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是怎样写生的

2017-01-09于非

老年教育 2016年12期
关键词:短尾禽鸟线描

于非

我是怎样写生的

《梅竹锦鸡》 于非

为了便于叙说,我的写生方法,约分为三个时期:即初期写生、中期写生和近期写生。

初期写生:用画板、铅笔、橡皮和纸对花卉进行写生,先从四面找出较美的花和叶,每一朵花和叶都画成原大,视点要找出对我最近的一点,只取每一个花瓣、每一朵花或每一丛叶片的外形轮廓,通过使用铅笔的轻重、快慢、顿挫、折转来描画它们的形态,而不打阴影,仅凭铅笔勾线表现出凹凸之形。画完,再用墨笔就铅笔笔道进行一次线描。在这期间,我还不敢画鸟,所有画出来的鸟,差不多都是摘自古画或是标本上的,并且还有画谱、鸟谱上的。只有草虫和鸽子,是我从青年时期即养育的,比较熟悉,掌握了它们的形似的。

建国以前,很难得到帮助性的批评和指导,尤其是我搞双勾的花鸟画,在那时竟找不到一两位前辈或同辈的画家面向着写生,当然,还限于我接触的面不够宽。我一方面对遗产加强学习,特别是赵佶的花鸟画,一方面从文献上发掘指导创作的方法;我一方面对花鸟进行写生,一方面向民间画家学习失传的默写方法。如此,才由弯路里逐渐地走了出来。

中期写生:我已经把素描和写生结合在一起,一面用铅笔写生,加强线和质感的作用;一面用毛笔按照物象真实的线加以勾勒。凹凸明暗,唯用线描来表达。同时,还加以默记,预备回家默写。对于一朵花瓣,不但用线可以描出它的轮廓,还可以用线的软硬、粗细、顿挫等手法,表达它的动静、厚薄、凹凸不平等具体形象。把观察、比较和分析所得的结果,在现场就得到了比较真实的记录。对于禽鸟动态的捕捉,却仍有一些困难,尽管此时我已不生搬硬套图谱了。

我养鸟是从它的名称、形象和饲料来做决定的。如黄鹂,它的名字见于《诗经》,它的形象是穿着一件镶着黑花的大黄袍,对入画来说,它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它的饲料困难——肉类与昆虫,特别是冬天,所以关于黄鹂我只好不去养育。在这一时期,我养了二十几种鸟。同时,我又读了一些关于鸟类的书籍,特别是鸟类的解剖。我一面观察它们的动态,一面研究它们各自不同的性格。我从动作缓慢而且精致的鸟去捕捉形态,逐渐地懂得了它们的眸子和中指(爪的中指)有密切的关系,关系着它如何动。这样,到了接近我近期写生之前,我已经掌握了它们鸣时、食时和宿时的动态,对于飞翔,我只发现了它们各自不同的飞翔方法,包括上升、回翔与下降,还没有能够如实地去捕捉到画面上。但是到了画面上,它并不能像写意画那样一下子就形神兼到,因为工笔画的刻画——务求工细,它是需要线描、晕墨、着色,以及分羽、丝毛的。因此,没有实践的经验,就很难把鸟的精神表现出来,就更不用说什么见笔力的地方。我的克服方法,是多看、多读和多作。对于遗产要多看,对于生物要多看,对于文献上的理论要多读,对于禽鸟的记录也要多读,对于写生也要多画,由多画更加熟悉它们各个不同的动作,因而也批判地接受了古代与近代的画禽鸟的方法。日积月累,逐渐地克服了形象塑造上的一些困难,逐步地走上了形和神的结合,但还没有达到形神皆妙的状态。

在我中期的写生,一方面务求物象的真实,一方面务求笔致的统一。有时强调了笔致,就与物象有了距离,如画花、画叶、画枝干,无论什么花、什么叶、什么枝干,总是用熟悉了的一种笔法去描写,对于“骨法用笔”好像做到了,对于“应物象形”却差得很多。有时忠实于物象,却忘记了提炼用笔。例如画禽鸟,毛和羽一样的刻画工致,对于松毛密羽,一律相待,不加区别,所画鸟禽,不够生动,并且毫无笔致。因此,我更加多观察(包括生物与古典名作),更加多练习。

北平解放后,我接触到了一些文艺理论,还得到了之前得不到的指导与批评。这对于我来说,是从暗处摸索之中,看到了极大的光明,更增加了学画的信心和决心。就写生来说,我把描写的时间缩短,把观察的时间延长。例如,牡丹开时,我先选择一株,从花骨朵含苞未开起,每隔一日就去观察一次,一直到这株牡丹将谢为止,观察的方法是从根到梢,看它整体的姿态,大概到第四次时,它的形象神情,完全可以收入我的腕底了。当观察时,我早已熟悉它生长的规律,遇到规律以外的,如遇雨遇风等,我就马上把它描绘下来,作为参考。

关于禽鸟,我也比之前有所改进。在以前,我对于鸟的动作的比较和鸟的各个特点的分析还不够深入。我就更进一步地观察,加以更细致地比较,不仅是长尾鸟与短尾鸟形态上的比较,还有长尾鸟和长尾鸟、短尾鸟与短尾鸟各个不同的动作上也加以仔细的比较。同时,对于各种鸟的特点的分析,与它们各种不同的求食求偶等生活习惯,以及它们各自不同的嘴爪翅尾,我也初步地找出了它们与生活的种种关联。在造型上,我改变了一律的刻画工整,不但把所绘鸟的毛和翎加以区分,还对松软光泽的毛、硬利拨风的翎,根据它们各自不同的功能和不同的品种,加以笔法上各自不同的描绘。对禽鸟的写生,我用速写的方法加以默写默记。例如,画飞翔的鸽子,我虽养过几十年的鸽子,但只是站在地面上向上看,所看到的动作,大半是胸部方面的,即使看到背部,也是它们向下降落的时候。我观察了三天鸽子自下而上飞翔的情形,飞鸽有时在我视平线下,有时却在上。这情形,和我所想象出来的形象,几乎完全相反。同时,我还找到了鸽子飞翔的动力所在,并发现飞鸽的形象有的宜入画,有的不宜入画。

总之,我由素描到写生,仅凭铅笔毛笔的线显示出物象的阴阳、凹凸不平、软硬、厚薄等,是经过一段相当艰苦的练习的。这练习,是从我的审美观点(入画不入画)的选择对象起始。选中之后,在表达形象的技法上,也是付出了相当的劳动才创造出生动的艺术形象的。我的经验告诉我,越是多观察生物,越感到表现技巧的不足,越能发掘出新的表现技巧。古人说:“学然后知不足”。唯有知不足,才能使人进步。

《梅竹锦鸡》(局部) 于非

猜你喜欢

短尾禽鸟线描
白描画禽鸟(十六)
直觉为舵 意象为帆——儿童直觉线描的“意象”表现教学实践
白描画禽鸟(四)
微故事
世界上最快乐的动物——短尾矮袋鼠
增设美术课堂线描小练习的实践与思考
短尾信天翁的生存之道
短尾狐买文具
李婷婷油画及国画作品选登
俄藏黑水城出土《禽鸟花卉》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