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战后美国军事战略调整对其战略轰炸机发展的影响

2017-01-10王敦士赵继广

装备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军事战略轰炸机研制

王敦士, 赵继广

(装备学院 装备发展战略研究所, 北京 101416)



二战后美国军事战略调整对其战略轰炸机发展的影响

王敦士, 赵继广

(装备学院 装备发展战略研究所, 北京 101416)

针对二战后美国各个时期军事战略阐述的主要内容和战略轰炸机的发展变化,详细分析了二战后美国军事战略调整对美军战略轰炸机发展的影响。 研究结果揭示了美国军事战略影响着战略轰炸机发展方向和进程,牵引新型战略轰炸机的研制需求,并使战略轰炸机发展从核威慑打击平台向核常兼备、由单一战略打击武器平台向一体化联合作战体系节点转变的趋势。

二战;军事战略;战略轰炸机

美国军事战略随着国际形势和国家及国防战略的变化而适时调整,对装备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尤其深刻影响和制约着战略性装备的发展。战略轰炸机是美军重要的战略性进攻装备,是维护国家安全,对敌实施核与常规威慑和打击的主要远程作战武器,是美军装备体系中重要的武器节点。研究二战后美国军事战略对该国战略轰炸机发展的影响,对于深刻理解美军战略轰炸机在军事冲突中的作战运用,发展我们自己的战略轰炸机,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冷战时期与苏争霸促使战略轰炸机发展不断推陈出新

冷战时期(1945—1991年),美军战略重点一直在欧洲,主要战略目标是与苏联争夺世界霸权,准备作战的重点是在欧洲与苏联进行核对抗。美国东西毗邻大西洋和太平洋,远隔欧亚大陆,这种地理环境特点促使美军更加重视发展远航程的战略轰炸机。

冷战时期美军共研制出仍在服役的B-52、B-1、B-2三型战略轰炸机,如表1所示。这些战略轰炸机问世的时代背景、使用环境不同,作战性能各异,其研制时的战技性能要求受到冷战时期美国军事战略的强烈影响。

表1 美军远程轰炸机性能指标

1.1 “遏制”和“大规模报复”战略加快B-52发展

二战之后,世界进入冷战时期,刚刚上台的杜鲁门政府推行“遏制”战略,这一战略的作战设想主要是把核垄断作为遏制的手段,准备进行类似二战规模的世界大战[1]。战略轰炸机作为当时向苏联国土投送核武器的唯一运载平台,在战后受到高度重视,军事战略需求强烈。在这一时期美国的国防预算中,战略轰炸机研制和采购费用得到了优先考虑。当时轰炸机突防的主要威胁是高射炮,因而1946年美军对新型战略轰炸机的要求是高空高速洲际飞行,能避开高射炮威胁可以携带核弹对苏联实施攻击。继1947年研制出涡轮喷气式中型轰炸机B-47之后,波音公司于1952年10月对B-52原型机进行了首次试飞。1953年艾森豪威尔上台后,推崇“大规模报复”的军事战略,美国陆海空三军的重点是执行战略、战术核任务。美国将过去三军均衡发展的战略方针,改为突出发展空军。 B-52首次试飞3年后进入空军服役,由于优良的设计和空气动力性能,在此后的几年里,发展了A-H 7个型号。在苏联打破美军核封锁,研制核武器后,美军加大战略轰炸机采办力度,并迅速改型升级,在最初6种B-52衍生机型中,平均每9个月就有一种新的B-52改进型诞生[2]43。

1.2 “灵活反应”和“现实威慑”战略催生B-1

20世纪50年代后期,由于苏联导弹核武器发展迅速,美苏核僵局逐步形成,使“大规模报复战略”的基础发生动摇,美国既不敢动用核武器,又无力打有限战争,军事进退两难, 大规模报复战略走入困境。60年代肯尼迪、约翰逊政府上台后,军事上推行 “灵活反应战略”[3]。该战略主张在发展核武器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一般任务部队的建设,更多地使用非核部队进行威慑和作战。为避免核大战,肯尼迪政府提出了“相互确保摧毁”的核战略思想,这样,双方都会慑于对方的核力量而不敢进行战略核袭击。当时高空亚音速突防的B-52轰炸机面对苏联新式导弹及超音速截击机的拦截,已难以生存,于是美国空军于1962年启动了“先进有人驾驶战略飞机”(Advanced Manned Strategic Aircraft,AMSA)(即B-1前身)计划,决定研制一种能在敌人首次核打击中生存下来,采用变后掠翼能成功实施低空高速突防,对苏联军事或工业目标实施打击的新式战略轰炸机时,却遭到美军高层的否决。由于20世纪50年代末洲际弹道导弹的研制成功,使得美苏均认为洲际弹道导弹和潜射弹道导弹在核威慑和打击方面比战略轰炸机更为方便有效,威力巨大,因而忽视战略轰炸机的发展。美军高层认为,保持足够数量的弹道导弹和潜射弹道导弹,能够保证“灵活反应战略”提出的“相互确保摧毁”核战略思想。为进一步加强“灵活反应战略”提出的有能力在欧亚开展一场大规模作战、在其他地区进行小规模作战的“两个半战争”准备,美军侧重发展了更多的常规武器装备,要求空军采购FB-111型空海军通用型中程轰炸机代替战略轰炸机的更新换代,这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AMSA发展计划。尼克松入主白宫时,长期的越南战争致使美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极为严峻。为扭转战略上严重的被动局面,尼克松政府决心推行“现实威慑战略”。其后的福特、卡特政府又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尼克松的这一战略思想。“现实威慑战略”侧重准备打常规战争,以及可能由此导致的战区核战争。这一战略思想要点是裁减部队数量,提高武器装备性能,改进核弹头的精度,提高核打击威力,在核均势中寻求优势,从而实现对苏联威慑的目的。为提高现实对苏威慑能力,1969年,尼克松政府决定加快AMSA计划, 1974年12月23日,B-1轰炸机首次试飞[4]。然而继任的卡特政府认为战略巡航导弹投资更小、回报更高,同时隐形轰炸机正在研制之中,因此没有必要同时研制2种战略轰炸机,卡特总统决定搁置B-1轰炸机的生产,但保留4架原型机继续试验。

1.3 “新灵活反应”战略推进研制B-1B和B-2

1981年里根总统上台后,面对苏联咄咄逼人的扩张态势,决定采取与之全面对抗的强硬政策。军事上奉行“新灵活反应”战略,以针锋相对的强硬政策和灵活多样的军事手段制止苏联的扩张,在重点加强欧洲方向军力的同时,全力与苏争夺太空优势并谋求对苏全面军事优势。同时,大力开发关键性军事技术,以对抗苏联的扩张。当时美国空军正在研制2种突防轰炸机,美国防部认为,即使B-52加装巡航导弹,也不能突破当时苏联的防空体系。为此,美国1981年决定,将搁置已久的B-1加以改进,生产100架,定名为B-1B[5],作为90年代的主力突防轰炸机。B-1B于1985年12月首飞, 1988年完成100架产量。

由于在20世纪70年代苏联已部署了先进的大型远程雷达,带下视下射功能的远程截击机、空中预警机和地面先进的S-300防空反导系统,使得美国传统战略轰炸机突防更加困难。此时,美军急切寻求一种降低雷达可探测性的先进战略轰炸机,增强对苏联的空中突防能力。早在1978年,美国空军就对研制“先进战略突防飞机”(Advanced Strategic Penetration Aircraft,ASPA)进行公开招标并把该机的研制项目正式命名为“先进技术轰炸机 (Advanced Technology Bomber,ATB)”,该项目获得卡特政府的大力支持。里根政府上台后,继续快速推进ATB计划,力争对苏联形成战略轰炸机的全面优势;1981年10月20日,诺斯罗普公司获得此项研制隐身战略轰炸机合同;1988年11月22日, B-2原型轰炸机研制成功,美军采购21架[6]。

2 冷战后过渡期为应对地区冲突导致战略轰炸机发展动力减弱

冷战后过渡期(1991—2012年)的20年中,随着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美国没有全球性对手,国际安全环境趋向缓和。地区冲突、民族宗教矛盾、能源争夺激烈,以中东地区最为突出,为维护美国利益需要,美军战略重心从欧洲转向中东,在中东先后进行了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三场现代化战争。美国原先的军事战略已不再适应新的国际形势,美国以苏联为主要作战对象的军事战略开始大幅调整,军事战略向应对地区性威胁、非对称性挑战、暴力恐怖和意外情况转变。由于缺少强大清晰的战略对手和明确威胁,美军原有战略轰炸机规模缩减,研制新型战略轰炸机动力减弱,发展缓慢,在这一时期,美军没有推出新型战略轰炸机。

2.1 “地区防务”战略推动轰炸机队缩减规模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华约解散、苏联解体,以美苏对抗为主要标志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为适应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布什政府以“地区防务”战略代替刚上台提出的“超越遏制”战略,将美国的防务重点由以前对付苏联全球性挑战转向对付地区性冲突,作战对象也由苏联转向地区性军事强国。美军以美苏全球大规模核对抗为基点的战略武器装备规模开始缩减,仅保留维持性威慑力量,突出常规能力建设,保持前沿存在。B-2飞机原定美军采购132架,冷战结束后美军失去了战略对手,“地区防务”战略促使其一再降低采购数量,1992年最后决定采购21架。冷战时期曾一度达到744架的B-52轰炸机规模不断缩减,到1990年底时美国空军B-52G型和B-52H型机的总数量尚能达到230架,而到1994年底,只保留85架B-52H型机[2]145。

2.2 “灵活与选择参与”战略 、“塑造、反应、准备”战略推迟战略轰炸机发展需求

面对新安全环境下不确定威胁和地区冲突,克林顿政府上台后相继提出了“灵活与选择参与” 战略和“塑造、反应、准备” 战略,核心是对地区冲突灵活反应和选择干预,实现“促进和平与稳定”“打败对手”的军事战略目标。由于冷战后核大战威胁不复存在,美国失去全球战略对手,克林顿政府认为到2015年前, 全球范围内可能缺少向美国进行军事挑战的 “全球势均力敌的对手”,而且,在今后的10~15年内,没有一个地区大国或联盟能积聚起足够的常规力量击败美国的军队。2006年发布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认为, 采购B-2轰炸机费用过大,B-2不能提供全范围作战和塑造能力。决定不再增加B-2轰炸机的采购数量。要求采购更多的F-22隐形战斗机和联合攻击战斗机,确保1997—2015年间美军能够有效反应。由于战略环境和威胁的变化,空军于1999年在“远程打击白皮书”中公布了一个“轰炸机路线图”。这个文件将2037年作为下一代远程打击系统具备初始作战能力的日期。同时,白皮书还指出,空军将推动轰炸机部队的现代化,以确保它在未来40年内仍能够执行相关任务,使空军满足未来的作战要求,在现代局部战争中发挥更大作用。

2.3 “先发制人”战略致使战略轰炸机发展计划无法落实

布什政府上台后,根据美国遭受恐怖袭击的形势,提出了全球反恐的“先发制人”军事战略。该战略认为中国可能继续在高端非对称军事能力上进行重大投资,这些能力的形成、亚洲的辽阔战场、中国的大陆纵深、沿途中的各种挑战和战场内的美国基地,都增加了美军区域介入和阻止难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后者能在美国缺乏应对战略的情况下抵消美国的传统军事优势[7]。为应对潜在战略威胁,美军在2006年《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中修改了新型远程轰炸机路线图,要求发展一种全新的地基突破远程打击能力,并在2018年前装备部队。然而小布什政府的“先发制人”军事战略把反恐战争急于需要的轰炸机升级和技术改装列为优先任务重点实施,并没有重视战略轰炸机研制。2007年美国空军完成了“过渡轰炸机”的方案分析,确定了该机应具备的一些特性,并将该机列为当年空军第五优先发展项目。但此后该项目又被搁置起来,美国空军没有再透露最终的系统要求,也没有向工业部门发布方案招标书,而且在2008财年和2009财年预算中都未为其安排研制经费。2009年4月,美国国防部认为下一代轰炸机相关军事需求及技术尚需进一步确认,正式取消了空军下一代轰炸机 (Next Generation Bomber,NGB)发展计划,该项目在2010和2011财年也未获得拨款,从而将该项目搁置了近2年。在2011年2月8日出台新的《美国国家军事战略2011》中明确美军主要任务并没有大的改变,而只是迫于形势做了一些战术的调整[8]。因而在2011年2月16日,美国防部又正式宣布将重新启动空军下一代轰炸机研发项目,新型战略轰炸机将作为“远程打击系统家族”的一部分,作为未来美国国防投资计划中高优先级项目,以应对美军所面临的反介入挑战。至此,美军在1988年B-2研制成功20多年后,才正式宣布将研制新的战略轰炸机。

3 战略重心东移期为战胜潜在对手要求新型轰炸机优先发展

2012年1月5日,美国公布了题为《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国防的优先任务》的新军事战略报告,称美国完成了从伊拉克撤军任务,军事重心将转向亚太地区。表明美军在战略重心东移时期(2012年后)从强调打赢当前战争转向准备应对未来挑战,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前沿存在,保持美军的全球主导优势地位。该战略报告同时提出美国需要迅速投资包括研发新型隐形远程轰炸机在内的重点装备,确保美军能够在“反进入”和“区域拒止”环境中有效行动。2014年3月5日,美国国防部公布的新版《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中明确提出美国把新型隐形远程打击飞机作为空军优先发展的现代化装备并重点投资。2014年美国空军发布下一代战略轰炸机项目招标书,计划采购100架,出厂单价不超过5.5亿美元,2025年左右形成战斗力。

2015年7月1日,美军公布新的《2015年国家军事战略》,认为美军首先面临着地区强国对“国际准则”的挑战和暴力极端组织威胁,随着同其他大国开战可能性上升,美国可能面临国家冲突、非国家冲突及混和冲突的挑战[9]。该战略把未来与“反进入/区域拒止”国家对手对抗放在首位,潜在作战对象更加明确,这使得对新型战略轰炸机研制需求更加迫切。根据战略需求,美军新型战略轰炸机必须增强联合互通能力,融入一体化的情报、侦察与监视系统,支持美军构建全球一体化作战的“联合信息环境”,并具有对抗反进入/区域拒止、太空、网络以及混合威胁的能力。为确保新型轰炸机的研制进度和装备数量,美军要求使用更成熟的技术来降低风险和成本。2016年2月,美军宣布新型战略轰炸机的概念设计和代号——B-21,并要求2025年前服役,计划采购最多100架替换B-52和B-1。

4 认识与启示

长期以来,美军高度重视战略轰炸机的发展与运用,把战略轰炸机视作实现国家安全和军事战略目标的可靠武器,是保持战略威慑,遂行远程打击任务的重要手段,其发展受到国家军事战略的牵引、经济实力的制约、技术发展的推动,并在与敌方防空系统的较量中,不断完善与提升。二战后美军围绕战略轰炸机的研究、论证和发展工作一直没有停止,战技性能始终保持世界领先地位。美军战略轰炸机发展历程如图1所示。研究美国军事战略对战略轰炸机发展的影响,我们可得到如下认识与启示。

图1 二战后美军战略轰炸机发展进程

4.1 以进攻为主的军事战略影响战略轰炸机发展方向和进程

二战之后,争夺和维护世界霸权、维护全球利益是美国军事战略的主要目标,围绕这个主要战略目标,美国不断根据世界形势变换调整军事战略,其中遏制和威慑、反应与干预是军事战略的基本方针,并根据不断调整的军事战略建设军事力量,发展武器装备。战略轰炸机是重要的进攻型战略武器,担负着核与常规的威慑实战任务,受到高度重视,其发展方向和战技性能始终受国家军事战略发展的影响和指导。正是紧紧围绕军事战略的调整需要研制轰炸机,美军才拥有突防力强、载弹量大、作战优势领先的战略轰炸机。在二战后约70年的发展中,战略轰炸机在美军装备体系中的地位不断发生变化,发展进程受到军事战略的强烈影响,冷战时期核战争战略的需要使得美军发展了现有的三代战略轰炸机;冷战后美军核战争战略需求的降低使得美军新型战略轰炸机发展缓慢;美军战略重心东移时期常规战争战略需求的进一步提升使得美军迅速决定研制一款新型远程隐形战略轰炸机,对抗“反介入/区域拒止”环境的威胁。

4.2 以大国为潜在作战对手的军事战略牵引新型战略轰炸机研制

相对于歼击机和歼击轰炸机,战略轰炸机研制生产需要很强的工业技术水平,是风险较高的军机项目。战略轰炸机在大型发动机、机体结构、机体材料技术方面均有很高的要求,需要雄厚的科技和经济实力。从美军战略轰炸机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只有以大国为作战对手的军事战略才能促使美军决心研制新型战略轰炸机,正是冷战时期以苏联为战略对手的军事战略需要,美军才在40年中接连成功研制出3种新型战略轰炸机。也正是由于冷战后缺乏强劲战略对手的挑战和地区冲突反应战略的影响,研发新型战略轰炸机的动力减弱,20年间无新型战略轰炸机问世,导致B-52H超期服役。同时美军2011年决心优先发展的下一代轰炸机B-21,也正是奥巴马政府对以传统强国和新兴大国为潜在对手的军事战略需求影响的结果。

4.3 以建设一体化联合部队为重要内容的军事战略引导战略轰炸机发展向联合作战节点转变

打造一支更加联合的武装力量,应对更具挑战性的安全环境,为未来一体化联合作战提供有力支撑,是冷战后美军一项重要的战略内容和要求。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作战实践的认知,美国军事战略既积极准备应对当前威胁,更着眼于未来战略目标和作战形式的变化,努力建设一体化、网络化联合部队力量。为此,美国军事战略把建设一体化联合部队作为军事战略的重要内容,要求现役战略轰炸机改装和下一代轰炸机发展将从单个武器作战平台向一体化联合作战节点转变,使其不仅具有强大的威慑打击能力,更具有战场实时情报、侦察、监视与互相通信能力,在战区范围内接收、处理、转发网络信息,从而作为一体化联合作战体系节点发挥作用。

5 结 束 语

美军信奉杜黑的空中力量可独立达成战略目标的“制空权”理论,一直高度重视战略轰炸机的发展。长期以来,作为能实施核常打击的战略武器,战略轰炸机的发展显著受到美国军事战略调整的影响和指导,以领先世界的能力优势实现美军全球威慑、危机反应、称霸世界的战略目标。研究美军军事战略对战略轰炸机发展的影响,可以以此为借鉴,及早研究对抗美军战略轰炸机的对策方法,并尽快发展我国自己的战略轰炸机。

References)

[1]王永建,徐辉.美国军事战略[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95:14.

[2]比尔·银尼.B-52“同温层堡垒”轰炸机[M].王颂,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43-145.

[3]周柏生.美国军事战略[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98:6-12.

[4]世界飞机手册编写组.世界飞机手册[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0:20-40.

[5]汤姆斯·华盛顿.作战中的B-1轰炸机部队[M].于君,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9-10.

[6]克里斯·查特恩.轰炸机发展史[M].白平华,译.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9:264-265.

[7]美国参联会.2004年美国国家军事战略[R].栗琳,译.北京: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2004:1-43.

[8]CJCS.The national militar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11[EB/OL].(2011-02-02)[2011-02-02].http://www.jcs.mil/content/files/2011-02/020811084800_2011_NMS_-_08_FEB_2011.pdf.

[9]CJCS.The national militar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15[EB/OL].(2015-06-08)[2015-06-08].http://www.jcs.mil/content/files/2015-06/080912084880_2015_NMS_-_09_JUNE_2015.pdf.

(编辑:田丽韫)

Evaluation on the Impact of U.S. Military Strategic Adjustments on its Strategic Bombers After World War II

WANG Dunshi, ZHAO Jiguang

(Equipment Development Strategy Research Institute, Equipment Academy, Beijing 101416, China)

Aiming at the development of US military strategies and the evolution of strategic bombers after the World War II (WW II),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act of adjustments of U.S. military strategi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bombers. The study reveals that the U.S. military strategies have been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irec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bombers and pulling the deman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trategic bombers from a single strategic striking platform possessing nuclear deterrence capability to an integrated joint operation system node possessing both nuclear and conventional striking capabilities.

World War II (WW II); military strategy; strategic bomber

2016-04-19

王敦士(1975-)男,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一体化联合作战装备发展战略。

E261

2095-3828(2016)06-0006-06

A DOI 10.3783/j.issn.2095-3828.2016.06.002

猜你喜欢

军事战略轰炸机研制
第十一页 知识点 轰-6K轰炸机
B-1B轰炸机
图-95轰炸机
一种轻型手摇绞磨的研制及应用
接地线通用接地端的研制
抗战初期党的军事战略转变的深远意义和伟大作用
二代证高速电写入机的研制
137Cs稳谱源的研制
美国新军事战略瞄准中国
空中大力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