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校园新媒体建设的重要性

2017-01-06苏圣哲陈恺杰胡雨涵

关键词:浅谈重要性建设

苏圣哲+陈恺杰+胡雨涵

摘 要:在当下网络舆论飞速发展、舆论环境日益复杂的大环境下,相对于校报、校园广播等传校园统媒体来讲,以网络和手机为代表的校园新媒体已经广泛渗透到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从分析校园新媒体建设的现状入手,阐述了校园新媒体建设的重要性,从而提出加强校园新媒体建设的对策,希望能为高校建设校园新媒体、用好校园新媒体、为青年学生服好务提供一些理论支撑。

关键词:浅谈;校园新媒体;建设;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1-121-2

0  引言

在当下网络舆论飞速发展、舆论环境日益复杂的大环境下,以互联网、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新媒体以高度的覆盖性和深入的影响力,已然成为当代青年学生获取信息、传播信息的主要途径。这些新媒体平台也逐渐成为当代青年学生参与公共舆论、影响社会生活的重要平台。新媒体的交互性和创新性也为大学生提供了与世界同步发展和充分展示个人才能的空间,为他们成长、成才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他们的行为方式、思想观念已深深地烙上了新媒体时代的痕迹。那么,如何建设校园新媒体、用好新媒体为青年学生服好务就成为了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和必要手段。

1  校园新媒体建设的现状

当下,各大高校的媒体资源甚是广泛,有诸如校报、校园广播等传统形式的媒体,也有诸如校园网、官微、官博等新媒体,如果能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进行资源互补,将对高校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高校的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各具优势又各有局限。

校报主要以文字为载体,是对学校各种大事件、大活动以及先进人物的深度报道,报道更加规范、更加深入,同时也便于反复阅读和整理收藏,但相对出版周期比较长,实效性较差。校园广播在高校中普及度很高,覆盖面也很广,且具有短、平、快的优势,但不适合深度报道且不容易保存。校园网是高校随着网络的建立和运行而出现的一种校园新媒体形式,具有图文并茂、信息丰富、快速便捷等特点,但由于资金投入、设备更新等局限逐渐被官微、官博等新媒体而替代,官微、官博也基于智能手机的普及而走上前台,成为高校加强对外宣传、扩大学校影响力、提高学校声誉的媒体形式,也逐步成为广受师生喜爱的校园新媒体,但官微和官博也存在着技术飞速发展、相应配套设施跟不上的局限。

2  校园新媒体建设的重要性

①校园新媒体的建设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是高校进行社会化动员的重要渠道,也是加强高校组织建设、开展组织化动员的重要手段。高校可利用校园新媒体对青年学生进行广泛的思想政治教育,避免了以往刻板、无趣的面对面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更容易被青年学生接受,可以利用校园新媒体把党的声音转化为大学生易于接受的思维逻辑和“小道理”,在日常生活对青年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校园新媒体在当代大学生中非常受欢迎,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同时在大学生中影响力很大,应用得非常普遍。高校可以将正确的、主流的舆论导向与思想内涵、思想深度有机结合在一起,有效利用校园新媒体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直、善良、诚实、有爱心的道德品格,做真正对社会有益的人。

③校园新媒体形式多样,灵活多变,很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更容易在青年学生中传播,可以有效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的完成和发展。校园新媒体多是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融合在一起的混合型媒体,可以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优势进行互补,进而更好地服务于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

④校园新媒体更适应大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方式,交互式自主学习的分量加大。从传统意义上讲,学习应该是在课堂上的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和学习的指导,而在当今的新媒体时代,这种传统的学习方式不再是大学生单一地获取知识的途径了。大学生开始利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从网络上获取大量的学习资源,进行交互性的学习,从彼此的交流中探索世界、接受新知识、获取更多的信息。

3  加强校园新媒体建设的对策

①把握建好用好校园新媒体的方向,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坚定跟党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高校在运用校园新媒体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弘扬主流的、健康的价值观,正面引导青年学生。要大力运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努力把党的声音转化为大学生易于接受的思维逻辑和“小道理”。要在重要工作、热点问题上旗帜鲜明地亮出正确观点,还要努力营造宏观氛围,形成社会舆论。

②提高建好用好校园新媒体的能力,巩固和提高构建校园新媒体的教师自身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文化艺术修养,紧跟时代发展和媒体更新换代的速度,与时俱进,创新方法,不断加强校园新媒体的建设和推广。要更加突出校园新媒体建设的系统性,强化引导青年的有效性,要充分发挥不同类型媒体的作用,积极引导各类青年。要在工作过程中积极深入思考,系统总结,保持与时俱进的势头,勇于站在技术发展的前沿,面对新载体、新平台,不断学习开发、创新方法,从而强化对校园新媒体建设工作实践的指导,推动校园新媒体建设工作更加上水平、科学化。

③发挥建好用好校园新媒体的作用,注重强化网络与现实互动,实现虚拟网络和现实工作的相互转化。要注重线上活动与线下活动的结合,通过校园新媒体的推广和宣传,不断扩大各项工作和活动在青年学生中的影响力和覆盖面,使校园新媒体成为动员青年和组织青年的有效方式,同时通过校园新媒体对各项工作和活动形成延伸,促进各项工作和活动的常态化和机制化。

④凝练建好用好校园新媒体的内涵,在当下这样一个全媒体的时代,将校园新媒体建设成为青年学生喜爱的、易于接受的形式,让小故事、小场景,甚至一场游戏、一个节目、一本杂志、一个学习文具等,都能为我所用,成为我们进行思想引导的工具和载体。要利用校园新媒体传播“温情、包容、互助、尊重、和谐”的文化精神,促进大学生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大学生“正直、善良、诚实、有爱心、有责任感”的基本道德品格,引导他们通过新媒体勇担社会责任、展现青春风采。

⑤探索建好用好校园新媒体的路径,稳中求进,创新布局,从系统化布局的角度合理规划校园新媒体的建设,推动校园新媒体工作可持续发展。要综合运用网站、微博、微信平台、电视台等多种新媒体手段,实现从单向传播向多方互动转变,从文字、图片为主向音频、视频兼顾转变,从运用媒体开展宣传向实现社会动员转变,从学校自办向社会化、市场化转变。要注重形成校园新媒体的社会功能,努力实现“小众”向“大众”的根本转变,联合社会媒体,实现对青年学生长久、持续的影响。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我们只有紧紧把握时代脉搏,充分认识并利用校园新媒体的优势,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文化占领高校文化阵地,合理运用校园新媒体,拓展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才能化“被动”为“主动”,变“不利”为“有利”,更好地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

参 考 文 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EB/OL].(2006/05/31).http://www.hainu.edu.cn.

[2] 张剑平.高校校园新闻媒体的特点及其功能刍议[J].湖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2):47-48.

[3] 张永汀.校园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创新[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03-107.

猜你喜欢

浅谈重要性建设
浅谈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重要性
论变更管理对项目效益的重要性
寒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浅谈虚拟语气
浅谈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浅谈命题
“时尚&建筑”的浅谈
阅读经典著作的重要性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