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北平艺坛“老炮儿”
2017-01-10柴广翰
柴广翰
上榜理由:他是西北油画界的领军人物,也是八次全国美展油画奖牌的得主;他是两次“国家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工程”的唯一胜出者,也是20位中国“男神”级油画家中的佼佼者。无论作为融贯中西的艺坛圣手,还是纵情艺术的丹青名家,郭北平始终用他的旺盛的生命力对“德艺双馨”做着最好的诠释。
现象郭北平
在中国油画界,郭北平已经成为了一个现象。
与共和国同龄的他,本应是命运多舛、岁月蹉跎的一代人,可是他却走出了一条别人无法复制的成功之路。他八次获得全国美展油画奖牌,2015年被网投评为中国油画界20位“男神”之一,三十多年的全国重要美展,郭北平弹无虚发,他卸任西安美院副院长后2013年被聘为中国国家画院油画院副院长。当有人问及他何以取得如此成就的时候,他的回答却是“幸运”二字。“文革”中的美院附中学生,下放陕北与北京知青结缘,23岁进入陕西省美术创作组,调回西安特种工艺美术厂与康师尧、崔振宽、江文湛为伍,恢复高考后考取广西油画名家阳太阳的研究生……这些传奇的人生经历,直接影响了他的艺术走向,同时影响着新时期中国油画疆域和版图的拓展。
2007年,两件画坛盛事震惊陕西,而且,这两件大事的主角都是被刘文西誉为“当代中国油画数一数二水平”的郭北平。
一件是郭北平创作的巨幅油画《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讲话》,一举中标签约“中国近现代100个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工程”,填补了西北画坛的油画空白。另一件是郭北平创作的巨幅油画《林则徐视察澳门》,以869万元被拍出,从而跻身《2008胡润当代艺术榜拍品排名》第82位,刷新了当代西北画坛艺术作品拍卖最高纪录。
如果说10年前的这则爆炸性新闻让郭北平声名大振的话,那么10年来围绕着郭北平的此类新闻事件屡屡将这位不事声张的学院派画家推向了收藏者的视野,也不断刷新着各类艺术排行榜的名次。
2012年12月30日晚8时许,郭北平家人进入画室发现,里面一片狼藉,包括名作《相扶的人》在内的13幅油画被盗,据估值,此次被盗字画总价值超过一千万。嫌犯很快被抓获,据说“这是一个集盗窃,倒卖、收购名人字画为一身的盗窃团伙。”他们通晓各名家字画价格行情,清楚画室位置,这次瞄上郭北平也是“很早就踩好了点”。
此次字画被盗事件“有惊无险”,被盗画作最终全部追回,但是,随着这次震惊画坛的盗画事件的始末浮出水面,事件主角郭北平更是被引起关注。这种连续时日的头条事件无疑在平静的书画江湖爆炸了一颗原子弹,一时间,画坛谁人不知郭北平。
提起郭北平,有人说他天资超迈、情奇逸趣;有人说他学者气质、博学有专。杨晓阳谓之曰“大才子郭北平”,邵大箴说“读郭北平的画是一种享受”,徐恩存说他“用观念改变传统”。
2009年,郭北平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心仪经典——郭北平油画展”在京城引起的如潮好评也成为当时油画界的一件盛事。被中国美术馆研究员赞誉为“中国美术馆多年难遇的一个出彩的展览”。
2016年6月24日,由中央党校办公厅、中央党校图书馆、中国美术家协会、国家画院主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郭北平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油画作品展”在中央党校图书馆开幕。郭北平这个云集了国内书画艺术大腕的画展为国家层面的集体致敬作出了艺术的贡献。新华网、人民网等权威媒体作出了全方位、立体式的跟踪报道。
日前在国家博物馆开幕的“中华史诗美术大展”上,郭北平的5米巨幅大作《仰韶文化》又一次亮相,这幅作品将永久陈列在国家博物馆,也再次成为西北唯一的入选作品。
这位曾经久居长安的黄土画派画家,不论在古城西安,还是高手如云的京城油画界都能保有平和的心态,特立独行而不入俗流,给京城画界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昔日油画界的“西北霸主”今日入驻京师,奠定了他在中国油画界的核心地位,上演了一出“北平无战事”的艺术狂欢。
画坛的这种“郭北平现象”有人形象的比做酒引。说郭北平艺术的分量,不是陈藏几年、几十年就能完全读懂的,那是烈酒封存百年、千载解封的琥珀。郭北平依托古都西安这个平台,假秦汉盛唐浑然一斛闭封千年的余韵……哪怕只是一点酒引,都能调适出绵和醇厚的酒香。然而郭北平还是一如既往地低调平实,一心扑在自己钟爱的艺术创作事业中。“我必须画画——正如溺水的人必须挣扎”,郭北平说。
幸运的逍遥者
如今已经年过六旬但还“身心俱忙”的郭北平是共和国的同龄人。初中时曾是数理化优等生的郭北平,进入美院附中,郭北平的人生开始发生了奇妙的变化,“其实细想之下,很多东西都是‘因祸得福”,郭北平说。
16岁那年,西安美院附中招生,当时,郭北平在去中学生“支援夏收”的途中被同行的两名同学强拉去参加了一次美术的“专业考试”,“我当时为了躲避田间的酷热”,结果得到了西安美院附中的一纸“预录通知书。”接到通知书之后,郭北平陷入了无限的恐慌和抗争,连续几次信函、电话申明已经改变志愿,甚至拒绝参加体检,结果统统无效。1965年9月,在叹息和失望声中,郭北平被“拽进”了西安美院附中。
壮志未酬的郭北平,身在西安美院附中,心却在北大、清华,他常常打探调换专业的途径,询问老师附中有无转行报考其他大学的可能。梦想难灭的他,曾含怨写出一篇《最难忘的一件事》,抒发他内心的郁闷。当时,西安美院附中的数理化教材简单,一心想考重点大学的他,经常向老师请教更高深的知识,为“脱离苦海”做准备,曾被老师和同学视为“异类”。半年以后,“文革”突来,中国所有大学停止招生,郭北平那颗躁动不安的心才趋于平静。
“文革”中,社会各界乱作一团,每天喊口号批斗,大字报,人与人之间互相斗,大家无所事事,郭北平各种的不适应,“我一点没兴趣,我当时很敏感,我认为这都是假的,哪来那么多的阶级敌人。”郭北平天生的不喜欢“斗争”,在那个阶级斗争要“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的谎言时代,显得很另类。在学院的批斗会上,欲作辩解的“牛鬼蛇神”常常会被一片“打倒XX的嚣张气焰”的口号声所淹没。独有郭北平竟然可以站起来喝止,“你们让别人把话说完嘛!”郭北平幼稚的选择了讲道理的方式,这和当时的“文革”气氛是何等的“格格不入”。厌倦之余,郭北平只有选择躲开,于是做起了逍遥派。
做逍遥派的郭北平干了两件事。
一是看书。郭北平选择读书,“是因为那个时候只有在书里才能呼吸到一种人性的空气”,在这种空气下,郭北平利用图书馆资源每周都能从清冷的书库里借出一大包名著,甚至书店早已经下架的经典,图书馆的老师对郭北平也是比较关照,“那个时候他们很喜欢看书的孩子,我年龄那么小,他们非常照顾我”。三年的暴读,郭北平是在享受和走向自信中度过的,郭北平遍读了俄罗斯以及欧美的世界名著,“我太喜欢这个偏僻的角落。” 现在回忆起来,郭北平还是一脸的满足,“真正体会到了巨人给我上课的荣幸。”
二是画画。如果说读书让郭北平“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话,那么画画才奠定了他今天画坛的江湖地位。“文革”中,虽然停课了,但是各种公共场合以及游行用的领袖像、各种阶级斗争的展览任务让郭北平“竭尽宣泄之能事”。他一周可以赶制出几十幅连环画,“当时颜色材料应有尽有,一种类似大松博文式的“大运动量”,无疑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实践锻炼,“一切与画有关的挑战我全敢应对”。也就是在这样的超负荷运转下,成就了一个不满二十岁青年学生无所畏惧的实战底气,所谓殊途同归,那时的郭北平“随便”画的一张素描,都能引来高年级学生“艳羡”的目光,“他们以为你是从哪儿偷来的还是借来的,其实是我画的。”郭北平说。
和知青做朋友
1969年,刚满20岁的郭北平从西安美院附中毕业,是以“文革”中的“资产阶级人性论者、修正主义的苗子和白专道路的典型”被发配到延安市宜川县文化馆工作。六七十年代的延安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整个地区被笼罩在一片贫困之中。但是幸运之神又一次降临到了郭北平身上。当时,宜川县是北京海淀知青定点下乡的地区,郭北平到宜川县文化馆报到的第一天,文化馆正好抽北京知青在排练节目。一进院子阳光灿烂,气氛很好,满院子有十几个北京插队的知青的乐器队,“你看我就一点没有陌生感,显得特别开心。”不陌生的郭北平小提琴二胡都能应付,馆长也比较照顾,很快,郭北平就和全宜川县的北京知青成了好朋友,一到闲暇时间大家都知道文化馆有个叫郭北平的,都来找他玩。“我成了北京知青的一个小核心了”。这样郭北平在偏僻的延安地区在北京学生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和他们一起讨论美学、讨论哲学、讨论文艺复兴、唱样板戏、跳芭蕾舞,到全县各地去慰问演出。这种特殊的经历,都沉淀为郭北平宝贵的艺术财富,以至于到后来“他们都以为我是北京知青。”郭北平说。
远去的“秦文美”
1973年,为筹备全国美展,“秦文美”(“陕西省文化局美术创作组”缩写)需要紧急从各地市抽调6名美术骨干作为新生力量的补充。多才多艺的郭北平从宜川文化局被抽调到西安,和石鲁、刘文西、蔡亮、张自嶷、王子武、王有政等美术大家同室创作,这一时期成为郭北平成长经历的又一次重要的学习契机。
“秦文美”是由当时陕西知名画家集体创作组成立的一个团体,“文革”期间是不允许署名的,所以取名“秦文美”。“秦文美”是特殊年代的产物,有理论家这样总结“秦文美”创作组:如果说陕西美术历史上的高峰共有两次:一次是以石鲁、赵望云、何海霞、方济众、康师尧为主的长安画派。一次是“文革”期间出现的“秦文美”。这两次让陕西美术站在了全国的高峰。
郭北平正好赶上并参与创造了这次由“高原”到“高峰”的过程。
在“秦文美”的郭北平可谓是如鱼得水,每一幅画的改稿,构思创作都在一个大房间里完成。学生老师可以“平起平坐”,老师与学生可以同室作画,老师有一种恐惧革命小将症,所以对年轻人特别客气,“这样我就有机会向任何一位老师求教或平等讨论,实在是一个极好的学习机会。”
有人曾戏言,郭北平的成长印证了“大鲨鱼效应”。一个小鲨鱼跟在大鲨鱼群里游曳,自然是事半功倍的学习。那个时候里面全是大权威,大家对年轻人郭北平很是照顾,“在里面当时最高层面的艺术创作是怎么形成的全接触到了。”郭北平对《时代人物》记者说。
“秦文美”创作组后来由于其他原因解散了,但是又一次幸运的机会降临了。
难忘的特艺厂
一年以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有心人的提点下,郭北平被调入西安特种工艺美术厂。对于上世纪80年代热爱艺术的西安人来说,西安特种工艺美术厂几乎是他们向往的无可替代的艺术殿堂。那里深沉的黑漆屏风、精致的仿古红木家具、雕石嵌玉、泥彩描金、折屏曲列、座屏巍峨、书法绘画、文物博古,无不散发出浓郁的传统文化魅力,更重要的是这里聚集了一批优秀的人才,这里聚集了当时很多大腕,康师尧、崔振宽、江文湛、王焱林都曾经在这里工作,大家纠缠在继承与创新的永恒话题中,“这在当时是一个纯正的学术团队”,郭北平说。
在特艺厂郭北平和他们一起搞工艺、画画,一起学习、工作、生活了六年。那个时候没有卖画和热闹的市场,每年有两次写生的机会,由厂里出钱坐车到黄山、乐山、苏州园林等等。在特艺厂的六年里,郭北平由于设计工作的需要创作了许多以花鸟为主的国画。有一次康师尧和特艺厂新厂长去天水考察途中评价说“江文湛这个人将来必成大气,但是我建议你们最好把他和小郭调开”,厂长问“为什么?”康老说“郭北平太爱喝酒,恃才傲骨,我担心,弄不好,文湛会受小郭的影响。”“其实康老也没有恶意,他觉得我就是个放荡不羁的人,二十几岁,正是轻狂的年纪,江文湛其实大我10岁。”郭北平说。
美院才子
1978年恢复高考,郭北平意识到这是一个一定要抓住的机会,这是一个再学习改变命运的节点,“人生的道路是漫长的,但是关键的只有几步”,郭北平说。于是郭北平作为“超龄”学生参加高考,最终由于其他方面的原因,西安美院没有录取。后来郭北平一怒之下选择了考研,为此必须通过外语关,他戒了酒,因为要熬夜,“疯了一样地学英语,学了半年。床上、桌子上都贴的英语单词。”他现在总结起来这样说,“我那时只会做题,不太会说。发音不行,考试可以”。第二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广西艺术学院阳太阳的门下,成为美院最早的一批研究生。去报到时,很多学生围着他问“你就是郭北平?”因为他当时在油画界已经小有名气。
导师阳太阳的教学理念一是行万里路,遍访名家,二是中西兼修,考察国内重要文化遗迹,寻找民族魂魄。三年研究生生涯,使他成为导师最钟爱的学生。阳太阳希望郭北平留校,但是由于各方面的考量郭北平最后还是回到了西安美院任教。兜兜转转一大圈,郭北平最终还是回来了。这个时候,理论与实践俱佳的郭北平是“很够格”的研究生。“因为我的学习没有中断,碰到各种问题都没有中断,实践多,比他们一步步的走上来的人要厉害,我很清楚。”郭北平说。
在西安美院,一回来郭北平以一幅《高原千秋》的画作征服了所有的评委,直接被陕西省美协提名为陕西省评委,这年郭北平33岁。
从1984年开始,五年一届的六届美展郭北平“弹无虚发”,全国美展得过三块铜牌,其中《林则徐视察澳门》获得文化部金奖。还连续参加一二三届中国油画年展,到目前为止,郭北平的累积成就是“一金二银五铜”八块牌子,于是郭北平西北油画老大的位置由此确定。
郭北平一是酷爱学习,二是做人平实向善,今天的郭北平虽然已经年已望七,但是手头的创作任务还是“压得喘不过气来。”除了他不断的攀登自己心目中的艺术高峰的创新努力,各种提携年轻画家的社会活动,以及各种公益捐赠活动,他从未缺席。玉树赈灾义卖一次他就捐出了30万元现金,汶川地震希望小学重建义拍、书画进万家活动等等都有他的身影……
近年来,郭北平的画作成了市场的香饽饽,但是他认为过多的订单会影响到他的艺术创新,他说他正在做进一步的调整。
郭北平说,一个西方人说过这样的话,“一个人在临终的忏悔时,只有这样,才是幸福的——一辈子喜欢干自己喜欢干的事,并能通过这种事获得乐趣并养家糊口,”郭北平说,他对这种朴素的理念十分喜欢,“我对我的这种状态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