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
2017-01-05梁晓琴
梁晓琴
摘要: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针对这一现象,职业院校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的关键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本文针对一些比较基础而关键的能力培养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中职;应用;电子技术;关键能力;培养
应用电子技术,顾名思义,就是电子技术的应用。通过对大量电子技术岗位的调研,我感觉学习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要达到的基本要求有: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和相应的理论;熟悉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性能及使用方法;掌握电路分析方法及具有一定的电路设计技能;掌握电子整机装配的工艺流程:熟悉电子技术在自动控制和通信技术等领域的一般应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培养的学生基本上要能在企业从事应用电子设备的设计、制造、维护、管理和服务等工作。本文主要探讨职业院校中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应该培养哪些关键能力,以及培养过程中必要采取的一些措施。
一、熟悉常用仪器使用
首先了解仪器工作原理,其次掌握测量方法。例如示波器在电子实践中是常规的测试仪器,作为电子专业的学生,可以将示波器的原理和使用专门列为两个独立的实践课题,而且特别规定示波器的使用是“动手题”重点之一,要求学生在实验中进行多次重复的操作,最终达到像使用万用表一样的熟练程度。要求学生不但会“定性”观察波形,而且能“定量”测量信号的幅度、频率、周期等。在单管放大实践中,当输入为正弦波时,利用示波器不但可以看到放大后波形以及和输入信号进行相位比较,而且还可以通过对输入信号的增大或减小,对负反馈的增加或减少,对上偏置电位器调整等多种内容来实现晶体管三种状态的相互转换来观察波形的变化情况,这样学生不仅看到放大后的正弦波形,也观察到饱和失真、截止失真及双向失真的形波。从而更深刻理解在模拟电路中,条件的变化决定着晶体管状态的变化,这样全方位的训练,不但能把理论课中难以理解的复杂思维变得生动有趣、明白易学,也通过学生对示波器的反复操作加强了应用动手的训练,对于稳压电源、信号发生器、频率计、交流毫伏表等仪器,也在各个实践教学中熟练掌握及合理应用。
二、掌握电子元器件的基础知识
电子元件知识是电子产品应用的基础,以前有的学生就业时甚至还不能识别有关元件,不会进行基本的检测。因此首先必须加强大学生电子元件基础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了解电子元件的封装形式、种类、材料、标称值,尤其是使学生掌握电子元件测量方法及其使用注意事项,如何进行选择。
目前有些大学的专业测试实验课开得较少,导致学生对元器件参数的技术指标、测试条件、特性好坏、灵活运用等知之甚少,因此必须加强对学生元器件测试实验的教学。只有我们在实践教学中都重视了基础元器件的练习,才能使学生不再只停留在对电子元器件的外观识别上,而是能熟练地用仪器设备对其进行各种性能的检测,深刻掌握元器件的综合知识。
三、加强电子技能训练
在训练中熟悉各种元器件,掌握插装、焊接、导线加工、元器件引脚成型等各项基本技能,看懂各类电子产品电路原理图和印刷电路图,掌握各类电路不同的调试方法。在对各个电路的安装、调试过程中,不光要锻炼电子技能工艺水平,而且应注意对电路进行深入地分析,理解各类典型产品电路的工作原理,了解各元器件参数变化或线路局部改变等诸多方面因素对电路工作状态造成的影响等,并且利用技能训练中焊接、调试的机会,反复思索、检测、调试,让学生将专业课程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及时消化吸收成为能够灵活运用的实践知识,并初步具备设计简单电路的能力。电路技能训练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直观检测与排除故障的能力,这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在实验教师指导下,学生可以对电路的运行做人为的“破坏”,使电路出现故障而造成元器件损坏,通过观察各种元器件的损坏现象,积累实际经验,并从本质上了解到造成各元器件损坏的原因。电子技能训练一方面能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工艺水平,另一方面有助于实际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是实践教学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
四、逐渐加大综合性实验,提高创新能力
一个产品的最终完成,光靠理论上的分析和研究是远远不够的,它必须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能熟练地掌握和使用各种相关的仪器,对元器件进行全面的测试,掌握各种元器件的技术参数,计算出各种元器件在电路应用上的数值,最终才能完成自己设计的电路图稿。通过认真地设计、制作、安装、调试,不但可以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整个课程设计的全过程及产品制作过程的具体环节,真正使学生从原有的感性认识逐步过渡到理性认识,再融合到实践操作中去,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从而达到质的飞跃;而且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各位学生的聪明才智,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是考核学生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手段。
五、优化教学内容与模式,注重“实践性”
实践性课程以典型工作任务和以后工作内容相结合,运用“任务驱动”进行教学。课程的设置要充分体现岗位资格所需的实践能力,体现岗位资格所需的实践环节及内容,体现各种实践的可操作性,学校要创造良好的实践条件,即专业模拟实训基地(车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逐步地成为具有实践智慧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六、注意统一性、灵活性、地方性的有效结合
统一性是指国家教育部或地方政府以指令性文件规定的统一性课程和课程标准,课程的统一性是保证教育质量的重要基础,统一性课程为基础课程。基础课程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不仅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利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同时为学生今后走上社会,适应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创造良好的条件。课程的个性化是当前课程的发展趋势。因此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的设置应具有灵活性、地方性等个性化特点,在参考国家课程和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应充分考虑地方区域的经济发展特点,重视校本教材的开发和课程标准的制定,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只有注意了统一性、灵活性、地方性的有效结合,才能适应社会需求,不会被社会所淘汰。
总之,只有通过不断加强学生的技能培养,让学生既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又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他们将来才可能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现代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