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早以“图书馆”命名的图书馆
2017-01-07乔女
◎乔女
我国最早以“图书馆”命名的图书馆
◎乔女
在常德市城区最繁华的武陵大道中段,坐落着一所现代化的图书馆——常德图书馆。它的建筑风格简洁明快,楼宇错落参差,馆内绿树葱茏,草坪如织,来往借阅的读者络绎不绝。在普通人眼里,它与其他图书馆毫无二致,而对于了解它的人来说,却是一段沧桑的世道变迁史。
溯源
图书馆的产生是同文字的创造和书写材料的使用分不开的。随着文献的增多,便出现了如何收集、保存和使用这些文献的问题,图书馆由此应运而生。毫无疑问,图书馆是人类进步的跳板,是人类知识的百科全书。人类文明的最早发源地,自然是最古老的图书馆的诞生地。图书馆史上最著名的当然是藏有楔形文字的泥板文献的美索不达米亚图书馆,藏有泥板文献和纸草文献的古埃及图书馆,以及古希腊图书馆、亚历山大图书馆、帕加马图书馆、古罗马图书馆等。
但图书馆这一名词,是一个舶来品。在古代中国,多半称其为藏书楼之类。西周至春秋时期,已有专门的史官,专司文件起草与发布,典籍管理与提供检阅;各诸侯国也有史官专门记言记事。这些权力的标记,无疑是神圣的,于是“官守其书”;而存放的地方,先秦文献记载有策府、天府、盟府以及室、周室、藏室等称呼。牛人老子据说就是西周王朝国家“图书馆”的图书保管员。
初创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风东渐,现代意义上的图书馆也就有了登上神州大陆的机缘。湖南籍留日归来的几个学生,为使处于内陆地区的湖南民众能够更多地接触到新文化、新知识;同时,基于开阔民众视野、启迪民族思想、推动社会进步的理想,他们决定仿照西方图书馆模式,在家乡创建一个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图书馆。几位学生中,以浏阳人雷光宇最积极,“纠集同志,捐凑资财”。几经筹划,他们选中了常德市中心的吕祖庙,便将其租了下来。他们这一行动,得到了当时常德府知府朱其懿的支持,于是,中国图书馆史上,第一个以“图书馆”这一称谓命名的图书馆就这样诞生了。现在在它自己馆藏的资料里翻检《湖南官报》发黄的扉页,上面详尽地载写了当时开馆的盛况:“每日至馆阅书者常数十人,将来风气渐开,亦学堂之一大助力也。”
存废
仅凭民间筹资而没有官方资助,要想长期维持图书馆的运转无疑是困难的。有记载表明,当时采取了入馆挂号和夜读收灯油费等措施,用以弥补经费的不足。尽管如此,第二年(1904)还是因经费难以为继而闭馆。因其开创性效应,给常德学子留下了深刻印象,于是,府内各学堂纷纷解囊,常德图书馆遂于1905年重新开馆,且取消了收费措施,实行了真正的免费服务。然而,同样因为经费短缺,这次维持的时间更短。半年后,武陵县令将其改为师范传习所,此后再未恢复。
现在对于这一存废历史尚存分歧。一般认为是常德图书馆改名为师范传习所,此后在民国几经改易,一直延续到现在的常德市图书馆。实际上这种看法有很大的问题。1902年,上文提到的常德知府朱其懿及其得意门生熊希龄创办了湖南西路师范讲习所,运用西方教育理论和方法培养师范人才。第二年(常德图书馆创立的同年),经湖南巡抚批准,讲习所扩办为湖南西路公立师范学堂,也就是现在常德市第一中学的前身。熊希龄为了“达到教育求同存异之效”,于1905年八月呈请在西路师范学堂兼办师范传习所,招收学生专门传授经史、书法等“国学”。原定学制一年,实际上只开了一期,当年十二月就停办了。因此,在改成师范传习所后,常德图书馆实际上不存在了。在没有史料佐证的情况下,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师范传习所后来又恢复成常德图书馆。何况传习所与图书馆性质截然不同,最多借其馆舍教学,至于藏书、设备等,很可能是并入了西路师范学堂。对于这样一个结论,虽然感情上难以接受,但它确是一个合乎情理的推断。
变易
到了民国五年(1916),常德县设立劝学所(即后来的教育局),除主管学校教育外,还兼管图书、讲演等社会教育事务。据《常德市教育志》记载:1919年,“常德县劝学所筹办通俗图书馆及阅报社,扩大社会教育。”常德市图书馆在民国以一种新的形式再次复活了。由于是政府部门下设的机构,经费等各方面都有所保证,图书馆尽管发展比较缓慢,还是一路坎坷地延续下来。1923年,常德县通俗图书馆与通俗讲习所合并为常德县通俗教育馆。
所谓通俗讲习所,乃是源于清末宣统元年(1909)设立的圣喻宣讲所,民国前期改称通俗讲演团、通俗讲演所等,从事社会教育事务,相当于现在的文化馆。1923年,两馆重又分开,另成立常德县民众图书馆,通俗教育馆则于1932年改名为民众教育馆。1937年,民众图书馆又并入民众教育馆,教育馆下设八个部门,其中之一的阅览部分管原图书馆的事务。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常德解放。1950年8月,以旧民众教育馆的藏书、设备为基础,设立了常德市人民文化馆图书室。1957年6月方才正式成立单独的常德市图书馆。
现状
几度风雨,几经劫难。吕祖庙、泥鳅巷、工人文化宫、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公墓、武陵大道75号,一次次馆址的迁移,都标志着时代的变迁;“师范传习所”、“通俗教育馆”、“民众图书馆”、“教育图书馆”、“常德市图书馆”,一个个馆名的更迭,都记载着它的成长与兴衰。
1988年3月,新馆大楼落成开放,同为浏阳人的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亲笔题写了馆名,也算是对拓荒者雷光宇阴灵的一种告慰吧。
现在的常德市图书馆,发展良好,1994年以来,曾多次获得过“图书馆一级图书馆”、“全国文明图书馆”、“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全国“读者最喜爱的图书馆”等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