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投资的宏观经济绩效研究
2017-01-10屠西伟
李 锦,屠西伟
(安徽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投资的宏观经济绩效研究
李 锦,屠西伟
(安徽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农业综合开发是设立专项资金对农业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活动,目的是为农业发展保驾护航,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收.本文介绍了农业综合开发的背景和目前的运行状况,然后从宏观角度探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投资的经济绩效,着重从中央财政资金带动社会资金、财政资金对农业GDP的贡献作用、农业综合开发对农民收入的贡献作用三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评价其经济绩效,最后提出合理化对策建议.
农业综合开发;经济绩效
1 背景
农业自古以来就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尤其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耕地面积不足的大国来说,发展农业就更是国家应该关注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中国立于人口增多,土地资源逐年减少等诸多问题的艰难处境.政府为了促进农业的发展,从1988年起,我国开始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从1988年至今,已经开发县和农场数达2357个,其中有2123个开发县,财政资金投入累计达70175018.39万元.农业综合开发作为农村经济发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整了农村和农业经济结构,改善了农民生活条件,增加了农民收入.经过多年来的实践表明,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得到显著改善,产业发展能力显著提高,为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2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投资运行状况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中央财政资金为主导,带动地方财政配套资金,激励社会资金投入的完整体系.1988年中央财政资金投入50267.00万元,2014年已经增至3597091.00万元,中央财政资金的大量注入成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坚强的后盾.中央财政资金的大量注入,带动了其他资金的投入.地方财政资金在2014年的投入量比1988年增加了1780857.49万元,农民自筹资金在2014年的投入量比1988年增加了2010354.56万元.资金规模的不断扩大促进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发展,农业综合开发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农村生产效率得到了提高.
3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宏观经济绩效分析
从1988年到2014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各项资金投入逐年增长,虽然涨幅存在差异,但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资金、农民自筹资金一直处在上升水平.在农业综合开发进程中,中央政府一直大力支持农业综合开发,在资金组成中占主导地位,投入资金逐年增加.地方政府财政资金与中央财政资金呈现高度正相关,可见地方政府积极响应中央号召,保持路线一致,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业创新发展.农民自筹资金波动较大,但基本趋势为逐年上升,且比重大于地方财政资金,表明农民主体参与度也很高.从趋势图中,我们可以发现在2000到2003年财政资金增长停滞的时期内,自筹资金也停止了增长,说明自筹资金比较敏感,受财政资金的影响比较大.另一方面,图表也揭示了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银行贷款没有与财政资金保持正相关,说明财政资金带动银行贷款的力度不够.
图1 农村综合开发资金投入变化
下面应用Eviews软件利用OLS进行回归分析,具体探讨这几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CF代表中央财政资金,LF代表地方财政投入,YH代表银行贷款,ZC代表自筹资金
3.1 财政资金的带动效应分析
1、中央财政资金对地方财政投入的带动效应
CF=2.0217LF-263882.5
分析:R2=0.9716,表明地方财政资金投入变化的97.16%可由中央财政收入的变化来解释.t=29.27大于5%显著性水平下自由度为n-2=25的临界值2.060,t检验通过.即中央财政资金每增加1单位,地方财政资金增加2.0217单位.
2、地方财政资金对社会资金的带动效应
a地方财政资金对自筹资金的带动效果
LF=0.7581ZC-3366.512
R2=0.8343,表明地方财政资金的83.43%的样本对自筹资金做出了解释.从t检验来看,t=11.2199大于5%显著水平下自由度为n-2=25的临界值2.060,说明模型通过了t检验,此模型有较强的解释力.地方财政资金对自筹资金有明显的带动作用,每增加一单位地方财政资金,自筹资金就增加0.7581单位.
b地方财政资金对银行贷款的带动效果
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地方财政资金并没有能够有效地带动银行贷款.银行贷款在二十多年来波动一直不大,在最近的2009到2014年财政资金快速增长的同时甚至有下降的趋势.表明国家在支持农业综合开发的进程中,银行贷款的配套措施没有跟上,银行贷款融资出现困难.其主要原因是银行的企业化行为与农业综合开发的政府性行为不一致.在活跃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商业主体都是在尽力规避风险的前提下追求最大限额的利润.农业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抵抗风险能力弱,这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农业生产经营者的收益,农业投资的高风险低收益性让银行对农业开发项目望而却步.另一方面,贷款债务责任不清晰也是阻碍银行贷款投入的一大原因.银行更愿意让地方政府担任债务人,而地方政府却无力承担债务,不愿还本付息,他们更愿意支持短期回报率高的有利于GDP增长的项目.所以农户的金融需求和农业综合开发所需的资金无法得到银行的大力支持,可能会影响项目的正常进行.
3.2 中央财政资金投入对农业GDP的作用效果
我国是农业大国,发展农业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十分重要.农业关系到国民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行与发展,中央政府部门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保护,逐年增加的资金投入对农业生产总值影响如何,下面就以具体模型加以分析.以中央财政资金为自变量,以农业GDP为因变量建立简单回归模型,模型如下:
在该模型中,拟合优度为0.9712,可见所回归的方程对数据有相当好的反应.t=29.0112大于t(α=0.05),说明该模型通过了t检验.中央财政每增加1单位,农业GDP增加15.8131单位.由此可以看出中央财政资金对农业GDP的增长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应继续保持加大对农业综合开发的资金支持.
3.3 农民收入增长分析
农民收入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指标,如何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是政府一直在探索的问题.农业综合开发的最终目的就是农民增收,为了定量分析农业综合开发中央财政投入资金对农民纯收入的贡献作用,采用变形后的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进行探究.
其中,Y代表农民纯收入,L代表第一产业从业人数,K代表中央财政资金投入.选取1988至今的数据利用Eviews软件进行分析:
表1 农村收入及其影响因素
查表可知,t=2.060(α=0.05)
可决系数=0.9723,我们得知该模型的拟合效果比较好,变量第一产业从业人数和中央财政资金以及常数c都通过了t检验,表明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作用是显著的.F=421.7375,说明两个变量联合起来对农民纯收入的解释效果显著.
控制其他变量不变,农业综合开发中央财政资金投入增加1%时,农民纯收入增加0.6385%.说明中央财政资金投入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所以政府应当加大力度支持农业综合开发,发展农村经济.中央财政资金投入对农民纯收入的影响效果没有足够大,是因为中央财政资金没有直接作用于农民群体,中央财政资金从宏观上改善了农村的生产基础条件,加强了生态建设,间接为农民增收做出了长期的贡献.
第一产业从业人数的系数为负,表明从事第一产业人数的下降并没有导致农民收入的下降,这与现实情况相符.因为我国现在的农业发展水平比较低,相比于美国的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我国处于落后状态.农业生产效率很低,所以越来越多的农民外出打工.
4 农业综合开发的整体效益
国家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二十多年来,中央财政资金和配套地方财政资金以及带动的各种社会资金投入逐年增加,投资规模越来越大,在大量资金的支持下,中国的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4.1 农业生产条件
从1988年到2014年26年的努力中,灌溉面积新增和改善达到 70117.89万亩,除涝面积新增和改善达到27537.33万亩,林网防护面增加了38928.07万亩,农机总动力增加了2331.54 万千瓦,生态综合治理成果骄人.通过土地的改善,有利于提高原有土地质量和产值,完善耕种条件和生产条件,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4.2 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
农业综合开发实施的期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从1988年的130549万公斤增至2014年的311380.60万公斤,26年粮食生产能力累计增加11226924.66公斤,棉花产量的累计增加达到 207917.01万公斤,油料产量累计增加560846.49万公斤,糖料产量累计增加达到了2971220.47万公斤.
4.3 科技示范方面
我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大部分资金投入放在了土地整理项目和产业化经营项目上,用于科技示范项目的资金比重比较小.但是随着我国对科学技术的重视,适应时代的发展,从2009年开始,中央加大了对科技示范项目的资金投入,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对发展现代化新型农业的重视.
4.4 生态综合环境
累计建设草原7050.64万亩,小流域治理1311.23万亩,改善土地沙化面积370.94万亩,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保证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5 农民增收
农业综合改革的直接效益就是使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5 对策建议
5.1 继续加大资金投入
1、保证中央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
从上文的分析可以明确中央财政资金在农业综合开发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中央财政资金是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主要来源,且对其他资金有带动作用.国家可以通过立法手段来加强对政府对农业综合开发的法律约束机制.
2、加强地方财政资金的配套措施
正是由于财政拨款是由上到下的机制,部分地区的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可能不到位.可以根据地方政府投入的资金来确定中央财政资金的投入,以此来保障地方财政资金的落实到位.其次,根据地区差异制定不同标准适应于当地的地方财政资金配套比例.
3、确定农民的主体地位
农业综合开发终究是为了农民的利益,农民才应该是问题的主体.在确定项目时,充分考虑农民本身的意愿,弄清当地的农业发展问题.可以适当地鼓励一些具备条件的农民申报产业化经营项目,调动农民的踊跃参与度.
4、充分调动银行贷款投资农业综合开发的积极性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银行成为一个自行承担风险的金融机构.由于农业项目高风险低收益的特征,银行面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不愿轻易贷款.对于一些风险较大回报时间长的项目应该主动安排财政资金和自筹资金来解决,对一些风险相对较小预期效益好,还款有保证的项目,应优先考虑银行贷款.另一方面,可以完善财政贴息政策,从而有助于降低银行贷款投资农业综合开发的风险,充分调动银行参与农业综合开发的积极度.
5.2 调整农业综合开发结构
1、目前农业综合开发投入资金大部分用于土地治理项目,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国家应该适当的调整资金供给结构的分配比例,大力支持科技示范项目,致力提高农业生产中的科技含量.
2、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要注重环境的保护,所以要增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的资金扶持力度,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东中西部发展存在差异,要合理分配财政资金的供给,同时对发展潜力大的项目可以适当的加大支持力度.
5.3 加强资金管理工作
资金管理工作对提高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效率,保障财政资金能够合理有效的使用有重要的意义.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进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加强对资金的监管,使资金能够得到有效利用.
〔1〕辛毅,林万龙,张莉琴.财政支持农业的绩效评价[J].宏观经济研究,2003(3):41~44.
〔2〕徐海斌,谢忠谊,王丽平.关于农业综合开发绩效评价机制的思考[J].江苏农业科学,2008(6):301~302.
〔3〕徐一心,曾俊林,杨冰,等.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证研究[J].中国统计,2005(3):40~41.
〔4〕于文航.农业综合开发部分政策规定亟待改革和完善[J].财会研究,2010(7):8~9.
F323.4
A
1673-260X(2016)12-0098-03
2016-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