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支撑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商业政策研究
2017-01-09王蓉
王蓉
(兰州理工大学科技处,兰州730000)
科技支撑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商业政策研究
王蓉
(兰州理工大学科技处,兰州730000)
甘肃省要想实现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商业的支持必不可少。以探究商业政策对科技支撑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目的,结合发达国家商业政策,对甘肃省商业政策支持科技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科技支撑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商业政策建议,完善现阶段科技支撑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商业政策措施。
商业政策;存在问题;对策建议;甘肃经济社会发展
商业政策是调整各类经济主体交易性 “逐利”行为的制度及管理措施,主要涉及产业、人才激励及知识产权等方面政策[1],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具有普遍意义。在国外,商业政策被限定在微观层面,而国内的文献普遍将商业政策作为公共政策,定位于宏观或中观层面,是对某类经济活动或某种产业的支持或限制政策[2]。由于资金和人力资本是技术创新活动中两种最具决定性的投入要素,必然对技术创新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甘肃要实现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商业的支持必不可少。在分析商业政策支持科技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探析甘肃省商业政策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商业促进甘肃科技发展的对策建议。
1 商业政策支持科技发展的现状
1.1 商业政策支持科技发展的国际经验
1)美国。美国政府广泛使用各种市场政策手段,通过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运行机制,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通过政策引导、利益驱动和教育培训促使传统产业的科技人员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再就业。将培养优秀人才、促进人才流动、广泛吸纳国外智力作为发展高新技术及产业的重要措施。在引进人才时,优化人才使用环境,解决人才不敢来创新的后顾之忧;强化人才的自主性,保障人才自主选择服务地区和时间,对人才特事特办,对人才奖励以其贡献程度不封顶、不设卡;更重要的是建立依靠现有人才去引新的人才的引进机制,促进人才循环。政府还通过一系列政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如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术转让制度,通过全国性的技术转让计算机网络,为全社会和工业界提供技术转让信息服务,提高了科研成果商品化的比例。
2)日本。日本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着手科技体制改革。大力推举青年科技人员,文部科学省推出鼓励年轻学者研发活动的人才政策,从2004年起在大学新设“任期制助教授”职位,从而保证这些年轻学者能够摆脱教授的束缚,自由地开展学术活动。日经产省与大企业合作,建立专供青年科技人员使用的实验室,加强重点发展产业领域的人才培养。为吸引国外技术人员,2016年公布了新的人才强化政策,缩短拥有专业知识的外国人的永久居住权的取得时间,旨在吸引海外优秀人才。另外,政府以中小商业企业的新体制建设为目标,通过商业的协作化、共同化等组织化手段,把重点转移到商业现代化政策的方向。近年来的“负利率时代”使日本市场投资吸引力提升,尤其是日本采取的一系列企业治理改革、股票回购等措施以后,更加适宜海外资本进驻日本。
3)欧盟。欧盟国家对企业技术进步实施了全方位的资助政策,包括为企业创新活动实施经费补贴、设立技术创新风险扶持基金,建立技术创新成果奖金、设立国家信用担保基金等。德国极端注重对技术、经济、环境的三维协调发展。作为技术创新的社会基础,德国具有十分健全开放的、平等有序和法制化的市场经济大环境,合理有序的竞争机制和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使得企业自觉努力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法国为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创新事业的发展,推动有关创新信息的交流,研究部开设了环境科学、生命科学等15个创新科研网站,为研究机构、大学实验室、大型企业研究中心和新型中小企业建立了一个网络交流与合作的渠道。为了推动新技术的传播与推广,法国研究部还开辟了技术传播网络,在各地建立了基层的技术转让中心、技术创新中心、技术资源中心,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4)韩国。韩国建立新技术商业化专业网,并与技术价值评估相连接,确立以客观性的技术价值评估为根据的专业网的运营及管理体制。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并运营以信息使用为中心的国家研究开发综合信息专业网络。为迅速有效地提供与国家研究开发相关联的信息,确立了以信息利用者为中心的系统体系和专业网站,把研究开发管理及成果数据库与科学技术相关的数据库等综合性地连接起来,使其成为一条龙服务体系。
1.2 商业政策支持科技发展的国内经验
1)中关村科技园。中关村科技园区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不断加大园区研发资金投入,鼓励高校、科研机构的科研选题与企业技术创新相结合,鼓励各类科技人员创立高新技术企业,促进科技创新。2010年,为探索企业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有利于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中长期激励分配机制,印发了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实施办法》,在营造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激发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开展自主创新和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等多方面有重大突破。此外,为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发展潜力大的优质小企业,加快中关村国家知识产权制度示范园区建设,推动中关村园区中介服务体系建设,还制定了《中小企业创业服务楼支持资金》、《中关村科技园区专利促进资金》、《中关村科技园区企业购买中介服务支持资金》等一系列政策。
2)天津滨海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制定了《天津滨海新区吸引、培养和使用人才的指导意见》,一方面通过奖励资金、户籍办理、配偶就业、子女学习等传统激励方式吸引人才,另一反面通过柔性用人机制,变通职称评选制度,将创新成果纳入评选依据,鼓励人才来实验区大胆创新等新型激励方式吸引人才。还通过采取一系列政策,加快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将创造知识产权作为实施各类科技计划的目标和要求,将运用知识产权作为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的重要内容,建立激励机制,完善落实政策措施,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性。通过加强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引导大学、科研院所与企业建立一批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衔接互动。通过加快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大型科研仪器协作共用网和科技信息与文献共享平台建设,鼓励科技资源服务企业,推进科技创新及科技成果转化。
2 甘肃省商业政策现状
2.1 商业政策支持甘肃省科技发展的现状
为推动科技发展,甘肃省出台了一系列商业优惠政策,包括市场政策、产业政策、科技人才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降低科技成果转化中交易费用的政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组织及市场体系培育政策、优惠的科技园区土地政策、政府采购优惠政策。近年来,在各种政策的作用下,甘肃的创新环境不断得到改善,重大专题项目组织实施顺利,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取得了显著的科技成果。以2014年为例,全年共获得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资助经费11.26亿元,获国家科技奖10项;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13.91%;实现技术交易额115.2亿元,较上年增长15.1%;各类专利申请量12020件,授权量5097件,分别较上年增长9.5%和7.6%,达到历史最好水平,见表1。
表1 2010-2014年甘肃省科技发展部分指标情况
2.2 甘肃省科技发展中商业政策存在的问题
1)市场政策不健全。科技产品及服务的市场制度建设滞后,市场体系不健全,交易秩序不规范,交易规则缺乏。市场准入条件过于宽松,产品标准体系建设缓慢,分级制度、信用评级制度及责任追究制度缺乏。市场政策对于甘肃创新型科技产品的保护力度明显不够,阻碍了甘肃科技进步。价格政策在促进科技发展方面作用很小,缺乏实施途径。科技研发及科技成果推广,基本上还主要依靠政府采用行政手段,市场手段严重缺乏。
2)产业政策存在明显不足。省内城市经济圈发展缓慢、区域间产业同构现象严重,产业一体化配套设施建设滞后、投资软硬环境缺乏吸引力等限制了甘肃产业一体化的进展。由此表明,产业政策存在明显不足。产业集群内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是制约甘肃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因素[3];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技术及共性技术缺乏也是制约甘肃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原因。此外,产业集群松散,龙头企业缺乏、产业联盟缺乏、产业集群内部分工不合理、产业集群服务体系不健全等制约了甘肃产业集群的发展。
3)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甘肃知识产权意识落后,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问题重视不够,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机构设置不合理,知识产权的激励力度有限,特别是发明专利奖励力度太小,专利权、商标权申请与维持的费用过高,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缺乏,法律咨询与服务机构不足。
4)科技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不健全。对甘肃科技发展急需的科技领军人物等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不够,引进条件缺乏吸引力,不能促进高端人才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缺乏资金,对企业员工教育与培训的激励不够,高校专业设置落后于市场需求。商业激励手段传统落后,较多侧重于短期的物质激励,不利于发挥科技人才的潜力。科技人才评价机制不合理,市场机制不健全,管理体制僵化,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5)科技成果转化不畅。科技成果信息不对称,科技产品供求结构脱节,信息搜集渠道缺乏,科技企业信息失真,信用体系尚未建立,缺乏为公众服务的信息网络平台及信息数据库,科技产品交易的市场约束机制不健全。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机制不健全,产学研部门间的合作缺乏动力机制,科技成果转化所需的公共平台及各类中介机构严重不足。
3 科技支撑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商业政策建议
3.1 逐步健全市场政策法规
维护科技产品交易的市场秩序,逐步建立健全科技产品交易的市场体系;对进入市场销售的科技产品进行强制性鉴定,在合格的技术产品上加贴质量市场准入标志;政府技术市场管理部门加快分门别类地对各类主题的信用进行评级,以政府公信力传递技术质量的“信号”;地方各级政府进行科技产品招标时,总招标额中至少10%的科技产品,必须中小科技企业来提供;10万以下的政府采购合同,在产品质量相当的情况下,优先考虑创新型企业;通过政策激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合建面向市场的技术中心及中试基地,以市场化方式推广新技术、新产品。
3.2 加强产业政策引导
加快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经济圈发展、加快新型区域分工、建设产业配套和集聚基地,推进产业一体化;政府要引导企业家、技术创新人才和技术创新资源向产业集群流动;围绕支撑优势产业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科技攻关力度,支撑优势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及产业结构优化;通过扶持龙头企业,培育科技中小企业,使两类企业发挥各自的创新优势;鼓励基于技术创新的产业联盟;不断优化产业集群结构,提高产业组织化水平和市场化程度,建立技术创新链、高端产业链、企业生态链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不断健全产业集群服务体系,营造良好的产业集群发展环境。
3.3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增强全社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鼓励企业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部门,负责分析专利信息、市场调研、申请专利、制定专利战略等工作;进一步完善中介服务体系,为企业和科研单位提供与知识产权有关的市场信息;逐步完善各种产权制度的执行规范,在考核中提高知识产权所占比重,并加大对发明专利的奖励力度;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并加大惩罚力度。
3.4 科技人才的商业激励
设立引进人才发展专项资金,重点引进一批甘肃科技发展急需的科技领军人物;一次性奖励具有博士学位以上的高级人才带科技项目进入甘肃省内高新区创业,并优惠提供所需研发场地及公寓住房;政府资助企业加强员工培训,允许企业科技人员的工资及企业用于人力资源方面的教育、培训费用进入会计成本;鼓励省内高校顺应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鼓励企业以年薪制、职工持股计划、股票期权、剩余分享等现代方式对科技人才进行激励;完善科技人才的识别与评价机制;对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和管理人员离岗办科技企业或从事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工作允许保留其在原单位的工作关系。
3.5 降低科技成果转化的交易费用
对科技成果转化采用市场评价办法,强化高校、科研院所技术创新的市场导向,提高技术商品的有效供给;依托甘肃科技成果网,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成果转化;制定企业信用标准,采用国际通行的方式发布企业信用评级报告;充分发挥甘肃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作用,强化信用约束,实现企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有机统一;建立信息共享机制,解决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机制建设,大力培育科技中介组织发展,实现企业与高校及科研院所技术的深层次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1] 赵戊生.广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商业政策比较分析[J].中国商贸,2009,8:175-176.
[2] 蔡文浩.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商业政策设计的原则与政策结构[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9(6):92-97.
[3] 杨世智.甘肃省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喜中有忧发展形势不容乐观[N].甘肃日报,2009-05-21(2).
F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