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于本水:防空导弹事业的领军者

2017-01-06朱启

知识就是力量 2017年1期
关键词:防空导弹设计师

朱启

这位院士出身贫寒,从不完整的小学教育到热火朝天的土改生活,从考入重点高中到留学苏联,他的人生波澜壮阔,绚丽多姿。他的名字,他的事业,正可谓:本色自然,静若止水;终生不懈,铸剑空天。

红旗-2型防空导弹曾击落U-2高空侦察机 (摄影/马之恒)

“近快战法”击落U-2高空侦察机

1960年,26岁的于本水由苏联毕业回国,被分配到国防部五院一分院二部总体室工作,1962年5月被调到二分院二部工作,参加我国第一个防空导弹仿制和改型工作。

60年代,美帝国主义与台湾蒋介石集团勾结,经常派出新研制的U-2高空侦察机,对中国大陆进行侦察。由于U-2飞机飞行高度到达22870米,超过了当时世界上任何一种歼击机的飞行高度,甚至超过了一般地空导弹的作战高度,曾一度被认为不可能被击落。在半年的时间里,这种飞机对我国大陆的侦查飞行就达11架次之多,肆无忌惮地深入我福建、江西、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刺探我军事部署、靶场建设以及尖端武器试验情报。

红旗-2型防空导弹曾击落U-2高空侦察机 (摄影/马之恒)

1962年9月9日,当又一架U-2飞机从台湾的桃园机场起飞,侵入我福建领空时,空军司令刘亚楼将军亲自部署并下令给我地空导弹二营营长岳振华,使用从苏联引进的“543”导弹一举将该U-2飞机击落。

美国U-2飞机被击落后,为了对付我国地空导弹装备,他们便在飞机上安装了新的电子侦察接收报警系统。一旦接收到我方雷达信号,就立即转弯逃走。在这之后半年内,3架次的U-2飞机在我地空导弹部队设伏的情况下,靠飞“8”字、“U”字、“S”字,几度逃出火力网。

空军司令部要求国防部五院帮助研究解决U-2飞机的机动问题。院领导最终将任务下达到二部一室由于本水任组长的型号总体组。他率领团队苦战攻关,细致研究U-2飞机的飞行特性、结构特性和要害部位,经和空军有关人员共同讨论,提出了压缩制导雷达开机距离和发弹距离,并辅以兄弟火力单位佯攻的打法,最终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作战方案—“近快战法”。

1963年11月1日,一架U-2飞机再次进犯我温州领空,随着二营营长岳振华的一声“发射!”从开天线到发射导弹,仅用8秒时间,空中一声巨响,将正做机动飞行的U-2飞机击落。当年底,此项目受到表彰,于本水因为工作出色而荣立三等功,奖品是一本《英华大词典》。

此后在1964年、1965年和1967年,我空军地空导弹部队运用“近快战法”,连续4次击落U-2飞机。至此,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地空导弹部队共击落5架U-2飞机,数量创世界之最。从此以后,U-2飞机再也不敢来大陆侵犯了。

“陆转海”为海军铸盾

1982年,马尔维纳斯群岛战争在英国和阿根廷之间爆发。5月4日,英国一艘主要装备防空武器的谢菲尔德级驱逐舰,被阿根廷用机载反舰导弹击沉,让我国海军意识到掠海反舰导弹带来的威胁。

当时我国海军主要装备防空高炮,对反舰导弹拦截效率很低。因为掠海导弹最低飞行高度距海面仅4米,当时的海军不具备这样的低空防御能力。为此,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研制新一代具有反掠海目标能力的舰空导弹武器系统,于本水被任命为该系统副总设计师,负责导弹研制。

 被击落的U-2飞机残骸

“陆转海”给于本水和同事们带来很大挑战。开展飞行试验的105舰很小,有人晕起船来连假牙都吐进海里;冬天甲板结冰,船一晃人就滑倒,摔跟头成为家常便饭。除了艰苦的工作环境,全新的试验环境更是带来诸多难题。首要问题是发射平台的改变,即导弹由陆地发射转移到军舰上发射。为避免在军舰运动条件下,导弹在发射筒内大幅摆动,设计师团队通过发射筒适配器的方法,实现了导弹、发射筒无相对运动的要求。

电磁兼容问题是舰基导弹有别于陆基导弹的另一项重大关键技术。军舰上集成了很多电子设备,电磁环境极其复杂,导弹对其必须要有承受能力。在开展电磁兼容试验时,舰上能产生电磁辐射的设备全部开机,最终导弹经受住了考验。

此外,在导弹的高速、高加速、高机动性、快速反应,减小体积、减轻重量,以及适应舰载环境的安全性等方面,于本水带领团队攻克了一道道难关。经过艰辛努力,产品如期交付。这一项目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防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引领我国第一至第三代防空导弹的研制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于本水所在的航天二院总体组,参加了我国从仿制到自主设计的第一代地空导弹“红旗1-3号”。从1979年开始,十多年的呕心沥血,前后经过5个研制状态,他终于把堪称防空“杀手锏”的低空超低空新一代防空导弹研制成功。作为第二代导弹主任设计师的于本水两次荣立一等功,并被评为二院新一代著名专家及航空航天部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和劳动模范。该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军事集团对伊拉克发动了军事打击。这次战争的打击规模与以往历次战争不同,精确制导武器已成为现代战争的主力。由于伊拉克仍然采取以前的作战思想和模式,双方不成比例的伤亡数字与伊军惊人的溃败程度,不仅成就了一段高端武器的神话,也推动了世界再一次军事革命的浪潮。同时,这也对我国航天领域提出了新的课题,即现代防空导弹作战目标必须从以前的反飞机为主,改变到反精确制导导弹为主。我国在役防空导弹已经适应不了现代战争的作战需求,必须进行升级换代。于是,更加适应现代国防需求的第三代导弹—陆军野战防空导弹武器系统研制工作在航天二院拉开了序幕。

 于本水院士给科研人员讲解舰空导弹技术

1992年春,俄罗斯在北京举办了一场陆军武器展览会。其中,陆军野战防空导弹系统引起了中国陆军和研究部门的极大兴趣。会后,于水本受邀赴莫斯科,参于中国陆军装备部门与俄罗斯关于购买陆军野战防空导弹系统的谈判。但中国是一个大国,不可能用购买国外装备来建设自己的国防。为此,国防科工委做出重要指示,要求航天二院自主研发陆军野战防空导弹。为此,于本水又被任命为总设计师,承担起新型防空导弹的研制重任。

他带领队伍,通过充分研究国内外相关型号,结合中国自身特点,将所有设备高度集成和小型化设计,完成了我国首套“单车集成”设计。同时,他带领全体型号战线的设计师确定了导弹武器系统研制的数项重大关键技术,制订了相应的攻关方案,并率领设计师队伍昼夜攻关,从而研制成功我国第三代防空导弹武器系统,让我国的陆军野战防空导弹系统又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让“母鸡”永远“下蛋”的秘诀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于本水总是将陆、海两型导弹研制成功的秘诀归功于“有一支好的队伍”。说起开展的每一项重大技术攻关,于本水也总不忘将各个专业的技术骨干排在“成果完成人”的前面。“我们导弹事业是系统工程,是依靠团队的事业。”于本水说,“一个导弹型号的研究,研究所这一级的参加单位都有十几个,二级协作单位有几百个。事业的完成靠大家、靠团队,顶多说我是个带头的、领班的。”

2002年,68岁的于本水退居二线,将总设计师一职交给了比他小10岁的陈国新,他担任该型号顾问,但他的心却从未离开这个凝结着他多年心血的型号。靶场飞行试验,他亲临现场,帮助把关分析问题;飞行试验故障,他花了大量心血,帮助型号队伍进行故障分析和归零……最终,该型号研制成功并交付相关用户,得到相关领导的高度评价,增强了国威和军威。

于本水常对年轻的科研人员说:“中国是个大国,不能只买外国的‘鸡蛋。我们必须学会自己养‘母鸡,下‘鸡蛋。”他希望,我国能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认真研究国情,实现防空导弹“弹族化+智能化”,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防御武器技术的发展道路。

于本水院士还经常来到各地院校甚至中小学校走访演讲,为了在“建国100周年时,把我国成为航天强国和科技强国”,要求青少年努力做到以下四点:第一,要培养自己有一种敬业精神,要善于克服困难,无论做什么,都要有一往无前的勇气。第二,要努力学习,打好基础,“德智体”一样不可缺少。第三,培养自己善于团结同学,善于跟别人共事。因为科学技术总是需要一个团队群策群力来完成。第四,要善于思索,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尤其不能读死书,要在原有基础上去创新。

 雷达、高射炮和防空导弹组成捍卫领空的网络(摄影/马之恒)

于本水小传

于本水(1934年5月—),吉林省九台市人,中国工程院院士。高中毕业于长春市第一高中(现长春市实验中学),1960年毕业于莫斯科航空学院。一直工作于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国防部原第五研究院二分院)。曾任研究室主任、总工程师、副总设计师和总设计师等职务。现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科技委员会顾问、博士生导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等校兼职教授、中国无人机学会高级顾问。

50多年来一直从事防空导弹研制工作,先后参加和主持10种导弹的研制,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创造性成就和重大贡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国防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多项部级奖。

猜你喜欢

防空导弹设计师
小小设计师
美173空降旅与克罗地亚防空团正在进行实战演练,发射FIM-92毒刺防空导弹
防空营打靶记
我是小小设计师
LY-70:防空领域的“变形金刚”
设计师访谈
导弹燃料知多少
正在发射的岸舰导弹
拦截那枚导弹
推荐一个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