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区域创新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2017-01-09朱志红邱书香徐平陈天鹏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文献区域

朱志红+邱书香+徐平+陈天鹏

摘要:利用1990—2015年中国知网(CNKI)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收录的区域创新领域的研究文献,分别从文献数量、产出方式、作者发文量、研究机构及其分布、文献来源、关键词、研究方向等方面综合分析国内区域创新研究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总结和评价区域创新相关研究成果。

关键词:区域创新;文献计量分析;CNKI

中图分类号:G2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2016)04-0079-08

随着全球网络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主体都在经历着巨大的改变,如今创新发展已成为其竞相发展的目标。在我国,区域创新是国家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出现与发展对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区域创新是在区域范围内,以技术、文化包容以及人才为基础,创新群落之间以及其与创新内外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以促使区域创新发展的结果。

对于区域创新的国内学术研究,最早开始于中国知网(CNKI)独家出版刊物《社会科学》1990年第3期的《对农村改革涉及的区域创新的探讨》。该文章提出改革就是创新,探讨以在制度、组织、产业及其结构、农业技术等方面的创新为基础,寻求农村改革转折点的区域创新机制与创新合成途径,解决农村基层组织再造停滞以及创新示范区域推进受阻等问题,以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1]。从此,随着经济的发展,基于区域创新的学术研究及其应用也快速地发展了起来。

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推进区域创新的进一步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基于中国知网的检索结果,在近几十年内,研究我国不同地区区域创新的文章较多。笔者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对我国国内发表的涉及区域创新的文献进行了较全面的定量统计分析,并对我国区域创新研究状况进行了相应的描述、评价和总结。

一、数据来源

在对特定学科的发展及其相关科技发展状况作出评估时,相关论文的发表情况是一项重要的评估指标和度量标准。对具体学科的研究文献成果进行相关定量分析时,运用文献计量方法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其可以从具体的角度分析特定学科研究的发展水平、方向、动态趋势等状况,最终通过完善措施以实现学科的进一步发展[2]。

本文的文献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在运用文献计量方法时,为了使文章更有针对性,排除一些相关性不大的文献,本文仅以“篇名=区域创新”为条件,不勾选“中英文扩展检索”,以此为基础进行精确的高级检索。其中,检索时间为2015年12月19日,检索得到了4 040条有效结果,并且保存的文献数据包括文献的来源库、题名、作者、单位、文献来源、发表时间等资料。通过运用统计工具对保存资料进行相应定量分析,以评估分析我国区域创新研究状况。

二、结果与分析

(一)文献数量

对我国1990—2015年涉及区域创新的文献数进行了统计,1990—2000年间的论文数少,共有42篇。随着我国2001年加入WTO,区域创新领域的论文数在持续上升,2007年至今,保持几乎持平的状态,如图1所示。其中,在考虑区域发展与经济发展的联系的情况下,以2001年的文献数(57)为基数,则文献数量最多的2010年的文献数(376)是它的6.6倍。同理,期刊数量最多的2010年的期刊数是2001年期刊数的5.4倍。表明我国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国内学者逐步与世界接轨,越来越重视对区域创新的研究。2001—2007年间区域创新文献数量急剧增加,这可能与我国加入WTO后加快经济发展步伐而不断提倡区域创新以应对威胁和机遇有关。基于统计结果,可以得出国内区域创新的研究经历了3个阶段:1990—2001年的起步发展阶段、2002—2007年的快速发展阶段、2008—2015年的稳定发展阶段。

(二)产出方式

在检索得到的4 040篇文献中,署名作者只有一位的文献数是2 057,占总数的50.916%;合作文献1 823篇,占总数的45.124%;未署名的文献140篇(3.465%),以研究机构或课题组署名的20篇(0.495%)。从统计的结果看,在数量上,单个作者文献与多个作者文献几乎差不多。但在2000—2012年期间,单个作者文献数是比合作文献多,其中单个作者文献中报纸类文献很多是原因之一。自2012年后,相比而言,合作文献更多。就整体随时间变化的趋势而言,合作文献一直维持上升的态势,如图2所示。自1990年开始,国内区域创新研究呈现出很好的态势,其在独立研究和合作研究上的成果相当不错的,这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近十多年我国对区域创新的研究越来越重视。但从时间趋势看,未来研究的组织形式重点可能会是合作研究。

区域创新的研究不是仅针对在学术上的研究成果,其最重要的任务是运用研究所涉及的技术、创新思想等成果,解决区域正在或即将面临的问题,从而达到从改善区域整体发展到最终实现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平衡的愿景。同时,区域创新研究涉及的因素很多,因此,合作文献逐步增加的趋势更有利于区域创新的实现。

(三)作者发文量

通过统计分析署名作者的发文情况可以很好地获得有关区域创新领域文献中署名作者的成熟程度信息。普赖斯曾提出关于核心著者的公式为:m≌0.749×nmax(式中nmax为发文最多的著者论文数,m为核心著者最低发文量)[3]。笔者通过查阅方式并以发文作者为条件从涉及区域创新领域的4 040篇文献中进行筛选,得到发文最多作者的文献数是26篇,由普赖斯的计算公式可得出m≌3.82。基于其原理,发表4篇以上(含4篇)文献的作者被确定为重要作者。但涉及区域创新领域的4 040篇文献中,大部分文献有2个及以上的作者,即一篇文献会被归于2个及以上的作者,而且,就文献作者数逐年的趋势,合作文献明显占据主流。因此,为使数据统计结果更具代表性,笔者将发表8篇及以上文献的作者被认定为重要作者,如表1所示。

笔者进一步运用H指数以对核心作者发表的文献在质量与代表性方面进行全面客观的评析。H指数是指文献作者至多有h篇文献分别被引用了至少h次,即在数据库中以文献的“被引”为条件对文献进行从大到小排序,当某文献的序号大于该文献的被引次数时,则以该文献的序号为结点,且以该序号为基数减去1,即可得到H指数[4]。通过检索计算结果,笔者得到区域创新领域的H指数不小于5的相应作者,如表2所示。

普赖斯定律认为,“核心作者群”或“杰出的科学家”发表涉及其研究领域的文献将占据整体的50%以上[5]。基于表1的统计数据,可以得出发表8篇及以上文献的总共19人,其发表文献数共计210篇,其所占比例远远低于整体的50%。表2的统计数据说明了区域创新领域文献作者的H指数普遍较低,其中最高H指数为11,进一步说明国内区域创新研究领域的文献在数量上较多,但其核心作者所作出的贡献却较小,文献质量和水平以及其研究能力还有待提高。

(四)研究机构及其分布

对4 040篇文献的第一位署名作者所在单位机构进行了统计,由其统计分析结果得出其主要单位类型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政府和其他。其中,“其他”选项主要包括有关报纸报道类文献,统计时排除了168篇没有写明第一署名作者机构的文献。图3为国内区域创新研究文献中第一作者单位的类型分布图。

从图3中可以得出高等院校发表的相关文献比例为68.2%,说明高等院校在区域创新领域的研究占据了主导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引导着该研究的方向。而“其他”选项的比例也不小,为23.9%,其中,主要是关于区域创新领域的相关报道,说明我国近十多年对区域创新领域在实际应用上也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果。进一步结合排名在前20家具体机构的发表文献数进行综合分析,高等院校是主体机构的特征更加明显,如表3所示。

综合图3和表3的统计结果,除高等院校外,科研院所对区域创新研究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其所发文献比例为6.7%。政府、企业以及其他机构,尤其是针对区域创新领域保持持续追踪研究的政府机构、国际组织、国内相关学会组织的研究人员,也对我国区域创新领域的发展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但从发表文献数量上看,政府和企业所发表的文献数比例很低,分别为0.5%和0.7%。而在其他机构中,对国内区域创新领域的文章报道较多。这说明我国近十多年在区域创新领域的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表明政府、企业、相关学会的研究表现形式可能不是发表文献,但从某种程度上也表明我国政府、企业以及其他机构应多注重区域创新领域的“产学研”,以提高不同机构间的相互合作学习和研究水平,从而更高效地完成我国的区域创新。

单个作者研究与合作研究在区域创新研究中的比例相差不是很大,共同构成了国内区域创新领域的研究方式。统计结果表明,报纸报道类文献在国内区域创新单个作者研究文献中占据了大部分,合作研究文献主要是产生于同一机构,尤其是高等院校,而产生于不同机构间的合作文献数没有超过40篇,其在总体中的比例不足1%。

综上所述,我国区域创新的研究以若干高校为依托,基本形成了稳定的研究群体。尤其是发表文献数靠前的几家机构,大多是高校所在地或临近省份因资源枯竭、商业模式落后、经济发展不景气等原因而需要加入新的区域因素以实现区域的再发展,从而促进了高校进行区域创新的相关教学或科研。在这些机构中,它们有着科研群体的优势,同时,高水平的科研群体提高了机构在申请项目基金和获得社会资助等方面的可能性,从而激励了科研人员对区域创新的研究。从政府和企业文献比例很低的情况来看,国内区域创新研究的“产学研”结合做得还不到位,政府对国内区域创新应多一点关注,起到政府积极引导高校、企业和其他机构对区域创新相互合作研究的作用,从而从全社会的角度积极推进我国区域创新的发展。

(五)文献来源分析

1. 文献出版来源分析。通过对4 040篇区域创新研究文献的来源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可以得出来源于报纸的《科技日报》对区域创新领域进行报道的文献数量最多,为142篇;其次是《科技管理研究》和《科技进步与对策》发表文章124篇,如表4所示。在发表文献数排名前10位的来源类型中,《科技日报》《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广东科技报》等报纸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表明我国区域创新领域不仅是在学术方面进行了研究,而且在实际应用中也得到了创新。在表4中,《科研管理》是获得了国家自然基金委管理科学部认定的A类重要学术期刊,《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是B类权威期刊,并且《科技进步与对策》《科技管理研究》《中国科技论坛》《科学管理研究》等期刊均为CSSCI期刊,说明国内区域创新研究文献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国内重要期刊的认可。同时,高水平的文献有助于区域创新领域研究的进一步完善和拓展,推进区域创新实际行动的积极开展。

2. 文献获得资助来源分析。对文献资助来源进行分析,一方面能获得国家或地方政府等机构对该研究领域的关注度和重视程度等信息[6],另一方面可以获得资助基金的性质等信息,而其等级特性往往能决定该研究领域的代表性、研究水平以及最新研究趋势和动向,因此,是否获得科研基金的资助也是一项用来评估文献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7]。在近十多年间,区域创新相关研究获得了很多基金的支持,其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的有333篇,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相关的有209篇,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支持的有107篇,江苏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支持的有38篇,广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支持的有30篇,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支持的有28篇,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支持的均有26篇,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支持的有21篇,江苏省科委社会发展基金支持的有18篇,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支持的有16篇,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和黑龙江省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支持的均有15篇,由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和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均有12篇,即获得基金资助且发表文献数排名前15位的基金具体情况。此外,还包括福建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软科学研究计划等基金,获得基金资助的文献总共有1 081篇,占统计文献总数的26.76%,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以及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等基金资助的文献数总和为649篇,比例为16.06%。由此可得,在近十多年间我国对区域创新的相关研究非常重视,国家层次较为积极地引导区域创新的相关研究,各个地方群策群力,共同发展。这非常符合我国近十多年区域发展的规律,并且,我国对区域创新的研究仍会处于高度重视的阶段。

(六)关键词分析

关键词是文献的主题和焦点,通过关键词分析可以有效地提高文献资源的效用性和利用率[8]。本文以“篇名=区域创新”进行精确检索,通过对关键词的分析,并按照其文献数为排序标准,得出4 040篇文献中20个最常用关键词的具体情况,如表5所示。

文献的关键词可以体现文章的主题,通过统计分析关键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相关领域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动势,对于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前文提出,我国区域创新研究分为3个阶段,把关键词也划分为1990—2001年、2002—2007年、2008—2015年等阶段,其对应的文献总数分别为99篇、1 214篇、2 727篇。

区域创新、区域创新系统、区域创新体系、区域创新能力排名前四,并且不管是在总体还是在2008—2015年阶段,其文献数都明显超出其他关键词,是国内区域创新研究的热点。通过对其余关键词在3个不同阶段的分布分析,注意到区域创新网络、创新能力、区域创新环境、因子分析、创新绩效、评价、知识溢出、创新效率这8个关键词在最近几年也是不可忽视的研究热点。

(七)研究方向分析

通过对4 040篇区域创新文献中的关键词进行统计并得出统计结果(见表5),以及运用可视化工具SATI软件和Ucinet软件对区域创新研究领域的2 750篇期刊进行关键词的共现关系分析,其分析结果如图4所示,其中,节点的大小代表关键词在区域创新研究领域的重要性,线条的密集程度代表了关键词共现频率。结合表5和图4的数据,归纳总结国内区域创新的主要研究方向,有以下四个方面。

1. 区域创新系统和区域创新体系视角下的区域创新。我国在探讨区域创新系统和区域创新体系基础上对区域创新进行研究始于陈文言[9]在基于重新界定区域创新含义和讨论创新扩散因子的情况下而对构建区域创新系统的探讨,以及黄乾[10]通过分析企业、政府、中介机构、高校等机构间的关系,对上海、北京、陕西等特色地区进行区域创新体系的比较。之后,对于区域创新系统或体系的构成要素探讨逐渐成为一种趋势,何淑明[11]、柳惠芹[12]、王学定[13]、孔翔燕[14]、田长生[15]等人对政府、中介机构、科研院所、企业、高等院校等区域创新系统要素与区域创新之间的密切关系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还以不同地区的形式开展,千锦[16]、李红飞[17]等人对具体的省份进行区域创新系统分析,彭建华[18]、张英[19]、姜磊[20]等人则是从更广的区域进行创新研究。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区域创新逐渐与区域经济发展密切联系起来并以此不断完善,米嘉琪[21]、王邦兆[22]等人开始就新知识网络背景下区域创新的再造进行研究,以促进区域发展。

2. 区域创新能力视角下的区域创新。国内针对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分析而开展区域创新的研究始于吴林海[23]运用多种学科的知识,对科技园区的创新能力开展深入研究。之后,为了进一步促进区域创新以提高区域创新能力,谢圣赞[24]、刘希宋[25]、刘萨沙[26]、余佳[27]、朱海就[28]等人从人才、科技、中介机构、外商投资、企业和环境等方面对区域创新能力进行研究以提高其创新能力,同时,也表明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需要各方面的相互作用。对不同地区进行适时实例研究并提出应针对性的建议是相当重要的,对以后的研究和区域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朱孔来[29]、吕国辉[30]等人提出应根据地区的创新能力评价分析结果和现实状况进行针对性完善。对于如今竞争激烈的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对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李昊月[31]、秦真凤[32]等人研究表明区域创新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相互促进。

3. 其他视角下的区域创新。其他关于区域创新的研究涉及很多方面,其一致的目标是通过运用适用的分析工具对区域创新的相关方面进行研究,为实现区域的创新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资源。聂鸣、李祖辉[33]等研究得出产业集群对区域创新提供了动力,并对产业集群的实现提出了相应建议。黄桥庆[34]、赵瑞芬[35]等通过了解区域创新环境并对其设置相应评价指标,对国内区域创新进行测度分析。随着区域创新研究的发展和不断完善,对区域创新进行绩效分析成为必不可少的步骤,袁鹏[36]、谭俊涛[37]等对不同地区设立指标体系,通过建立模型探讨了政府支持、区域创新基础、产学研联系质量、技术溢出效应、产业集群环境等不同影响因子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在研究国内区域创新的同时,主动研究国外区域创新也是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任胜钢[38]、刘慧[39]等梳理了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的发展过程和重要结果,对国外区域创新系统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的主要成果进行了归纳和评价,为国内区域创新研究提供了参考资源,同时指出区域创新系统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三、结论

1. 区域创新研究文献和期刊的数量在近十多年间呈现出快速增加的趋势,2002—2007年增长速度最大,2008—2015年以高发表量状态稳步进行,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国内区域创新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1990—2001年的起步发展阶段,2002—2007年的快速发展阶段,2008—2015年的稳定发展阶段。

2. 署名作者只有一位的文献数是2 057,占总数的50.916%,合作文献1 823篇,占总数的45.124%,其中单个作者文献中报纸类文献也占据了很大一部分,而且从总体发展时间趋势上看,自2012年后,合作文献数超过了单独署名的文献数。因此,国内区域创新研究呈现合作研究不断增长的趋势。

3. 区域创新研究领域的重要作者发表文献数共计210篇,其所占比例远远低于整体的50%,文献作者的H指数普遍较低,其中最高H指数为11,说明国内区域创新核心作者所作出的贡献却较小。

4. 研究机构中高等院校占据主体,社会报道机构参与较多,政府和企业参与很少,研究的“产学研”模式运用不到位,国内区域创新研究文献最多的机构是哈尔滨工程大学,在发表文献数排名前20的机构全部为高等院校。

5. 文献来源中有A类、B类、CSSCI等核心期刊,而且获得基金资助的文献总共有1 081篇,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以及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等基金资助的文献数总和为649篇,国内区域创新研究得到了研究人员和国家的关注和重视。

6. 区域创新、区域创新系统、区域创新体系、区域创新能力排名前四,其文献数明显超出其他关键词,是国内区域创新研究的焦点。区域创新网络、创新能力、区域创新环境、因子分析、创新绩效、评价、知识溢出、创新效率这8个关键词在最近几年也是不可忽视的研究热点。

7. 区域创新系统和区域创新体系视角下区域创新主要是在不同经济环境下对不同地区的区域创新系统或体系的构成要素进行实证研究;区域创新能力视角下的区域创新主要是针对不同环境下影响区域创新能力的因子进行详细分析;其他视角下的区域创新主要是针对产业集群、区域创新环境、创新绩效、国外区域创新等因素与国内区域创新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时正新.论农村改革的区域创新[J].社会科学,1990,(3):51-56.

[2]马少美,汪徽志,孔琛.中国电子政务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情报科学,2009,(8):1214-1218.

[3]罗式胜.文献计量学概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4:309-310.

[4]HIRSCHJE.An index to quantify an individuals scientificresearch output[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05,(46):16569-16572.

[5]冯琳.国外信息用户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0,(7):4.

[6]夏旭.《图书馆论坛》基金论文产出的定量分析[J].图书馆论坛,2006,(4):40-44.

[7]邱均平,苏金燕.我国竞争情报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情报科学,2008,(12):1761-1765.

[8]孙仙阁.2008年《情报科学》文献计量分析[J].情报科学,2009,(11):1680-1683.

[9]陈文言.浅论区域创新及其系统的构建[J].人文地理,2001,(1):55-58.

[10]黄乾.国内地区区域创新体系的比较[J].郑州纺织工学院学报,2000,(2):30-35.

[11]何淑明,邹小春.论地方政府与区域创新[J].经济师,2002,(7):114-115.

[12]柳惠芹.试论中介机构和政府在区域创新网络中的作用[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66-68,72.

[13]王学定,姬贵林,张志强,周锦彪.区域创新与院地合作[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3,(6):442-444.

[14]孔翔燕.基于区域创新体系的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研究[D].青岛:青岛科技大学,2009.

[15]田长生.高校产学研互动力促区域创新与发展模式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21-122.

[16]千锦.陕西省区域创新系统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7.

[17]李红飞.河南省区域创新能力评价及区域差异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3.

[18]彭建华.我国中部地区区域创新系统评价与比较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6.

[19]张英.我国西部地区区域创新系统的运行机制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0.

[20]姜磊,马寅.FDI对中国区域创新影响的空间差异性研究——基于地理加权回归的实证[J].产经评论,2013,(4):32-40.

[21]米嘉琪.区域创新对区域发展关系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22]王邦兆,王欢,郭本海.区域创新系统耦合度改进模型及实证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4,(S1):566-573.

[23]吴林海.中国科技园区域创新能力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0.

[24]谢圣赞.培养创新人才增强区域创新能力[J].天府新论,2002,(5):91-94.

[25]刘希宋,甘志霞,吕海军.区域创新能力与中国科技园的发展[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02,(6):8-12.

[26]刘萨沙.加强科技中介机构建设,提高区域创新能力[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11):174-175.

[27]余佳,柴亮.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各地区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J].黑龙江金融,2010,(9):60-63.

[28]朱海就.区域创新能力评估的指标体系研究[J].科研管理,2004,(3):30-35.

[29]朱孔来,王忠辉.山东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分析及提升对策[J].环渤海经济瞭望,2009,(1):47-51.

[30]吕国辉,农晓丹,周传蛟,王海翔.提升浙江省区域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J].科技创业月刊,2010,(9):5-6.

[31]李昊月.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创新能力及效率评价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

[32]秦真凤,丁生喜,诸宁扬.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创新能力动态评价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6-10.

[33]李祖辉.探讨区域创新系统中产业集群的作用路径[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5,(9):130.

[34]黄桥庆,赵自强,王志敏.区域创新环境的类型及其特征[J].中原工学院学报,2004,(5):11-12,37.

[35]赵瑞芬,王俊岭.我国区域创新环境不平衡发展研究[J].特区经济,2011,(11):302-304.

[36]袁鹏,陈圻,胡荣.我国区域创新绩效动态变化的Malmquist指数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1):44-49.

[37]谭俊涛,张平宇,李静.中国区域创新绩效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地理科学,2015,(9):1-7.

[38]任胜钢,陈凤梅.国外区域创新系统研究新进展[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6,(4):57-65.

[39]刘慧,钱俊明.国外区域创新系统研究综述[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107-108.

责任编辑、校对:齐 园

Abstract:The research investigates elaborately the literatures on regional innovation indexed by science literatures network general database in CNKI during 1990-2015 from aspects such as quantity of literature, the ways of the output, the output of author, research institutes and its distributions, sources of literature, key words and the direction of research. It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and primar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earch on regional innovation in China, and summarizes and evaluates the related research achievements.

Key words: regional innovation,bibliometric analysis,CNKI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文献区域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