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经济发展问题简析及滇缅区域合作展望
2017-01-06董莅
董莅
缅甸经济发展问题简析及滇缅区域合作展望
董莅※
地处中南半岛要冲的缅甸作为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通过多年来的改革使国家经济社会开始走上发展轨道,但近年来该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本文从对缅甸经济改革的检视入手对其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思路,在投资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对中国云南省与缅甸经济合作的前景进行展望。
缅甸;经济;云南省与缅甸合作
一、缅甸经济概况
缅甸1948年独立后先后实行过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1988年在军政府上台后再度实行市场经济,但经济体制长期不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经济生活管理失误频发,加之美欧长期对缅甸进行经济制裁,严格控制对缅出口、限制投资和贸易往来,使得缅甸沦为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而又经济落后、民众生活贫困的国家之一。2011年,缅甸民选政府执政后大力开展经济领域改革。2011/2012财年,缅甸GDP总额达500.2亿美元,同比增长5.5%,但人均GDP仍处在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列。2012/2013财年,进出口总额达到182.42亿美元,较2011/2012财年增长0.4%,其中,出口额为89.22亿美元,进口额为93.2亿美元。
缅甸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主要有锡、钨、锌、铝、锑、锰、金、银等,宝石和玉石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石油和天然气在内陆及沿海均有丰富的蕴藏。森林、水利资源丰富,但由于缺少水利设施,尚未得到充分利用。主要工业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小型机械制造、纺织、印染、碾米、木材加工、制糖、造纸、化肥和制药等。农业是缅甸国民经济的基础,第一产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四成左右,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花生、芝麻、棉花、豆类、甘蔗、油棕、烟草和黄麻等。
缅甸的主要贸易伙伴是中国、泰国、新加坡和印度。出口产品集中在天然气、大米、玉米、水产品、橡胶、皮革、矿产、木材、珍珠和玉石等,进口商品主要是燃油、工业原料、化工产品、机械设备、零配件、五金产品和消费品。
二、缅甸经济发展问题
(一)发展瓶颈
缅甸是东南亚资源禀赋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二战前的缅甸曾是东南亚经济的“火车头”。19世纪中期开始,作为英属殖民地的缅甸在当时落后的东南亚地区算得上是“经济强国”,大米年出口量一度超过300万吨,是世界最大稻米出口国。然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缅甸却沦为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列,政局不稳、经济落后,国民在温饱线上挣扎。缅甸作为中南半岛最大的国家,GDP总量仅五六百亿美元,人均GDP才1000余美元,国家积贫积弱,穷则思变。自2011年3月民选政府上台后,缅甸自上而下的经济改革推进力度不断加大,但仍面临着改革方向不明、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
缅甸自1948年1月4日独立至今,其经济社会尽管有所发展,但总处于跌宕起伏的困境之中:改革政策频频失误、持续不断的内战消耗了国力、西方制裁20余年。缅甸经济从东南亚第一梯队沦为世界末流,民众生活长年困苦。考察缅甸20年来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情况可见(见表1),近年来,随着经济改革释放生产力,缅甸得以获得较高的经济发展速度,无奈底子太薄、水平太低,粗放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缅甸经济同样不能幸免,经济增速从两位数迅速回落,人均GDP甚至出现负增长,可以说,缅甸经济真正是到了持续发展的瓶颈阶段。
表1 缅甸近年国内生产总值(美元)年均增速①人口根据IMF数据、GDP根据世界银行数据统计。
一国经济形成当前这样的局面,固然有世界金融危机、经济发展固有周期等影响,而根本上的原因还是国家内部的因素,这就需要从缅甸市场化经济改革分析。
(二)问题成因分析
整体而言,缅甸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与其国家体制和2010年以来的经济改革是具有内在因果关系的。我们可以从其经济改革的特点着手,对缅甸经济的深层次问题加以分析。
1.注重产业全面和协调发展,努力实现不同地区的均衡发展,以消除贫困、提高收入、改善民生的目标,但在历年经济发展中明显缺乏确定的改革和发展目标,经济政策延续性、连贯性不强,政府没有能够综合、自如地运用包括财政、汇率、利率、税收和货币等现代宏观管理手段。
2.从立法层面改组落伍的经济管理机构,以更优惠的方式扩大对外开放,立法保护投资者利益,提高经济发展的先进程度。但由于政治改革的不彻底、不完善,缅甸整个经济体制和管理机制尚不能完全符合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行政拖沓、经济运行效率低下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
3.推行国有企业私有化,放宽对电信、能源和金融等领域的控制,尝试提高国民经济主导行业的私有化程度,助推私营经济发展,增强经济活力;然而,在军人执政条件下的私有化过程中,真正在经济改革和发展中受益的主要是军人和官僚集团,改革成果没有惠及社会成员,国家财富更多地集中于少数人手中,既得利益集团转而成为更深层次改革的阻碍力量,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民众生活改善不多,购买力长期得不到提高,市场培育后劲不足。
4.注重大型基础设施工程与民生工程的建设相结合,加强环保工作,缓解社会矛盾,推动经济均衡发展,提高百姓生活便利度和质量。但由于缅甸国家经济基础过于薄弱,要建立一个均衡的产业门类绝非朝夕之功,故而力图均衡发展的同时也造成发展步伐不稳,在国际金融危机袭来时尤其显得毫无抵抗力,经济下滑明显。另外,由于部分国民和社会组织受西方环保、人权思潮的过度影响,在国家急需扩大投资、培育产业的阶段以环境、人权为由人为阻碍部分投资项目的实施,加大了经济发展的难度。
5.一方面,按照国际标准改革金融、汇率体系,提高缅甸经济与国际经济的接轨程度;另一方面,采取“大国平衡”战略,在东西方、美欧日、周边大国之间周旋,力图改变封闭、孤立局面,争取外援、吸引外资,此战略颇有成效,美日欧相继实际解除了除军事武器之外领域的贸易制裁。由于长期实行外汇管制,严重制约了外国直接投资和外贸的发展,通货膨胀率常年在20%以上,经常是经济和民众收入增长率的两倍以上。近年来,虽然加强与国际的金融体制接轨,但面临本币随之大幅变动的风险缺乏行之有效的应对手段。在国内,接踵而至的天灾人祸打乱了经济发展的步骤;国际环境上,因为缅甸地处东西方要冲,周边大国地缘利益和西方势力犬牙交错,增加了其政治经济稳定的风险。
(三)应对思路
2016年,具有广泛民意支持的新政府走上历史舞台,缅甸经济也迎来了一个难得的自我修复、调整、改进的契机。
一是针对缅甸经济改革属于由国家高层主导推进的自上而下型,并由于政治改革的不稳定和不连续,使得经济发展政策朝令夕改、失误频发,社会民众仍没有真正统一到经济的改革与开放轨道上来的问题,借以新当选的非军人政府拥有相对广泛的民意支持的有利条件,继续推进市场化、开放化改革,进一步使生产力得到全面、持续的释放。
二是针对行政管理体制不健全、腐败成风、效率低下,造成投资成本高居不下的问题,切实推进民主政治改革,引入行政监督机制、厘清政府管理职能,降低投资门槛,增强经济活力,减少商品、人员、土地以及货币的流通障碍,从保障投资者、消费者权益出发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三是针对国家财富被少数集团垄断、分配不公加剧社会不稳定因素的问题,通过立法限制特权阶层、提高民众政治和经济地位,并大力发展民生工程和民生产业,提高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从提高国民所得、强化民众购买力着手良性地培育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是针对国家产业基础薄弱、经济门类不全、企业缺乏竞争力的情况,从宏观调控上利用产业规划、税收、利率、财政等方式引导外资投向具有资源优势、出口优势和惠民利民的产业当中,发展优势产业深加工,并在对外合作中着力培育民族工业,提高本土企业竞争力。寻求以既成法管理社会、引导经济的法制管理方式,灵活应对和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社会与企业、国家与公民的关系。
五是在对外合作上立足地缘政治环境,以国家安全、经济安全为中心加强与周边国家在交通、能源、产业、文教和旅游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谨慎引入西方势力试图平衡地缘因素。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关联度、合作深度以及联动程度的提高不仅有利于国家政治和经济的独立与安全,更是借重与西方社会开展平等互利合作的基础。缅甸政府应当探索更为行之有效的金融管理体制,既保护内外投资者利益,又能够在出口与民生之间保持平衡,降低汇率异常大幅波动的风险。
三、经济发展前景
(一)起飞基础
2016年,缅甸新政府上台执政,缅甸经济生活将迎来一个难得的改革历史契机。同时,随着国际形势的不确定性有消减迹象、世界经济在低谷筑底过程的演进,缅甸改革、开放程度具备持续向好的条件,对外贸易和外商投资有企稳的要求。综合来看,缅甸经济具有起飞的基础,经济发展前景看好。
1.缅甸整体步入改革发展的轨道,商机无限。缅甸的民主政治发展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新《外国投资法》和《缅甸经济特区法》有利于保障境外投资者利益,农林牧副渔业、矿业、油气开采、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饭店旅游等各领域对外开放,新的商业机会俯拾皆是。
2.外商投资有望进一步增多,经济发展动能强劲。由于缅甸工业基础薄弱,电信、汽车、能源、基础设施等产业几乎空白,只要走上经济发展和消除贫困的良性轨道上来,势必激发出强劲的消费需求,市场前景不可限量。在此背景下,以中国、日本和韩国为主的亚洲各国对缅甸的投资不断增加,欧美各国对缅甸的经济制裁日益松动,投资也趋于活跃。
3.战略位置得天独厚,自然资源、人力资源、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具备快速发展的天时地利。缅甸是连接亚太、印度非洲、欧洲经济圈的通道,是东西两方、南北半球经贸往来要冲,发展条件得天独厚,有望成为地区物流中心和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枢纽。
4.缅甸自然资源丰富,锡、钨、锌、铝、锑、锰、金、银、石油和天然气储量惊人,尤以玉石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森林资源、土地资源和水利资源均极为丰富,有很大的开发潜力。在人力资源方面,缅甸拥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人口年龄偏年轻,且具有英语基础和汉语传统,随着贫困的消除和经济的发展,5400多万人口的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势必得到迅速释放,经济有望进入良性循环发展正轨。
(二)风险和机遇
当前,缅甸经济仍然存在诸多变数,对于投资领域而言尚有现实的风险。
首先,军政府时期的经济改革不彻底,政策多变,存在行政腐败现象,效率低下,使得国际投资者对缅甸今后经济改革持观望甚至怀疑的态度。其次,经济改革缺乏明确目标、规划蓝图模糊、金融体制落后、汇率变动和利率波动问题仍制约经济发展。再次,尤以公路、铁路、航运、电力、通信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拖累投资、物流、经贸难以快速发展。另外,缅甸国内一些民间人士和非政府组织深受西方一味强调的环保、人权理念影响,不切实际地追求保护资源、环境的完美发展,加大了产业项目建设的阻力。第四,民族工业薄弱,难以支撑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民族工业乃国民经济之本,而缅甸至今尚未建立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企业总量偏少、规模偏小,畸形产业结构的调整困难重重。过分依赖资源输出产业,生产制造偏少,产业深度加工发展滞后,企业竞争力弱,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
缅甸经济改革要实现可持续的快速发展仍面临多重挑战:从外部看,世界经济持续低迷不利于缅甸经济复苏;从内部看,历史积弊已久,体制不健全,现代科技、管理人才匮乏,基础设施落后,都会阻碍经济发展,成为对外开展区域合作的潜在风险。
四、滇缅合作展望
缅甸作为“亚洲最后一块有待开发的热土”,只要经济改革措施得当,不出现大的失误或遭遇突发风险,坚持推进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经济实力必将飞速发展,甚至成为亚洲经济的第五条小龙。中国企业应对缅甸倾注更多的目光,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和面对南亚、东南亚开放的前沿,与缅甸接壤的云南省更应担当中缅交流与合作的主角。
中缅两国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两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源远流长。中国云南省与缅甸自古有着频繁而绵密的合作与交流,现代的抗日中缅公路、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成为两国人民共同抵抗侵略的千古佳话。近年来,中缅铁路、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将滇缅两地更紧密地连接起来,两地互为对方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滇缅产业、土地、资源、人口、交通都有很大的发展互补性,在两地产业结构中,以磷化工、有色金属、机电、电力、农林产品、物流等领域的互补性尤其明显。
中国云南省人民政府以及企业界应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一方面,争取中央加大力度支持作为国家面向南亚、东南亚发展的大通道和“桥头堡”,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枢纽性节点;另一方面,寻求更多的与缅方接触交流的机会,推进高层互访和商贸、学术交流,互派商务代表,实施交换生制度,举办产业推介,推进两地结对帮扶发展,在投资、经贸、物流、金融、旅游和文化等领域深度合作,加快两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进而共同打造中南半岛增长极。
1.侯松岭、聂爱生:《浅析缅甸华人经济的现状、特点与发展》,《东南亚纵横》2003年第5期,第46~49页。
2.Junxin,“The Research on the Bangladesh-China-India-Myanmar Economic Corridor: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Annals of Parasitology,2013,59(2):pp.85~87.
3.卢光盛、金珍:《缅甸政治经济转型背景下的中国对缅投资》,《南亚研究》2013年第3期,第48~60页。
4.马燕冰:《缅甸政治经济改革前景及对中国影响》,《亚非纵横》2012年第3期,第45~51页。
5.黄婷婷:《基于地缘政治理论的中国企业对缅直接投资政治风险变迁》,云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
6.(缅)《2012~2013财年国家计划法》,《缅甸新光报》2012年第4期。
7.刘先长:《缅甸经济政治的新变化对中缅关系的影响》,《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年第7期。
8.贺圣达:《缅甸形势和云南桥头堡建设》,《东南亚南亚研究》2013年第1期,第35~37页。
9.Peter Roberts,Alex Cull,Jones Day.“Building Trans ASEAN Gas Pipeline”,Asia Pacific Review,July 2003.
10.熊彬、严海霞:《云南省与缅甸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东南亚纵横》2011年第4期,第52~56页。
11.Zhao Hong,“The China-Myanmar Energy Pipelines:Risks and Benefits”,Perspective,May 15,2013.
12.侯利晓:《云南与缅甸商品贸易发展研究》,云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
13.David L Steinberg,“Myanmar:Elections and Building Trust”,Asian Times Online,Spr.13,2012.
14.陈利、朱喜钢、李小虎:《云南省区域经济差异时空演变特征》,《经济地理》2014年第8期,第15~22页。
15.陆钢:《缅甸局势走向对“一带一路”的影响》,《社会科学文摘》2016年第4期。
16.吉香伊:《缅甸新政府面临的挑战与政策趋向分析》,《亚太经济》2016年第2期。
(责任编辑:马金案)
The Analysis on Myanmar Economic Problems and the Prospect for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Yunnan and Myanmar
Dong Li
Myanmar is one of the least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he world.The economy of Myanmar returned to development channel by the reformation in recent years,but its growth ha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lowly.This research concludes some solution idea for the bottleneck problem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Myanmar economic reformation,and prospects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Yunnan and Myanmar based on the risk appraisal for foreign investment.
Myanmar;Economy;Cooperation between Yunnan and Myanmar
F114.43
A
1003-2479(2016)05-0057-04
※昆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