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辛亥革命中的“小动作”与大阴谋
2017-01-09
日本在辛亥革命中的“小动作”与大阴谋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一些学者认为,日本对此次革命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无法掩饰的是,日本出于帝国主义本性,在辛亥革命前后做了相当多的“小动作”,伴随着令人瞠目结舌的大阴谋。
整个辛亥革命期间,日本对中国进行了全方位的“关注”,其最终目的是要分裂甚至吞并中国
力挺清政府,帮助压制革命党
清朝末期,一些日本人对于清政府的对立者是持支持态度的。譬如辛亥革命之前,流亡到日本的康有为、梁启超维新派与孙中山等革命派,日本朝野不仅为之提供了住宿、活动的便利,甚至给予经费支持,日本人宫崎滔天和平山周还试图促使维新派和革命党联合起来对当时的中国发挥“巨大威力”。
此外,在武昌起义的准备与酝酿阶段,很多从日本归来的华侨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孙武、黄兴,还有一些从日本回国的华侨在武昌首义中壮烈牺牲,如刘复基、赵启瑞、萧钟英等。武昌起义后,各省起义和独立运动中,新军中的留日学生发挥了关键作用。
毋庸讳言,在中国辛亥革命中,某些日本人是产生过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的。然而,日本政府更热心于支持清政权。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发动后,清政府惊恐万状,10月13日,皇族内阁首领庆亲王奕劻派陆军大臣廕昌请求当时日本驻华使馆武官青木宣纯少将提供镇压革命党起义的武器弹药,日本驻华使馆不敢怠慢,立即请示日本外相与首相,当时的首相是西园寺公望,他同意向清政府提供武器弹药,但是,明确表示这不是“免费的午餐”,带着一个明确的交换条件,即:“清政府亦应改善对日态度,尊重日本在满洲的地位。”(《日本外交文书》第44、45卷《清国事变》)
大海里飘过来根救命稻草,清政府当然好商量。10月23日,日本政府委托日资企业北京大仓洋行与清政府陆军部签订了购买2732640日元的武器合同,这助长了清政府镇压武昌起义的嚣张气焰。然而,“热情”的友邦政府卖给清政府的武器装备却都是日本陆军省淘汰的军火。
其实,帝国主义列强一直在关注、干预武昌起义后的形势发展,不仅陆续派遣军舰进入武汉江面和中国领海、领水,派出军队占领京津沪等地的交通据点,形成武装干涉的阵势,同时,日本等6国驻华使节向清政府和革命党都发出照会表示:“中国目前的战事如继续进行,不仅使该国本身,而且也使外国人的重要利益和安全,容易遭到严重的危险。”言外之意,外国有干涉中国内政的可能。
此外,6国还联合发来照会胁迫革命党人:“必须尽可能迅速地达成足以停止目前冲突的协议。”这无疑是从各自本国利益出发的对于当时中国的警告、勒索,最主要是对革命党施加压力,逼迫革命党向清政府袁世凯势力妥协。
阴谋把中国分裂为四个“国家”
1911年10月西园寺内阁针对中国辛亥革命所开的专门会议制定的应对政策是:“满洲问题之解决,唯有待于对我最有利时机之到来,今后应特别致力于在中国内地扶植势力,并设法使他国承认我国在该地区之优势地位。”(《日本外交文书》之《清国事变》)。可见,日本真正的目的是像吞并朝鲜一样吞下满洲(东三省),甚至中国。所以,日本期待中国发生内乱,甚至要制造中国的内乱,以此获得它所要的“时机”。
1911年10月24日,西园寺内阁就中国的武昌起义专门召开会议,讨论应对方案,日本内阁会议首先确认了前内阁的“在经常保持对该国(中国)之优势地位”的同时,坚持“永远维持满洲现状”的方针,并且进一步深入宣示了具体行动“指南”:“延长满洲租借地之租借期限,解决有关铁路各项问题,更进而确立帝国对该地区之地位,借以达到满洲问题之根本解决,乃帝国政府经常策划而不容懈弛者;苟有机可乘则应利用以采取下此决断之手段。”尽管用词婉转拗口,其实质很明确,趁着清朝统治下的中国正发生武昌起义的机会,首先借机要挟清政府延长满洲租借地的租借期限,再进一步趁此“天赐良机”彻底做到“满洲问题之根本解决”,像一年前日本吞并朝鲜那样吞并中国东三省。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10月24日的西园寺内阁会议已经暴露出日本的野心,但毕竟还有其含蓄和隐蔽性,日本一些军国主义激进派对中国的阴谋则更让人目瞪口呆。他们势力试图在中国造成三个国家的方案,如何实施?他们有周密的规划:“无论通过何种途径,在华北一隅保存清朝,使之与汉人长期对峙,乃属有利于帝国之上策。”日本力挺清朝在华北的统治。11月2日,阴险的伊集院还抛出了更加完备缜密的谋划:“在华中武昌和华南广东方面,应讲求对革命党给予援助,以防其气势受挫,使之不起与华北清廷中央政府融合妥协之念,长期对峙、坚持到底之办法。”支持、撺掇革命党在武昌和广东,再建立两个“国家”,与清朝中央政府分庭抗礼。
上文只说了在中国建立的三个“国家”,一个在华北的清朝中央政府,一个是华中的武昌革命党“国家”,一个是华南的广东革命党“国家”。怎么没提到东三省?这是因为在当时日本侵略者眼中,东三省(满洲)早就是他们嘴边的肥肉了,一张口就可以吞下,假使不出意外的话。这是日本阴谋中的第四个“国家”。
“不如先吞下满洲”的算盘未打响
在日本国内,军部与政府以及外务省的意见不相统一,日本陆军对于内阁的政策熟视无睹,不屑一顾,自起炉灶地企图把满洲立即就吞并进日本的版图。在武昌起义的10月下旬,日本统治朝鲜的总督寺内正毅指挥日本满铁总裁中村以及满铁第一任总裁、后任第二届桂内阁邮电大臣兼铁路院总裁的后藤新平,暗地里积极策划、提供资金给革命党人进入满洲策划暴动。
这次暴动被东三省总督赵尔巽获得了情报,日本商人借给革命派十余万两白银以及军火炸弹,并且还由南满铁路提供运输保护之事,大白于天下。
尽管内田康哉外相发出严厉的训令才使得陆军叫革命党人王国柱放弃行动,离开东北,但是,激进的日本军部以及日本国内的扩张主义者,很不以为然,愤愤不平。11月29日,当时的关东都督大岛义昌大将直接致电外相说:“我认为此时采取使其(王国柱)离去之措施是不适宜的。”
日本军国主义元老、甲午战争中第一个率军跨越鸭绿江的日军统帅、曾两任首相的山县有朋在1912年1月14日起草了《建议乘中国骚乱出兵满洲》的意见书(《桂太郎关系文书》)。并且,日本为了出兵满洲,还积极同俄国套近乎,谈条件。尽管日本如此紧锣密鼓、势在必得地操作,然在当时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日本的如意算盘却没有实现。
1912年1月,三井物产按照日本政府的指示同“中华民国”政府上海都督府签订了三十万日元的武器贷款。别有意味的是,代表上海都督府同日本方面签订该合同的竟然也是个日本人——日本黑龙会首领内田良平。
内田良平这个人在辛亥革命前后,对中国特别关注,发挥了相当的作用。1911年11月上旬,内田良平就组织了“有邻会”,向革命军方面输送医护人员以及医药品,并协助建立了南京陆军医院,当然,他也是有自己“想法”的,他打算在援助革命军的过程中,制造机会实现日本吞并东北和蒙古的目的,上演一幕“蛇吞象”活剧。
民国成立后,有些日本阴谋家仍没有放弃建立满洲小朝廷、控制东北的野心,他们积极支持满族贵族的宗社党搞叛乱、分裂活动。
总之,辛亥革命期间,日本军部以及扩张分子是极希望看到中国的革命党同清政府军队血战到底、两败俱伤的,以便实施它分裂中国的图谋。
(《文史天地》2013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