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乡镇学校美术教学的“四个需要”
2017-01-05罗德丰
罗德丰
课改十五年了,我们的老师,不管你任教哪一科目,在教学理念上都有一定的转变。但是,理念的落实上仍然有较大的差别,特别是乡镇学校在非考试科目(音、体、美)上,更是敷衍了事。课堂上,教师简单的对课本知识进行“照本宣科”,然后就叫学生自己自习,导致很多学生“喜欢”美术课,——只要你不影响课堂纪律,可以睡觉,可以做别的科目的作业,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我们将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我认为是老师的不认真和教学方法的不新颖导致的,所以老师们在教学中应该做到“四个需要”。
一、需要了解美术学科对学生的重要性
美术课是普通中学的一门基础文化课,是中学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育对于中学生来说,不是要培养画家,更重要的是要用此方法来开发学生智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培养他们对美的感受力和欣赏能力以及审美兴趣和态度,同时也培养他们的个性、思想情操和完美的人格。所以,不是只有对画画有兴趣的学生以及将来要从事这一专业的学生才学,凡是所有的学生,我们都应该努力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审美情趣、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具有完美人格的现代人才。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艺术的创造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乃至将来步入社会参加工作,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需要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
由于目前美术课堂教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特别是在偏远的乡镇学校,把美术这门学科看作是副科,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思想深处都很轻视,要么美术课堂缺少对学生创造思想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要不干脆把美术课上成文化课,更谈不上学生在课堂上展现很高的激情。因此,我认为教师应当从学生的好奇、易兴奋、好探求的心理特征,抓住兴趣特点,凭借一定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获得知识,表现艺术情感的欲望,从而主动自觉地进入想象氛围。例如:我在水彩教学中就遇到学生问:“老师:天空不是蓝色的吗?为什么您的画面上会有这么好看的多色彩”。我抓住了学生的这重想获知的心理,把全班同学带到室外,教他们一些观察表现对象的方法,让学生对着天空观察,并把观察到的情况做好记录,便于在作画的时候表现出自己想要的色彩。
三、需要欣赏学生的思维空间
在美术教学中要给学生自由表现的机会,要鼓励学生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学生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在技能技法教学中,我很少给学生做范画,我会让学生通过欣赏名画作品,并让他们把生活中看到的实际情况与作品进行对比,从中发现和现实生活中不一样的事物,让他们感受人的思维空间是有趣的、是可以开发的、是没有局限性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感知→理解→应用→拓展”的方式让学生明白“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句话的含义,我会利用照片和绘画作品给学生进行比较,并给他们灌输绘画是可以反映一个人内心世界的写照,鼓励学生不必在意自己画得像与不像的问题。从而使学生逐步甩掉只参照表现对象来依葫芦画瓢的现象,鼓励学生不断创新,超越自我。
四、需要关注学困生,帮助建立自信心
各学科学困生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为了使学困生能早日跟上班级前进的步伐,老师们也想出了很多办法,但最后还是徒劳无功,不尽人意。特别是在乡镇学校的美术课堂中,由于美术用品比较单一,在美术课上,部分不是没带笔就是没有带作业本,上课时间不是自己低头照镜子,就是找旁边的同学聊天。没有学习动力,也没有学习的兴趣,得过且过,上课东倒西歪。每次课上的一些简单内容,对于部分学生来说都是很大的困难。面对这一现象,我不得不走进学生的心理,去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通过交流,我发现很多学困生在一些方面往往表现出不尽人意的地方,他们或是信心不足,学习不求上进,或是经常调皮捣蛋,不受纪律约束,或是惰性十足,自暴自弃。学困生往往会受到班上一些学生的歧视,久而久之,这些学困生会产生自卑感,慢慢会对学习失去兴趣。针对这些情况,我改变了教学方法,将以往的自主学习方式转变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美术用品有原来单一的纸和笔改为多种综合材料,例如:没有颜料,可以利用泥土、树根、树叶、石头等材料来进行塑造各种形象,结果很多学困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他们都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在这中多元化教学中,我们要更多的去关注学困生,要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不同特点,提出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消除学困生的情感障碍。发掘出学困生的闪光点,然后扬其所长,给予更多的表扬与鼓励,使他们明白自己并非“朽木”,而是“可雕”的,从而产生自信向上的力量。有了自信心,就有了前进的动力,成功才有保障。
总之,我们在进行课程教学时,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科的重要性来指导,学会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欣赏学生独特的思维空间,走进学生的心理,尽我所能助推学生成为有用的现代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