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装备对作战体系的贡献机理
2017-01-10陈小卫谢茂林张军奇
陈小卫, 谢茂林, 张军奇
(1. 装备学院 装备试验系, 北京 102206; 2. 63756部队)
新型装备对作战体系的贡献机理
陈小卫1, 谢茂林2, 张军奇1
(1. 装备学院 装备试验系, 北京 102206; 2. 63756部队)
探索新型装备对作战体系的贡献作用过程,弄清贡献机理,是体系贡献率的分析和评估的前提。运用复杂系统理论,就新型装备对作战体系的贡献机理问题进行了研究。在分析新型装备对体系贡献基本特点的基础上,从信息化条件下体系战斗力生成机制和完成不同使命任务的需求出发,分别从环境、结构、功能、信息、运行5个方面构建了装备对体系贡献机理的基本框架。
新型装备;作战体系;贡献机理
信息化局部战争条件下,武器装备成体系对抗已成为联合作战的主要特征。作战胜利不仅取决于武器装备的数量规模和个别武器的先进性,更取决于武器装备或系统之间能否协调配合,充分发挥体系的整体效能[1]。发展和鉴定一型武器装备,不仅要看其个体的先进性,更要看其在作战体系中的贡献率。
“贡献率”一词最先源于经济学,是一个分析经济效益的指标[2]。为衡量新型武器装备在体系中所发挥的作用,我军将其引入军事领域,创新性地提出了体系贡献率的概念。近期,关于体系贡献率的研究,已引起了广泛关注[3-10]。在体系贡献率的基本概念上,曹裕华等[3-4]认为体系贡献率是作战效能的一种指标形式;管清波等[5]则采用“体系贡献度”这一提法,分别从需求满足度和效能提升度给出了其基本概念。在体系贡献率试验考核上,罗小明等[7]采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研究了装备作战试验体系贡献率试验的主要内容及试验评估方法。在体系贡献率评估方法上,目前提出的方法有影响图分析方法、探索性分析方法、结构方程模型[8]、Agent方法等。从现有的研究可以看出,体系贡献率的研究仍处于不断探索前进阶段。
现有文献关于体系贡献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本概念和评估方法上。然而,新型装备在作战体系中是如何发生贡献的,即对作战体系贡献的机理是什么,鲜有文献报道。为此,本文从系统学角度出发,对新型装备或系统的体系贡献机理进行初步的分析。
1 装备对作战体系贡献的基本特点
作战体系是由各种作战系统按照一定的指挥关系、组织关系和运行机制构成的有机整体。新型装备对作战体系的贡献一般具有如下特点:
1) 相对性。装备对作战体系贡献程度大小,可采用体系贡献率来衡量。而关于体系贡献率,有人也称为“体系贡献度”,从字面上理解,应该是一个比率、比值,或者是一种程度,因此它必须有一个比较的对象,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同时,作战体系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有大体系和小体系之分。
2) 相关性。装备对作战体系的贡献程度与作战任务、作战环境、作战对手和战术战法运用等密切相关。不同的作战任务、兵力及数量、环境条件、战法运用等,体系贡献率评估的结论会相差很大。如对近程高炮武器系统,对拦截近距离的无人机、来袭导弹有贡献,但对拦截射程外的战斗机没有贡献。
3) 传递性。作战体系内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一种能力提升可能会导致其他能力的提升。例如预警机对海上作战体系的侦察预警能力有较大贡献,同时由于“看得远”了,反舰导弹能够实现对以前“看不到”的目标进行打击,因此同时又提升了体系的火力打击范围。装备对体系贡献的传递性,一般通过体系能力之间的级联效应来实现。
4) 层次性。由于体系的层次性,装备对体系的贡献也具有层次性,可区分为对装备系统的贡献、对小体系的贡献、对大体系的贡献。针对不同的层次,体系贡献率评估结论也不相同。
5) 时效性。在装备发展不同时期,甚至在作战过程的不同阶段,同型装备对作战体系的贡献大小也不尽相同。装备对作战体系贡献的分析,要结合当前武器系统能力的现状、未来拓展应用、长远战略发展规划。
6) 涌现性。装备对作战体系的贡献,有时并不仅仅只是性能或效能的线性累加作用,还会出现非线性的涌现效应。如将卫星应用到海上联合作战体系中,所产生的贡献不仅仅是侦察预警能力的增加,还会导致指挥控制、火力打击和生存能力的大大提升,使得作战范围从近海拓展到远海,体系作战能力从战术层面提升到战略层面。
2 装备作战体系贡献机理的总体分析
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体系是以网络化信息系统为基础、多种作战系统有机组合,具有指挥控制一体、多维对抗联动、综合保障高效等特征的有机整体。它通常由侦察情报系统、火力打击系统、指挥控制系统、信息对抗系统、综合保障系统等作战系统构成。这些系统不是孤立的,而是通过各种链路相互协同,共同完成作战任务。
正是由于作战系统的网络化特征,新型装备对作战体系的贡献不仅仅是简单的自身性能指标的线性叠加。当新型装备纳入作战体系中后,该装备与原有体系之间相互作用,又形成了一个新的体系。在新的体系中,由于体系贡献的传递特性,造成了体系结构、功能、运行方式等方面都发生变化。
装备对作战体系贡献的根本应体现在战斗力的提升上。要分析装备对体系贡献的机理,首先应了解作战体系的战斗力生成机制。韩毅[11]对传统战斗力“三要素”观点进行创新,认为信息化战争形态的战斗力系统是一个复杂适应系统,由实体要素——人、武器、编制体制,渗透性要素——信息,关系要素——适应性,生成和演化的过程,由武备力、人力、组织力、信息力、适应力5种力量构成。因此,信息化条件下的体系战斗力生成必然离不开体系结构(人、武器、编制体制)、信息,以及对内部和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因此,从战斗力生成角度,装备对作战体系的贡献作用至少应包括结构、信息、环境3个方面。
同时体系具有目的性,不同的作战体系具有不同使命任务,而体系的功能则是体系完成多样化使命任务的基本需求。此外,作战体系还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复杂系统,它通过不断运行和演化,形成许多新的涌现性的功能。因此,装备对体系的贡献作用机理还应从体系功能和运行2个方面进行分析。
图1 新型装备或系统对作战体系的贡献机理
装备对体系的贡献应该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从信息化条件下体系战斗力生成机制和完成不同使命任务的需求出发,本文从环境、结构、功能、信息、运行5个方面分析新型装备或系统对体系的贡献机理,如图1所示。需要注意的是,装备对体系的贡献不是单一的、孤立的,而是传递的。随着体系的运行,这5个方面的贡献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断演化。
图2 新型装备或系统对作战体系贡献机理分析的基本框架
3 装备对作战体系贡献作用机理的基本框架
依据新型装备或系统对体系贡献作用机理的总体分析,可分别从环境、结构、功能、信息、运行5个方面构建体系贡献机理的基本框架,如图2所示。
3.1 环境方面
作战体系是一个开放体系,环境适应性是开放体系的基本特点。体系完成作战任务,离不开环境因素的制约。体系环境应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不仅包括体系内外环境,还应包括人、装备环境,以及人-机-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12]。在环境方面,新型装备的贡献体现在环境适应性的提升上。下面从装备与装备、人-装备、人-装备-环境3个层面分析装备对作战体系的贡献机理。
1) 装备与装备。装备与装备之间的环境适应性主要表现体系内装备之间是否兼容。兼容性有多种类型,主要包括电气兼容性、电磁兼容性、物理兼容性、人机兼容性等。兼容性是装备对体系发生贡献的前提条件,即装备能否融入体系。关于兼容性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对体系兼容性的提升上。如通过部署一体化指挥信息系统,提升了体系内指控系统间的兼容性。
2) 人-装备。人-装备适应性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使用适应性的提升方面,如使用安全性、使用可靠性、人机结合性、可用性等的提升。
3) 人-装备-环境。人-装备-环境之间适应性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人装对战场环境的适应性的提升,包括自然环境的适应性、联合火力环境的适应性、电磁环境的适应性、运输环境的适应性等的提升。
3.2 结构方面
作战体系内包含大量的人员、装备,各类人员装备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各类结构。这些机构既包括装备体系结构[13],还包括指挥体制、作战编成、部队编成等。装备对作战体系结构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体系结构合理性提高方面,具体包括如下几方面:
1) 对指挥体制扁平化的贡献。信息化条件下的多兵种联合作战将是未来战争的主要形式。在这种条件下,扁平化指挥体制将大大提升作战指挥的实时性和有效性。
2) 对作战编成灵活性的贡献。如机动化的装备运用,将大大提升作战编成的灵活性。
3) 对部队编成小型化的贡献。如无人化、轻型化的装备运用,有利于部队编成小型化。
综上,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学生无形中可以习得看图猜词、根据语境猜词、根据近义词、同义词来猜词的阅读技巧,进一步习得阅读和听力词汇(冉永平,2009;王改燕,2010)。同时,学生还了解了生活常识,丰富了视野。另外,学生还认知了拟人等手法,积累了带有各种感情色彩的丰富词汇,提高了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了情操。最重要的是,还强化巩固了日常高频核心基本词汇的地道表达用法(邵艳春,2006),增强了英语表达应用的能力和信心。
4) 对装备体系结构精干化的贡献。如通用化、一体化信息装备的使用,对装备体系结构优化起到促进作用。
3.3 功能方面
从功能上分析装备对作战体系贡献的机理,主要体现在体系固有能力和支撑完成作战任务的贡献上。
1) 对体系固有能力的贡献,主要是对体系作战能力的贡献,具体表现在对已有功能的提升、增加了新的功能,包括侦察预警能力、指挥控制能力、火力打击能力、信息对抗能力、战场机动能力、综合保障能力等[14]的提升。
2) 对完成作战任务能力的贡献,即对体系作战效能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典型作战任务下提升作战效率、增强作战效果、降低作战成本等方面。
在功能方面装备对体系的贡献,是体系贡献率评估的核心内容,是新型装备在体系中贡献的主要表现形式。
作战体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开放系统的运行必然离不开外界的信息能量交换。信息化条件下体系作战,对信息获取和利用将是战场制胜的关键因素。在信息方面,装备对作战体系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信息获取、信息连通、信息处理、信息运用等方面的能力提升上。
1) 对体系信息获取能力的贡献。通过增加信息获取的手段、方式、来源等,使作战体系能够获取更多的信息。如新型雷达、卫星等侦察装备配备到作战体系中,将大大提升体系的情报信息获取能力。
2) 对信息连通能力的贡献。新型装备对提升体系内部与外部的信息连通性能的贡献,主要包括互联、互通、互操作能力的提升。
3) 对信息处理能力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信息处理时间、处理速度、处理准确性等方面的提升上。
4) 对信息运用能力的贡献。如美军采用联合战术信息分发系统(Joint Tactical Information Distribution System,JTIDS),决策人员和情报人员可实时或近实时的运用来自太空、空中、地面、海上等信息,大大提高了体系信息运用能力。
3.5 运行方面
作战体系是一个“活”的系统,是不断运行和发展变化的。纳入新型装备后,体系增加了新的输入,结构发生了变化,必然导致体系运行方式发生变化,可能演化形成许多新的能力,如形成了新的装备运用方式、新的战术战法,提升战术协同能力等,在体系运行上装备对作战体系的贡献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装备的组合运用方式的增加。新型装备纳入体系后,可与体系内的部分装备相互搭配和组合运用,共同实现能力的提升。
2) 战术战法的提升。通过新型装备与体系内装备间的多种组合运用,可能形成新的战术战法。如预警机纳入海上攻防作战体系后,通过与多种不同类型精确打击平台组合运用,形成许多新的战术战法。
3) 提升战术协同的贡献。如战术数据链纳入体系后,会大大促进作战体系的指挥协同、火力协同等。
4 结 束 语
分析新型装备对体系的贡献机理,对体系贡献率基本内涵和考核评估方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环境、结构、功能、信息、运行5个方面构建了新型装备对体系贡献作用的层次型结构框架,对弄清体系贡献率机理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然而,作战体系是动态变化的复杂系统,随着体系的运行,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贡献之间还会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如侦察能力的提升会引起火力打击能力的提升。关于这些贡献之间的动态作用机理,本文尚未阐述清楚,这将是下一步的研究重点。
References)
[1]王凯,赵定海,闫耀东,等.武器装备作战试验[M].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20-23.
[2]夏万利.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实证研究[J]. 信息技术与产业发展研究,2008(1):1-16.
[3]曹裕华,周雯雯,高化猛. 武器装备作战试验内容设计研究[J]. 装备学院学报,2014,25(4):112-117.
[4]曹裕华. 武器装备试验设计与评估[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6:171-175.
[5]管清波,于小红. 新型装备体系贡献度评估问题探析[J]. 装备学院学报,2015,26(3):1-5.
[6]李怡勇,李智,管清波,等. 武器装备体系贡献度评估刍议与示例[J]. 装备学院学报,2015,26(3):5-10.
[7]罗小明,朱延雷,何榕. 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的装备作战试验体系贡献度评估[J]. 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2015,29(2):1-6.
[8]罗小明,朱延雷,何榕. 基于SEM 的武器装备作战体系贡献度评估方法[J]. 装备学院学报,2015,26(3):1-5.
[9]赵青松,张书腾,王晓攀. 多维视角下的武器装备体系贡献率分析框架[C]//军事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 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15:104-106.
[10]宋艳波,许腾,黄隽,等. 武器装备对装备体系作战能力贡献度研究[C]//军事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 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15:100-103.
[11]韩毅. 军事思维的新视角:基于复杂适应系统对军事运动规律的考察[J]. 中国军事科学, 2011 (1) :62-68.
[12]张传友,薄云蛟,李进. 海军武器装备一体化联合试验体系结构框架及模型总体设计[J].装备学院学报,2014,25(4):118-123.
[13]卜广志. 武器装备体系的体系结构与体系效能[J].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6,28(10): 1544-1548.
[14]罗鹏程,傅攀峰,周经伦. 武器装备体系作战能力评估框架[J].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5,27(1):72-75.
(编辑:李江涛)
Analysis on the Contribution Mechanism of New Equipment System to the Warfighting System
CHEN Xiaowei1, XIE Maolin2, ZHANG Junqi1
(1. Department of Equipment Test, Equipment Academy, Beijing 102206, China; 2. 63756 Troops, China)
Exploration into the contribution of new equipment to the operational system and making the clarification of its mechanism are the prerequisites for th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the contributio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complex system theory, studies the contribution mechanism of the new equipment to the warfighting system.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contribution, the paper, starting from generation mechanism of the system combat effectiveness and the requirement of completing different missions and tasks under informationized conditions, builds a framework of the contribution mechanism in five respects: environment, structure, function, information and operation.
new equipment; operation system; contribution mechanism
2016-05-29
陈小卫(1982-),男,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装备试验。chenxiaowei276@sohu.com
E252
2095-3828(2016)06-0026-05
A DOI 10.3783/j.issn.2095-3828.2016.06.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