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视域下农村水环境保护机制探究
——以苏北地区为例

2017-01-10王俊敏

关键词:苏北环境保护文明

王俊敏

(1. 河海大学商学院,江苏南京 211100;2.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江苏南京 210013)



生态文明视域下农村水环境保护机制探究
——以苏北地区为例

王俊敏1,2

(1. 河海大学商学院,江苏南京 211100;2.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江苏南京 210013)

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农村水环境保护及其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建设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近年来,农村水环境污染状况日益突显,以苏北地区为例分析其原因,农业生产不规范导致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 工业生产不科学导致工业点源污染形势严峻, 粗放式养殖管理导致养殖业污染问题突出。解决苏北农村水环境所面临的复合性困境,需要实施水环境保护的复合性治理机制,重点要构建基于合作博弈的激励机制、绿色GDP核算的评价机制、“互联网+”的网络治理机制、监督机制,为农村水环境保护提供坚实的机制保障。

生态文明;农村水环境;合作博弈机制;绿色GDP核算评价机制;互联网+网络治理机制

生态是最公平的福利,环境是最基本的民生。建设“天蓝、地绿、水净、景秀”的美丽中国,是“中国梦”的重要篇章,是全社会的共同向往和追求。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将生态文明作为一个标杆,可促进改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建设中,农村水环境的保护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农村水环境保护及其持续发展能力的建设不仅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而且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和人民健康的重大民生问题。构建农村水环境的保护机制,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水环境保护的生态文明视角

作为继工业文明之后的一种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通过改造人类自身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获得生态化的一种社会文明形态”[1]。有学者对生态文明做了具体阐释,生态文明建设是在生态文化指引下,发展生态产业,实现产业生态化;促进生态消费,实现消费绿色化;开发生态资源,实现资源集约化;建设生态环境,实现环境清洁化[2]。水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明的关切指向、生态文明的原则精神和生态文明的路径指引理应成为农村水环境保护的理论参照和实践指南。

1.生态文明理念:农村水环境保护所应坚持的价值向度

坚持什么价值导向,这是农村水环境保护所应回答的首要问题。生态文明作为人类经历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更高级文明形态,理应确立为农村水环境保护的价值遵循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中强调,“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3]。

树立生态文明价值理念,要求农村水环境保护应坚持以下思路:①生态文明体现为以尊重自然为前提,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这就要求基层政府在处理农村水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中,要深刻认识到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要自觉树立在维护良好的水环境的基础上再实现经济发展,用自然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逻辑取代工业社会唯经济发展的理念。确立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②生态文明体现为要顺应自然,要求人顺应自然的客观规律,以包容的心态与自然友好相处。在工业化社会中,当效率和环境出现矛盾时,竞争的经济选择单选题变成了协调经济和环境两者关系的双选题,而激烈的经济竞争导致相关主体难以做出以牺牲短期经济利益来达到保护生态的选择。因此,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就是要在水环境保护中,把工业化的竞争思维转变成生态文明的包容性理念,即社会各方以一种主体间平等、自由的主人翁心态建立合作共生的关系,共同认识到用生态环境的牺牲换取经济发展的长远价值;共同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是自我作为一个合作主体的责任使然,而不是被动地遵循硬性法律法规。③生态文明体现为要保护自然,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水资源作为自然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保护水环境理应成为全社会的重要责任。保护农村水环境首先要改变居民的发展方式,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其次,要加强农村水环境保护制度建设,把水污染、水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农村水环境保护的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农村水环境保护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再次,要实施重大水环境保护的生态修复工程,增强水资源的再生产能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工业点源污染、居民生活污染、养殖业污染等方面的综合保护。

2. 生态思维方式:农村水环境保护所应秉持的方法论

建设生态文明,树立生态思维方式至为关键。生态思维方式作为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省与认识,表达了对人类生存现实的关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同时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统筹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同时明确要求按照系统工程的思路抓生态文明建设及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保障机制[4]。这些重要思想深刻体现了生态思维的关切指向、生态思维的原则精神和生态思维的路径指引,理应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农村水环境保护的方法论。

坚持生态思维方式,要求农村水环境保护应坚持以下3点方法论:①把建设生态文明确立为农村水环境保护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4]这句话不仅为生态文明建设确立了根本性的价值目标,也深刻揭示了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落脚点。②要以系统观和整体观来思虑农村水环境保护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5]这表明农村水环境保护不仅仅是水利、环保部门的事情,而且还与财政、农业、工业、质检等相关主管部门密切相关,还与居民密切相关,要充分调动多元主体的力量,理顺各参与部门的权责关系,用系统思维来处理农村水环境保护问题。③要以政治高度来审视农村水环境保护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不能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倡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等仅仅作为经济问题。这里面有很大的政治。”[5]这句话深刻揭示了农村水环境保护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反映基层政府执政导向和水平的重要政治问题。

3. 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工具箱:农村水环境保护的政策选择集合

生态文明建设政策工具箱由正式政策、非正式政策和实施机制构成,指导产业生态化、消费绿色化、资源集约化、环境清洁化。生态文明制度可分为管制性制度、选择性制度、引领性制度等,而每一种制度又可以细分,从而可以形成生态文明制度工具箱(图1)[2]。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障,制度建设也是农村水环境保护的根本保证。农村水环境保护就是要有效地运用各种制度工具,通过改变人的行为方式,进而增强人人自觉保护水环境的社会意识,加快形成经济建设与环境协调的文明发展状态。一是构建农村水环境保护多元主体平等合作的政策平台。目前,水环境保护是一种政府掌舵、其他组织被动协作的政府单一主体治理模式。构建农村水环境保护多元主体平等合作的政策平台,就是要公民、社会组织等角色从被动协作认同性向主动合作承认性的转化,从组织层面对多元主体的权责进行划分和角色重塑,重构水环境多元治理主体的合作模式。二是恰当选择并有效运用生态文明的政策工具强化水环境的保护。我国农村水污染具有分散性、隐蔽性、广泛性、难以监测性、风险性、复合性等特点,如我国农村水污染的污染物既有源于城市污染物的转移,也有农村自身的农业面源污染、乡镇企业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和农村生活产生的水污染。针对农村水污染的复合性特点,则需要考核评价、生态补偿等激励性制度与奖励惩罚、“互联网+”的监督机制等约束性制度的有效组合。三是要建立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水环境保护机制,需要政府作为引导者的政策支持;需要企业作为水环境治理的技术创新;需要传媒、教育对生态文明形态的全面宣传;需要NCO组织的积极推动,更需要多方之间建立通力合作关系进行水资源保护。

图1 生态文明制度工具箱

二、农村水环境的现状与成因分析——以苏北地区为例

苏北地区村庄由于缺乏排水沟渠和污水处理系统,导致大部分村民的生活污水是直接排放到地表或倒入河中的,生活污水排放方式粗放。同时,因为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匮乏,部分村民将垃圾堆放在房前屋后、坑边路旁甚至水源地、泄洪道、村内外池塘,种植秸秆主要是燃料燃烧与粉碎还田的处理方式,人畜粪便主要以进化粪池和堆肥还田来处理。苏北农村水环境现状主要表现为如下4个方面:

1. 农业生产不规范导致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

面源污染是指通过降雨产生的径流携带土壤中的化肥、农药等成分一起进入河流,以及洪水期的洪水将地表的垃圾、人畜粪便等带入河中形成的[6]。由于农业生产的不规范,苏北农业面源污染愈演愈烈。有研究表明,在苏北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大量无节制地使用农用化学物品,农药和除草剂的施用强度逐年增加,一方面导致害虫对农药抗性逐渐增强,严重影响生态平衡;另一方面,绝大部分农药随着灌溉和降水作用进入到地下,或通过雨水或灌溉流入河沟塘水中,影响地下水水质结构,污染了地下水[7],进而导致苏北农业面源污染愈加严重。现代农业生产中过量使用化肥、农药是农村水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8]。除了农药、化肥使用过量之外,农业辅料的不适当使用也是苏北农业面源污染日益严重的重要原因。如农用薄膜作为一种化学物品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但其破损后不易分解,长期堆放从而影响土壤质量。这些污染物如受到降水影响容易进入地下,污染地下水[9]。随意丢弃的农药瓶和使用后的废肥料袋形成的大量垃圾,进一步恶化了农村水环境[10]。《江苏环境公报》的公开数据是苏北农业面源污染甚为严重的最好证明,在苏北地区,农村地下水、河、湖泊污染的重要原因是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流失,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氮、钾、磷肥实际利用率不到30%,大部分通过雨水或灌溉流入河沟塘水中。此外,其他残余农用化学品的分解产物流入自然水体会对水环境造成污染,大量使用过的农用薄膜因其难降解性而影响土壤质量。

2. 工业生产不科学导致工业点源污染形势严峻

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已成为我国大部分中小城镇的经济增长亮点之一,但企业迅速发展导致的排放物增加对生态环境提出了挑战。由于许多乡镇企业管理和工业生产不科学、不规范,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未经过处理直接排向河流湖泊;工业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的随意堆放造成空气污染,伴随着降水过程,固体废物又将进入地下并对地下水造成二次污染,进而造成严重的土壤污染和农产品污染。乡镇企业排放的污染物造成水环境污染的同时还带来了水质性污染问题,很多农村地区并不缺水,但缺少能够利用的未污染水,导致很多农村地区只能用污水灌溉,造成土壤污染和农产品污染。特别是近些年随着监管制度的不断完善,导致城市地区的污染企业大量向农村地区转移,进一步加大了农村水环境的严重污染。研究指出,近年来,苏北地区为了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引进了一些工业污染比较严重甚至是被经济发达地区淘汰的项目,导致河流污染严重。同时农村基础环境设施配套不健全,乡镇企业对农村水环境污染严重。这正是苏北地区工业点源污染所面临的客观形势。目前苏北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存在布局分散、规模较小、经营粗放、生产工艺落后等特点,且企业直接或间接地将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排向自然水体,对农村水环境造成污染,企业社会责任感不强,普遍存在侥幸心理,环境保护意识淡薄[11]。

3. 农村居民生活行为不健康致使居民生活污染情况严峻

农村居民的生活行为习惯与当地的水污染密切相关,因为农户生活污水和垃圾是导致农村区域水污染的重要原因。农村居民水环境行为缺乏理性,习惯将垃圾倒入沟河或露天堆放,生活污水排放方式粗放,导致河道被垃圾拥堵,水污染问题严重[12]。在苏北农村地区,农村居民不健康的生活行为对水环境污染的作用途径主要有:

(1)固体生活垃圾的随意堆置导致固体生活垃圾成为水环境污染的重要源头

在苏北地区,由于固体生活垃圾缺乏正规的处理场地,致使长期以来农村生活垃圾处于一种放任自流的状态,不经过任何监管,由居民随意堆置或者排放,导致农村居民生活污染情况严峻[14]。

(2)洗涤用水的随意排放导致居民生活污水成为水环境污染的又一源头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生活污水排放量逐渐增加,洗涤用水是生活污水的主要组成部分。由于苏北大部分农村地区农户环保意识薄弱和环保设施都不完善,不具备完善的污水收集系统、污水处理设备和排水系统[13],农户的生活污水基本上处于无序直排状态。农户把厨房污水和洗涤污水直接排放到地表或倾倒入河流和沟渠中,由于洗涤过程中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导致了大量的磷存在于生活污水中,长期排入河流湖泊的这些生活污水造成了水体的富营养化,导致地表水受到污染,污水从土壤中下渗,又导致地下水受到污染。在苏北农村地区,大部分的生活污水被直接排放到附近河流、地面以及通过土壤下渗,这与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生活污水排放状况相似[14]。

(3)垃圾收集与处理场地的缺失导致居民生活污染陷入恶性循环的境地

由于苏北大部分农村地区缺乏正规的垃圾收集与处理场地且农村居民还尚未养成一种垃圾分类的习惯,农户习惯性地会把垃圾随意倒入沟渠、河流或是露天堆放,这不仅会导致水环境恶化,还可能传播病毒细菌。随着降雨的发生,废弃垃圾自然分解产物夹杂着生活污水将流入池塘、河流及湖泊中,污染地表水,此外,大量的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也会随雨水渗入到土壤中,污染地下水。更有部分村民会将秸秆翻入沟渠、池塘,因此形成的高浓度黑色秸秆污水使不少乡镇的河流和沟渠变成了黑河,加剧了农村水环境的恶化。

4. 粗放式养殖管理导致养殖业污染问题突出

随着苏北地区居民对肉、蛋、水产类消费需求的增加,苏北农村地区的规模化畜禽养殖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但是,由于受政府部门管理条件及养殖户环保意识、文化水平的限制,苏北地区的养殖业还处于粗放式养殖管理阶段,如养殖户经常将畜禽粪便、废弃物等未得到有效处置的情况下随意倾倒或直接还田;养殖冲洗水也会被直接排放到河流、沟渠中。苏北地区养殖场和养殖散户的废水排放对水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一是农村由于缺乏建设沼气池的资金和经验,导致养殖场的污水和生活污水一样被直接排放到河流中,这些污水富含大量的营养成分,容易造成河流的富营养化,进而使水体中的浮藻、水草大量繁殖,最终降低水体水质的自净能力,对水质、土壤和农作物造成危害;二是大量畜禽粪便、污水流入河湖中,造成水草、浮藻丛生,鱼类大量死亡,而苏北地区河流连接具有水域面积广的特点,导致水污染面积的不断扩大,最后大部分农村地区的河流变成臭水沟,池塘变成臭水塘,进一步加大了河流、湖泊等水体的水环境保护难度。

三、生态文明视域下苏北农村水环境保护机制的建构

综上所述,苏北农村水环境污染主要是由处于水环境生态链中的各主体的不适当行为所造成的,而各主体的正确行为选择又需要良好的制度机制来引导和规范。新制度主义认为,行动者所处的制度环境将塑造其行为策略,而不同行动者在互动过程中又会建构出新的制度环境。因此,解决苏北农村水环境所面临的复合性困境,需要我们确立水环境保护的生态文明视角,实施水环境保护的复合性治理机制。当前,重点要构建基于合作博弈的激励机制、绿色GDP的核算的评价机制、“互联网+”的网络治理机制与监督机制,为苏北农村水环境保护提供坚实的机制保障。

1. 构建基于合作博弈的激励机制

水环境保护的合作参与者有村民、村委会、企业、地方政府等多元主体。农村居民是农村水环境的直接参与者,农村水环境的优劣与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农村居民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及农药化肥、人畜尿粪等严重威胁着农村水环境。村委会是农村水环境保护的重要参与者,村委会需权衡农村水环境保护过程中的民主与保护问题,一方面,在水环境整治过程中,村委会应充分考虑村民利益,进一步赢得下次“选票”; 另一方面,基于个体理性行为,部分村干部考虑本村短期经济发展或以权谋私,村委员会刻意隐瞒乡镇企业或村办工厂的排污行为,不积极对待水环境的保护。由于农村企业大部分是畜禽养殖散户、家庭小作坊、乡镇企业等,低技术、粗放式经营给农村水环境带来了风险:一是为节约成本,企业往往不愿增加成本引入先进设备或技术,或者为了节省运营成本即使安装了污水处理设施,也会利用夜晚、雨天偷排减排,从而给农村水环境带来巨大威胁;二是上水环境产权的不明晰致使下游企业缺乏参与水环境保护的动机,从而导致上下游企业陷入“囚徒困境”。县乡镇政府是我国农村水环境保护的主导者,但是在水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决策中存在利益冲突,一方面,农村水环境的保护通常涉及流域水环境的上下游政府,水环境保护中,由于地方政府不履行其环保责任,或者在保护中行政权不肯下放和“一刀切”现象导致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因“政绩观”,较少考虑水环境管制,侧重区域经济发展,为排污企业提供保护伞[15]。水环境的保护,需要村民、村委会、企业、地方政府等多元主体的有效合作,形成合力。

但是,由于缺乏促进合作博弈的激励机制,在农村水环境保护中尚未形成多元主体的有效合作。主要表现为:我国的环保政策长期以来主要是针对城市水环境的保护,很多环保部门没有及时转变工作思路未将农村水环境保护置于应有的位置,对农村水环境的重视还不够;由于缺乏对水环境污染保护的强制性机制与激励性机制,导致企业参与农村水环境保护的积极性普遍较低;由于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地方政府与村民之间沟通的桥梁并未被村委会有效架构,造成地方政府对水环境保护的沟通失效与监管缺位[16];由于知识壁垒、生计问题、企业力量与自治能力,村民在农村水环境保护中的参与严重不足。

促进农村水环境保护中多元主体的有效合作,需要建立基于合作博弈的激励机制。合作博弈强调的是团体理性、效率、公正、公平。合作博弈的重点是在群体中讨论联盟何时将会形成、联盟中的成员将如何分配得到的支付、如何分摊投资成本费用等。为充分激励地方政府、企业、村委、村民等农村水环境保护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可构建基于合作博弈的联盟结构模型,保证每一个参与主体都能获得高于其单独行动时的收益,并保证分配中的公平性,激发其进行合作的基础。因此,首先应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严格的法制化管控体系等防治对策。政府是农村水环境管理的主体,是公共资源的管理者与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应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及政府绩效等方面考虑水生态环境问题。其次,对于企业,应加强规划,合理安排企业布局,对于乡镇企业带来的污染物,应因地制宜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和污水处理厂以进行集中处理, 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将这些措施与乡镇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布局结合起来,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保护。第三,村委会是农村水环境保护中环保项目的执行者与反馈者,也是排污企业整治的监督者,可通过“选票”与“监督”等方式促进其参与农村水环境保护。促进多元主体的主动合作,要建立激励相容、权责对称的奖励惩罚机制。一方面,对于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组织和个人给以奖励;另一方面,对于破坏水环境的组织和个人给以惩罚。

2. 建构基于绿色GDP核算的评价机制

绿色GDP核算体系,又称资源环境经济核算体系、综合环境经济核算体系,是关于绿色GDP核算的一整套理论方法。为了把环境因素并入经济分析,联合国在SNA—1993中心框架的基础上建立了综合环境经济核算体系(简称SEEA)作为SNA的附属账户,SEEA—2003对综合环境经济核算体系进行了全面阐述,构建了综合环境经济核算的基本框架,详细说明了将资源耗减、环境保护和环境退化等问题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概念、方法、分类和基本准则。其宗旨在于以环境调整的国民财富、国内生产总值、国内净产出和资本积累等宏观经济指标支持社会、经济和环境综合决策,是衡量可持续发展、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信息支持的基本手段。

政绩考核机制是政府行为的催化剂和指挥棒。绿色GDP核算将资源环境因素考虑到原有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将为可持续发展的分析、决策和评价提供科学的数据基础,也将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评估与预警提供方法支撑。同时,绿色GDP核算有利于上级政府和普通公民监督地方的环境保护包括水环境保护的行为及其效果,从而有力驱使地方政府在农村水环境保护中的自觉行动。因此,要改革GDP 论英雄的考核评价机制,确立基于绿色GDP核算的考核评价机制。

绿色GDP核算就是把经济活动的环境成本从GDP中予以扣除,从而得出一组以“经环境调整的国内产出”为中心的综合性指标。对于苏北地区而言,地方政府的GDP核算可借助环境价值量核算方法中的污染保护成本法,扣除农村水环境污染虚拟保护成本,以此绿色GDP评价地方政府的政绩。基于环境层面,绿色GDP核算有实物量核算和价值量核算。首先,实物量核算,是基于GDP核算框架与实物单位建立的不同层次的实物量账户,来描述与经济活动相关的各类污染物的产生量、去除量与排放量等。其次,价值量核算则是基于实物量核算来估算各种生态破坏及环境污染造成的货币价值损失。环境污染价值量核算分别是采用污染损失法的环境退化成本核算和采用保护成本法的污染物虚拟保护成本核算。环境价值量的两种计算方法为污染治理成本法与污染损失法。在联合国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体系(SEEA)框架中,污染治理成本法是以成本的估价方法为基础,从“防护”的角度计算为避免环境污染所支付的成本,该方法核算的环境价值包括环境污染实际治理成本及环境污染虚拟治理成本。污染损失法是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进行污染损失调查,是基于损害的环境价值评估方法,采用一定的定价技术,进行污染经济损失计算评估,如对生态服务功能、人体健康、农产品产量等的影响。在此绿色GDP核算的评价机制构建中,虚拟保护成本的核算是关键,污染保护成本法核算虚拟保护成本的思路是将已经发生环境退化的经济价值作为保护所有污染物所需的成本,即当水环境遭到污染时,要扣除对所污染的水环境进行保护所需的成本。虚拟保护成本是按照现行的保护技术和水平对目前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全部保护所需要的支出,即为对苏北地区的水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完全保护所需的费用。

3. 完善基于“互联网+”的网络治理机制

“互联网+”简单点说就是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结合,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促进了信息快速流动,为实现农村水环境由传统的垂直保护向扁平化的网络保护和网络治理的转变提供了契机。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媒介, 将尽可能多的社会资源囊括进农村水环境保护中来[17],可以为农村水环境保护的网络集成提供一种技术支撑。村委会、环境服务商、第三部门、学术团体可以借助网络促进内部成员之间信息互动,实现资源的重新整合,进而提高各主体自身参与农村水环境保护的团队协作能力,互联网构建了农村水环境网络化保护主体内部成员之间连接桥梁,促进了农村水环境网络化保护中不同保护主体之间及时传递信息、共享资源,提高农村水环境保护的整体效率。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在构建农村水环境网络化保护的过程中,需要在各参与主体之间促进信息的及时流动,建立信息系统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促进各网络主体间的协作。因此,可以借助电子网络构建一个农村水环境保护信息系统,通过电子邮件和诸如电子公告板等螺纹对话的方式实现信息的互动[18],在此信息系统构建的过程中,政府要对各方传递过来的信息及时收集整理,扮演着信息系统管理、维护的角色,以此促进各网络多元主体的交流与合作。村民、村委和乡镇排污企业各利益相关者要将自己的利益需求及时反馈到治污系统中,地方政府为了实现信息共享,将搜集到的数据信息传递到统一的信息系统内。建立基于“互联网+”的网络治理机制,既有利于稳定各主体间的合作关系,又有利于增进农村水环境合作网络主体之间的信任,同时还能有效提高农村水环境保护网络的运行效率。建立基于“互联网+”的网络治理机制,一是要法律明确环境信息的发布主体、发布渠道、发布范围、发布方式等,完善政府的环境信息披露机制,促进公民等其他主体对政府水环境保护状况的有效监督;二是要以环境信息的充分性和对称性为评估标准,完善公众的环境信息举报机制,建构水环境保护的立体监督网络;三是要建立企业绿色产品标识和环境信用等级制度,完善企业的环境信息标志机制,促进企业自觉参与到农村水环境保护的行动中来。

四、结 语

水环境是自然界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基本保障,农村水环境不仅深刻影响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率,而且对雨洪旱涝起着调节作用。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倡导他们积极参与改善农村水环境行动;村委会可以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宣传路径积极向群众宣传环保知识及相关条例;农村社区作为宣传教育的主要途径,应在平时的教育中关注居民水环境保护习惯的养成,如杜绝居民随意向河道倾倒生活垃圾这一行为。农村水环境保护需要多方主体的共同参与和通力合作。

[1] 黄勤,曾元,江琴.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进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111-120.

[2] FENG Xingping, YANRONG CAP. Substantive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and soil conservation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China[J].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5(6):1251-1258.

[3] 胡锦涛.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 [2012-11-19]. http://www.xj.xinhuanet.com/2012-11/19/c_113722546.htm.

[4]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108-129.

[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100-118.

[6] 于福亮,裴源生,罗琳.农村水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2(5):123-125.

[7] SHI Xiaoqing,JIANG Fei,FENG Zhixiang,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regional groundwater quality evolution in the North Plain of Jiangsu Province, China[J].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2015(7):5587-5604.

[8] 张维理,冀宏杰,KOLEB H,等.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估计及控制对策Ⅱ. 欧美国家农业面源污染状况及控制[J].中国农业科学,2004(7):1018-1021.

[9] 国家环保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243-257.

[10] ALBUQUERQUE, MAKINIA Jacek,PAGILLA Krishna.Impact of aeration conditions on the removal of low concentrations of nitrogen in a tertiary partially aerated biological filter[J].Ecological Engineering,2012 (44):44-52.

[11] 黄登楼.淮安市农村水环境污染形成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 (9):96-97.

[12] 段雪梅,陆海明,赵海涛,等.苏北地区农村居民生活用水排水方式及对周边水环境认知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3(11):173-179.

[13] 黄季焜,刘莹.农村环境污染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来自全国百村的实证分析[J].管理学报,2010(11):1725-1729.

[14] 高良敏,陆根法,刘丽莉,等.大浦镇农村生活污染公众调查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5(8):575-577.

[15] 隋丽娜,程圩.基于“人水和谐”理念的水文化规划建设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2):61-68.

[16] 杜焱强,苏时鹏,孙小霞.农村水环境治理的非合作博弈均衡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5(3):321-326.

[17] 于潇,孙小霞,郑逸芳,等.农村水环境网络治理思路分析[J].生态经济,2015(5):150-154.

[18] ROBERT B D, VINZANT J. The new public management: serving rather than steering [J].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2000(6): 549-559.

(责任编辑:吴 玲)

10.3876/j.issn.1671-4970.2016.06.015

2016-09-09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5GLC007)

王俊敏(1982—),女,江苏泗洪人,博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从事水环境研究。

C919

A

1671-4970(2016)06-0087-07

猜你喜欢

苏北环境保护文明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请文明演绎
CSAMT在苏北月亮湾地热勘查中的应用
漫说文明
喊一声苏北大平原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浅谈苏北地区香樟树黄化病的防治
对不文明说“不”
国内外环境保护的经验、做法以及给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