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关系外交两物证

2017-01-09王贞虎

档案天地 2016年12期
关键词:专刊代表团乒乓球

王贞虎

中美关系在冷战时期突然解冻,起因于中国首先发动的“乒乓外交”,那段历史佳话至今为人津津乐道。我偶尔买到的两本美国杂志,阐述了中美人民之间通过小小乒乓球化解隔阂、产生友谊的生动来历,至今读来仍觉很有意思。

美国人首先访中国

请看这本出版于1971年4月26日的《时代周刊》封面(见图一):右上角斜印着一行广告语“第一批彩照,美国人在北京”。在时代周刊名正下方,是一行醒目标题:《中国:一场全新的比赛》。就在占据封面约三分之一的上述广告语和标题之下,是一张占到封面三分之二位置的大幅彩色照片,其背景是位于北京的万里长城,站在城墙旁的是十个美国乒乓选手及新闻记者,还有两人一蹲一坐。他们个个笑容满面,神态自如。照片标题是“美国乒乓选手在长城”。

要知道,1971年4月间中国还处在“文革”狂潮中,全民对内狠斗“走资派”,对外猛批“帝修反”。美帝首当其冲,当时十分流行的一首红歌《东风吹,战鼓擂》就叫喊:“现在世界上究竟谁怕谁?不是人民怕美帝, 而是美帝怕人民……美帝国主义必然灭亡,全世界人民一定胜利!”在全民反美仇美情绪如此高昂的形势下,美国乒乓球队竟敢冒险访华,岂非自讨没趣?其实,美国队此次访华自有来历,说来话长。

1971年3月末至4月初,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某日中国乒乓球队20余人乘坐班车欲往体育馆。忽然有一个美国乒乓选手兴匆匆走入车厢。这位叫科恩的白人青年长发披肩,当他看到满车厢都是黄肤黑发的中国人,才知自己上错了车,顿时表情尴尬。此时,中国乒乓名将、连获三次世界冠军的庄则栋在迟疑了几分钟后,主动迎上前去,通过翻译向科恩表示欢迎,并开始友好的聊天。车子快到终点时,庄则栋还拿出一幅中国杭州织锦黄山风景画赠送给科恩。当时因中美尚未建交,关系又不好,其他中国乒乓选手都不敢主动接近科恩,生怕招惹政治麻烦。

次日,在赛场内,这位科恩当着诸多记者面,把自己一件印有英文字样“let it be”(顺其自然)的T恤衫回赠给庄则栋,并表示自己很想去中国观光旅行。当时在场记者对此场面纷纷拍照。世锦赛结束后,美国队领队哈利斯主动找到中国乒协代主席宋中,正式提出美国乒乓队希望访问中国。

此事非同小可,于是直接上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周再请示毛泽东。毛泽东早已从《大参考》上看到庄则栋主动与美国运动员交往的消息,当即称赞庄“不仅会打乒乓,还能搞外交,有政治头脑。” 4月6日,毛果断指示周立刻邀请美国乒乓队访华。4月10日美国乒乓代表团即转道香港乘火车到达广州,再从白云机场搭乘飞机抵达北京,成为自1949年以来第一批获准进入中国境内的美国普通公民。

美国乒乓代表团在北京的短短几天内,先去清华大学与部分学生高手切磋乒乓球艺,收到热烈欢迎。左手执横拍的科恩与清华学生比赛。美国女选手Jairie Resek还在天安门广场为友好的中国民众签名留念(见图二)。代表团再去首都体育馆,在一万八千名中国观众表达的热情友好气氛中和中国乒乓球队进行了团体表演赛。结果,中国男子团体以五比三取胜,中国女子团体以五比四夺冠。赛后双方互赠礼物,中国队员得到美国生产的对笔和拆信器,美国队员接受了中国制造的“红双喜”乒乓球和球拍。

4月14日,中国总理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接见美国代表团全体成员。周和美国乒乓选手Tim Boggan亲切握手(见图三)。周恩来说:“中美两国人民的关系掀开了新的一页。”在长达一小时三刻钟的会见中,周恩来还回答了美国代表团员的一些问题。那个活跃的青年选手科恩请周谈谈对美国“嬉皮士运动”的看法,周说:可能是因为美国青年不满现实,又想寻求真理,在寻求中难免出现转型期的各种变化。

在观看了“样板戏”之一的京剧《智取威虎山》后,美国乒乓代表团离京抵沪,又和上海市乒乓球队进行了另一场表演赛,还参观了一个人民公社和工业展览会,品尝了熏鸭和米酒。他们再搭乘美国客机飞赴广州,观看了为庆祝春季广交会开幕而表演的现代革命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美国代表团结束了一周的中国行后返回香港,立刻被拥挤的新闻记者包围采访。在美国舆论界看来,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这次短短一周的访华,其意义早已超越乒乓球体育运动而成为美国和“红色中国”长期敌视对立后的外交解冻,也体现了毛泽东和尼克松在冷战时期平衡美中苏三国关系的战略更新。

中国乒乓团回访美国

既然美国乒乓代表团已访是顺理成章。1971年12月28日,周恩来亲自任命庄则栋为中国首个访美代表团团长。次年4月12日,庄则栋一行16人飞抵底特律,开始了自1949年10月1日以来中国公民对美国的首次访问。

当时美国乒乓球协会为欢迎中国同行,出版1972年专刊(见图四),三个汉字“乒乓球”有点像印刷体的仿细明体,写得工整却显稚嫩。有趣的是,在本刊的多篇文章里,又把乒乓球称作台球,连美国乒协都被译成“美国台球协会”。美国人的率性随意,不拘小节,于此可见。

这本专刊,开篇即是美国乒协主席Granham B. Steenhoven和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主席Alexander Eckstein的“欢迎词”,接着刊登了题名“多姿多彩的美洲”(美洲似为美国之误)的多幅彩照及黑白照片,展现了美国工厂、农场、学校、城市商店、民众访问白宫等场景;又刊登了《乒乓球简史》《美国的台球》《乒乓球在中国》《美国乒乓球队在中国的回忆》及《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等介绍性短文。最后刊出的是《多姿多彩的中国》一组黑白照及彩照(见图五),画面有美国乒乓代表团全体成员在长城上的合影;美国选手在天安门广场观光,四周大批中国民众围观;一群中国男女农民在田间蹲着拔秧;美国女选手Jairie Resek左右各搂一个中国女选手肩膀合影;中美乒乓球队在体育馆比赛情景; 中国民众游行队伍中,姑娘们手挥黄花欢笑跳舞;北京颐和园万寿山风景等等。

由于这本专刊是为欢迎中国乒乓球代表团访美而提前出版的,所以不可能刊登有关该团访美的实况报道及图片新闻等,但它刊出了中国乒乓球代表团计划的每日旅程,便使读者清楚了解到中国乒乓高手们当年在美国丰富多彩的全部活动内容,介绍如下:

4月12日到达密西根州的底特律市,美国乒协接机欢迎,当晚出席底特律市长举行的欢迎晚宴。13日,参观克莱斯勒公司的汽车生产流水线。与美国联合汽车工会领导们讨论问题。出席底特律欢迎委员会举办的晚宴。14日,参观一个儿童关怀中心及邻居保健设施;由“新底特律公司”提供午餐;在“老虎”体育馆观看棒球表演;在柯博大厅与美国队比赛。15日去密西根州另一城市安娜堡,参观密西根大学,与师生们会见;当晚到达弗吉尼亚州威廉斯堡,出席威廉斯堡公司的欢迎晚宴。16日观光威廉斯堡市容,参观美国革命的历史遗迹,当晚抵达首都华盛顿,参观国家纪念碑。17日,早晨和美国高中师生会面交谈,午饭由马里兰大学提供。在该大学的Cole Field House与学生乒乓选手比赛。晚上在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观看美国国家交响乐团演出。18日,观光美国首都市容,出席华盛顿接待委员会的晚宴。19日,出席中国驻联合国特使团的欢迎活动,参观纽约市街景,晚上观看马戏团表演。20日,参观纽约一个大型百货商店;在长岛纳苏县老兵纪念体育馆比赛乒乓,出席纽约市接待委员会举办的晚宴。21日,与纽约接待委员会成员一起乘船游览曼哈坦,参加中国驻联合国特使团成员举办的活动。22日,飞抵田纳西州的曼菲斯市,参观一个重要的医疗机构,参观棉花从田地到成品的生产过程,在曼菲斯纪念体育馆比赛乒乓,出席曼菲斯接待委员会举办的社区晚宴。23日,到达阿拉巴马州的亨特斯威尔市,参观田纳西峡谷管理局。24日,抵达洛杉矶市,参观好莱坞“环球影城”的动画片及电视制作中心,在洛杉矶加州大学比赛乒乓球,出席美国乒协举办的欢送晚宴。

乒乓专刊未载的重要史实

美国乒协出版的这本专刊,处处体现对中国的友好,比如刊名的醒目汉字,正文全篇的中英双语对照,以及多幅显示中国民众生活和自然风景的彩照等等。不过也有缺憾,该刊所登载的中国代表团每日行程表,遗漏了一个重要内容,即在1972年4月18日抵达首都华盛顿时,美国总统尼克松在白宫玫瑰园特意接见了中国代表团团长庄则栋。

根据庄则栋的回忆,尼克松总统临时决定只接见庄则栋一人,由基辛格直接通知庄。庄则栋当时有点疑惑,但他很快就从政治角度想通了。因为其时中美尚未建交,若接见全体团员,恐怕会给外界造成美国政府和中国政府派出的代表团接触之误解,而尼克松单独接见他,可以表示美国总统和中国一名运动员的私人友谊,与中国政府无关。从当时新闻记者拍摄的照片可见,尼克松和庄则栋握手时,确实只有一个中国女翻译在场。

尼克松接见庄则栋,估计不会预先通知美国乒协,所以这本“乒乓球专刊”无法在中国代表团行程表里写进此事,想来也是情有可原的。

但是,我也在专刊中发现英译中的一些错误。比如“乒乓球在中国是项军动”(见《乒乓球简史》)。何谓“军动”?在汉语里从来不见此词,应属生造。英文原文Table Tennis is the number one sport in China,似可直译为“乒乓球在中国是第一运动”,或者把“第一运动”译为“国球”更显生动。再如,《乒乓球在中国》一章写到:中国乒乓球的重要性却始于1920年间。那时候毛主席提倡它,使其在人民解放军中成为一个有组织的活动。这段话显然有史实错误。其一,在整个1920年代,毛泽东从未担任过中共党主席或政府主席。毛是在1931年11月江西瑞金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首次担任主席。据考证,毛主席之称呼即始于此。其二,整个1920年代只有“中国工农红军”,抗日战争时期改称“八路军”、“新四军”等,直到1948年11月1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规定:今后全军番号统一使用“中国人民解放军”称号。还有一些明显笔误及文辞不通之处:把“顾客”译成“雇客”,“她曾觉得冷”译成“地曾觉得冷”,“我们喝了无数杯的绿茶”译成“我们渴了无数杯的绿茶”,“茅台酒”译成“茅苔酒”等。

尽管如此,美国乒协1972年出版的这本“乒乓球专刊”仍然是富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资料,因为它以丰富的事实和对照的笔法,回顾了中美两国人民及民间体育组织在1970年代初由乒乓球链接起来的纯真友谊,而这个只重2.5克的小白球,最后竟使中美两个大国互相敌视对立长达22年的严峻关系也开始缓缓解冻,即所谓“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

猜你喜欢

专刊代表团乒乓球
《考试与评价》英语高一专刊2020年第1—6期出版计划
《考试与评价》英语八年级专刊2020年第1—6期编辑计划
《考试与评价》英语七年级专刊2020年第1—6期出版计划
乒乓球与大铁球
各地代表团及代表剪影
迷你乒乓球
Google Shuts Down Five Products等两则
2009年年度专刊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