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地推开故事的门
2017-01-09
又到了杨老师下午茶的时间了,我们今天喝的是柠檬茶,这种茶可以帮助排除人体内的垃圾,有益健康,再配上一盘焦糖饼干,嗯,真是美味啊。
好了,今天我们的主题,是要说一说,一篇文章该怎么开头。
大家都知道:万事开头难。很多同学都曾跟杨老师说:“每次老师布置作文,我总是想快点完成,可是,我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开头。常常写得千篇一律,我自己看了都讨厌,再也不想往下写了。”也有同学告诉我:“老师啊,我连开头都写不出来,怎么办呢,脑袋里一片空白。”
要我说,开头也没有那么难啊。一篇作文,其实就是讲一个故事,我愿意把故事的开头比作一扇门,推开这扇门,你就走到故事里去了,你的笔就开始指挥故事了。这多有趣多奇妙啊!
但是,怎么推这扇门呢?
我们不妨欣赏几段著名作家的作品的开头是怎么写的: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全都在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简而言之,那时跟现在非常相像,某些最喧嚣的权威坚持要用形容同的最高级来形容它。说它好,是最高级的;说它不好,也是最高级的。”
——(英)查尔斯·狄(dí)更斯《双城记》
我姑且将这类的开头,命名为:确定基调式。
也就是说,在提笔写作之前,你对这篇文章的基调要心中有数:是幽默的,还是抒情的;是热烈的,还是淡雅的;是浓墨重彩的,还是带着微微泛黄的回忆色彩的。然后,你用你的开头将文章的基调定下来。往下写的时候,要保持与开头的基调一致,文章整体风格统一了,读者读起来就会很容易把握你在文中传递的情感。
《双城记》是一部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所写成的长篇历史小说,这个开头,很好地确立了整个故事波澜(lán)壮阔而又感人肺腑的基调。当我们读完整本书,再回头读这段开头时,不禁赞叹作者定基调的功力,忍不住要将这段文字一遍一遍地诵读。
我们再来读两个很短的开头
“他是个独自在湾流中一条小船上钓鱼的老人,至今已去了八十四天,一条鱼也没逮住。”
——(美)海明威 《老人与海》
我姑且将这样的开头,命名为:提炼概括式。
作者开篇便用极其简练而铿锵的文字,将这个故事最精彩的内容高度概括了出来。
故事主人公:老人;故事经过:独自在海上漂了八十四天;故事发展:老人一条鱼也没有逮住。这样的开头,如同一枚打进读者眼中的钉子,让读者们震惊之余,不由得浮想联翩:老人为何独自一人出海?八十四天里发生了什么?一条鱼都没有打到,老人的心情怎样?最重要的是,后来呢?他打到鱼了吗?他平安回来了吗?他是如何回来的?短短的三十七个字,写出了一个悲壮的故事,吸引读者读下去,探求人物最终的命运。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俄)列夫·托尔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
故事的主人公安娜,年青美丽,却迫于压力嫁给了官僚卡列宁,她的生活富裕而痛苦,她觉醒的自我意识,促使她勇敢地追求个性的解放、生命的意义和自由的爱情,虽然最终以悲剧结尾,但她令人无法抗拒的美貌和深刻丰富的精神世界却令读者久久难忘。
我将这样的开头,命名为:哲理式。
开头将文章想要表达的思想,用简洁明了,富有哲理的文字写下来,这样的文字,是可以独立成立的,但是与故事又是极其贴合的,不是脱节的,也不是穿凿扭曲的,更不是故作高深的。这是一种高难度的开头,但也并非高不可攀,如果有适当的题材,如果在落笔前真的经过认真的思考,完全可以大胆地使用。
所以,同学们,不要被“哲理”二字吓倒哦。
此外,还有许多种开头的方式,比如:
倒叙式。将故事的结局在开头亮出,然后,再将故事细说重头,带着读者,从结局走向开始,再走向结局。这是多么有趣的一种循环。
对话式。开篇便让故事的主角展开对话,这样的对话可以是针锋相对的,可以是温暖和缓的,也可以是诙谐俏皮的。但要力求短而紧凑,忌冗长,言之无物。以某种声响做为故事的开头,与对话开头有异曲同工之妙哦。
曾有一位同学,写春节,便以冬日雪后黎明里的一声孤独又突然的巨大爆竹声作为开头,非常吸引人呢。
杨老师并不是说,普通的、常规性的开头就不能写出漂亮的文章来,有的时候,平平淡淡的开头,直接切入故事,反而有一种明快直白的效果,只要衔接得当,故事流畅,有全景描写,也有细节描写,一样可以写出很好的文章来呢。
所以,下一次写作文时,先打开眉头,翻开作文本或是稿纸,思考一下,再落笔,写一个独特的或是平淡的开头吧。
今天的茶喝得差不多了,饼干也吃完了,下一次,杨老师要跟大家聊一聊,如何写出文章的“猪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