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综合评判的模拟训练管理效能评估研究
2017-01-09孙青虎
孙青虎
(北京理工大学 管理与经济学院, 北京 100081)
基于综合评判的模拟训练管理效能评估研究
孙青虎
(北京理工大学 管理与经济学院, 北京 100081)
随着模拟训练成为信息化军事训练的主要形态,基于信息技术的模拟训练管理效能正逐渐成为制约部队模拟训练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对模拟训练管理效能现状与问题的分析,建立了效能评估指标体系,建构了效能评估评判模型,提出了运用综合评判方法解决模拟训练管理效能评估的问题的一种方法。
模拟训练; 管理效能评估; 信息技术
1 模拟训练现状与评估需求分析
1.1 现状与问题
当前我军初步建立了涵盖各军(兵)种专业、层次衔接、体系较为完整的模拟训练管理体系,模拟训练与基地训练、网络训练已经成为信息化军事训练的重要常态模式之一。与蓬勃发展的模拟训练需求相比,模拟训练管理及效能评估有些滞后,目前模拟训练管理效能评估主要采用经验法、比较法和概略评判法,缺乏科学的、定量的、精确的评估[1-3]。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7]:
一是模拟训练管理效能评估理论滞后。模拟训练管理效能评估是信息化军事训练催生的新生事物,还没有建立起比较成熟的模拟训练效能评估理论体系,目前仅有的研究深度不够、视野不宽,运用的技术方法与模拟训练管理的实践契合度不高。
二是模拟训练管理效能评估手段落后。目前,模拟训练中心基本使用传统的效能评估手段,没有相应的信息系统提供保证,主要依靠管理人员的经验对模拟训练管理效能进行定性评判,往往造成评估结果失真、数据失准,评估的效度、信度和大众认可度不高。
三是模拟训练管理效能评估标准缺乏。截至目前,全军性的模拟训练管理效能评估指标体系还没有建立,导致各单位评估没有统一的标准,评估点的选择不一,以至于在实践中往往容易造成参评单位对评估结果质疑。
1.2 需求分析
模拟训练保障管理效能评估对象是模拟训练保障管理活动,主要包括模拟训练保障管理中涉及的资源,如人、财、物、技术和信息的管理能力和水平,模拟训练保障管理过程中的指挥、控制、处理和反馈等作用的实际效果,以及对模拟训练保障管理的绩效评价等。模拟训练管理评估包括“效”与“能”2个方面:“效”是指模拟训练保障管理的效果,主要包括模拟训练保障管理过程中的目标实现程度、资源投入产生的效益、经费使用的情况等;“能”是指模拟训练保障管理所生成或者达到的能力,主要包括模拟训练保障所能够承担的科目、提供的资源、可保障的施训规模以及通过模拟训练所达到的作战能力等。模拟训练保障管理效能评估是对模拟训练保障管理进行的综合性、评价性考核,是衡量模拟训练保障质量效益的依据,是改进模拟训练保障管理的基础。
模拟训练保障管理评估的最终效果由模拟训练保障对军事训练的效果决定,只有模拟训练保障管理产生正能量、促进军事训练水平提升,才能达到管理的真正意义。模拟训练保障管理效能评估指标体系、各类评估对象以及关键评估点的选取,应当坚持信息主导、技术推动,以建设推动军事训练转变的模拟训练系统、解决军事斗争准备现实问题、提高训练质量效益和确保训练安全为评估重点,以便有针对性地改进模拟训练保障管理方法,优化保障资源配置和管理决策过程、促进模拟训练保障管理的科学发展。信息化条件下模拟训练保障管理效能评估的意义主要有3个方面:
一是以评“析”管。评估对管理具有诊断作用,评估过程是严格的程序分析过程,是从评估内容的确定、指标体系的建立、被评估问题的定性与定量计算,到多种方案比较和优化的过程。这些过程可以发现模拟训练保障管理中不易发现的潜力或存在的问题,从而有利于采取有效的措施,扬长避短、防患于未然。
二是以评“导”管。评估对于模拟训练保障具有导向、牵引作用。模拟训练保障评估指标体系的每一个指标,都是模拟训练保障管理总目标的具体体现,可能因为某项指标的确立,使模拟训练系统的建设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也可能由于某项指标的缺失,使模拟训练系统成为短期产品、昙花一现。
三是以评“促”管。通过对模拟训练保障管理绩效评估,可以科学、客观、全面地反映军事模拟训练保障水平及其对国防建设的外溢绩效,对比不同方案的优劣得失,从而为管理决策提供重要的现实依据和理论支持,提高决策工作的科学性及合理性,促进有限模拟训练保障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2 效能评估指标体系设计
设计评估指标时,既要考虑满足当前军事斗争准备现实需求的近期效益,还要考虑影响未来长远发展的潜在效益;既要考虑与军事需求的契合性和由此带来的军事效益,同时还要考虑通过融合式发展而催生的外溢社会效益;既要考虑对科研成果技术水平的推动效益,还要考虑对军地人才培养的引导效益。因此,信息化条件下模拟训练保障管理效能评估的指标体系可以分为相互联系又互为不同的4部分:军事效益、社会效益、技术水平和管理效率。
2.1 军事效益指标
信息化条件下模拟训练保障管理军事效益可以分为近期军事效益和长远军事效益。近期军事效益主要由军事模拟训练的有用性、完整性、逼真性和易操作性来决定;长远效益体现在军事模拟训练的扩展性、人才培养以及军事影响力方面。其中模拟训练的有用性以配发的模拟训练器材(系统)对战斗力的影响程度以及是否满足承训任务量为主要指标进行评判;模拟训练完整度可以通过模拟训练内容和训练评价的完整性来评判;模拟训练逼真度可以通过对模拟训练系统的模型数据真实度、战场环境仿真度、操作使用仿真度和考核分析客观性来评判;模拟训练的易操作可通过系统界面友好性、运行流畅性以及使用培训、安装部署、维护保养的方便性来判断;模拟训练扩展性主要由所建模拟训练系统的功能扩展性和规模的扩展性来决定;人才培养主要体现在对管理人员、专家队伍、开发人员、保障人员的培养和锻炼,其指标量由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来决定;模拟训练的外溢影响力主要以训练演习产生的对外军事威慑力大小为指标进行评判。
2.2 经济和社会效益指标
军事模拟训练保障管理在地方经济、社会等非军事领域中产生的效益,可分为近期效益和长远效益。近期效益主要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方面:其中经济效益由模拟训练系统建设投入到地方的资金规模和利用率以及对相关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所决定;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促进地方从业人员就业方面。长期效益也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个方面: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模拟训练保障管理对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发展以及相关的软、硬件基础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社会效益主要包括对地方人才队伍的建设以及由训练演习产生的国防宣传影响力来决定。
2.3 技术水平指标
该项指标旨在考核模拟训练系统建设的技术水平高低和自主创新程度,主要包括技术先进性、创新性和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以及国产化和合作化程度等。技术的先进性、创新性主要是模拟训练系统在建模、网络通信、战场环境仿真、人机交互、人工、开发工具及框架等关键技术方面的性能量化指标;标准化、规范化程度则是实现模拟训练系统互联、互通、互操作的关键指标;国产化主要体现在仿真应用程序、操作系统等软件方面的国产化程度以及模拟仿真平台、计算机平台等硬件方面的国产化程度,是反映我国模拟仿真领域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合作化体现在军内和军地的合作建设程度,合作开发是未来军事工程建设的重要途径,有利于促进模拟训练系统走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
2.4 管理效率指标
该项指标从模拟训练保障管理的效率角度出发,主要为了考查模拟训练保障管理的规范性、经费使用情况、项目建设的时效性3个方面。模拟训练保障管理的规范性评估主要体现在是否能落实有关管理规定,严格按照项目论证、研制、鉴定、配发,组织人员培训、维护保养和提供技术支持的规程,严密组织工作、科学安排任务;经费的使用情况评估主要考察模拟训练系统的研制经费、生产经费、维护保养经费相对于同类系统的使用情况;模拟训练保障管理的时效性评估主要体现在要考察项目的建设周期。对于一般项目来说,从研制到配发部队并形成战斗力的周期不能太长,同时由于一些项目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还要考察项目进度是否可控。
3 效能评估评判模型构建
对信息化条军事模拟训练保障管理绩效能估模型建立步骤如下:
第一,确定评判对象的因素论域U=(u1,u2,…,un),U表示评判因素的集合。
第二,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本文采用相邻指标比较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向量。通常在进行成对比较时,人们头脑中通常有5种明显等级,用1—9尺度可以方便地表示[8],见表1。
表1 尺度aij的含义
以二级评价指标“近期军事效益”为例,根据简易表格进行指标权重的比较,对应的量化值如表2所示。
表2 “近期军事效益”指标权重比较表
由表2可得到判断矩阵。由于计算矩阵的特征根和特征向量相当困难,且通过定性比较得到的概略结果用精确计算没有必要,所以可以用简便近似方法计算,本文采用“和法”。
列向量归一化得到:
按行求和得到:WK12
归一化得到:
由此得到该项的权重指标W=(0.58,0.21,0.14,0.07),同理可求出其他指标的权重向量,见表3。
第三,确定评语等级论域。V(v1,v2,…,vn)为各评语组成的集合。本文选取优、良、中、差4个等级,其等级量化值分别为1、0.8、0.6、0.3。用德尔菲法,由n位专家给出模糊矩阵R。
式中rij为U中第i个因素对应V中等级Vj的隶属关系,与等级量化值合成后,U的专家评判结果R′为:
R′=R·V-1
第四,进行单因素评定结果加权评判。A(α1,α2,…,αn)是各因素对被评对象的隶属关系。因此单因素加权量化值为:
第五,对评价主体进行加权综合评判。求出单因素评判结果后,再根据单因素的权重系数W,得出最终评价主体的量化值。
B=W·[B1,B2,…,Bi]-1
第六,评判结果的分析处理。
表3 军事模拟训练保障管理绩效评估指标的权重
4 综合评估方法应用案例
以“陆军部队模拟训练中心”建设方案评估为例,具体探讨效能评估方法的应用。
4.1 陆军模拟训练中心建设背景
陆军部队模拟训练中心总体的建设目标是:以陆军兵种(专业)模拟训练为重点,以装甲兵、机械化步兵、炮兵、防空兵、工程兵、电子对抗兵、陆军航空兵等若干个部队(或院校)模拟训练中心为基础,建成覆盖陆军各主要兵种与主战装备、体现陆军特色、信息化水平较高的陆军部队模拟训练中心体系,具备组织和保障主要陆军装备操作技能训练、单车(单平台)协同训练和分队战术(多平台协同)训练的能力,并能够与大型合同战术训练基地、部队军官训练中心、院校作战实验室有机衔接和功能互补,共同保障模拟训练在陆军部队、院校广泛深入开展。
实现该目标总体上采取试点先行、分步建设的方法。但由于模拟训练中心体系的建设涉及单位多、训练内容复杂、系统互联、互操作性要求高,因此增大了建设难度,也出现不同的方案构想,孰优孰劣需要管理者进行科学的论证。
方案一:统一建设方案构想。即“统一领导、统一标准协议、统一平台、资源共享、合作开发建设”。该方案是由军委机关(原总部机关)负责全军模拟训练中心的顶层设计,制定建设总体方案、管理办法和技术标准;统一组织全军公用的训练信息系统以及陆军训练装备器材和信息系统的研制配发;各模拟训练中心发挥各自特色,利用全军各种公共资源实现优势互补;按照统一的数据标准、模型标准、接口标准,遵循公共平台信息交互协议,实现模拟训练中心内部和中心之间的互联、互通、互操作,构成协同训练综合环境。这一方案的主要优点是能够充分利用全军的优势资源,减少重复建设,模拟训练系统的互联、互通、互操作性好。但由于采取统一建设方法,不仅建设难度较大、需要对开发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而且建设周期较长,特别是改造原有模拟器材的工作量巨大。
方案二:分散各自建设方案构想。即“统一领导、统一标准协议的前提下,发挥陆军各兵种特色优势,立足自身应用、依靠各单位自身实力开发建设”。该方案也是在军委机关(原总部机关)的统一组织领导下,各模拟训练中心按照项目建设要求,遵循全军统一的标准和协议,立足自身实力和获取的各种资源,不拘泥使用特定的平台和开发工具,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构建系统,以标准的接口和协议支持与其他系统间的连通。这一方案的主要优点是可以较为迅速地完成模拟训练系统的建设或改造升级,开发人员的培训量较少。但由于采取分散建设方法,不仅不能充分利用公共资源和提供自身资源,实现资源的集中高效利用,而且模拟训练系统的互联、互通、互操作性较差,影响模拟训练的扩展性。
4.2 陆军模拟训练中心建设的绩效评估
由于陆军模拟训练中心的建设是模拟训练保障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参照军事模拟训练保障管理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为减少计算量,本论文直接把二级指标作为评价的单因素指标,选取10位专家对模拟训练中心建设的2个方案的基本内容和预期效果进行评判。
例如:对方案一的“近期军事效益”的专家评价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近期军事效益”专家评价表
根据前面评语等级量化值,该指标的专家评判结果为:
同理可求出其他指标的评判结果,见表5。
而后,根据“近期军事效益”各项的评判结果和隶属度,得出方案一“最终近期军事效益”评判值为:
最终各项计算结果如下。
4.2.1 方案一:近期军事效益为
[0.86,0.78,0.76,0.84]-1=0.82
长期军事效益为
[0.93,0.86,0.94]-1=0.90
表5 全军模拟训练中心建设绩效评估的指标权重及评判值
近期地方效益为
长期地方效益为
技术水平为
[0.93,0.91,0.94,0.82,0.95]-1=0.92
管理效率为
[0.92,0.840.72]-1=0.81
4.2.2 方案二
近期军事效益为
[0.88,0.84,0.82,0.83]-1=0.86
长期军事效益为:
[0.75,0.76,0.80]-1=0.76
近期地方效益为
长期地方效益为
技术水平为
[0.90,0.87,0.82,0.70,0.85]-1=0.83
管理效率为
[0.85,0.860.84]-1=0.85
方案一的最终综合绩效为
B=A·R′=[0.3,0.16,0.06,0.11,0.25,0.12]·
[0.82,0.90,0.65,0.87,0.92,0.81]-1=0.85
方案二的最终综合绩效为
B=A·R′=[0.3,0.16,0.06,0.11,0.25,0.12]·
[0.86,0.76,0.65,0.69,0.83,0.85]-1=0.80
4.3 陆军模拟训练中心建设效能评估结果分析处理
通过对2个方案评估结果的分析比较,可以看出方案一(集中统一建设方案)总体上要优于方案二(分散各自建设方案),但优势并不十分明显。具体来说:在“近期军事效益”“管理效率”方面,方案一要劣于方案二,原因在于统一建设相对分散建设难度较大,系统建设周期相对较长,进度可控性相对较差,不利于快速形成战斗力。但在“长期军事效益”“长期地方效益”以及“技术水平”方面,方案一有明显优势,特别是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以及促进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有明显优势。根据上述评判结果,方案一更加符合未来模拟训练系统建设和发展的趋势。当然,在个别不利情况下,方案二是对方案一的较好补充,对快速生成战斗力、节约经费和时间有一定帮助。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结论:陆军模拟训练中心建设应采取“以统为主,统分结合”的建设模式,这样既能够保证全军部队模拟训练中心体系的完整,又能够实现陆军模拟训练中心建设在上级统一领导下的特色发展,取得最大建设效益。
References)
[1] 张波,刘非平,荣昶.合同战术实兵演习训练模拟系统研究[M].北京:海潮出版社,2014.
[2] 李江涛,刘非平,荣昶.基于模拟的作战实验管理框架[M].北京:海潮出版社,2014.
[3] 刘丽巧,刘非平,荣昶.作战系统数学形态研究[M].北京:海潮出版社,2014.
[4] 杜立平.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保障研究[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1.
[5] 姬世峰,李文清.模拟训练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海潮出版社,2014.
[6] 杜立平.军事训练保障学[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4.
[7] 荣昶,杨斌,王振东.军队院校教学保障[M] .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3.
[8] 姜启源,谢金星,叶俊.数学模型[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Research on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of simulation training based on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method
Sun Qinghu
(School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081,China)
With the simulation training as the main form of information military training, the simulation training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based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gradually becoming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that restrict the military simulation training. By analyzing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 of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of simulation training, an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s constructed, an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model is built, and a method of applying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of simulation training is also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simulation training;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10.16791/j.cnki.sjg.2016.12.053
2016-06-15
孙青虎(1972—),男,山东平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模拟仿真技术与管理.
E-mail:sunqinghu@126.com
G423.04
: A
: 1002-4956(2016)12-02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