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2017-01-05程停停
程停停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新教材的改编,我们不难发现在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上有一亮点:在每一个单元后面都安排有“综合性学习”,这是新教材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是一个全新的“板块”,是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相并列的五大板块之一,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基本目标,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大力倡导。”语文综合性学习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方式,把学生从被动、接受式的学习中转变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确立了新的课程观和教学观,但也因为它的新,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对语文综合性学习不能引起足够重视。面对全新的课程,新型的学习形式,空间广阔的学习内容,不少老师都有一种无从下手的茫然。如何有效地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呢?
一、精心指导,有序开展
综合性学习的真正意义,在于学会用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去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教师在活动中应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为前提,注意对学生活动的指导。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能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如在进行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时,首先让学生回到家里仔细留意观察,全身心感受自己母亲的一言一行;其次让学生各抒己见,口头表述你所感受到的母爱;再次阅读课文中的有关内容,搜集描写母爱的诗歌、歌曲、故事、感人事迹等在班内交流;最后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真切感受或分类收集一些材料,办一期“感受母爱”的板报或开一次主题班会。这一设计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和兴趣,又能充分体现他们学习主体地位。
二、精心研究,丰富资源
1、活用文本资源,拓宽语文学习的空间。文本是语文学习的最主要资源。利用好文本资源,是开展综合性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如指导开展“综合性学习”《戏剧大舞台》时,我将学生由课内引向课外,由文本走向生活,令人耳目一新。首先在课前要求学生课前收集资料,通过影视作品听戏、看戏,学唱戏曲,学演戏曲,然后安排学生自制脸谱并且表演戏曲片段,亲身体验戏曲的魅力。同时还指导学生办一份综合性学习小报在全校展出。在搜集、查阅的过程中,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搜集资料的能力。在这次活动中,学生们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写作、口语交际得到了很好的展现,拓宽了语文学习的空间。
2、加强学科整合,丰富语文综合性学习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配合。”语文教师要有意识的突破学科界限,加强与各学科的联系。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比如,进行综合性学习《黄河,母亲河》则可通过与地理、历史等学科的结合,开发其综合性学习资源:通过地理学科了解黄河起源、流经哪些省区、有多长,为什么有“跳进黄河洗不清”之说等;通过历史学科了解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通过政治学科了解人们呼吁保护黄河的声音及当代人民对黄河的治理;还可通过与音乐学科的结合来激励学生们的爱国热情。通过活动让学生明确语文学习不只是掌握课本知识,还需要利用各种有效资源提高语文能力。在让学生获取资料的同时,不仅要学会获取资料的方法,还要学会如何整理资料,以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3、利用当地自然风光、民俗文化,开发综合性学习资源。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的空间有多大,语文学习的空间就有多大。一切自然风光、人物古迹、风俗民情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题的资源。我们地处古丝绸之路,有黄河三峡、炳灵石窟等自然风光;而且我县发现了世界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恐龙足印化石。这些自然、人文等地方资源,是语文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三、面向全体,形式多样
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提倡学生人人参与,让不同的个体能在综合性活动中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个性,既展示自己的特长,又在合作和探索中发展自己的学识、胆识。我们在综合性活动中,一般应采取的是小组合作的形式,事先综合考虑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兴趣、责任心等),然后让每小组尽量由不同个性、不同层次的同学组成,以便在展开活动时发挥各自的特长,同时每一小组,明确分工,确立责任人,保证活动的全员参与,如果教师不注意这些方面的问题,综合性学习往往就成了优生的学习舞台。总之,一定要让学生人人参与学习,人人得到锻炼,人人取得进步,从而使人人得到综合素养的培养,在此基础上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
1、竞赛:有计划地开展语文竞赛活动,对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极大的作用。竞赛可在不同范围、不同场合随时举行,不必拘泥形式的大小。比如:查字典比赛、成语串联、朗诵会、辩论赛、演讲赛等。
2、表演:小学生很喜欢模仿故事中的角色,通过表演课本剧或童话剧,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记忆,还能在某些课文的情节空白、浓缩处,拓展想象,在富有创造性的表演过程中培养想象力,促进语言发展,增强自信和勇气。如:《白雪公主》、《草船借箭》等都可以改成课本剧。
3、辩论:小学生好胜心强,不服输,常常为了自己的观点与别人争得面红耳赤。根据这一特点,常常在课上开展一些小小的辩论会,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为了在辩论中立于不败之地,辩论前积极准备资料,编写提纲,辩论中唇枪舌箭,既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又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4、游戏:爱玩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游戏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5、赏析: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可以开设一些赏析型活动课,由各个小组确立一个主题,分头搜集资料,集体展示。如:“走近冰心”、“神游水浒”都可以设计成赏析课。
6、研究:研究性学习是培养教师及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种重要途径和载体。尤其到了小学高年级,我们更应该倡导这种学习方式。例如在小学高年级,我们就可以开展“学生在校学习状况”、“同学们每周生活开支情况”等社会调查活动。
四、注重过程,展示成果
综合性学习就是提出一些学习的活动和要求,让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然后人人积极主动地投身其中,共同完成活动的内容,达到活动的目的。教师应尽量捕捉、放大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的闪光点,及时做出评价。如在教学汪曾祺《端午的鸭蛋》时,先让学生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然后安排学生访问搜集整理自己家乡端午节有哪些风俗习惯,最后在全班交流。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热情高、兴趣浓,有的还列出了活动计划……到了交流时,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整理成果,有的还把形状不一的各色香包及粽子带到班里让大家欣赏、品尝,以体现自己的参与能力及家乡的文化底蕴。这一活动也有利于更好地完成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去。这样,学生在综合性学习活动过程中有话可说,表达大胆,既激发了兴趣,也锻炼了胆量,更提高了能力,还真正参与了实践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语文综合性学习注重对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培养。
综上所述,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如一场三月春雨,带给师生心灵的陶冶,滋润着语文学习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