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年金与老年健康产业良性互动的可行性分析
2017-01-06郑晓瑛
宣 华 郑晓瑛 赵 晨
1.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 北京 100871 2.中国人寿 北京 100033
·健康服务业·
企业年金与老年健康产业良性互动的可行性分析
宣 华1,2郑晓瑛1赵 晨2
1.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 北京 100871 2.中国人寿 北京 100033
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使全社会高度关注老年人问题。人口老龄化给老年人口的健康带来巨大挑战,也给老年健康产业带来了机遇。当前,我国老年健康产业发展空间广阔,但也存在诸多瓶颈,特别是资金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从2006年我国企业年金市场正式商业化运作开始,至今已有十年时间。通过引入商业机构专业化管理,企业年金市场从无到有,并不断扩大。大资产管理背景下,监管放松、扩大投资范围给企业年金与老年健康产业良性互动带来了可能性。通过分析国际经验,探讨企业年金资金特点,可以发现,金融资本与老年健康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同时对行业未来发展模式进行了趋势性研判。
人口老龄化; 企业年金; 老年健康产业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上升了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上升了1.91个百分点。[1]国内相关专家预测,到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将超过17%,人口总量达到2.48亿,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超过3 000万。2020年后,进入加速和重度老龄化发展阶段,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超过4亿,高龄老人达到9 500万。[2]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程度高、速度快等特点,形势异常严峻。“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随着现代化和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农业人口逐渐脱离第一产业涌入城市,这是世界各国城镇化的发展趋势。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先富后老”不同,中国是“未富先老”,城镇化与老龄化并存,支撑老年人需求的经济和物质基础还十分薄弱。
一方面人口老龄化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但另一方面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不容忽视,直接表现为人口老龄化导致一些疾病患病率升高、医疗基础条件投入和消费支出的迅速增长。美国健康经济学家Fuchs的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消耗的健康医疗成本会迅速增长,美国65岁以上老人消耗的卫生资源是其他年龄组的三倍。[3]人口老龄化导致老年人口健康状况急剧下降,特别是高龄老人的健康问题令人担优,老年人口的健康养老需求非常迫切。老年健康产业未来市场巨大,但是目前产业链短、规模化程度低、供需不匹配、标准化管理不足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与其他实体投资领域相比,老年健康领域投资周期长,管理环节多,前期投入巨大,社会认知度不高,目前未得到资本市场长期资金的充分关注。鉴于此,国家和社会对医养结合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医养结合可行路径的探索,特别是如何引导养老资金、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与老年产业有效互动,成为政策和实践层面重要而迫切的课题。以养老资金来说,基本养老资金长期以来投资范围受限,短期内没有政策渠道可以投资实体。而随着监管层面投资限制的放宽,企业年金、第三支柱养老储蓄等商业化运作的补充养老资金,其追求长期价值回报、均衡收益的投资特性,以及投资范围广、形式灵活的优势,决定了与老年健康产业存在许多互动发展的机遇。
1 我国老年健康产业的现状和瓶颈
从广义上来说,老年健康产业是指以老年人为服务对象,以提高老年人生理和心理健康为目标,配置资源向老年人提供养老商品和服务的相关产业。包括与老年健康服务相关的实体领域,由老年健康需求拉动而兴起的综合性产业。[4]老年健康产业在金融投资上表现为前期投入较大,资金回报周期长,常常让资本“望而却步”。中国儒家传统中的“孝道”文化,让家庭养老长期以来在社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一方面,极大地缓解了政府财政不足的压力;另一方面,也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社会化养老的发展进程。随着传统的家族亲缘与社会结构逐步瓦解,我国健康养老面临新的课题。老年群体不断扩大,老年健康需求快速增长,老年健康产业发展将更加牵动全社会的关注。
1.1 老年健康产业潜在需求巨大
在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日益显著。根据统计年鉴数据,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数为2.12亿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5.5%;65周岁及以上人口数为1.38亿人,占比10.1%,首次突破10%,且国内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远超总体人口年均增长速度。[5]虽然目前的趋势显示人口寿命延长,疾病流行程度减小,但是患慢性病的老年人绝对数量将会增长。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慢性病存在时间长且较难治愈,相应治疗成本也较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健康问题。[6]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老年健康需求所带来的潜在市场容量非常可观,老年健康产业中蕴藏极大商机。老年健康消费将成为我国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如果能有效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转变老年人的消费理念,提供更加适销对路的产品,更加人性化的服务,更加完善的基础医疗服务设施,从根本入手提高“供给侧”的服务质量,从长远来看,必然会带来老年健康实际消费量的增加,从而拉动内需,引领其他相关产业板块联动,进一步助推社会经济发展。
老年健康产业广阔的发展空间源于现实的需求和购买力的提升。毋庸置疑,健康问题事关老年生活品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问题的认识逐渐加深,对健康服务的需求日益加大。老年健康产业发展的目的就是为老年人提供身体和心理相关的服务,提高其健康水平和满意度。日本养老专家鞠川阳子在第一财经学院举办的人口专题论坛上称,从日本经验来看,40岁以下的人群由于拥有大量负债,往往处于负资产,而个人资产高峰发生在60岁到69岁。2010年中国仅退休金一项就达8 383亿元,预计到2020年将增加为28 145亿元,2030年为73 219亿元。并且,退休金只是老人收入的一部分,一些老人还可能二次就业取得回报,或者从子女那里拿到赡养费。随着老年人口日益增多,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有效购买力还将持续扩大。社会需求和老年人购买力提升倒逼老年健康产业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健康照料和服务。需求引致供给同时供给也创造需求,两者共生存在,相互牵引,相互制约。
1.2 国家高度重视老年健康产业发展
老年健康产业作为新兴产业,虽然发展速度很快,但是目前在资金投入、覆盖面等方面配套还比较落后,供需矛盾依然突出。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老年健康产业的发展决定了城镇在未来能多大程度适应人口结构需求,关乎城镇化质量、城市家庭生活品质,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老年健康产业的全面健康发展,专门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提出推动医养结合发展,探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新模式,对养老服务业给予极大的关注和支持。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统筹规划建设公益性养老服务设施,支持面向失能老年人的老年养护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设施建设,……,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通过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增加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老年人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人口基数庞大且增长迅速、物质文化需求不断提高、消费观念正逐步转变,这些都推动着我国老年健康产业的兴起。老年健康产业具有产业链长、涉及领域广、环境友好、现金流稳定、可持续等特点。从产业链上看,涉及地产、服务、金融、文化、医疗、制造等多个行业,并对上下游产业有明显的带动效应。发展老年健康产业,不仅是实现“老有所养”,构建不分年龄、人人共享未来社会的内在要求,还是拉动内需、增加就业、提高城镇化质量、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
1.3 老年健康产业引资能力不足
受传统的计划经济思想影响,我国老年健康产业社会参与度还不高,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有一些发展机遇和政策利好,但仍面临着一定程度的发展瓶颈。例如:供需矛盾突出,需求方产品选择余地太少,供给方市场开拓困难重重。老年健康产业发展滞后于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的社会形势,滞后于快速发展的城镇化趋势。服务供给不足、产品市场发展落后背后蕴藏的根本原因是目前我国老年健康产业引资能力不足。其行业盈利周期较长的特点使参与主体范围有限,金融资本进入意愿不高,尚难形成产业化规模。当前,各地给予的政策扶持、资金支持还有待加强,市场的规范程度和标准化程度还不高,难以满足老年人不断增长和多样化的健康养老需求,供需不平衡。[4]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老年健康产品和服务,现阶段在质量、水平、专业化程度等方面都还处于较低层次,更高层面的需求还未充分开发,因为缺乏大量金融资本的介入,整个产业尚未在国民经济中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和标准化的产业链模式。
未来,一方面老年健康需求总量增加,另一方面需求结构向多元化、高层次的方向发展,这势必吸引越来越多有前瞻性的企业和社会资本开始关注老年健康产业。但是,产业的发展之路仍将任重道远。既有老年健康产业盈利周期较长,市场前期投入较大,进入门槛依然较高等客观因素束缚,也有老年人口“重积累、轻消费”消费观念尚待转变等主观因素限制。加之国家对相关产业扶植政策也有待加强,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老年健康产业的发展。当前,老年健康产业迫切需要解决的就是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样化,积极吸引各类金融资本进入该行业。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老年消费群体的不断扩大,老年消费观念的转变和消费实力的提升,老年健康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综合产业,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经济发展转型的支柱产业。
2 企业年金市场具备向老年健康产业资本输出的基础
企业年金并不是一个完全新生的事物,它的前身和基础是1991年国家推行的补充养老保险,二者在业务特点、功能定位和保障作用上基本一致。国务院在《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1991〕33号)中首次提出了中国养老保险改革的目标以及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即“中国将逐步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制度”,文件明确了“国家提倡、鼓励企业实行补充养老保险,并在政策上给予指导”,这标志着企业年金制度作为我国养老保障体系中“第二支柱”正式启动。企业年金市场化发展以来,规模积累迅速,其投资范围也逐步扩大。企业年金资金坚持价值投资、追求长期稳定回报的属性为反哺老年健康产业奠定了基础。
2.1 企业年金市场资金规模快速累积
企业年金十年来一直坚持市场化的发展道路,大量市场化专业金融机构的加入,使得行业在规范化、标准化和信息化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2005年8月以来,人社部分三批向35家管理机构授予了58项企业年金管理资格(受托人10家、账户管理人17家、托管人10家、投资管理人21家),市场主体涵盖银行、证券、基金、信托、保险等多个领域,形成了一个各类金融主体全面参与竞争的开放性市场。[7]
2004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同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等部门共同颁布了《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劳社部令第20号)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人社部令第11号)。两个办法的出台,确立了我国信托型企业年金制度的基本框架,明确了企业年金为市场化运作的大方向,体现了国家政策支持、企业自愿参与、市场管理运营等原则,标志着我国企业年金的管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截至2016年上半年年金规模已突破万亿大关,达到10 193.5亿元。如表1所示,企业年金在过去的十年中一直保持持续增长,参加人数和基金规模均呈现增长态势,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12.1%和25.8%。[8]此外,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平均水平相比,我国企业年金未来仍有较大发展潜力。目前,英国、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家虽然企业年金的管理模式存在差异,但第二支柱养老保障的普及率均超过50%。企业年金计划积累的资产在荷兰、瑞士、美国、英国等国家已经超过GDP的100%。[9]反观我国养老金市场,管理资产规模7万亿元人民币(截至2014年,基本养老4.7万亿、企业年金0.8万亿、社保基金1.5万亿)在GDP中占比(2014年64万亿)仅为11%,企业年金占比不足1.25%,企业参与度不足1%。[10]
表1 2007—2015年企业年金市场发展情况[8]
2.2 企业年金的投资风格符合产业投资特点
企业年金作为养老资金,投资管理实行市场化运作,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从2007年至2014年,企业年金行业年平均回报率(历年收益率几何平均)达到7.87%,显著高于保险资金(5.64%)和同期通货膨胀水平(3.24%),即便剔除2007年牛市超高收益因素,最近5年的收益率,也达到了4.2%,较好地实现了企业年金资产的保值增值。[11]同时,企业年金投资机构也具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力,按照含权组合30%的理论值来计算,可以进入股市的资金超过3 000亿元;在债券市场中的规模更加不可小觑,已成为资本市场中一股不可忽视的稳定力量。
投资作为养老金管理的生命线,直接体现了行业发展的专业化和市场化水平。如何保障委托人和受益人的利益,促进企业年金基金的保值增值,受托人和投资管理人都在不断地研究探索。近年来,人社部的一系列政策,都是旨在逐步降低基金的存款占比,提高成本计价类资产比例,给资金更宽广的投资空间,这些也必然给实体经济带来更加稳定的长期资金,有助于经济稳定健康发展。与此同时,投资范围的扩大对风险的识别与管理是一大挑战,对投管人、受托人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体来看,养老基金投资属于长线投资,注重价值投资和绝对收益,其投资标的更倾向于有长期稳定现金流的项目,对市场中长期估值中枢有维持提振作用。2013年,人社部下发了《关于扩大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范围的通知》(人社部发〔2013〕23号,简称23号令),扩大了企业年金的投资范围,把现在金融市场中运作规范、风险较低、大众熟悉、监管到位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信托产品、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特定资产管理计划、股指期货纳入了企业年金投资范围。从而,拓宽了投资渠道,优化了资产配置结构,丰富了投资品种和避险手段,满足了多样化的投资需求,将有利于年金基金分享实体经济增长红利,有利于年金基金获取长期稳定的绝对收益。通过信托产品、基础设施债权计划等金融通道,企业年金资金就能够较为便捷地实现对老年健康领域的投资,为老年健康地产项目、老年健康服务机构提供资金支持。立足老年健康产业链,针对服务设施建设、老年用品生产、养老地产、老年出行、老年医疗等环节的发展特征和市场需求,开展有目标导向的金融支持性服务。
3 企业年金与老年健康产业良性互动的可行性探讨
如前文所述,在多种主观、客观原因欲望综合作用下,导致了资本与老年健康产业之间尚未形成良性互动,我国老年健康产业发展存在瓶颈。产品和服务有效供给不足,使得老年消费者的购买需求受到一定的抑制,也直接影响了老年健康产业的启动和发展。如果能将企业年金资金追求长期价值回报的特性与老年健康产业的属性契合起来,产业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3.1 政策放开打通了金融资本进入老年健康产业的渠道
2012年以来,证监会、保监会针对资产管理市场集中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新政”。这些措施的主基调就是“监管松绑”,金融行业“大资产管理时代”已然来临,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基金等金融机构发力资产管理业务已经扫清了制度的障碍。“大资产管理时代”使更多资产管理机构从更广、更深层面介入资产管理市场,也为老年健康产业与金融资本有效互动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前文提到的人社部23号令扩大了企业年金的投资权限和范围,畅通了企业年金资金投资渠道。此外,对于企业年金管理机构(如养老保险公司)可特别申请保险资产管理业务(以养老为目的)的经营范围许可,以此发行的基础设施债权计划,不仅可以对接公司自身管理的年金资金,还可以通过个性化产品受托管理更多的养老资金,完成对老年健康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通过畅通金融资本通道,获得充足金融资本支撑后,老年健康产业的发展将进一步带动经济发展、扩大就业、改善老年人生活水平,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近期,国内保险资金和国外私募基金的频频动作,也可以看出他们对老年健康产业未来发展趋势的积极态度。养老金融化是老年健康产业的发展依托和现实路径,也是其发展动力的不竭源泉。
传统的证券市场近期难觅趋势性投资机会,金融资本对稳定高回报优质项目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老年健康产业当前仍是尚未充分发现的价值蓝海,本轮资产管理“新政”,赋予了其他资产管理机构与信托公司同质化的资产管理业务,理应顺势而为,积极寻求投资机遇。在配套相应项目评估担保程序的前提下,加强风险管控,通过金融创新,帮助金融资本合理有序进入老年健康产业。大资产管理背景下,打通了金融资本进入老年健康产业的上下游产业链,资金将更具活力,为下一步盘活资金存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2 从国外经验看老年健康产业存在巨大投资空间
老年健康产业在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相对成熟的产业,在经济总量中占比较大。从这些先进的经验可以看出:老年健康产业的市场化发展,使得老年人问题不再只是社会的负担,同时也创造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美国在卫生服务、健康管理、医药医疗基础建设等健康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15%,加拿大等国家健康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10%。[4]美国老年人消费额在1986年时就已达到了8 000亿美元,占到了当年美国GDP份额的18%,近30年美国老龄化逐步加深,养老产业更趋完善健全。老年医疗市场需求更加旺盛,美国的研究表明26%~30%的全国总医疗费用是由6%的人在临终前最后一年花掉的,可见老年需求在医疗消费市场的重要性。[12]
日本是亚洲率先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其当前面临的老龄化问题也即中国以后将面临之问题。目前,日本每5人中即有1名老人,围绕庞大的老年人口,日本社会逐渐形成了与之相应的医疗看护、养老居住、老年旅游等产业。如何让老人安度晚年,不仅是社会福利问题,也带来了广泛的商机。被称为“银发经济”的现象,在很多产业中都有所体现,较为典型的案例有:医疗及看护。日本政府计划利用医疗和看护产业的巨大规模,将其顺势发展为新兴的服务业产业,以拉动未来经济发展。2010年6月,日本政府公布《21世纪复活日本的21个国家战略项目》,其中“医疗和看护产业”即是项目之一。在同期的相关文件中提出:在自2010年至2020年的10年内,将医疗、看护和健康相关产业的市场规模再扩大50万亿日元,约合3万亿人民币,并争取由此增加284万个就业机会。日本政府已将其中部分产业定为日本经济未来的增长点,并希望通过抢占先机,将相关产业建设成为日本的优势项目,参与未来国际竞争,并强调老年健康产业将带动日本经济走出低谷。
3.3 养老投资项目契合了金融机构长期资产配置需求
老年健康产业的投资具有投资周期长、规模大、收益稳健的特点,这样的特点正好契合了长期资产的配置需求,尤其是保险类、养老金类资金。长期金融资本的介入养老机构建设,可以为老年健康产业提供持续稳定的资金来源,有力推动其发展。同时,金融资本可以分享养老机构长期运营带来的稳健收益,规避了投资于高风险资产的投资风险,保证了持续平稳的收益,实现了资金的保值增值。更重要的是,养老资金作为社会财富的“蓄水池”和“稳定器”,其资金介入后一方面有助于稳定市场,保障行业长期有序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目标企业公司治理的完善提升。资金和项目之间可以形成良性互动,达到双赢的局面。大资产管理下,资本的触角将延伸到各种高价值的领域,发掘老年健康产业的金矿,也是金融资本竞争的必然结果。
人寿保险、养老金类企业关注人的生老病死,符合老年健康产业的性质。目前中国多家大型保险企业已涉足养老养生领域。该类公司进入老年健康产业,可以带动老年医学、护理服务、老年产品等相关领域的发展,延伸金融价值链,实现“从摇篮到天堂”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且类似的业务在西方国家已有了相对成熟的盈利模式。随着大资产管理时代来临,保险及养老资产在逐渐开放的资管市场里已难以“独善其身”,盈利模式将进一步发生转变,资产管理业务将由原来被动式受托管理转向主动的资产管理,养老资金由储蓄导向逐渐向投资导向过渡。根据资金属性,金融资本中具有保险和养老性质的长期资产下一步可以优先进入老年健康产业,进而引领有长期收益需求的金融资本逐步跟进、有序进入。
4 未来趋势研判
发达国家的经验说明,在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上,应当充分考虑市场的作用,政府无法在养老上大包大揽,但是在行业发展初期需要政府政策的配套与引导。老年人需要的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还是要通过市场的办法来解决,依靠金融资本与老年健康产业的良性互动实现跨越式发展。面对庞大的老年消费群体,一方面老年健康产业需求巨大,收益稳定持久;另一方面金融资本通过寻求多元化投资渠道,支持老年健康产业发展,也达到了盘活资金存量的目的。
4.1 老年健康产业发展应“政府搭台、资本唱戏”
现阶段,我国老年健康产业仍在起步时期,市场培育与开发迫切需要政府产业政策的扶植和引导。这些政策应该包括两大方面,一是老年健康产业的配套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这是中国老年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保证;二是继续扩大、畅通各类长期金融资本进入产业。
由于老年健康产业一段时期以来被看作是一项带有社会福利性质的事业,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产业发展速度。在这种条件下,国家或地方应尽快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吸引投资,鼓励众多市场参与者积极竞争,提高老年健康产品的质量和规模,促进产业发展。同时在项目审批、用地审核、信贷额度及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扶持。政府应当在税收和土地政策方面给予养老产业适当的优惠,尤其是加大对“PPP”模式的支持力度,促进老年健康产业发展。
2016年3月21日,为进一步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促进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家出台《关于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金融业要充分认识做好养老领域金融服务对于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和实现自身转型升级的重要意义,不断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养老领域金融服务需求,实现支持养老服务业和自身转型发展的良性互动。在此基础上,整个金融行业有必要强化宽松资产管理的理念,进一步放松管制和鼓励创新,让资金的募集和投资方式更加自由和多样,使跨市场多元化资产配置成为可能。资金将在“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下,流向价值洼地,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大资产管理背景下,金融资本根据资产配置需要,能够合理有序进入,助推老年健康产业发展,同时将养老负担转变为养老红利,让各类资金分享老年健康产业的长期稳定收益。金融资本和老年健康产业的互动前景广阔、潜力巨大,有必要着眼未来,顶层设计,提早布局。
4.2 金融资本将全面介入老年健康产业链整合
前期,国务院颁布《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意见》(国办发〔2013〕96号),进一步明确了社会机构在我国养老服务体系中的支撑地位,鼓励专业养老机构更多参与社会保障事业。在老龄化社会和城镇化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老年健康市场潜力凸显。它不仅涉及中老年人的居住生活、医疗保健、康复护理、休闲娱乐,还包括各类符合中老年喜好的寿险、老年意外险、资产管理等,特别是中央对于城镇化发展的整体部署,使得老年健康产业充满机遇。
老年健康产业涉及面广,内涵丰富,产业链辐射许多相关的附属产业,诸如保险信托、生物制药、信息科技、基础设施等等,是一个多点支撑的复杂网络,带动了社会经济的许多领域发展。我国老年健康产业链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实现规范化、规模化发展。产业潜力尚待深入,供给质量有待提高,行业间互动仍需加强。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老年健康产业将不再偏守一隅,仅仅固守单一、传统的某项老年健康服务。而是向多维度延伸产业链条,其发展呈现出平台化、关联化、创新化趋势。有资源优势的商业机构应抓住这个机遇,发挥自身优势,延长产业链条,积极整合资源,探索全产业链发展模式。随着企业年金等养老资金投资范围的扩大,金融机构有条件将企业年金资金、养老保障资金、信托养老计划与养老社区、医疗等实体项目相互关联,实现金融产品和实体管理的有机结合。这既能有效满足社会的养老需求,又能为商业机构带来更多机会,相信随着打通金融实体全产业链的发展渠道,老年健康产业将呈现新的发展格局。
5 小结
综上所述,老年健康产业的发展将极大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同时最大程度的扩大内需,改善民生,释放城镇化的红利。大资产管理背景下,老年健康产业面临许多新的发展机遇。一方面,金融资本进入老年健康产业的渠道畅通了,资金自由流向价值高的领域;另一方面,资本也相辅相成的分享了老年健康产业发展过程中长期稳定的收益。
但是应该理性的看到,我国的老年健康产业目前仍处在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对商家有吸引力的市场。政府职能部门应当承担起对我国老年消费市场和老年产业发展的指导、规划、建设的责任,推动其健康发展。如果没有政策上的扶持,就难以吸引人们对该产业进行大规模的投资,该产业也就难以发展起来。政府应当在税收、公用事业收费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尽量减免有关行政部门征收的各种杂费,努力降低从事老年健康产业的企业的支出费用。同时,经济管理部门应加大在财政、税收、金融、土地使用方面政策支持的力度,扶持老年健康产业企业发展。
在此基础上,鼓励具有一定实力的金融企业,特别是企业年金等长期资金的管理机构,进入老年健康产业,把握市场先机,创新盈利模式与发展模式。凭借其产业跨度大、金融服务链条长以及政府资源等综合优势,借助银行、保险、信托、证券、产业基金、资产管理、金融服务等金融资源,用金融化打通各个环节,推动和深化养老服务社会化;形成内部可复制、外部可推广的老年健康产业盈利模式与发展模式。随着老年健康产业的市场化发展,投资主体会逐渐增多,相应的产品和服务日趋成熟,城镇化质量也会得到长足提高。可以预见,在国家老年健康产业政策逐渐完善的趋势下,老年健康产业会吸引越来越多的金融资本共同分享人口老龄化的红利。
[1] 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 [EB /OL]. (2012-04-20)[2016-09-02]. http://www.gov. cn/test/2012-04/20/content_2118413.htm
[2] 穆光宗, 张团.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及其战略应对[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 50(5): 21-23.
[3] Fuchs, V.R. Though Much is Taken: Reflections on Aging, Health, and Medical Care[J] . Milbank Memorial Fund Quarterly/Health and Society, 1984, 62(2): 143-166.
[4] 张再生, 邵辉. 老年健康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视角[J].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14, 7(3): 1-3.
[5] 中国统计年鉴[EB /OL]. [2016-01-02]. http: ∥www.stats.gov.cn/tjsj/ndsj/
[6] 张钧, 郑晓瑛. 老年健康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视角[J]. 人口与发展, 2010, 16(6): 60-61.
[7]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关于延续及整合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的通告[Z]. 人社部函〔2013〕222号, 2013.
[8]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企业年金数据摘要[EB/OL]. [2016-07-12]. 2013-2015.
[9] 韬睿惠悦咨询公司. 2015年全球养老金资产研究[EB/OL]. [2016-07-12]. www.towerswatson.com
[10] 郑秉文. 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4——向名义账户制转型[M]. 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14.
[11] 李连仁. 企业年金投资:回顾与展望[J]. 当代金融家, 2015(8): 35-40.
[12] 李沛霖. 美国养老产业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广东经济, 2008(6): 50-52.
(编辑 赵晓娟)
The feasibility of the positive interaction correlation between enterprise annuity and elderly health industry
XUANHua1,2,ZHENGXiao-ying1,ZHAOChen2
1.InstituteofPopulationResearch,PekingUniversity,Beijing100871,China2.ChinaLife,Beijing100033,China
The population ageing makes the whole society highly concerned about the problems of the elderly. The ageing population has brought great challenges to the health of the elderly population, at the same time many opportunities to the elderly health industry. The potential of the elderly health industry of our country is huge, but there are also many bottlenecks, especially the shortage of funds. Chinese enterprise annuity market has been operated officially since 2006. During these ten years,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professionally commercial management, it’s found that enterprise annuity market has become much more matur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acro asset management and expanding the scope of investment, it has brought the possibility to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enterprise annuity and health industr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terprise annuity fund, it is found that financial capital and elderly health industry could perfectly match. On that basis, this paper has made some judgments o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s trend.
Population ageing; Enterprise annuity; Elderly health industry
宣华,男(1983年—),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老年、养老保障。E-mail: xuanhef@pku.edu.cn
郑晓瑛。E-mail: xzheng@pku.edu.cn
R197
A
10.3969/j.issn.1674-2982.2016.10.013
2016-04-24
2016-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