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少数民族民间医药文献的搜集与整理
2017-01-09刘英
关键词:武陵山;少数民族;医药文献;搜集整理
摘要:地方医药高校要搜集并发挥民族医药特色优势,遵循民间医药自身发展规律及特点,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争取政府、社会多方支持,因地制宜、稳步发展,建设民族地区医药文献体系,保护民间生药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为保护人民健康,促进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图分类号:G25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6)12-0074-03
自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开展以来,全国各古籍收藏单位的首要任务便是进行古籍普查登记,摸清古籍家底。2013年12月,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发起筹备成立中国古籍保护协会并获文化部批复,后经国家民政部正式批复同意中国古籍保护协会筹备成立。该协会是行业与政府以及社会各方的沟通渠道,是促进古籍保护的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联系、交流与合作的桥梁和纽带。同年,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发出通知,要求加强古籍普查登记审校工作。2015年1月23日,中国古籍保护协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协会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古籍保护协会章程》《协会会费标准的管理办法》和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决议。中国古籍保护协会是由全国古籍收藏、保护修改、整理出版研究等有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相关机构及个人自愿组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是加强行业自律、维护行业权益、促进行业发展的民间行业组织。该协会将在文化部的领导下和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的支持下,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和民间力量,积极参与古籍保护工作,促进古籍保护事业协同发展。中国古籍保护协会的成立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建立并完善由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古籍保护体系的必然要求,对形成政府、市场和社会的互动关系,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古籍保护,促进古籍保护事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地方文献包含该地区长期积淀的丰富的、极其珍贵的地区医药史料,是一个地区风俗、民情、生药及基本用药状况的综合反映。地处武陵山区域内的怀化市周边山区所辖侗族、苗族、瑶族、土家族等多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其山高林茂,生药资源丰富。2007年12月18日,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民委、卫生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等11个部委局联合制定了《关于切实加强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发展民族医药事业的纲领性文件,是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
1地方医药文献的搜集范围和重点
1.1搜集范围
怀化周边少数民族远古先民对自然界万物生成的认识,可追溯到苗族古神
话“盘古开天劈地”的时代,从此时开始生成的少数民族民间有关口碑文献资料及各种载体的文献资料都应在搜集之列。
1.1.1空间范围。怀化毗邻西部开发第一站的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一个多民族地区,居住在这里的民族多达33个,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该地区总人口为426.6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344.01万人,占总人口的81.87%。该地区不仅具有原生态的民俗风情,而且还有极其丰富的民族药源基地以及独特的民族医药资源。笔者认为,在搜集医药文献时,应充分考虑其地理、民族、语言、历史等因素而形成的自然区域划分。
1.1.2内容范围。地方医药文献是该地区自然现象以及社会现象相关知识的载体,是对万物生成观点的认识。笔者通过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得知,苗族和侗族医药起源较早,在明朝洪武年间和清朝咸丰年间就已有专职行医的苗族医生和侗族医生(在当时侗家人叫“药匠”)。内容搜集范围可分为:①民族医生中出现的家传,或以师带徒,通过口传、耳授、山中教认草药,治病中传诊疗技术,用药中传药方,炮制中传加工技艺等资料。②民族医药研究所(较早的民族医药研究机构)及专病专科的民族医药特色,为挖掘整理、继承、开发和研究的民族医药文献资料等。
1.2搜集重点
①民族民间医药有综合性方面的,也有专科性方面的。综合性记录的是疑难杂症,专科性记述的是某一病种的秘方、单方。搜集过程中不但要注意搜集古旧方剂,更要注意搜集新编医药书稿。②民族医药研究所(机构)研究成果。这些民族医药研究机构及专病专科的开发与研究突出了民族医药特色。
2民族民间医药文献搜集的途径
2.1民间诊所
民间诊所特点为临床率高,临床疗效明显。实践证明,民间诊所的民族医药真正体现了简便实用、疗效好、经济价廉,故临床就诊率高。民间诊所能直接掌握众多不同性别、民族、职业、年龄、发病时间、发病部位及预后等方面的统计分析。
刘英:武陵山少数民族民间医药文献的搜集与整理*
2.2专科医院
专科医院凸显民族医药特色。如:由龙运光主任医师坐诊的侗医专科,侗医杨灿中医生主诊的蜂针医学疗法专科,张东海坐诊的龙山县湘西民族骨伤科医院,苗医第五代传承人杨忠华医生坐诊的锦屏县苗医接骨专科,任阶廷医师主诊的骨髓炎专科在周边地区均享有较高声誉,深受当地百姓的好评,还吸引了不少外地患者慕名前来就医。
2.3研究所(机构)
民族医药工作者经过调查搜集,并就搜集的苗族、侗族等医学史进行专门整理研究,已经编辑出版了《苗族药物集》《侗族医学》《侗医吴定元小儿推拿经验》及《苗族医学》等民族医药专著及数百篇民族医药论文,它不仅将苗族、侗族医药的基本理论及临床经验初步展现出来,而且结束了苗族、侗族医药无文字记载的历史,为深入研究和发展苗族、侗族等民族医药理论及民族医药文化提拱了史料,为开发研制民族医药新药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侗族药物方剂学》《侗族常用药物图鉴》《苗族常用药物图鉴》现已出版发行,《侗医吴定元——<草木春秋>书稿整理研究》《仫佬族单验方集》《侗医诊断学》等药学书稿已整理,等待出版发行。
3少数民族民间医药文献征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对策
3.1遇到的问题
到目前为止,武陵山贫困片区怀化周边医药文献工作已基本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即利用有关科学方法对山区基本用药进行一系列搜集、整理、开发与研究,但在整理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很多。
3.1.1文献保存现状不容乐观。由于历史上诸多因素限制,尤其在文化落后、经济不发达、交通闭塞的少数民族区域,民族民间医药得不到必要的重视和扶持,发展步伐缓慢,都处于艰难生存、自生自灭的境地。因而文献收藏条件普遍较差,没有做到有效的防潮、防蛀等保护,文献破损严重。另外,许多民间医药文献都是祖传秘方,不愿意贡献出来,故难以进行统一的普查、搜集和整理。
3.1.2资金紧缺,专业队伍难以发展。目前,由于受某些政策的限制,武陵山贫困片区怀化周边民族医药发展资金基本没有保障来源。据笔者所熟知的怀化民族民间医药研究协会的资金主要靠收取微薄的会费勉强支撑,与会者都是社会兼职人员,工作开展起来困难重重。例如:在人员业务培训、外出学习、调研、馆舍建设、文献保护等方面,工作的开展都面临着资金短缺窘境,民族民间医药队伍得不到发展,民族医药事业得不到振兴。
3.2对策
3.2.1政府重视是发展民族医药文献事业的关键。2007年1月18日,黔东南自治州人民政府召开全州民族民间医药工作会,参加会议的有各县政府分管领导、科技局、卫生局、发改委和州属各部门负责人、民族民间医生代表共300多人。会议由州政府副秘书长何昌富主持,州委常委、州政府常务副州长龚绍涛亲自到会并讲话,会议表彰了全州100多位民族民间医药优秀工作者。这次会议对全州民族民间医药给予了肯定,对全州民间医生给予了很大鼓舞,与此同时,对全州民族医药事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新要求、新希望。州卫生局专题向州人民政府汇报,提出对全州各地区确有专长的民族民间医生进行培训考试,对考试合格者允许在户籍所在地设置民族医疗诊所。这次会议使民族医生工作有了信心,加强了医疗责任心,依法行医意识也增强了,对振兴民族民间医药的热情十分高涨。实践证明,这种做法不仅行之有效,而且对继承、弘扬和发展民族医药事业十分有益,值得借鉴。
3.2.2要具有历史责任感及高度的工作热情。要做好民族医药工作,必须要有民族感情,要时常接触山地居民。他们在与山做伴中学会了养身保健,在劳动中学会了保养身心,在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保养经验,还在多姿多彩的民族民俗文化影响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医药养生文化。民族民间保养内涵丰富,保养方法独特,保养效果明显,民族养生文化是中国养身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保养文化源于民族医药基础,民族医药基本理论突出“三元学说”,即大自然的“天、地、水”与人体“气、血、精”的依存关系。民族药学理论突出“三大性能”,即“冷、热、平”三大药性与人体“气、血、精”变化时对应用药的关系。民族保养论突出“三大”保养原则,即“养精、养气血、养神”。民族保养与医学的“三元”、药学的“三性”紧密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民族医药保养文化。民族保养文华同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少数民族是注重养生保健的民族,其先民为了长寿,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寻找“长生不老药”。由于少数民族是有语言而无文字的民族,其文化多由世代“口碑”传承。因此,在搜集整理原生态珍贵的文化遗产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要具有传统医药文化的历史责任感及高度的工作热情,做好民族民间医药研究工作。
3.2.3建立民族民间医药文献资源保护中心。长期以来,少数民族都是注重养生的山地少数民族,因而,他们积累了丰富的养生保健经验,在与大自然做斗争中学会了自我保护、自我保健,形成了以“养精、养气血、养神”为核心思想的保养体系。他们认为:养精、养气血、养神可以调节和维持机体平衡、抗御疾病、强体健身。民族医疗工作者认为精、气血、神是人体活动的根本,是保养强身、长寿的核心。人的生命起源于“精”,生命的动力是“气血”,生命的体现是“神”的活力,精、气血、神之间是相互滋生的,其关系密不可分,只有保养好精、气血与神,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民族保养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丰富了民族传统医学体系,是民族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针对民族医药生存艰难、自生自灭的现状,笔者认为,必须建立民族民间医药文献资源保护中心,才能有效地保护民族医药的珍贵文献。
4结语
民族民间古籍是民族民间医药重要的文献,是中华民族卷帙浩繁的古代文献典籍宝库中的一份子,更是民间医药珍贵的精神财富。对此,作为武陵山贫困片区唯一一所独立的医学本科院校,湖南医药学院应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及民间力量,积极参与民族民间医药古籍保护工作,促进古籍保护事业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铭宇.贯彻落实党中央政策 扶持民族医药事业发展:11部委局联合制定《关于切实加强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J].健康大视野,2008(1):16-21.
[2]蔡景峰.论“民族医学”的界定和民族医药文献的整理[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1999(4):1-3.
[3]龚谨,李昕.论少数民族医药文献收集整理的举措与目标[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9(1):44-45.
(编校:马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