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恢复技术初探

2017-01-07张大达陈本亮冯永军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16年4期
关键词:海珠生境鸟类

张大达 陈本亮 冯永军

(1 广州草木蕃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广州 510000;2 广州市海珠湿地科研宣传教育中心,广州 510000;3 广东省昆虫研究所,广州 510260)

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恢复技术初探

张大达1 陈本亮2 冯永军3

(1 广州草木蕃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广州 510000;2 广州市海珠湿地科研宣传教育中心,广州 510000;3 广东省昆虫研究所,广州 510260)

珠海湿地(作者供图)

阐述了湿地生态恢复的相关概念,针对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的基址及总体规划,提出与之相适应的生态恢复技术要点,以促进海珠湿地的生态恢复,同时为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的保护与管理提供参考。

海珠湿地;生态恢复;湿地公园

湿地生态恢复指对退化或消失的湿地通过生态技术或生态工程进行修复或重建,使其发挥原有的或预设的生态服务功能(陆健健, 2007)。目前湿地生态恢复实践主要集中在沼泽、湖泊、河流及河缘湿地的恢复上(崔保山等, 1999)。

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以下简称海珠湿地)位于广州市区最繁华的中轴线上的江心洲上,过快的城市建设和盲目的经济发展威胁着区域生态资源、侵占着区域生态用地、污染着河涌。为有效保护这片难得的城中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栖息地及其异质性、提高海珠湿地对鸟类的承载能力,亟需对海珠湿地区域生态恢复进行研究,并提出技术思路,以促进海珠湿地生态恢复,同时为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的保护与管理提供参考。

图1 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总体结构图

图2 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恢复功能分区图

1 研究地概况

海珠湿地位于广州市海珠区东南部,是广州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生态绿核,被称为广州的“南肾”,规划总面积869 hm2,地理位置113°18′40″~113°21′50″ E,23°02′58″~23°04′53″ N。海珠湿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光热资源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超过1 500 h,年平均气温21.4~22.0℃,年内7月气温最高,平均为28.7℃,1月最低,为14.0℃,但由于受城市“热岛效应”影响,西北部人口稠密区比东南部果林区气温要高。年平均降水量达1 784 mm,由于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量季节变化明显,每年4月至9月底为雨季,集中了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10月至次年3月干燥、少雨,雨量一般少于年降水量的20%。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北风,年平均风速2.0 m/s;年平均相对湿度75%;无霜期大于340 d。

海珠湿地拥有海珠湖、河流和万亩果园密布的河网湿地,构成现代化繁华都市与湖泊、河流湿地等自然生态及岭南水乡人文风光交融一体的独特都市湿地。被誉为“世间罕见,中国唯一的繁华都市中的江心洲湖泊与潮汐河流湿地”,成为以复合湿地形态存在的大型城市绿心,是湿地与城市人居环境协同共生的有机载体,是广州市城市绿道网络上的关键生态节点。

据《广东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13-2022)》,海珠湿地共由8大区域组成,其中8号区域已建成为海珠湖,7号区域已建成为海珠湿地一期、二期,其余为待建区域(图1)。

2 湿地生态恢复思路

根据海珠湿地的构成和生态系统特征,从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恢复、湿地生境恢复及湿地生物恢复3个维度上进行了研究。

(1)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恢复。对湿地生态系统恢复进行总体设计,区分恢复功能区块,进行恢复规划设计,为生态恢复提供思路。

(2)湿地生境恢复。通过人为手段,根据湿地恢复功能目标,改造湿地地形、地貌,改善水文条件,优化水环境质量,提高湿地生境的异质性和稳定性,使湿地发挥其生态功能。

(3)湿地生物恢复。主要包括利用工程措施清除外来入侵物种、人工引入部分原有物种、优化区域群落结构、促进群落演替良性发展等。

3 湿地生态恢复技术要点

本研究将海珠湿地划分为湿地科普区、湿地鸟类区、过渡区、湿地功能区、湿地文化区5大区域(图2)。湖水贯穿连接这5大区域,蜿蜒的小溪和生态道路作为植物群落的分割,使各区域内的物质能量进行有效的交换,从而保证湿地公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依循湿地生态恢复思路,每个区域的恢复技术要点不同。

表1 湿地过渡区恢复技术要点

3.1 湿地科普区

湿地科普区即8号区域,游客量较多,其生态恢复以湿地生物恢复为主、兼顾湿地生境恢复,具体的恢复技术要点:①营造滩涂地、湖中隐蔽群丛、开阔水域等;②招引一些耐受人为干扰的鸟类,形成人鸟互动;③区内严格控制游客量,以免影响鸟类种群恢复;④适当野化驯养一些人工孵化鸟类,以稳定区内种群数量。

3.2 湿地鸟类区

湿地鸟类区即7号区域,为限制性开放区域,需应用湿地生境恢复和湿地生物恢复技术进行综合恢复,具体的技术要点:①结合工程手段营造大面积的滩涂及沼泽生境;②结合园林绿化手段种植适宜水鸟栖息的水生植物,水域中部适当点缀一些隐蔽群丛;③营造大面积的密集竹林,以招引鹭类来此繁衍生息;④种植合理数量的水稻、大豆以提供野鸭、大雁等水鸟的食物来源;⑤适当投放水生动物,如鱼、虾、蟹、蚌,以丰富鸻鹬类、鹭类等的食物来源;⑥区内须进行封闭式管理,使得该区域不受人为干扰,进而可以进行鸟类保育,从而达到大批水鸟甚至候鸟到此集中栖息觅食的效果。

3.3 过渡区

过渡区即5、6号区域,为待建区域,可综合应用湿地生境恢复和湿地生物恢复技术进行恢复,具体恢复技术要点见表1。

3.4 湿地功能区

湿地功能区即1、2、3号区域,为待建区域,可综合应用湿地生境恢复和湿地生物恢复技术进行恢复,具体恢复技术见表2。

3.5 湿地文化区

湿地文化区即4号区域,为待建区域,可综合应用湿地生境恢复和湿地生物恢复技术进行恢复,具体恢复技术要点:①清除区域内杂草;②开挖项目区环行沟渠,使得项目区水系连通;③项目区南面设立两个水闸与珠江水相连,其中一个只出水,一个只进水;④保留现有鱼塘,重新开挖两个鱼塘;⑤改造鱼塘形成3个大单元,每个大单元再细分成4个小单元;⑥每个小单元定期干塘、晾塘,吸引各种鸟类来此活动,达到鸟类恢复的效果。

4 结语

海珠湿地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水文调节、水源涵养和水质净化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生态服务功能,加强对海珠湿地的保护和恢复,是促进广州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也为广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极重要的生态安全保障,在维系珠江入海水系及其港澳地区的水资源安全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陆健健,王伟.2007.湿地生态恢复[J].湿地科学与管理, 3(1):34-35

崔保山,刘兴土.199.湿地恢复研究综述[J].地球科学进展,14(4):358-364

Technical Approach to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Guangzhou Haizhu National Wetland Park

ZHANG Da-Da1CHEN Ben-Liang2FENG Yong-Jun3
(1 Guangzhou Caomufan Environmental Science Ltd,Guangzhou 510000; 2 Guangzhou Haizhu Wetland Research and Education Center,Guangzhou 510000; 3 Guangdong Entomological Institute,Guangzhou 510260)

The paper explained some of the relevant concepts in wetl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ccording to the site selection and master plan, a specific ecological restoration technical method is proposed, in order to reinforce the restoration efforts as a principle and to provide services for the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Guangzhou Haizhu National Wetland Park as an example.

Haizhu Wetl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Wetland park

10.3969/j.issn.1673-3290.2016.04.10

2016-05-08

张大达,男,学士学位,广州草木蕃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E-mail:670669773@qq.com

冯永军,男,动物学硕士,广东省昆虫研究所助理研究员。E-mail:fengyj@gdei.gd.cn

猜你喜欢

海珠生境鸟类
Learnable three-dimensional Gabor convolutional network with global affinity attention for hyperspectral image classification
善于学习的鸟类
Spatial and spectral filtering of tapered lasers by using tapered distributed Bragg reflector grating
海珠湿地
枣树适应干旱生境研究进展
新海珠,新引擎,新活力!
我的湿地鸟类朋友
鸟类
鸟类的叫声
金秀瑶族长鼓舞传承的文化生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