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也可助除霾
2017-01-06
前沿
水稻也可助除霾
文/氢思语
中国科学家用转基因技术,建立了水稻新品种,这种水稻具有很强的吸收氮的能力,可以明显减少化肥的用量,并对缓解雾霾有一定价值。
日前,港媒称,中国科学家找到一种减少使用化肥水稻的方法,称此举不仅可以减少农业化肥的使用量,而且能缓解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雾霾问题。
报道称,中国的氮污染比其他任何国家都要严重。尽管耕地面积只占全球的7%,但中国消耗的氮肥却占全球的1/3以上,即35%。在农业上如此大量地使用氮肥导致中国的土壤、水和空气受到大规模污染。
许多科学研究已警告说,除工业活动外,这也是中国雾霾的成因之一。当一氧化氮被排入大气后,它们会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转化为有害的细小微粒,进而形成雾霾。但很难说服农民按比例减少这种讨人厌的化肥的用量。植物健康生长需要氮。中国的水稻,尤其是黑龙江等北方省份种植的粳亚种,由于从土壤和水中吸收氮的能力较差,需大量使用化肥。
现在科学家声称已破解这一问题,解决办法是克隆籼稻中被称为NRT1的基因插入粳稻的基因序列中。这可以使粳稻的氮吸收率提高1/3以上。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遗传学》上的这一突破被某匿名同行评审盛赞为“一个伟大的发现”。
论文作者们写道,这在治理氮污染的斗争中具有“巨大应用价值”。他们还说,移植这种基因“大大提高了谷物产量和氮利用效率”。在北京、上海和长沙开展的一系列现场实验中,该团队发现,这种转基因稻种只需消耗一半化肥产量就能达到普通粳稻的水平。
该团队的带头人是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储成才教授。报道称,籼稻和粳稻同属一族,但籼稻的主要种植区位于中国南方和泰国、菲律宾、印度等热带地区。它吸收氮的能力要高于粳稻。
因为籼稻无法在中国北方的寒冷气候中存活,所以这种品种种植范围有限,这一地区正是中国最大的稻米产区。中国消费者更喜欢粳稻浓郁粘牙的口感。
报道称,这一发现也是“绿色超级稻”项目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绿色超级稻”是努力开发新品种水稻以满足全球民众对粮食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的一项国际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