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产业链视角下推动化肥投入零增长路径
2017-01-09张灿强
张灿强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北京 100810)
全产业链视角下推动化肥投入零增长路径
张灿强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北京 100810)
分析了化肥生产、流通、使用和管理环节的主要问题,提出从全产业链各环节做好“减法”、缓解化肥产能过剩、推进相关立法工作、推广科学施肥技术、研发环保型肥料等建议。推动化肥投入零增长,需要运用系统思维,站在整个化肥产业的高度,既要综合施策,又要针对各环节出现的问题重点突破,推动实现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的目标。
化肥 产能过剩 零增长
中国用占世界10%的耕地生产了占世界25%的粮食,同时也消费了占世界40%的化肥,化肥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与此同时,我国化肥施用普遍存在着施用量偏多、利用率不高等问题,造成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2- 4],化肥使用不科学往往成为人们诟病的焦点。从全产业链角度看,化肥使用问题是由生产、流通、管理等多种因素相互叠加所造成的。目前,应多管齐下,瞄准产业链各环节中制约化肥减量的主要问题来开展政策创设,以推动实现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的目标。
1 化肥产业现状
1.1 化肥生产上产能过剩问题突出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化肥行业保持快速增长,氮肥和磷肥的产量及消费量已居世界首位,并实现自给有余;钾肥生产跃居世界第4位,自给率提升至50.3%。农用化肥的产量从2000年的31 860 kt增长至2014年的68 870 kt,年均增长率5.7%。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涉及化肥生产的企业达6 000余家,仅山东省就有1 800多家,其中80%属于中、小型企业。与此同时,国产化肥价格持续低迷,尤其是2013年以来,国产尿素、磷酸二铵、氯化钾价格创近年来新低。化肥市场持续供大于求,产能过剩明显,据初步测算,2014年氮肥和磷肥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5%和72%。化肥行业的亏损面扩大,据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统计,2014年全行业亏损56.6亿元,亏损额创历史记录。在产能过剩、供大于求、价格低迷的态势下,市场竞争加剧,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生存处于危机状态;部分企业甚至铤而走险,仿冒大品牌、产品养分含量不足、产品标识模糊及虚假宣传等现象较为突出。
1.2 化肥流通上市场秩序亟待加强
当前市场上肥料产品众多,广告可谓铺天盖地,商家自卖自夸,农户选择迷茫。在广大农村地区,村、镇农资店是直接面向农户的末端代理商,不仅在化肥销售上而且在施肥指导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客观上要求经销人员具有一定的农业基础知识和经验,对化肥的养分含量、适用作物及使用方法等具有相当了解;然而,实际上化肥经营门槛低,部分经销人员达不到开展技术指导的要求,有些甚至会误导农户。为扩大产品销售,农村地区还活跃着许多无照经营的“游走商”,通过送肥入户到田,搭配销售吸引农户购买;个别小企业还聘请“忽悠团”夸大肥料效果,农民对肥料缺乏鉴别能力,在强大的营销攻势下,很容易购买其产品,而这些肥料产品的质量却难以保障,且因没有固定的经营场所,往往成为监管的盲区。“互联网+农资”已不是新鲜事物,在化肥的电子商务模式中,产品质量如何保障、监管责任谁来承担都是需要解决的新问题。
1.3 化肥使用上消费结构升级使得“减肥”压力加大
从未来居民对食物的需求数量和结构反观化肥需求,随着消费结构升级,居民直接口粮消费可能有所下降,但饲料、工业等用途将持续增加。据预测,未来10年,中国玉米饲料消费需求年均增长2.7%。虽然进口可满足部分需求,但由于我国粮食需求基数大,以我为主、立足国内还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战略。水果和蔬菜消费需求依然强劲,到2023年,人均蔬菜和水果消费量将分别以年均1.1%和2.5%的速度增长,优势区域的种植面积将继续扩大[5]。从不同作物品种的施肥量来看,果树和蔬菜的亩均施肥量(1亩=666.67 m2)远高于粮食作物,分别是粮食作物的1.5倍和2.5倍(图1),给农用化肥施用量的削减带来一定压力[6]。
图1 不同作物品种化肥施用量(折纯)
此外,小规模分散的家庭经营模式在我国还将长期存在。从农业经营主体的数量来看,虽然家庭农场和经营大户发展较快,但数量占家庭承包经营农户数的比重不足2%,小农户仍然是大头,加之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老龄化趋势明显,都给科学施肥技术的推广带来一定困难。
1.4 化肥管理上监管和执法能力有待提升
从立法角度讲,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针对肥料管理的法律法规,相关规定分散于《农业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和《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条文中,其属于指导性文件,由于涉及的法律和法规多、执法的系统性不足以及管理部门执法依据不充分,难以充分发挥法律的惩戒作用。农业管理部门所依据的《肥料登记管理办法》立法层次低,没有封存、扣押或吊销权,不能对肥料市场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从化肥生产经营的管理部门来看,生产主要由技术监督管理,市场由工商管理,使用由农业部门管理,另外还受发改委、工信部、国资委、环保部、商务部、供销社以及专业协会等部门的指导和管理,进而形成了“九龙治水”的格局,有的环节交叉、责任边界不明,存在较多的真空环节。
2 “减法”措施
2.1 从化肥生产上着力化解产能过剩
贯彻落实《推进化肥行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着力化解过剩产能,严格遵守行业准入条件,控制新增产能,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鼓励企业兼并重组。针对部分经营困难、技术条件落后、主要进行传统肥料生产的中、小型企业,逐步引导其主动退出。根据区域土壤类型、作物种类调整企业产品结构,更多地与农业生产实际需求相配套。转变化肥企业的经营理念,强化农化服务,形成“产品+服务”的经营模式,拓展企业发展空间。鼓励化肥生产企业组建农化服务队伍,通过农企对接,开展测土、配方、配送、施肥、技术指导及农户培训等一体化服务体系。创新农化服务模式,推出专用肥配制、个性化定制等商业服务模式。
2.2 从化肥管理上加强立法和监管
化肥是粮食的“粮食”,直接关系到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肥料作为农业专用投入品,其产品特性决定了必须由专门的法律来管理,美国、加拿大、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都出台了肥料法或相关法律。针对我国化肥管理立法缺位的问题,借鉴国外经验,应加快出台《肥料管理条例》,建立肥料产品准入和退出机制,明确相关管理部门的职责,规范生产、经销、使用等主体的行为,加强监管和执法能力建设,将多部门联合农资打假工作常态化,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化肥的行为。规范产品标识、广告宣传,对标识含糊、虚假宣传的行为进行处罚。强化农资监管执法能力,在人员、经费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探索多部门联合执法的模式,打击农资无照经营。加强化肥销售环节的管理,适当提高化肥经营门槛,加强对销售人员进行农化知识培训,探索开展农资经营者资格认定制度。
2.3 从化肥使用上瞄准关键作物和重要环节
从不同作物和品种的用肥格局看,果树和蔬菜是今后化肥减量的重点,也是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扩大推广的重点领域,出台商品有机肥使用补贴政策,引导农户进行化肥替代。粮食作物依然具有“减肥”潜力,据测算,如果全部按照测土配方施肥,粮食作物可削减化肥使用量26.7%[7]。在作物优势生产区建立配方肥生产、加工和配送服务中心,落实、调整和完善农业三项补贴政策试点工作,将补贴与耕地地力保护挂钩,向配方肥、缓(控)释肥等新型肥料倾斜,研究解决制约秸秆还田等资源化利用的瓶颈,逐步提高耕地的有机质含量。开展对农户科学施肥的教育培训,加强农户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充分发挥合作社在农资统购统销和指导农户生产等方面的作用,探索完善“农资购买卡”制度,实现农户信息、种植信息、肥料信息查询和追踪,将施肥建议与购买卡嵌套,集多功能于一体。
2.4 从化肥科技上加强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
加强企业科技研发能力,争取在关键技术和装备上有所突破,鼓励企业研发高效、环保型肥料。推动产学研结合,加强节肥作物培育,启动实施作物节肥综合技术研发和集成项目。组建专家团队,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推广种肥同播、化肥深施等高效施肥技术,着力提升化肥利用率。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农资监管与追溯平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确保“卖”得安全、“买”得放心、“用”得可管可查。规范“互联网+肥料”经营模式,加强线上、线下产品监管能力。吸收借鉴传统农业技术的精华,如稻田养鱼、桑基鱼塘等循环农业模式,构建低碳农业技术体系,推广一批经济效益高、生态效益好的生态农业模式,建立产业、区域等层面的多级循环网络。
3 结语
为推动化肥投入实现零增长,2015年,农业部印发《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提出了化肥投入零增长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目标任务、技术路径、区域重点和主要任务,为科学使用化肥提供了指导;同时,农业部还印发了《农业部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提出“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将减少化肥用量作为治理面源污染的重点工作之一。
从全产业链视角来看,化肥使用不科学固然是造成问题的重要原因,是“减肥”的重点环节,但也要看到化肥生产、流通、管理等环节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化肥使用不科学以及用量居高不下。因此,推动化肥投入零增长,需要运用系统思维,站在整个化肥产业的高度,既要综合施策,又要针对各环节出现的问题重点突破,从而形成“减肥”合力,争取实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的目标。
[1] 张利庠,彭辉,靳兴初.不同阶段化肥施用量对我国粮食产量的影响分析——基于1952—2006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J].农业技术经济,2008(4):85- 94.
[2] 张林秀,黄季焜,乔方彬,等.农民化肥使用水平的经济评价和分析[M]∥朱兆良,NORSE David,孙波.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对策.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81- 100.
[3] 林源,马骥.农户粮食生产中化肥施用的经济水平测算——以华北平原小麦种植户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3(1):25- 31.
[4] 张维理,吴淑霞,冀宏杰,等.中国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估计及控制对策Ⅰ.21世纪初期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形势估计[J].中国农业科学,2004(7):1008- 1017.
[5]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4—2023)[R].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2014.
[6]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1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7] 张灿强,王莉,华春林,等.中国主要粮食生产的化肥削减潜力及碳减排效应[J].资源科学,2016(4):790- 797.
The Route of Promotion of Fertilizer Input Zero Growth from Perspective of Whole Industry Chain
ZHANG Canqiang
(Research Center for Rural Economy,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Beijing 100810)
The main problems of production, circulation, use and management link of chemical fertilizer are analyzed, suggestions including to do “subtraction” in each link of whole industry chain, to relieve fertilizer overcapacity, to push on related legislation work, to promote scientific fertilization technology, and to research and develop environment friendly fertilizer etc. are proposed. Promotion of fertilizer input zero growth needs to apply system thinking, to stand at the height of whole chemical fertilizer industry, not only to take comprehensive measures, but also to make breakthrough at key points based on problems arisen in each links, achieving zero growth of use of chemical fertilizer by the year of 2020.
chemical fertilizer excess capacity zero growth
张灿强(1983—),男,博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业农村政策研究,研究方向主要为农业资源环境保护、生态农业与可持续发展;zhangcq2010@163.com。
F416.7
A
1006- 7779(2016)05- 0001- 03
2016- 04-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