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左权将军的军事才能二三事

2017-01-09王春华

档案天地 2016年12期
关键词:百团大战左权日寇

王春华

左权(1905~1942)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八路军的高级将领,在他那短暂的战争生涯中,为我国的抗日和民族解放事业奉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左权是一位运筹帷幄的军事家,他的军事才能,让敌人听了魂飞魄散,我军民听了倍增胜利的信心。

用“空舍清野”来破日寇的“因敌于粮”

左权是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他的各项成绩优异,尤其对《孙子兵法》能够烂熟于胸。侵华日寇为了达到侵略目的,许多日寇军官也开始研究我国古代的《孙子兵法》。日寇军官吹嘘说:“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这段话大意是:两国交战后,要保证军队作战的后勤补给,最好是实施以战养战的军事谋略。对于日寇的以战养战谋略,左权针锋相对地提出了“空舍清野”的克敌之法。左权认为,日寇远道而来,他们以战养战的关键在于“因粮于敌”,就是从敌国获取粮食供给。针对日寇以战养战的图谋,左权在抗战时发动群众利用“空舍清野”的办法,让日寇在中国的土地上无法获取粮食,利用以逸待劳的方法,不断困惑敌人,让敌人饥饿疲劳,打下了抗战胜利的基础。

1938年9月30日,左权率领八路军一举粉碎大批日寇的扫荡,正是因为左权运用了“空舍清野”的策略,让日寇的每一次扫荡都失败而归。每年的秋季,都是日寇频繁扫荡的日子,因为日寇无法从遥远的本土运送粮食来支援前线,只能利用秋收季节对我国老百姓实施搜抢粮食,来达到他们的侵略目的。对于日寇用扫荡来获取粮食的图谋,左权的“空舍清野”策略让日寇无功而返。当敌人实施扫荡的时候,八路军发动并掩护群众提前转移,把家里的粮食藏在野外的山洞里,藏在偏僻的山沟里。而敌人对于这种偏僻的荒山野外是不敢去扫荡的,因为敌人最怕中埋伏。

对于八路军的“空舍清野”策略,日本鬼子是恨之入骨却又无可奈何。为了获取粮食,日寇不仅加大了扫荡的力度,还利用八路军和群众转移的时候,自己到田畈里去抢收庄稼。为此,八路军和群众把所有敌人可能利用的工具也掩藏在敌人找不到的地方。对于田地里的庄稼,也采取了分批收割的方法,彻底粉碎了敌人“因敌于粮”的图谋。因为得不到足够的粮食,长期的饥饿状态打击了日寇的战斗力。正当敌人饿着肚子频频扫荡而疲劳之极时,左权瞅准时机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反扫荡”,让扫荡的日寇横尸遍野,惶惶不可终日。

日本鬼子是不甘心失败的,为了“因敌于粮”的目的,日本鬼子对中国人民实行了惨无人道的“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八路军在“空舍清野”的基础上,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武器来武装群众。八路军和群众一起在家里挖地道,利用手榴弹、戈矛、大刀、竹箭来打击敌人。在长期的地道战中,八路军和群众还自制了地雷、土炮等武器,在村庄的所有路口埋上地雷,架设土炮,让扫荡的敌人寸步难行。

毛泽东对于左权的“空舍清野”战略非常赞赏,并多次开会表彰要求在各部队中发扬光大。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说:“为了进攻而防御,为了前进而后退,为了向正面而向侧面,为了走直路而走弯路,是许多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现象……”左权的“空舍清野”战略与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和《运动战》战略不谋而合,为中国军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用“游击战术”攻击敌人的交通要道

在抗日战争时期,日寇的武器明显占优势,如果与日寇大规模的正面作战,小米加步枪的八路军明摆着要吃亏。毛泽东在他的军事运动战中也强调了“迂回战术”。左权是位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军事家,他是毛泽东的崇拜者,也是毛泽东思想的执行者。在对敌作战的间隙,左权总是手捧毛泽东的《论持久战》认真研读。左权认为,要取得抗日战争的尽早胜利,除了避免与日寇的正面作战,还要充分利用游击战术,打击敌人的重点部位。日寇占领着当时中国的南北交通线,只要破坏敌人的交通要道,就是对日寇最致命的打击。

我们可以从《地雷战》《地道战》《鲁南抗日游击队》《血战台儿庄》等经典电影中得知,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把敌人的交通线作为主要攻击目标。从1938年9月到1939年9月期间,八路军大规模破坏敌人的铁道就达300多次。有许多日寇的武器弹药,就是在敌人的运输途中被八路军截获。火车曾经是日寇最为保险的交通运输工具,可是抗日战争开始还没有几年,火车却成了日寇最头疼最忧心的交通工具之一了。而作为汽车运输线的公路,更是让日寇防不胜防。日寇最怕地雷,有时候为了达到运输目的,他们不得不先派几辆空车在前面探路,在探知没有地雷的情况后,才敢让运输车辆上路。对于日寇的这种小伎俩,八路军已经烂熟于心,八路军故意放过探路的空车,在敌人的运输车到达之前,神不知鬼不觉地埋上了地雷,让敌人防不胜防。

“百团大战”是八路军于1940年8月发起的以破袭正太铁路(石家庄至太原)为重点的战役。“百团大战”参与的八路军达105个团,故称为“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打响后,左权和朱德、彭德怀联名向各团致电:重点攻击敌人的桥梁、车站、火车、铁道等交通设施,摧毁敌人的交通要道。百团大战历时5个多月,八路军共计毙、击伤、俘虏日伪军达46480人,破坏铁路474公里,公路1502公里,桥梁213座,火车站37个,隧道11个。“百团大战”推迟了日寇的南进步伐,增强了全中国军民取得抗战胜利的信心。

“百团大战”的伟大胜利,吹响了中国军民抗日必胜的号角。日寇军官也认识到,要想达到长期占领中国领土的首要条件,就是自己的后方不能被八路军截断。在抗日胜利后缴获的日寇军事情报中,有许多是日寇对八路军破坏交通要道的资料:“‘匪兵(八路军)善于把铁路器材及重要构造部破坏或烧毁,并袭击车站脱轨的列车等。他们的破坏手段变化无常,或掘开地基,或破坏铁道用具的上部构造……破坏的方法大胆而巧妙,实在是防不胜防……”

左权是八路军的高级指挥官,“百团大战”胜利后,左权发表了《论百团大战的伟大胜利》一文,文章阐述了“百团大战”带有全国性的伟大战略意义。毛泽东对“百团大战”的胜利也给予了高度表彰。左权在《论百团大战的伟大胜利》文章中,总结了“交通战致胜”的意义和作用。左权认为,日寇在中国的军事部署和行动,主要依赖铁路和公路交通,铁路和公路是日寇与八路军作战的命脉,也是日寇在中国土地上得以生存的“生命线”。此外,日寇在中国所实施的进一步侵略活动,包括他们对中国实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侵略,无一不是通过交通沿线来“开辟工作”的。左权认为,要取得抗日的全面胜利,首先就是要攻破敌人的交通线,让敌人的交通处于瘫痪状态,八路军的抗战才能处于主动地位,交通战的胜利,才是整个抗战的胜利。

利用战略战术实施“歼灭战”

抗日战争初期,由于蒋介石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导致日寇在中国境内长驱直入。在国际社会对中国军队的抵抗力量持怀疑态度时,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喊出了“联合抗战”的民族最强音。左权作为八路军的高级将领,他对抗日抱有必胜的信心。左权向来看不起日寇的指挥官,就是再好的指挥官,最终都会被中国军民打败。左权认为,中国虽然在武器和技术上落后于日本,但是我们中国地大物博,中国又是人口大国,足以保障抗日持久战的胜利。这就是毛泽东所运用的“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当然,日本是当时东南亚的第一军事强国,日寇拥有先进的工业技术为后盾,日寇的战斗力不容低估,这就需要我们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左权是毛泽东的亲密战友,他研读古代的《孙子兵法》,钻研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在每次作战之前,左权都反复强调要研究敌人,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对于敌人的兵力部署,敌人的作战方案,都必须烂熟于心。敌人运用什么战术,我军就要运用相应的克敌之法。左权认为,作战方案不能固守成规,必须时常创新,因为我们可以研究敌人,反过来敌人也会研究我们。如果我们总是沿用一成不变的作战方案,就很难在今后的作战中取得胜利。

左权具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这与他平时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朱德元帅评价左权是“最勤奋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左权对每一场亲身经历的战役,都把总结经验整理成文,供以后研究作参考。刘伯承元帅评价左权“是莫斯科留学期间最用功的学生,到部队后他一直没有停止过学习”。左权生平撰写了《论坚持华北抗战》 《埋伏战术》《袭击战术》《战术问题》《论军事思想的原理》等40多篇文章,为我国近代战争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参考。

“歼灭战”是全部或大部杀伤、生俘敌人,彻底剥夺敌人战斗力的作战方案。在抗日战争的后期,毛泽东多次强调了对日寇进行“歼灭战”的重要性。对于毛泽东运用“歼灭战”的作战思想,左权是深有同感的。击溃敌人10个师,不如歼灭敌人一个师。就像是伤及敌人10根手指头,不如断其敌人1根手指头一样,歼灭战具有立竿见影的功效。

在抗日战争作战中,面对凶残的日寇,左权提出了“战略上尽量消耗敌人,战术上尽量歼灭敌人”的作战方案。因为日寇的武器装备精良,在避免正面大规模交战的时候,采用分割、堵截、围剿的方法,一次又一次地歼灭被分割的敌人。从而达到了在“拖垮日寇”的战略上,通过“歼灭”来达到消耗整个日寇军队的目的。为了达到尽快歼灭日寇,左权废寝忘食地撰写了《袭击战术》和《埋伏战术》等军事著作,这两部军事著作对于当时的指导作战发挥了重要作用,就是毛泽东也捧着左权的军事著作爱不释手。

1942年5月,日寇为了报复“百团大战”的失败,日寇出动了装备精良的特工队对我八路军指挥部进行了偷袭。这支穿着老百姓衣服的特工队成功偷袭后,左权在山西省辽县十字岭附近壮烈牺牲。左权牺牲后,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革命老同志无不痛哭流涕。毛泽东听到左权牺牲的消息时说:“左权是个'两杆子'都硬的将才。”朱德流着眼泪说:“左权像钢铁般坚强,他是狮虎般勇猛的优秀将领。”周恩来也痛心地表示:“左权足以为党之模范”。

左权是中国近代不可多得的一位军事人才,左权牺牲时年仅37岁。左权牺牲后,延安和太行山革命根据地隆重地召开了追悼会。为了纪念左权这位英勇献身的革命将军,毛泽东提议把山西省辽县改名为“左权县”。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和周恩来多次去邯郸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在左权墓前脱帽致哀。左权将军,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猜你喜欢

百团大战左权日寇
左权:家书中的热血与柔情
不朽的抗联战士
什么是百团大战?
什么是百团大战?
日寇血手又伸到华中来了!
颂彭德怀大将军
抗日战争胜利74周年感赋
左权民歌汇·2019年国际民歌赛比赛筹备工作有序高效开展
左权将军纪念馆
左权殉国前三天写给爱妻的最后一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