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性科技文献共享平台发展战略研究
——以甘肃科技文献共享平台为例
2017-01-09张云霞
张云霞
(甘肃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00)
区域性科技文献共享平台发展战略研究
——以甘肃科技文献共享平台为例
张云霞
(甘肃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00)
甘肃科技文献共享平台作为国家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性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具体实践,自建成以来,文献服务功能日趋完善,服务用户数量日益增多,不断涌现出新的知识服务产品,在推进区域文献资源开放共享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立足于甘肃科技文献共享平台发展的现状,对区域性科技文献共享平台发展战略进行了有益探索。
科技文献共享平台;发展战略;甘肃
随着知识经济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科技基础条件已成为国家最重要战略资源之一。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科技部等部委 《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开始启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工作。科技文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是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六大共享平台之一。随后,四川[1]、河南[2]、浙江[3]等省市陆续搭建了区域性科技文献共享平台,旨在利用现代图书馆理念及现代网络技术,使分散在各部门、各地区文献资源得到有效的整合与良性互动,更好地体现了文献服务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甘肃科技文献共享平台应运而生。甘肃科技文献共享平台作为一个区域性科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共享平台,以协作、共赢为目标,集聚了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甘肃省图书馆、兰州大学图书馆等多家文献服务机构,在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的科技文献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 甘肃科技文献共享平台建设与服务现状
1.1 基本情况
甘肃科技文献共享平台是国家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具体实践。2005年,由甘肃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牵头,联合省属科研院所、中央在甘院所、公共图书馆、高等院校、行业信息中心和企业情报机构等六类单位组成共建联盟启动建设。2007年正式建成,并面向社会开放共享。其宗旨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整合集成我省现有的科技文献信息资源,构建门类齐全、结构合理、面向全省、服务西北的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协同保障体系和网络快速传递服务体系,提高科技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使甘肃省科技文献服务的整体水平有显著提高,缩小与国内信息资源数量、质量、分布空间的差距,为甘肃的科研、生产、教学提供文献信息保障。经过多年的发展,甘肃科技文献共享平台通过整合、引进、自建和共享等方式,形成了资源结构合理、学科领域广泛、地方特色明显的资源保障体系;通过打造基于元数据的学术搜索引擎和基于反向代理的镜像资源引擎,建立了服务功能齐全、技术水平先进、用户体验便捷的技术支撑体系;通过市 (州)、行(产)业服务站建设和跨区域协作共享,构建了覆盖市州县区、渗透行业产业、辐射周边区域的协同服务体系。
1.2 主要特点
1)注重文献资源建设。文献资源较为丰富、重视特色数据库的建设。甘肃科技文献共享平台通过引进国内外主要大型数据库系统、整合国内外元数据仓储、自建系列地方特色数据库等方式,形成了学科领域广泛、地方特色明显的资源保障体系。截止目前,引进资源达到16类40个,整合资源达到6.6亿条。
2)自建一批特色数据库。甘肃科技文献共享平台注重本地特色资源库的建设,联合联盟单位,集结各单位的学科优势,组建了一批西部特色学科的主题数据库。主要包括生态学、藏医药、水资源、沙生植物、敦煌学、沙尘暴、四库全书、牦牛、马铃薯、棉花、孜然等特色专题资源,截止目前共有自建数据库105个,已成为甘肃科技文献共享平台发展与提供服务的基础和标志。
3)重视信息系统开发。利用信息系统可实现多元化、深层次的服务。甘肃科技文献共享平台开发的创新助手是可面向政府、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用户,进行科技信息挖掘、分析和创新能力评估的工具;还自主开发了机构科技创新能力透视系统,该系统是一个分析及评价国内产学研机构科研创新能力的平台,可通过科学的评价体系,全面剖析技术创新型企业、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创新活动及科研产出成果。
4)服务形式多元化。甘肃科技文献共享平台通过技术引进、自主开发和联盟共享,打造了基础服务和知识服务两大功能,构建了以文摘信息“查全、查新”为特点的“学术搜索引擎”,以全文资源“及时获取、满足下载”为特点的“镜像资源引擎”,形成了两套引擎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的文献获取通道。基础服务功能有学术搜索、原文传递、委托服务、参考咨询等;知识服务功能涉及文献聚类、主题趋势、知识脉络、产业地图、竞争情报、热点监测、机构评价、学者及机构空间等多方面。
5)业务增长迅速。甘肃科技文献共享平台自2007年全面启动以来,随着文献业务的不断扩展,在省内14个市州先后设立了服务站,采取 “嵌入式、本地化、一站式”的文献信息服务方式,为企事业单位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信息资源保障。服务用户数量不断增加,2007年有5家用户,2008年快速增加到74家,截止2014年已有集团用户169家。单看原文传递业务,2013年甘肃科技文献共享平台传递文献原文2365条,2014年传递19173条,比上年增加了七倍多的业务量,实现了飞速增长,高效满足了用户的服务需求,如图1所示。
图1 甘肃科技文献共享平台集团用户的服务数量
2 甘肃科技文献共享平台发展阻滞因素
2.1 资源共建共享力度不强
甘肃科技文献共享平台联盟单位文献资源总量约占全省科技文献资源总量的一半以上,覆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农业、医学等多个领域。联盟虽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行政隶属关系的限制,由于知识产权保护的限制以及激励约束机制的缺乏,联盟单位共享的文献资源有限、共享力度不大,致使部分平台用户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2.2 特色数据库不够精深
现有自建特色资源数据库种类较多,但存在分类不够专业精确、重点不突出、创新型不强等问题,不能满足学科和产业发展的需求。马铃薯、中藏药、玉米、牦牛等本地优势特色产业的资源库仍有待细化与深化,甘肃本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较为滞后,导致平台用户的部分文献需求无法满足。
2.3 网络服务环境建设较不足
由于省内的一些僻远县区的网络服务环境建设步伐缓慢,难以保证获取资源所需的高效稳定的网络环境,导致许多企业事业单位即使有文献服务需求,也无法及时获得所需资源,增加了不必要的成本。另外,近年在服务标准、业务规范、人才培养等“软环境”方面的不足,对区域性科技文献共享平台发展的制约与影响愈加明显。
3 甘肃科技文献共享平台发展战略
3.1 重点打造高质量的特色文献数据库
文献数据库是区域科技文献共享平台发展的基础。区域性文献共享平台应不断整合国际国内资源,扩充文献资源库。通过吸收省内的其它图书机构加入联盟,共建共享更多的文献资源,并积极拓展与各区域图书馆联盟成员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在巩固已有文献资源的基础上,将平台建设的重点凝聚在打造特色数据库和专题数据库上,通过努力开发本单位个性化资源与吸收其他单位的特色资源,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平台资源体系。通过“虚实结合、合作共享”的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手段形成资源互补,为用户提供了最大量化的资源供给,形成能够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个性化资源。
3.2 加强知识服务的深度
知识服务可以说是甘肃科技文献共享平台的第二大板块业务。未来区域性文献共享平台应不断加强对供应渠道的建设管理和知识的挖掘、发现、合成与分析,加强检索数据的揭示深度,使用户根据平台提供的信息或报告做出有价值的决策和判断。应不断强化文献聚类、知识脉络、产业地图、竞争情报、热点监测、机构评价等知识服务功能,实现对文献资源的深度挖掘和利用,使其成为本文献平台独有的核心竞争力。顺应信息和网络技术发展的潮流,针对用户个性化的需求,不断推出新的服务产品。
3.3 完善共享服务利益机制
共享机制是推动区域性科技文献共享平台健康发展的关键。各成员单位共建是建立在一个合理的共享服务利益机制上。不断完善联盟单位间的共享服务利益机制,加强制度约束,以更好地调动成员单位的积极性,主动将自身馆藏资源贡献出来,从而加快全省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进程。按照谁服务准受益、统一收费和补贴标准、统一服务质量控制标准等原则管理、协调联盟成员单位,处理好利益分配关系。
3.4 完善信息发现软环境
区域性科技文献共享平台的发展可借鉴世界最大文献信息机构美国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OnlineComputerLibraryCenter.Inc,简称“OCLC”)的服务模式,使文献服务在资源内容上和传递渠道上不断扩展,以提供更好更快个性化的文献服务。开发手机APP客户端,使用户可以通过手机访问文献平台并获得检索、下载电子资源、评论、推荐书目等服务。运用大数据、云服务的模式开创属于文献检索的DAAS(dataasaservice)模式,使区域性文献平台与信息时代网络技术发展实现无缝衔接。
[1] 鄢小燕.四川省科技文献资源共享服务体系[J].图书情报工作,2007(6).
[2] 肖瑞兰.河南科技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研究[J].图书与情报,2009(5).
[3] 潘杏梅.浙江省科技文献共建共享平台的实践[J].中国科技成果,2011(23).
E8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