受了中共的合作意见。杭州谈判结束时,蒋介石要求中共先考虑提出一个两党合作的共同纲领,作为双方下一步谈判的基础。杭州谈判之后,蒋介石一直在研究对中共的合作办法问题。这在其日记中体现颇多:

5月17日对共党办法:甲、取消名义与改组;乙、誓行三民主义;丙、领袖地位与权责;丁、军队改为国军。

5月20日对共党办法:甲、首脑出去不能留队;乙、其他从宽。

5月25日对共方针:甲、宽给其经济;乙、严限其军额;丙、政治从宽;丁、区域宜严,不能使之独立;戊、问其各省军阀借口“中央容共”叛变时,则共党武力是否共同讨逆;己、勿准有“各党各派”字样;庚、领袖权责。

5月31日对共条件:甲、国大会前,宣传与组织停止活动;乙、应防军阀与侵寇借口容共为名,攻击中央,故暂不公开;丙、组织国民革命会,双方各推代表五人;丁、共党宣言中,须提停止宣组一节。

5月反省录对共方针:甲、经济从宽:乙、政治次之:丙、军事严定限制:丁、主张坚决,绝对不能迁就:戊、行动须令一致;己、区域与军官,仅施监察亦可:庚、勿准联合各党各派主张:辛、勿准宣传:壬、改党名,誓行三民主义;癸、领袖权责。

从以上几日的日记中可以看出,至5月底,蒋基本已经形成了对共产党合作的基本方针,即产生成立“国民革命同盟会”的主张。蒋方针的要点是:中共必须宣布“誓行三民主义”,承认他为“领袖”;对中共经济上从宽,给一定政治待遇,但军事方面(军额、区域等)严格限制,中共领导必须离开军队等。

到临近谈判之际,蒋又想到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即国共合作后,应当怎样处理中共与第三国际的关系。蒋在6月初的日记中连续提及此问题,并在日记中指出,“对共党与第三国际关系,应令断绝或设法间接连络,最重要者,使共党明了中国抗倭须以中国为本,而非为其他国家抗倭也”。蒋最后形成了处理办法,提出以新建的组织来替代中共,与共产国际发生关系:

同盟会在进行顺利后,可与第三国际发生代替共党关系,并由此坚定联俄政策,形成民族国家间之联合。

6月4日,周恩来带着中共制定的《关于御侮救亡、复兴中国的民族统一纲领》到达庐山,从8日到15日,他与蒋介石进行了国共双方的第三轮谈判。然而,此时蒋已没有兴趣讨论中共的合作主张了,而是把它抛在一边,直接提出成立“国民革命同盟会”的主张,其具体办法是:

(一)成立国民革命同盟会,由蒋指定国民党的干部若干人,共产党推出同等数量之干部合组之,蒋为主席,有最后决定之权。

(二)两党一切对外行动及宣传,统由同盟会讨论决定,然后执行,关于纲领问题,亦由同盟会加以讨论。

(三)同盟会在进行顺利后,将来视情况许可,扩大为国共两党分子合组之党。

(四)同盟会在进行顺利后,可与第三国际发生代替共党关系,并由此坚定联俄政策,形成民族国家间之联合。

蒋介石的两党合作办法,企图以新建立的“国民革命同盟会”这个组织,把共产党溶到国民党中去,从而取消共产党的独立性。在这次谈判中,蒋介石将3月在杭州的一些许诺,基本推翻。他虽表示共产党发表宣言后,红军可改编为3个师,4.5万人,但推倒了在3个师之上设立总司令部的承诺,改为“三个师以上设政治训练处指挥之”,并以“朱、毛两同志须出来做事”为交换条件。蒋还提出:陕甘宁边区政府由国民政府方面派正的官长(可由共方推荐选择中央方面的人,边区自己推选副职,如可由林伯渠担任);各根据地的红军游击队“由共方派人联络,经调查后实行编遣”,但其首领须离开;未来国民大会代表指定名额中,可指定共产党员参加,但他们不能“以共党名义出席”。

周恩来对蒋介石变卦不满,明确表示不能同意蒋所提出的双方合作的组织原则、红军编制及边区政权等办法,需要向中共中央请示。

国共第一次庐山谈判遂即告一段落,周恩来于6月18日回到延安。

猜你喜欢

借款蒋介石日记
蒋介石:我敬佩一人、畏惧两人
妻子的借款该如何认定债务关系呢
韩练成:蒋介石身边最隐蔽的传奇将军
吸烟的礼节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
成长日记
宋美龄弄错蒋介石的秘密替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