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利浦转型之旅
——飞利浦医疗信息解决方案副总裁陈胜裕
2017-01-06杨丹
杨丹
本刊编辑部,北京 101312
飞利浦转型之旅
——飞利浦医疗信息解决方案副总裁陈胜裕
杨丹
本刊编辑部,北京 101312
秉承着“创新为你”的品牌理念,飞利浦健康科技通过不断积累的临床经验和优势,以及对消费者生活方式与习惯的深度洞察,致力于连接消费市场和专业医疗市场,成为整合解决方案的市场领导者,以期改善三十亿人的生活。
4月17日,飞利浦于上海举行了“飞利浦健康科技媒体见面会”,飞利浦医疗信息解决方案副总裁陈胜裕先生发表了主题为《健康关护全程的整合解决方案》的讲话,并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我们希望利用新的创新技术,结合今天最重要的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医疗技术,围绕着每个人的健康生命周期,提供产品和解决方案。这个解决方案不但包括软件还包括服务,这将是未来飞利浦转型以及侧重的一大重点。”陈胜裕说道。
飞利浦健康科技媒体见面会
记者:您刚刚提到的解决方案更多的锁定在心血管和肿瘤,飞利浦为何关注这两大领域?
陈胜裕:飞利浦有4个重点关注的医疗领域:心血管、肿瘤、母婴关爱和睡眠呼吸。我们之所以将更多的解决方案锁定在心血管和肿瘤,是因为它们是造成人类死亡最重要的也是消耗医疗资源最大的两类疾病。同时,我们在呼吸及母婴关爱领域也具有全球领先地位。
记者:您介绍了飞利浦要打造一个互联互通的数字健康平台,帮助医院实现全程管理,这个过程中不仅会涉及到用户还会涉及到很多合作伙伴。您提到会将合作伙伴集成进来,这是怎样的一个策略?
陈胜裕:数字健康平台,与其说是一个平台,不如说是一个桥梁。不管是家庭监护、术后康复解决方案,还是心血管大数据解决方案,其实都是由医院来使用,提供给客户的,而飞利浦是提供技术的支撑桥梁,通过这个桥梁进行数据的运算及产品的互联互通。数字健康平台今天正式对外宣布,飞利浦会邀请合作伙伴协同开发一些应用,由于该平台是一个开放的平台,飞利浦将会开放API界面,从而帮助解决方案的开发以及客户寻找合作伙伴。
记者:该数据健康平台有哪几大模块?其功能各是什么?
陈胜裕:此数据健康平台可用“云”的概念来理解,里面包括了3朵云。
第一朵:大数据分析云。大数据分析云的功能是将个人健康数据集成起来进行分析,并确保数据的安全。
第二朵:设备控制云。设备控制云的功能是将不同的产品(例如监护仪、超声、可穿戴设备等等)进行对接。
第三朵:合作集成云。负责生态系统中飞利浦与合作伙伴的信息交互标准,比如院内纵横交错的信息如何交互,需要遵循哪些通用标准等。
飞利浦将会同客户以及合作伙伴一起,把数据分析解决方案和技术用在诊断治疗或者个人持续性的健康管理中。
记者:您觉得飞利浦转型最大的难点在于什么?是可穿戴设备采集的医疗数据价值不高,还是合作伙伴的问题?
陈胜裕:飞利浦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必然面临着机遇与挑战,而飞利浦在传统医疗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技术,对消费者也有着精准的洞悉。围绕着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疾病的预防到诊断、治疗和家庭护理的整个健康关护全程提供整合的创新解决方案,虽然不是那么容易,但希望有更多的合作伙伴,共同促成飞利浦的转型。飞利浦是一个强大的健康科技公司,在全球拥有非常多的软件开发人员。不管是可穿戴设备还是传感设备,飞利浦都可将其转换成医疗级别的信息,并加以计算、分析和处理,变成有用的信息传递给客户及合作伙伴。
记者:此数字健康平台将于2016年覆盖多少医院,是否有一个目标?智慧医疗最大的问题就是信息孤岛,医院怎么样能够允许这样的平台入住?
陈胜裕:我用心血管解决方案当做例子,刚刚提到的心血管解决方案,在国内已经有六家医院投入了使用。我们希望在今年有更多的客户可以参与到心血管解决方案当中。最大的好处就是刚刚提到的,现在心血管的数据都是需要手工录入资料,相关的数据分析要跨很多科室。我们这套系统可以把各个科室的信息集成在一个数据库里面,另外这些信息进来以后可以加以有效分析和运用。医生不仅仅是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可以提高效率之外,也可以利用数据关联性分析模块帮助他们做科研工作,飞利浦有很多临床专家,可以和医院合作做很多科研的报告,对于整体医疗水平会有很大的提升。
中国国内有2.9亿心血管患者,但就临床科研的成果和临床注册管理发展而言,中国95%以上的医院信息没有加以整合和应用,导致我们与世界先进水平有非常大的差距。这里介绍一下美国ACC心脏病学学会的经验:在美国,绝大部分的心血管医院和科室,不管是做导管手术还是说平常心血管诊断治疗,所有的信息都会集成到美国国家的数据库,不仅可以和医院开发很多临床诊断治疗方面的应用,还可以做很多的科研与管理工作。在中国,我们有这么多的患者,可以做的事情更多,但是因为各心血管医疗机构普遍缺乏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及共享平台,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科研和美国还有很大的差距。
飞利浦借鉴美国国家数据库中适用于中国本土应用的关键技术和成功经验,将先进技术与中国实际市场需求和国内行业标准结合,协助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建立规范化、标准化和结构化的心血管临床数据库,让心血管大数据技术实实在在的服务于医护人员,使之惠及中国更广大的的病患群体。通过和医院临床系统的数据集成,加上手工数据补录,以及各个医院CDR系统的直连,达到数据串联和共享,不仅可以持续提升中国心血管疾病的诊疗和科研效率与水平,还可以持续提升病患健康管理和诊疗质量水平,从整体上控制或降低医疗费用。
再延伸出来我们在做术后随访,在做院后管理系统的试点工作。因为院内有很多数据集成,数据库应用到术后的话,利用这个解决方案对于医生来讲也是更有价值的一个东西,可以知道患者离开医院以后的状态:平时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以及医生给他们的指导方案,他们做的好还是不好,可以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避免复发以及相关的科学研究有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