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改进
2017-01-05陈珊
陈珊
摘要:学生对于古诗词诵读的兴趣就会越来越低,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很消极的影响,抑制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以至于学生能力的提升十分缓慢,因此,学生对于学习兴趣的缺乏是目前一个严重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改进
古诗词教学在小学阶段占有很大的比例,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改正不足,完善教学体制。
一、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许多教师在对小学生古诗词诵读的教学过程中,只是让学生一味的朗诵古诗词但是并不讲解古诗词,这就导致了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只能单纯的单纯的记忆但是对古诗词本身含义的理解并不深刻,这样的话学生即使记忆下了古诗词也会很快忘记,对学生日后的发展十分不利。长此以往,某些学生还有可能会产生枯燥无聊的心里活动,甚至是厌烦心理,对古诗词诵读的正常教学十分不利。这样学生对于古诗词诵读的兴趣就会越来越低,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很消极的影响,抑制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以至于学生能力的提升十分缓慢,因此,学生对于学习兴趣的缺乏是目前一个严重的问题。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改进策略
1、 趣味导入,激发学生兴趣。传统教学中,教师总认为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不成熟, 在古诗词教学方面只简单地采用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方法,要求 小学生熟读成诵,学生虽然背得很熟,却不知道诗句的含义, 不久后,就忘记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教师可以用趣味性的导入来激活新课,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 学生尽快进入到学习状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时,为激起学 生学习这首诗的兴趣,在讲解前,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 播放一段关于庐山瀑布的视频,在生动形象、飞流直泻的壮观 景象中激发学生对瀑布的赞美和向往之情。与此同时,教师向 学生讲解李白游览庐山瀑布的课外小故事以及庐山瀑布独有的 特点和地理情况,让学生对庐山瀑布充满好奇之心,促使小学 生走进诗的情境,学好诗歌。这种方法,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又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对提高 教学效果有重要作用。
2、古诗词教学要以读为本。《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感情熏陶。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古诗时,靠老师的逐句串讲,根本行不通,必须更多的借助读,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及习惯。在低年级的古诗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始终以学生读书为本。初读古诗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自己对照拼音,划出生字,做到读准音,不丢字添字,把诗读正确流利。这样做有利于复习汉语拼音,也有利于学生克服依赖思想,提高朗读能力。自读后,可指明个别学生大声朗读,让学生相互评议,让他们纠正指导读错的字词,接着,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得到熏陶,再以绘声绘色的领读,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从中感受的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渐入古诗意境。然后变换多种朗读形式,如个别读、分男女读、小组读、全体读、轻声读等。让学生在变换中领会读的乐趣,悟出诗的意境,提高朗读能力。这样的古诗教学课堂,学生读诗不下20遍,学生读的不累,而且越读兴致越高。他们的朗读一次比一次读的有味,大多学生能够熟读成诵,当堂背诵是根本不成问题。教师就应该这样将朗读贯穿古诗教学全过程,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的进行朗读训练,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3、引导学生体悟诗人的情感。只有让学生与诗人同呼吸,共命运,学生才能真切地体会诗人的情感.这就需要老师搭建桥梁,来连接作品中诗人心灵与学生的心灵.这是诵读教学产生魅力的关键.教师对作品理解深入,透彻,有独到的见解,朗读有功底,朗读处理有技巧,可更准确地传达作品的精髓,传达作品的美妙之处,传达作品所要表达的言外之意,从而达到学生深入作者内心,进入感性和理性的深切体验,与作品产生同振共鸣,为之动心,为之动情。
4、启发学生联想和想象。诗歌是精炼的语言艺术, 因此“诗贵含蓄” 。古代汉语在有限的文字里反映了最充沛、最饱满的思想感情,语言凝炼、内容集中,形成了古诗的主要特色。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红杏枝头春意闹” “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字风流,境界全出。老师就要启发学生通过联想、想象,再现春江碧透、柳绿桃红、蜂蝶翩跹、莺飞鸟鸣或者月影姗姗、风来花动、含羞逗影的情景,才能领会诗句深遮的意蕴和含蓄的感情,获得阅读欣赏的愉悦和二次创造的满足。老师的讲析代替不了学生的联想、想象,学生也不可能通过老师的联想和想象走进诗词的意境、诗人的世界。学生只有在教师启发下进行联想想象才能实现读者与文本的对话,最终实现意义的建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古诗词的特点,教学着眼点应放在学生对诗的情境的体会上,采用各种方法激发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使学生更深刻地把握古诗词的内涵。
5、联系生活,唤醒“诗情”体验。古诗是诗人抒发感情的一种文学形式。虽然古诗距离现实生活极为遥远,但诗人表达的喜怒哀乐等情感,是每一个人所共有的。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调动个人生活经验,尝试触摸、体验诗人的内心世界,培养自己丰富的情感。
诗人情感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来源于日常的生活。古诗教学如果不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就无法让学生理解诗人呈现的细腻感情。在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时,笔者首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春节是怎么过的”。学生通过讨论得出,每到春节,在外地工作、学习的亲戚朋友不顾旅途的艰辛,都要回到老家,与亲人团聚,除夕夜一家人“围炉”――吃团圆饭,还要走亲访友互拜新年……在学生了解传统民俗风情和国人团圆情结后,笔者告诉学生:在古代,重阳佳节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诗人王维旅居在外,想象着家乡的兄弟一起登高望远,自己却孤身独处异乡,思念之情油然而生。这首诗就是诗人在这种心境下写成的。笔者还让学生联系自己生活实际,假如自己是王维,离开了亲人,是否也会有同样的感受。通过这种情感的引导,学生对“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诗句的理解也就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