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至今日,生育致死仍是女人难以超越的宿命

2017-01-06合子

健康人生 2016年11期
关键词:孕产妇生育死亡率

文/合子

时至今日,生育致死仍是女人难以超越的宿命

文/合子

9月27日,一条关于中国孕产妇死亡率“激增”的新闻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召开加强生育全程基本医疗保健服务视频会议,会议上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分别为20.1/10万和8.1‰,比2000年分别下降62.1%和74.8%。然而,今年上半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出现升高趋势。据全国妇幼卫生监测数据,2016年上半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为18.3/10万,比去年同期增长30.6%。

孕产妇死亡率比去年同期增加三成!这是真的吗?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个消息,在全面二孩政策正式开放还不到一年的中国,绝对引发了更多恐慌。除此之外,还将长期以来大多数人都不会在意的问题——孕产妇死亡——重新带回公众的视野。

根据这组公布的数字,我们可以看到,今年上半年18.3/10万实际上是低于去年全年平均值20.1/10万的,然而说相比同期增长如此之多,也就是意味着2015年上半年的数字在14/10万左右,而下半年则是高出很多的26/10万。上下半年的统计量何以会相差这么多?卫计委并没有给出更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际上,在最近几十年,中国的孕产妇死亡率有了极大的改善。

卫计委的数据显示,1990年中国孕产妇的死亡率为88.8/10万,而这个数字到了2015年,已经下降到20.1/10万。

略高于中国的数据(也许是统计方法有所不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会和世界银行综合得出的估计值也显示,中国孕产妇死亡率整体上明显下降,从1990年的97/10万降至2015年27/10万。这个数字,远低于同年的世界平均值216/10万。据WHO的统计,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的孕产妇死亡率是世界上最高的。西非国家塞拉利昂,2015年每诞生10万个活产婴儿,就会有1360名孕产妇死亡。有报道称,医学界人士认为,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后,加剧了妇产医疗资源供求失衡,高龄产妇也可能与孕妇死亡率增加有关。

在网上,“二胎政策让很多高龄产妇冒险生子”的说法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各种告诫“高龄妈妈”如何注意健康问题的文章也应运而生。

这种论调不禁让人担忧人们在对妇女生产安全问题的认识上走偏了方向。

高龄妈妈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健康风险,但这并非必然。科学早已证明,在现代医学条件下,所谓“高龄生产”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可怕,甚至可能好处多多。中国女性的平均生育年龄在30岁左右,“高龄产妇增多导致死亡率上升”的说法会不会导致更多对年轻女性生育的绑架?我们不得而知。与此同时,孕产妇死亡这个问题里的医疗因素却被人们排在了后面。

去年,儿科医生紧缺一段时间突然成为一个比较热门的社会话题。而实际上,产科的医疗资源也有类似的问题。根据北京日报的报道,北京市2013年到2015年,产科医生的数量是在减少的,且职称结构呈现初级职称与高级职称倒置的现象,后继乏人。

可以想象,在医疗欠发达地区和低收入人群中,因为得不到良好的生产条件而造成的死亡情况一定会因此变得更加明显。

是否可以说,如果孕产妇死亡率上升是事实的话,二胎放开,配套政策却没有跟上的恶果已经开始初现端倪:我们每天都能看到政府使用各种软硬措施在鼓励生育,然而却鲜见配套医疗、育儿、女性职场福利保障的成果。从表面上看,生育权被进一步放宽了,然而最终被置于危险境地,需要承担风险的,又回到了女性个人身上。

国家卫计委表示,日前已专门召开会议,指出“生育需求快速增长,优质资源供给不足,专业技术人员短缺,孕妇死亡率有上升趋势”;并提出在“十三五”(2016至2020年)期间新增8.9万张产科床位,新增14万名产科护士和助产士。看到危机之后做出补救是必要的,但在这个过程中不幸“被牺牲”掉的女人,却已然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今年8月1日,在美国纽约,香港籍哥伦比亚大学毕业生林女士在分娩不到12小时后因大出血离开人世。人们或许很难接受,这个年代,在如美国一般的发达国家,像林女士这样名校毕业、被人想象是精英阶层的人,还会因为生孩子而死。

改善孕产妇健康是国际社会于2000年通过的8个千年发展目标中的一个。根据该目标,各国承诺在1990年到2015年期间将孕产妇死亡率减少四分之三。自1990年以来,世界各地的孕产妇死亡率已经下降了44%。

虽然有了巨大的改善和进步,一些医疗完善的发达国家甚至已经将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了每10万新生儿只有不到5的死亡数字以内,我们还是要面对这样一个问题:不管几率多低,女人仍在因生产失去生命。

将世卫组织的数据换一种模样来看,全世界每天约有830名妇女死于与妊娠或分娩有关的并发症。截至2015年底,大约有30.3万名妇女因此死亡。占孕产妇死亡原因75%的主要并发症有:大出血(大多是产后出血);感染(通常是在分娩后);妊娠高血压(子痫前兆和子痫);分娩并发症;不安全的人工流产……这些并发症大多是在妊娠期间获得的,且大多可预防或治愈。

改善孕产妇健康是国际社会于2000年通过的8个千年发展目标中的一个。根据该目标,各国承诺在1990年到2015年期间将孕产妇死亡率减少四分之三。自1990年以来,世界各地的孕产妇死亡率已经下降了44%。

除此之外,贫困、路途遥远、缺乏信息、服务不足、文化习俗……这些都是妨碍妇女在妊娠和分娩期间接受或寻求医护的因素。

这几乎是女人难逃的宿命,一天不将生育的“功能”全部卸去,就一天不会停止。女人们对生产的恐惧,从古装剧撕心裂肺的场景里,演变到了现代化产房。

在关于林女士的报道中,她因医院告知不符合临盆条件,后在家中提前分娩,被送抢救后经历一系列手术无效最终死亡。被抬上救护车后,她还微笑着与丈夫及大儿子合影。这是多么令人心痛的故事,每一个因生产而经历险境的女人,想必都经历绝望。然而这种绝望是谁给女人的?有什么方法能让她们不再因此恐惧?由此可见,完善针对妇女的健康服务、敦促制定更公平的社会制度、为女性提供充分的信息与选择权利……还只是一个开始。

猜你喜欢

孕产妇生育死亡率
孕产妇分娩准备的研究进展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孕产妇死亡24例原因分析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决不允许虐待不能生育的妇女
应对生育潮需早做准备
不能生育导致家庭破裂
探讨护理干预在妊高症孕产妇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