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时的考试作文
2017-01-09兰勇
兰勇
“背时的考试,背时的作文!”
我在心里诅咒着。“背时”:方言用词,通行于湘、黔、川、渝等诸多地区,意为违背时运,非常倒霉,不能与时代同步发展,表示被描述者运气极其不佳。
坊间一直有种说法:“考场作文与日常作文是不同的”。说话者言语间流露的有殷殷的关切,也有对不识时务者的警告。恕在下愚钝,什么才是考试作文?到底该如何来写这背时的应试文章呢?
先来比较两文:
刻骨铭心的一课
生活处处充满哲理,就像一本厚书,其中一行行,一字字,都能带给人深刻的反思。记忆里最刻骨铭心的一课,是那位让人难忘的小女孩儿……
那是升入初中的第一个周末,也是我第一次坐那么长时间的公交车回家,这“第一次”,带给我的记忆却是永久的。
多美好的下午啊,我喝着可乐,抱着本书,一上公交车,就找到了一个靠窗的位置,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我沉浸在故事的曲折情节中,看得津津有味,突然一个刹车,原本我脑海里刚才还演绎着的故事,像泡沫一般突然消失了。“这个车站怎么这么多人!”我正打算抱怨,我前面的那个女人已先按捺不住叫了起来。瞬间,全车人的目光像一把把利箭投向了她,坐在她后面的一个小女孩满脸通红,上前拍了拍她,示意不要这样。女人才就此罢休,将头转向窗户。
过了一会儿,一个步履蹒跚的老婆婆挤了过来,将手里提着的一袋青菜放在那女人旁边,靠着她站着。女人看起来很不高兴,将身子向内挪了挪。这时,后面的那个小女孩主动站起来,对老奶奶说:“老奶奶,您到这儿来吧。”“让什么!”她呵斥一声,说:“女儿,自己坐,我们可投了钱的!”
这位可爱的小女孩竟是她的女儿!实在是……
女孩的声音变大了:“妈妈,尊老是老师教育我们的。不管我有没有投钱,都应该让座。”说着,她起身扶老奶奶坐上了她的位置。
女孩儿满脸歉意地看了一眼老奶奶,又看了一眼妈妈,她的耳根通红,仿佛在气愤着什么。这时,旁边的一位叔叔说话了:“小朋友,真不错。将来,一定比你妈妈好!”说着,整个车厢的人开始议论起来,大家将一束束赞美的目光投向小女孩儿,而那个女人,脸靠向窗边,任由人们对她指指点点,说不出话来。
我在旁边目睹了一切,也不由向小女孩儿投去赞许的目光,她真的很棒。
女人被遗忘在一旁,此刻,车厢里充溢着对小女孩儿的无尽赞美。
小女孩儿的言行,给她的母亲、给我们所有人都上了一堂刻骨铭心的课,这堂课的名字,叫“道”与“德”。
难忘的一课
下了地铁,我立刻疾步走出地铁口。一是因为避免回家晚了父母担心,二是为了早点回家玩电脑(这点很重要)。
走出地铁口,红绿灯却恰好在此时完成了由绿转红的交替。望着那个七十多秒的“天文”数字,我不得不停下脚步,开始打量四周。很快,我的目光被他吸引住了。
他很瘦,像根麻茎秆,弯了的麻茎;他很矮,像棵桫椤(这是一种低矮的蕨类植物);他很老,额上的皱纹像一架手风琴——快散架那种。他头戴一顶鸭舌帽,坐在板凳上,左手拿着一把看上去有些年头的二胡,右手拿着拉二胡用的弓弦,正卖力地拉着。这声音并不悦耳,像一个不识音律的人在吹喇叭一样。更好玩的是,他并不是吹一支完整的曲子,而是把每个音阶随机进行排列组合,“不成曲调也没有情”。当别人都难受地捂住了耳朵,他却毫不顾忌,一副悠闲散漫的样子,好像在说“你咬我呀!”。
我呢,站在原地听得津津有味。
为什么呢?别急,容我慢慢解释。
现在这个社会太匆忙,太匆忙了。汽车、地铁、高铁,还有飞机,样样都是高速的代步工具。可是,这样快的速度,让我们不得不放弃沿途美丽的风景,而投身于4G网络中无法自拔。如果能够慢一点,会不会有所好转呢?
再有,QQ、微信、支付宝在今年春节展开了“红包拉锯战”,人们不得不在三者之间飞速地切换,忙个不停。电影院里,观众津津有味地欣赏电影,享受优越的环境和高端的设备。散场时,大家却留下一地的爆米花桶、瓜子壳便匆匆离去,留下清洁工独自在片尾曲中凌乱;3D眼镜随手扔进箱子就走,独有工作人员在那“灯火阑珊处”惆怅……如果所有人都像这位老人一样悠闲、自如、无忧无虑,不焦不躁,那会不会有所好转呢?
这时,绿灯亮了,我不慌不忙地过了马路。
回到家里,老爸问我:“电影好看吗?”
“好看!”我边说边走进房间,轻轻关上了门。
回想起刚才那位老人,他在我的视野中不过一分多钟,但这一分钟多钟却给我上了永生难忘的一课。
说明一下,本次考试作文题目是“ 的一课”,聪明的读者,您觉得哪一篇更佳呢?
我来告诉你它们考场上的得分:前一篇46分,后一篇42分。我不解,大不解,憋得难受。为此,我请阅卷老师心情闲适时仔细品读后复评,还把两篇文章分别都发在我的QQ空间里,让网友来评议,得出的结论惊人的一致,却与阅卷场上的评判截然相反。
当然,我也不认为第二篇文章有多完美,周.com就指出过它存在“前后两张皮”,过渡不自然的问题。但显而易见的是第二篇文章的优点是第一篇所没有的:能从生活中取材,能从生活生发感悟,这难能可贵。而第一篇,让人一看就知道是编造的,假得不忍卒读。
同样的文章的得分为何会呈现出考场与日常的剪刀差呢?大多数人给我的一个解释是,这就是考场上的应试作文与平时自由写作的区别。
我糊涂了:作文会因为环境的不同发生性质上的转变吗?同样的文章会因为批阅的时段不同而导致分数悬殊吗?
我只知道考场作文是限时完成的,篇幅不能太长,因而选材不能太宏大,至于其他方面还有什么不同,我的确没看出来。
先来看看考场上所谓的应试作文具有哪些约定俗成的“潜特点”吧。
首先,开门见山亮出自己的观点,或在题目或在开头。无论拿到什么题目,先解题,争取让老师尽早知道自己要表达什么。其潜台词是总不能要求老师拨草寻蛇吧!最好能让老师探囊取物,一目十行,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