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的盈利模式探究
2017-01-10钱圆圆
钱圆圆
摘要: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磅推出“互联网+”,首次将“互联网+”概念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各行各业都紧跟时代热点并积极探索,中国医疗也借着“互联网+”的东风顺势转型。然而,互联网医疗的商业模式还尚未成熟,大部分企业仍处于探索过程中。文章将具体分析医疗产业链的各个要素,通过对国内外互联网医疗案例的分析,探索出互联网医疗的盈利模式,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医疗产业链;盈利模式;互联网医疗
互联网对各行各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与改造,医疗产业也不例外。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可穿戴设备等正在高速渗透传统医疗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从诊断到治疗、从手术到给药、从监护到复诊都将进入_个互联网化、智能化的流程,全新的患者、医院、药企、保险等多方共赢的商业盈利模式也将在探索中出现。
1 医疗产业链
要想在医疗领域有所探索,首先要熟悉当前的医疗体制以及整个医疗产业链的需求方与支付方,也就是说,我们所创新或所提供的服务对象是谁,谁愿意为这些服务支付费用。
1.1 患者
患者是构成整个产业链最为关键的要素。不论是医生、医药、器械或是其他衍生的服务,其核心需求者都是患者。所以一切的创新与便捷必须是满足用户强并硬的需求,比如帮助他们节省就诊时间,为其提供性价比高的治疗方案。
1.2 医院与医生
医院需要借助于互联网医疗提升内部的管理,并为患者与医护人员提供最优的服务或管理;医生需要借助互联网医疗合理配置其就诊时间与对象,并能有效地为患者提供诊断。
1.3 药企
中国的医药产业链一直受到政府部门的严格监管与管制。随着互联网的渗透以及政府自身的改革,这些监督与管制将会释放出更大的商业提升空间,给药企带来更多的活力与生机。
1.4 险企
患者不一定是直接支付方。随着商业保险的不断发展,保险将是整个医疗产业链的支付方,控制着当前医疗体系的现金流。由于云端数据可以帮助保险公司减少由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损失,互联网医疗给商业保险激活了新的创业空间。
2 美国“互联网+”医疗商业模式
在美国,一些基于移动医疗及衍生出来的产品,服务已经有了相对稳定的盈利模式,主要是面向整个医疗产业链的不同参与者,比如医生、药企、保险公司等。
2.1 向医生和药企收费
Epocrates的盈利模式是向药企和医生收费。由于拥有美国排名第一的移动药物字典,其为医生提供详细的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信息,包括功能主治、副作用禁忌、药物相互作用等,可以帮助医生高效进行处方决策,提升患者就诊体验。
2.2 向保险公司收费
美国个人健康管理移动公司WellDoc:其核心产品是手机+云端的糖尿病管理平台。患者可以用手机存储血糖数据,上传至云端。云端的算法能够为患者、医生提供个性化的反馈,使患者得到针对性的治疗。由于该系统能够帮助保险公司减少长期开支,所以形成“医生建议患者使用该系统,保险公司买单”的盈利模式。
3 国内“互联网+”医疗盈利模式的探索
互联网医疗对健康管理、就医方式、就医体验、支付方式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突破了传统的禁锢,提升了患者就医体验,有效调节了医患关系。目前国内依托于“互联网+”医疗衍生出来以下几种商业模式,体现在4个环节上。
3.1 健康管理环节
在健康管理环节上,主要是通过销售硬件产品以获得利润,目前主要集中在可穿戴设备上,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健康管理还体现在一些软服务层面,比如关注女性健康的大姨吗、美柚等,相对于可穿戴设备,这些健康管理APP具有“轻”的属性,导致其“硬”黏性不足,用户对其依赖性不足。
3.2 自诊环节
对一般“轻”病患者而言,其最缺乏的是专业、可靠的医学知识和专业的医疗咨询。在线轻问诊类平台可以帮助这类患者解决这一问题。专注于该环节的有好大夫在线、春雨掌上医生等。其中好大夫在线采取处处强调收费的商业化做法,获得“医界淘宝”的称号。
3.3 医生环节
医生可以借助互联网医疗增加合法收入、提升知名度、解决论文职称问题。一方面,好大夫在线、春雨医生可以帮助医生联结更多的患者,提升个人品牌,另一方面,杏树林、丁香园可以帮助其提高行医水平,发表论文评上更高的职称。
3.4 医院就诊环节
在医院就诊,患者的痛点莫过于排队、取药时间长、就诊流程不清晰、盲目挂号权威医生等。“互联网+医院”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极大提高就诊效率以及用户体验,目前,支付宝未来医院、金蝶医疗已在这方面做出努力。
4 互联网医疗商业模式潜在趋势
互联网本身是一种软价值产业,纵观多年来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趋势以及中外的发展现状,可以看出医药电商、商业保险、在线问诊、挂号服务、医生教育、护理机构等方向在互联网医疗前进的道路上极具潜力。
4.1 医药电商
处方药解禁、配送条件放宽,电子处方等的逐步实现为医药电商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医药电商的发展提高了流通效率,极大地缩减了流通成本;基于数据的精准化营销和支持研发决策的大数据都为医药电商和药企带来更大的市场空间。
4.2 向险企收费
互联网医疗能够实现数据跟踪、收集以及对用户提供个性化建议,客观上能够降低保险公司保费支出,帮助商业保险公司精准定价,设计保险产品,有针对性地进行保险营销。目前国内,万达信息和上海市社保,卫宁科技与山西省医保中心达成合作,进行互联网医疗服务和费用监控体系的开发。这是一个互利共赢的突破点,发展前景光明。
4.3 在线问诊
在线问诊为患者提供更廉价、便捷的医疗服务,打破了医生的定点执业的束缚,利用医生的碎片时间为其增加收入,实现跨时间、跨空间的高效匹配。可以通过向医生、患者收费实现盈利。
4.4 挂号服务
挂号平台一方面与患者对接,一方面与医院业务对接,能够获取两方信息。挂号平台盈利渠道很多,主要是为挂号患者提供后续服务,包括挂号到就诊过程及诊后健康管理等,收费对象包括患者、医院、健康管理公司、药企等。
4.5 医生教育
医生除了要获得收入以外,还需要提升自己的医疗技术水平以及获得晋升。这必然要涉及医生再教育话题。首先在医生诊治的过程中为其提供专业的帮助,尤其是对临床经验不丰富的年轻医生而言,这里就将产生一套付费机制。其次,可以让资深专家传授其独家秘笈,前提是要依赖于付费机制。最后可以搭建一个平台让医生更好、更便捷的发论文、进修、评职称等。
4.6 护理机构
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以及互联网医疗的影响,医、药一旦分离,下一步必然是医与护的分离。至于术后康复与保健,除了一些重大疾病康复之外,护理完全可以从医院转移至专业的护理机构,从而节约医院有限资源,使患者受到更周到的护理。借助于“互联网+医疗”实现与医院的对接,通过可穿戴设备对患者进行实时在线检测。医护分离将有巨大的上升空间。
5 相关建议
互联网医疗极大地改善了当前的医疗资源配置错位,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但是当移动技术闯入追求严谨、权威的传统医疗行业时,相应的问题也将出现。
5.1 隐私保护问题
在医疗行业,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医疗数据。深入挖掘这些数据,能够辅助医生进行临床决策,自然也会给患者带来隐私的泄露,而目前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却相对空白。因此,国家要在出台关于大数据应用背景下的患者隐私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切实保护患者隐私。
5.2 互联网医疗的监管
并不是所有的疾病都适合远程问诊,并不是所有的自诊都有严谨的科学依据。会存在一定的误诊风险,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当下监管条例空白,问责将很难进行。因此,国家要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
5.3 互联网医疗需要观念的转变
互联网医疗不仅是对“看病难”这一瓶颈的突破,更是对传统观念的一次猛烈的颠覆,是对信息不对称、畸形市场化、以药养医的冲击。互联网医疗要打破传统的利益格局,创造一个更加开放、透明的医疗平台与健康管理服务平台。这就需要转变观念,形成公平、积极的竞争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