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独家庭应对失独的积极策略提升的研究
2017-01-10蒋丽华戈兆娇
蒋丽华,戈兆娇
(赤峰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失独家庭应对失独的积极策略提升的研究
蒋丽华,戈兆娇
(赤峰学院,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本文在分析失独家庭应对失独的策略的基础上,针对采取回避策略的失独家庭,运用叙事疗法进行心理干预,以达到提升失独家庭使用积极应对策略总体水平的目的.结果表明:使用叙事疗法对失独家庭进行心理干预是有效的.并在分析干预的有效性和局限性的基础上,对失独家庭积极策略提升提出了建议.
失独家庭;应对;积极策略;干预;提升;研究
1 应对失独的积极策略提升的心理干预基础
已有研究表明[1]:失独家庭应对失独的策略水平是不同的;通常家庭抗逆力水平越高,与此相应,应对失独的策略水平就越高.因为“一个有抗逆力的家庭会以各种优势方式与策略,来应对人生历程中各种独特的困境……”[2].为了进一步搞清楚失独家庭应对失独的积极策略的现状,结合访谈资料对应对策略的的不同水平组做进一步的分析,并做出评估.评估的标准依据美国Jerry.M.Burger应对策略分类[3].他认为应对策略是指人们面临可察觉的威胁时处理焦虑的努力.人们积极的去处理问题时所使用的策略为积极策略,又分为问题中心策略和情绪中心策略;试图回避问题时所使用的策略为回避应对策略.问题中心策略是直接关注问题以减轻焦虑;情绪中心策略则是去减轻伴随问题而来的情绪压力.回避应对策略则是通过把引发焦虑的因素排除在意识之外来减轻焦虑.失独家庭应对失独的积极策略就是指面对失独的威胁,积极的去处理问题时所使用的策略.
评估过程:请事先受过训练的3名心理学本科生对每个家庭的访谈资料单独做出以下几方面的评估:第一,面对失独的危机,能否直接关注问题,在态度和行动上积极主动去做些什么,努力让事情好起来;第二,是否通过减轻伴随问题而来的情绪压力,去处理失独的危机,如是否接受发生的一切、正确的看待、或从宗教中寻求安慰;第三,是否把引发焦虑的因素排除在意识之外处理失独危机带来的焦虑,如是否通过回避、不去想、转移注意力到其他活动来减轻失独的焦虑.如果三人评估结果不一致,就重新加以评估.结果见表一.
表一 50个失独家庭应对策略评估分布频次表
结果分析:表一反映了50个失独家庭在3种不同的应对策略中分布的频次.33个失独家庭采取了积极应对策略,有17个失独家庭采取了回避应对策略.8个采取问题中心策略的失独家庭,其应对策略表现出鲜明的特点:接受所发生的一切,努力使夫妻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以便相互支撑;与亲属间建立更加紧密的交往关系,以便获得更广泛的家庭支持;与社区保持密切的互动联系,一些家庭还主动寻求朋友的帮助;25个失独家庭采取了情绪中心策略,其应对策略的特点在于:接受所发生的一切,试图正确的认识和看待失独这一现实;或通过在一定程度上承认和接受“命运”的安排,减轻焦虑和痛苦.17个失独家庭采取了回避应对策略,其应对策略的特点:尽可能不去想或尽可能回避能够引发失独这一话题的人和事,不参加亲朋好友和同学的聚会及其子女的婚礼,疏远和亲朋、邻居间的关系;一些失独家庭把注意力转移到别的方面,如信命、念经,来减轻失独焦虑以及自责或受责备带来的痛苦.但是对于这部分家庭,因为内心并不能够真正的接受这一“命运”的安排,所以并不能有效的解除焦虑和痛苦.此外,我们还发现,一些采取回避策略的失独家庭,并不是一开始就采取回避策略,也曾试图正确理解失独这一现实,但是夫妻之间的指责,或夫妻间产生的遗弃感,使得这些家庭无力摆脱失独对家庭组织结构造成的冲击,退而求其次,采取了回避策略,以求暂时的心安.已有研究表明:面对焦虑的情景,积极策略相比较而言要好于回避策略(Suls.&Fletcher,1985);回避策略可能短期内有作用(Suls.&Fletcher,1985),而当情景不能改变时,对经历的情绪反应的持续关注可能是有效的[4].为此,课题组尝试对采取回避策略的失独家庭进行心理干预.
2 应对失独的积极策略提升的心理干预
在前期访谈测量评估的基础上,选取使用回避策略的15个失独家庭作为积极策略提升的干预对象.目的是通过心理干预,使失独家庭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
2.1 干预对象基本情况.我们选取的15个失独家庭中,由于多种原因,只有10个家庭完成了全部干预过程.这10个失独家庭中有2个在城镇,8个在城市;失独原因中,有7个家庭因病失独,2个家庭因伤害致死失独,1个家庭因意外事故失独;月人均固定经济收入:在500-1000元的家庭有2个,1001-1500元的家庭有7个;1501-2000元的家庭有1个.失独年限:5-10年的有3个;11-15年的有5个;16-20年的有1个;21-25年的有1个;3个家庭中有具有中等及以上疾病的成员;社会保障及救助方面:全部领取计生特殊补贴和具有医疗保险等等福利保障.
表二 干预前后成对样本T检验结果
表三 干预后10个失独家庭应对策略评估分布频次表
2.2 研究工具.采用自编半开放式访谈问卷和调查问卷作为测量工具,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方法对心理干预的效果进行评估.干预前、后进行访谈和测量的结果及应对策略评估作为评估的标准.
2.3 干预方法.由接受过叙事疗法培训的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对失独家庭进行心理干预.干预地点在失独家庭或心理咨询室.每次心理干预会谈大约一小时.一个月进行2次会谈,隔周一次,安排非参与性观察2次;心理干预历时3个月,总计6次会谈.主要采用叙事家庭疗法进行心理干预.在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基础上,运用叙事问话的技巧展开会谈,实现对失独家庭的心理干预.首先是使用外化对话,使接受干预的家庭把问题和人区分开来,即外化问题.当人和问题分开,人就有力量去面对问题;其次,使用解构问话,探索夫妻关系疏远问题对双方当事人的影响、对整个家庭的影响,以及各自的需求,并探索其他可能的叙事故事.第三,重写故事.通过解构式问话,以时间为脉络线索,寻找例外事件,澄清可以努力的目标,等等.对于个别家庭干预中出现的不同情况,辅助使用认知疗法和催眠疗法,以促进失独家庭信念的改变,以及改善家庭成员的情绪,使家庭逐渐形成良性情绪环境等.
2.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3.0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材料用t检验,以p<0.05差异显著标准,认定为有统计学意义.
2.5 干预结果评估:对干预前、后的评分差异进行比较.干预后的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的评分,且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见表二.同时对干预后的观察和访谈资料进行评估,以确定接受干预的失独家庭在应对策略上是否有变化.评估方法同前测时的评估策略方法一样.干预后应对策略分类评估结果,见表三.
10个参与干预的失独家庭中,7个属于应对策略低分组,3个属于应对策略中等分数组;经过3个月的干预,7个应对策略低分组的家庭有5个提升到应对策略中等组.3个属于应对策略中等分数组的家庭,干预后分数有提高,归属组别无变化.经过策略分类评估,干预后的2个应对策略低分组家庭,以及由低分组提升到中等组的2个家庭,采取回避应对策略;而其余的家庭采取了情绪中心策略.
2.6 心理干预效果的讨论
叙事家庭治疗是“指工作者通过倾听他人的故事,运用适当的问话技巧,帮助当事人找出故事叙述过程中未曾注意到而被遗漏的片段,并使问题外化,从而引导案主重新建构积极的故事,以唤起当事人发生改变的内在力量的过程”[5].在叙事家庭疗法看来,问题都是语言叙事建构而成的结果.那么,就可以通过解构和重新建构,来解决问题.正因为如此,在对失独家庭应对策略提升的干预中,课题组主要使用了叙事家庭治疗.叙事家庭疗法,首先为心理干预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去除病态标签,就使得当事人被视为具有内在处理问题的潜在力量的人:问题外化,使得当事人跳出问题之外,有机会重新审视和发现自身具有的资源和力量;重新建构,可以激发当事人的希望.在干预会谈中,通过倾听当事人的叙事故事,心理干预者可以了解影响当事人处理问题方式背后的那些价值观和期望;在倾听当事人叙述的故事中,找出问题行为和互动模式;在此基础上,通过问题的外化,重新定义问题,并以赋权的方式再现问题,就使得当事人可从一个新的视角来看待已有问题,进而改变家庭的应对策略.从表二、三看,采用叙事家庭治疗进行心理干预的效果是明显的.
但是,心理干预并不是对所有失独家庭应对策略提升都具有明显效果.10个干预家庭中,还有4个家庭仍然采用回避应对策略.如何理解呢?首先,从心理干预角度看,叙事家庭治疗,作为一个新的干预手段,由于实践经验不足和干预时间较短,难免影响心理干预的效果;对失独家庭的心理干预,国内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缺少可以借鉴的实务经验.其次,从心理干预对象看,心理干预还没有为社会大众普遍的接受和认可,一些失独家庭以往形成的经验,使他们对心理干预能够带来帮助持有怀疑的态度;接受心理干预就意味着改变,而这种改变可能会导致生活的再次失控,对心理干预有一定的防卫心理.再次,从现实看,生活中再次经历较大的负性事件,如夫妻一方急病或重病,会使家庭再次陷入混乱中,可能再次体验无能、无力和无助.从基本情况可以看出,收入较低的失独家庭占的比例较大;失独年限较长的家庭已步入老年阶段,疾病和养老问题是凸显的问题.现实生活中的困境,有时往往成为制约应对策略提升的关键因素.一些失独家庭面对困境,为了保护自己,不愿相信任何人,往往选择维持原状,使心理干预效果出现反复.可见,单纯的心理干预,对于失独家庭抗逆力的提高和应对策略的提升是不够的.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是样本数量较少,但是,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开展干预研究,也是具有一定意义的.在今后的研究中,将会不断积累和扩大样本数量.
3 建议
1.必须提高综合干预水平.目前,我国的社会福利和保障水平逐年提高,但是综合救助的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构建政府-社区-社会组织-志愿服务和同伴互助的综合体系,建立并启动联动联助机制,做到需要-扶助的精准衔接和快速救助.
2.加强有关丧失干预的实务培训和经验交流,切实提高对失独家庭心理干预的水平和实效性.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开展丧失心理干预的实务培训,快捷及时的分享有关丧失心理干预的实务经验,这对于弥补丧失心理干预的经验不足,是一个有效的举措.
3.提高全社会和社区居民对失独家庭的关心与帮助.邻里关系,是促进失独家庭与社会联结,提高其一般家庭抗逆力,促进应对策略提升的重要因素.通过宣传,提高对失独家庭的同理心,并尽可能的给予失独家庭所需的帮助,远亲不如近邻.
〔1〕蒋丽华.失独家庭应对失独的积极策略研究——基于抗逆力的视角.[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0).
〔2〕[美]FromaWalsh.家庭抗逆力[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149.
〔3〕〔4〕[美]Jerry M.Burger.人格心理学 (第七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81.82—83.
〔5〕肖来付.家庭叙事疗法及其启示[J].医学与社会,2009(2):57—59.
B849
A
1673-260X(2016)12-0073-03
2016-09-12
本文为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课题 “失独家庭应对失独的积极策略研究——基于抗逆力的视角”的部分研究成果(NJSY14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