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
2017-01-09张筱
张筱
如果有人对“快乐”一词下定义的话,可能会认为当人们满足了内心的需求、期待或是预想时的一种兴奋而又积极的感觉。也许我们对这样的感觉都不会陌生,但当我们思考究竟为何而快乐的时候,答案会有二。
快乐来自物质的满足。襁褓中的婴儿会因母亲甘甜的乳汁而快乐,幼儿时期的孩子会因获得自己心爱的糖果而快乐,少年时期的孩子会因获得心仪的玩具而快乐,青年时期的人们会因一份优质的工作而快乐,中年时期的人们会因事业的成功而快乐……人类从降生的那一刻开始直到走向生命的尽头,都离不开物质所带来的快乐。有人说,物欲横流的时代,物质到底不会给我们真正的快乐,可那个手捧垂涎已久的棒棒糖的孩子,试问他明媚灿烂的笑容真的不是发自内心的快乐吗?那个获得业绩嘉奖的有志青年,试问他脸上浮现的成就与骄傲感难道不是来自心灵深处吗?物质充盈之时尚且如此,当资源缺乏之时,物质能够带给人们的快乐更是显而易见。当干旱的大地获得久违的甘霖的滋润,乡亲父老们的脸上是感动与愉悦;当金秋的时节终于收获丰盛的粮食,勤劳多时的农民们的脸上是衷心的激动与兴奋;当崭新干净的课本送到贫困的山区,孩子们的嘴角扬起的是优美的弧线……快乐或许不是物质的堆砌,但没有物质的满足是很难拥有快乐的。
快乐来自精神的满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陶渊明对自己的田园生活形象生动地写照。“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他毅然决然辞去彭泽县令,宁愿过“披星戴月归”般艰辛的生活,也不会“为五斗米折腰”甘于世俗同流合污,嘲笑陶渊明舍弃功名利禄的人,都是不懂得他的精神愉悦的肤浅之人,讥讽他逃避现实的人,都不知这样的离开才是对自我精神最真实的面对。陶潜先生的快乐是源自精神满足而获得的,他不仅对属于自我的那份精神快乐有着清醒的认识,同时更是敢于挣脱社会世俗的牢笼,果断追寻自我认定的快乐。苏东坡因乌台诗案屡遭贬谪,黄州、杭州、密州、儋州甚至是天涯海角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用坚强和乐观战胜内心的痛苦,同时也战胜着流言的侮辱和诽谤,获得精神上的突破、升华与快乐。“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精神上的释然和豁达最终让苏东坡拥有的是内心的满足和愉快。有时候客观的外在条件并不尽如人意,但只要找到自我的精神的归属和立足点,我们也能收获属于自我的快乐。
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只要自我的内心认为是满足和愉悦,这就是快乐。建立属于我们自己对快乐的定位,并勇敢去追求,这就是快乐着自己的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