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教学特点与思想道德教育之关系
2017-01-06李波
李波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11-021-02
摘 要 本文分析了体育教学特点与思想道德教育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体育教学 思想道德
学校体育教育是一个能将智慧、体质、意志和精神融为一体的综合教育,“既要育体,又要育情,更要育心”。因此,利用体育课所提供的有利条件,自觉地将德育教育的丰富内容寓于体育教学的动静之中,把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使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过程中,增强体质,陶冶情操,提高品德修养。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做为教师必须转变体育教学观念,明确思想道德教育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关键。下面根据自己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就体育教学的思想观念转变与特点,谈谈粗浅的体会。旨在抛砖引玉,与同仁商榷。
一、转变体育教育教学的观念
(一)体育教育教学的首要问题,是体育教学观念的转变。传统的体育教育观念有它的可取之处,但是当今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仅靠传统体育教学观念的指导,培养出来的人往往很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仅靠传统的教育观念完全是封闭的、被动的。它强调向学生灌输体育知识和技能,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体育教学程式化、成人化、训练化,学生成了教学的被动体,从而严重影响了体育教学质量和培养人才的质量。因此,我们必须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大批人才这一观念上来;我们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作为主要教育目标。变被动为主动,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调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锻炼能力,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使体育教学向心理、道德、社会的全面体育教学观转变。
(二)思想道德建设是跨世纪人才需要的基本条件,德育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体育是培养个体意志的有效手段,不仅能培养拼搏进取的竞争意识,而且能培养团结协作的意识,并能求得二者的内在统一;体育不仅能培养竞争胜利的良好心态,而且能锻炼对竞争失败者后果的承受力;体育能培养严密的组织纪律性、集体责任感和荣誉感,而且能培养对规范的服从和在客观规范的制约下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这一切不仅是思想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又是受教育者必备的身心素质,而且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跨世纪人才需要的基本条件。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体者,载知识之本,寓道德之舍也”。辩证地指出了体育与知识、道德的关系。所以,体育教学要把德育教育贯穿到教学中去,利用体育教学丰富的教育因素与特点,加强学生的思想德育教育。
二、体育教学的特点
(一)体育教学的实践性
体育教学是以学生直接参加实践活动为主体的,以其身体练习为主要形式的一项身心活动。这是区别于其它学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根本特点。作为体育教师应抓住这个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密切地联系实际,有目的地诱导学生,用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结合教材特点和组织方法进行教育。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激发学生进取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坚强意志,养成优良的品质和行为习惯,促进学生个性的完美发展。例如:长跑可磨练学生的意志和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跳箱、跳马、跨栏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精神,各种球类运动可以培养学生机智果断的品质,结合奥运精神和当年“女排精神”提高学生的斗志,培养顽强拼搏的精神。因此,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学校体育的实践性和各种体育运动内的“育人”特点与作用,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
(二)体育教学的及时性
体育教学内容多且广泛,学生具有爱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并且离开了教室的限制,处在活跃的运动中,其思想品德、优弱点和作风内在的世界状态较易在言行上表露出来。如活跃、稳健、沉着、坚定、急躁;胆小懦弱、自尊心极强、勇敢顽强、知难而进、不求上进、个人主义;认真负责和敷衍了事、文明礼貌和蛮不讲理。因此,作为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师,首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时捕捉教育时机,因势利导,及时进行表扬或指出不足,不失掉任何良好的教育机会。
(三)体育教学的多样性
体育教育中的思想道德教育方法,既有精神上的,又有心理上的;既有其生物性的,又有物质性的。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承受运动生理负荷,而且还要承受运动心理负荷;在学习掌握一个动作技术都要经过一个复杂的实践过程,而教学训练中各不同的环节,特别是竞赛中,必须承受相应的生理负荷、心理负荷,以及各种意志品质的支配下才能达到最后的准确性、节奏性和协调性,从而达到各种运动的自如性。使之达到即可育体,又可育人的目的。
(四)体育教学的交往性
在体育教学中,交往性表现较为突出,如个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参加者往往要根据一定的体育需要,担任某种角色,并按照既定的体育规则和体育道德标准,进行正当的体育行为。因此,在体育教学训练与比赛中,要求学生要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尊重对方,讲文明礼貌,虚心向对方学习,树立共产主义理想,树立上进、好学、友爱的观念,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打下终身体育的基础,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五)体育教学的竞争性
按照课的任务及要达到的目标,提出将要达到的练习次数、组数、效果或成功率,来激励学生用自己的全部力量去力争上游。教师还应注意把水平相当的学生作为对手,比着学习、练习或比赛,充分体现出体育的竞争性。因为体育的竞争性反映出一个人的实力、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教育,以形成朝气蓬勃、人人争先的良好学风。如上球类课时,要求灵活果断,有整体配合意识;上耐力跑时要求坚强,有恒心,肯吃苦耐劳,敢于克服困难的大无畏精神,要使学生在成绩面前胜不骄、败不馁,发扬坚忍不拔的战斗作风和拼搏精神。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把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教育和体育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六)体育教学的集体性
体育教学一般在室外,活动范围广,内容变化多,受外界干扰大,没有一个良好的组织规范与纪律约束,就无法进行。如集合、整队、队列队形变换限制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的动作,以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因此,要使学生明确:一个思想道德、作风良好的整体是校风、班风的窗口,从而引导学生建立必要的制度,维护集体利益和荣誉,对侵害集体利益、破坏集体荣誉的不良行为,及时地进行批评教育,启发、培养学生发扬集体主义思想与精神,提倡相互尊重、相互配合、团结协作的共产主义思想。
(七)体育教学的长期性
体育课是多层次、多因素、多变化的具有一定结构的复杂的教学过程。课的每一部分、每一个环节,都有条件和机会向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并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坚持长期不懈地抓。因为我们要使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行为规范,思想道德教育要从量变到质变。许多情况下,只想通过一次两次的帮助教育,就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是不多见的。只有持之以恒地努力,长期不懈的耐心说服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生活将发生重大变化,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新的时代呼唤新的理论,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勤于钻研,努力实践,不断提高思想和业务素质,才能教学相长;同时利用体育课特有的教育特性,努力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坚持我国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从“育人”的目标出发,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及身体心理素质,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纪小红.浅谈高校体育文化特征与功能[J].体育学刊.1999(1).
[2] 容建明.中学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探讨[J].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全书.19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