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
2017-01-05杨艳
杨艳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所谓“优化”,是指教师和学生以消耗最少的必要时间和精力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灵活的运用电教手段,正确进行电化教学,不失是一种达到“优化”的良好教学手段之一。它可以化抽象的内容为具体的事物,化静态为动态;它可以创设教学情景,渲染课堂气氛,启迪学生思维;还可以增加课堂容量,并通过声、色、形象等使学生的智力活动处于高度积极状态,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采用电教手段不容忽视。下面,我就从小学数学角度就电教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谈一谈自己的 认识和体会。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课堂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网络社会的时期,信息技术对当代社会正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改变着我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也呼唤着教育的改革。随着我校电脑室、多媒体室的建成和运用。信息技术正悄然走进我们的课堂,发挥着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所起不到的作用,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正以它特有的魅力散发着诱人的气息。
一、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整合
由于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的限制,当今世界上最鲜活的、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数学学科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很难在教材中反映出来。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然而现实的生活材料,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十分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先用计算机展示一幅图像清晰、色彩鲜艳的秋天风景,并声情并茂地说:现在是秋天,你们看,秋天多美啊,火红的枫叶,美丽的蝴蝶,青翠的松树,来到秋天的大自然中,你会发现很多美景。同时,电脑一一抽出枫叶、蝴蝶、松树的图案,接着让学生找出它们的特点。这样美的画面和学生生活经验中的自然美融合在一起,引起了学生们的审美感,欢悦的笑容在他们的脸上绽开,他们饶有兴趣地进入了求知境界。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的兴趣,新课程理念也强调要以学生为本,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引导学生对数学的向往,具有良好的动机和兴趣,并获得快乐和享受,历来是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孜孜以求的。传统教学主要是教师将自己的知识、经验、技能,凭借一本教材、一本教学参考书、一只粉笔、一张嘴,传授给学生。由于其课堂容量小,一节课下来,学生所得并不多,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形式照旧,枯燥单一,学生往往产生厌倦情绪,这自然会影响学生的成绩。多媒体的出现,给传统的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使苦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数学教育者,感谢高科技的发展给了他们新的生命力。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一改传统教学中的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以其特有的感染力,通过生动鲜活的画面,声情并茂的文字、图象、声音、动画等视听效果的有机结合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积极投入到每节课的学习中。
例如,在教学“圆柱体的体积”这一课时,首先播放一段父亲和儿子一道逛商场的录像,并配上声音:“今天是爷爷的生日,我们给他买一听中老年奶粉,好吗?可我不知道这一听奶粉有多少,你说说怎么办?”,“用秤秤”,“还有什么办法?”,“这是一个圆柱体,我们还可以根据它的大小来计算它的重量”,“你知道怎么办吗”,“不知道?”“同学们,大家都有助人为乐的思想,你能帮帮这位小朋友吗?在教学中创设这们的情境引入课题,又自然又轻松,学生一下就被吸引住了,而且迫不及待地想帮忙解决问题。这样设计不但有利于新课的教学,把学生思维引入新课重点解决问题的“发展区”和学生求知的“情绪区”,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被生动的画面完全调动起来了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进入到学习中。
三、直观展示传统教学难以解决的问题
小学数学学习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并将数学思维能力提升为人的素质。数学思维能力需要不断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反思建构等思维过程。这些思维能力生成点是充分体验。引导学生体验概念的获得过程,在体验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认同感,是学生学到知识,理解知识,初步运用知识的基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情况:教师已经认识到新课程理念提出的探究学习的价值。学生需要经历自主探索,发现并真正认识数学知识的过程,才能生成对所学知识的认同和理解。如何引导学生的探索活动?数学课堂模式为此经历了在“探究式、发现式”的要求下大刀阔斧的改革。但很多时候课堂探究还停留在为了探究而探究的假探究模式。学生只是形式参与而没有思维参与。对数学本质的假认同限制了学生数学思维的自由展开,造成学生学数学知识就是获得了数学结论,但数学能力没有提升。
信息技术教学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了,课堂“活”了,知识“活”了。通过操作几何画板,更利于学生在参数的动态变化中发现图象变换的规律,有利于抽象的数学知识在几何直观中体验生成,学生对亲自获得的数学结论具备了深切的认同感,便于应用获得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总之,电教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生动,声、光、色、形兼备,静动结合等诸多优点,确有利于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效益。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学生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选取电教媒体的最佳作用点,绝不可认为电教媒体用得越多越好,弄成了电教“满堂灌”。
参考文献
[1] 李维福主编.中国信息技术教育.北京:教育部中央电化教育馆,2006.
[2] 马振行主编.河北教育.河北:河北教育报刊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