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互动教学初探

2017-01-05符清明

未来英才 2016年18期
关键词:互动小学语文

符清明

摘要:现代教育把学校教育看作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一种生命与生命交往、沟通的活动,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合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通过优化教学互动的方式,调整师生关系,形成和谐的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教师、学习个体与小组以及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合作,充分发挥课堂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以及个体主动探究的互补优势,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以产生教学共振,即个体积极参与的共同创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模式。

关键词:小学;语文;互动

新课程强调的教学过程是个师生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学本应是“交往、互动”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互动过程。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必须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重视教学互动的建构。根据集体动力理论和需要动机理论,采取教与学的互动学习方式,促进师生交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学生内在需求和外界学习环境结合起来,把知识、能力、人格“内化”给学生,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形成互动、互助、互促的自组织,促使教师与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教学活动中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一、互动创新,从学生自学中抓起

1、教师规定明确、具体的自学内容,培养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笔者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把教学目标分成两类,即必达目标和争达目标。所谓必达目标就是95%以上的学生都能达成的目标,如字音、字义、词义、句意(有时也包括简单的结构、中心)等。所谓争达目标就是有一定难度、有一定创新意识的需通过努力才能成达的目标。对于争达目标,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完成,教师多引导多鼓励,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这样既使教学落到了实处,也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2、留给学生必要的自学时间,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自学中创新。以往教学总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独占课堂乃至课外时间,这很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和习惯的形成,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实验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习惯中,更注重创新教育。

3、重视学生群体自学的形式,引导学生之间互动,促进创新意识的形成。学生群体自学,是指以讨论交流为主要形式的互相启发、互相更正、相互补充的学生自学活动,这种活动有利于发挥群体智慧的作用,能更好地强化创新意识的形成。因此,许多教学任务都是在学生的热烈讨论和激烈争辩中完成的。

二、在关爱、激励、自信中实现有效互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根据“罗森塔尔效应”,自信心对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罗森塔尔的实验: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从18个班中随意抽取了一些学生,以赞赏的口吻,煞有其事地将“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郑重交给校长和有关教师,并一再叮嘱:千万保密,否则会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八个月后进行复试,奇迹出现了:名单上的学生个个成绩进步快,情绪活泼开朗,求知欲旺盛,与老师的感情特别好。为什么这些本来十分普通的孩子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呢?原因就在于心理学家通过“权威性谎言”暗示老师,坚定了老师对名单上学生的信心,激发了教师独特的深情,教师掩饰不住深情,通过眼神、笑貌、嗓音等滋润这些学生的心田,学生更自爱自强,一股幸福、欢乐、奋发的激流在心中荡漾,使他们的学习变得更主动、积极。

三、在角色平等中共进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过程忽视教师和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对知识的建构,导致知识和技能的生成性在机械的“传递――接受”中隐退。多年来我们习惯于根据自己设计的思路进行教学,认为我们怎样教,学生就得怎样学。课堂教学变得死气沉沉,教师讲得吐沫横飞,学生却昏昏欲睡。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应只是无条件地接受教师或书本的传授,而应是主动选择、主动建构,并将知识纳入自己的经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和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我们必须打破一厢情愿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的活动中。一旦教学活动“动起来”,课堂也必将是生动活泼的。如:我非常注重文本赏析的教学,让学生自我品评文本的字词句章,并把自己的欣赏心得讲给同学和老师听,让大家分享每一个心灵喜怒哀乐。学生多角度和文本对话、和教师对话、和同学对话、和自己的经验、情感和价值观对话,活跃了课堂气氛,建构了知识,培养了多方面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否自觉参与语文教学双边活动是衡量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志,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依据和归宿,是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语文教学互动场构建的核心是主体性,学生是接受知识、消化知识的主体,是认识客观规律的主体,是不断完善自我认知结构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参与语文研究实践活动,在体验内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主动学习的心理倾向,形成指导学习探究的个人观念体系。教师要善于不断创设具有激发性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能动性的体现;坚持自主活动,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在尝试、探究、交往等自主活动中获得信心,个性倾向得以舒展。课堂教学要善于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和自主习惯,使他们成为一个会学习的人,一个具有主体性人格的人;引导学生对课堂教学信息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不同见解,主动发现问题,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只有学生能用自己的知识经验理解知识,赋予知识以个人意义,所学知识才不会成为外在赋予自己的负担,而是可利用的资源。

新世纪赋于我们新的使命,《新课标》带给我们新的要求。因此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应当做到的就是也要把学生当作一个主体的人来看待,熟悉到师生双方都是彼此关系的创造者,都有交流的直观能动性,师生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在这种师生互教互学的过程中,突现学生的价值,把课堂学习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使学生想学、乐学、爱学。

参考文献

[1] 施玲玲.试谈小学语文互动教学法.语文教学与研究[J].2007.45:38.

[2] 李会锋.小学语文“互动式”教学初探.吉林教育[J].2007,2:63.

[3] 刘军.小学语文互动式阅读教学林区教学[J].20078-9:85-86.

猜你喜欢

互动小学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奥巴马与劳尔本周“互动”